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 通过对颈段、胸上段食管癌三维适形(3DCRT)和调强(IMRT)放疗计划的剂量学比较,选择符合临床要求的最优方案。方法 14例颈段、胸上段食管癌患者模拟定位后参考食管钡餐和内镜检查结果勾画GTV,按照统一标准确定CTV、PTV,分别设计3DCRT、5野均匀分布IMRT-A和5野非均匀分布IMRT-B共3套放疗计划,以95%PTV获得100%处方剂量进行归一,分析各计划靶区剂量分布及危及器官受量的差异。结果 本组病例所有的IMRT计划均能满足治疗要求,而4例3DCRT计划不能满足要求,本研究仅对10组可行计划进行进一步的剂量学比较。预防照射区(PTV1):3DCRT计划的剂量参数Dmean、D100、D95分别为(5725±54.96)cGy、(4703±25.26)cGy、(5203±71.70)cGy,明显高于IMRT-A的(5348±27.14)cGy、(4158±27.36)cGy、(4996±54.74)cGy和IMRT-B的(5232±26.85)cGy、(4286±12.13)cGy、(4979±31.78)cGy(<0.05);3DCRTV105为(82.95±3.02)%,高于IMRT-A的(71.07±6.68)%和IMRT-B的(69.55±4.56)%(<0.05),V100、V95无明显差异(>005)。肿瘤区(PTV2):3套放疗计划的Dmean、D100、D95、V105、V95无明显差异(>0.05),而IMRT-A和IMRT-B的V100分别为(95.21±1.78)%和(96.12±2.55)%,均高于3DCRT的(88.69±1.84)%(<0.05);IMRT-A和IMRT-BHI分别为1.08±0.01和1.02±0.01,低于3DCRT的1.18±0.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除肺V5外,IMRT-A和IMRT-B脊髓Dmax、肺V20、V30、MLD分别为(3641±23.41)cGy、(22.08±0.31)%、(11.07±0.51)%、(1034±37.51)cGy和(3303±75.39)cGy、(19.82±1.74)%、(10.14±1.20)%、(981±38.16)cGy,均小于3DCRT的(4113±38.28)cGy、(28.07±6.30)%、(19.72±5.26)%、(1356±38.91)cGy,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05)。IMRT计划剂量参数、体积参数、剂量分布均匀性无明显差别(>0.05);IMRT-B肺MLD和脊髓Dmax较IMRT-A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 颈段、胸上段食管癌放疗采用IMRT优于3DCRT,根据靶区形状非均匀布野IMRT可进一步降低肺和脊髓受照剂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膈上型临床Ⅱ期霍奇金病伴纵隔大肿块的3种治疗方法的疗效。材料与方法1968年至1995年6月收治99例伴纵隔大肿块临床Ⅱ期的霍奇金病,单放组(RT)44例,化疗和放疗组(RT+CT)42例,化疗加放疗加低剂量肺预防照射组(RT+CT+LDLI)13例。照射范围:斗篷野13例,次全淋巴结照射76例与全淋巴结照射10例。病灶区剂量45~50Gy,预防量35~40Gy,肺低剂量照射15Gy。化疗采用MOPP或MOPP/CHOP/ABVD交替使用2~6周期。结果RT、RT+CT和RT+CT+LDLI组的5年与10年生存率为77.0%、77.0%,83.4%、70.6%和100%、87.5%(P<0.05)。结论化疗可降低胸腔内复发率。化疗2个周期加次全淋巴结照射加肺低剂量照射组疗效高于另2个组且并发症低。  相似文献   

3.
目的为了探讨超大剂量化疗(HDCT)合并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APBSCT)治疗恶性肿瘤的临床意义。方法经病理证实的4例晚期恶性肿瘤接受了该治疗,采用小剂量G-CSF加或不加化疗动员外周血造血干细胞(PBSC),均莸得足够的干细胞数量。3例患者采用CTX5.6g/m2+VP-161400mg/m2+CBP1000mg/m2,1例患者采用CTX4.0g/m2+EPI130mg/m2超大剂量化疗方案。结果化疗后完全缓解1例,部分缓解3例。APBSCT后造血功能恢复非常迅速。结论采用化疗和/或小剂量G-CSF动员PBSC是安全的和可行的,在APBSCT支持下应用超大剂量化疗治疗对化疗敏感的恶性实体瘤是值得探索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48例肺癌脑转移瘤的放射治疗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罗美华  过倍芝 《癌症》1995,14(2):120-123
48例肺癌脑转移瘤放疗后总的症状缓解率为87.5%。全脑照射20 ̄30Gy(A组)、31 ̄40Gy(B组)以及31-40Gy+缩野补充照射20 ̄30Gy(C组)的症状缓解率分别为90.0%、92.9%和97.6%,三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96 P=0.3756)。A、B、C三组的症状完全缓解率分别为47.5%、78.6%和80.5%,A组与B组、A组与C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B组与C  相似文献   

5.
高剂量率腔内放射治疗原发性支气管肺癌合并肺不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高剂量率(HDR)腔内放疗加外照射治疗原发性支气管肺癌合并肺不张的肺复张和近期疗效。方法原发性支气管肺癌95例,Karnofsky评分20~50分。治疗分两组:A组57例,先用HDRIr-192腔内照射,7~10Gy,每周1次,共2~3次,总剂量为20~30Gy,而后常规外照射,剂量与B组相同。B组38例,单纯外照射,先大野每次2Gy,总剂量为40Gy/4W,后缩野每次2Gy,总剂量为20~30Gy/2~3W。结果A组肺复张率较B组为高(P<0.05)。肺不张时间超过6个月者复张困难。一年生存率分别为42%(24/57)和39.5%(15/38),无明显差异。结论高剂量率腔内放射结合外照射可改善原发性支气管肺癌合并肺不张的症状。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三维适形放射治疗联合长春瑞滨(NVB)加顺铂(DDP)同步化疗治疗Ⅲ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疗效及耐受性。方法 50例Ⅲ期NSCLC患者随机分为同步放化疗组和单放组,每组各25例。单放组采用6MV或15MVX线常规外放疗DT40Gy,后采用三维适形放疗2.5~3Gy/f,1f/d,至DT70~75Gy,同步放化疗组在放疗的第1~3天联合NP方案化疗(NVB25mg/m,d、d,DDP30mg/m,d~d),21天为1周期,放疗后再采用该方案化疗3~6个周期。结果 同步放化疗组与单放组的有效率(CR+PR)分别为84.0%和64.0%(P>0.05);1、2年生存率分别为76.0%、36.0%和68.0%、24.0%(P均>0.05)。主要毒副反应表现为骨髓抑制和消化道反应。结论 后程三维适形放射治疗联合NP方案同步化疗治疗Ⅲ期NSCLC近期疗效好,且毒性反应可以耐受。  相似文献   

7.
肺癌生存5年以上72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朱远  何美文 《浙江肿瘤》1998,4(2):106-107
目的探讨影响肺癌长期生顾的因素。方法对1983年1月至1992年12月间收治的经病理证实的存活5年以上的72例肺癌患者进行分析。放疗采用^Co-γ线或10MV-X线,大野前后对穿照射D140Gy/20次,共4周后缩野加量至总D152Gy-76gy或50Gy-70Gy。手术为肺叶切除术。化疗主要方案炎CTX+5-FU+VCR、CTX+ADM+DDP、CTX+5-FU+CBP/E-ADM+VP-16等  相似文献   

8.
目的 为了探讨超大剂量化疗(HDCT)合并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APBSCT)治疗恶性肿瘤的临床意义,方法 经病理证实的4例晚期恶性肿瘤接受了该治疗,采用小剂量G_CSF加或不加化疗动员外周血造血干细胞(PBSC),均获得足够的干细胞数量。3例患者采用CTX5.6g/m^2+VP-161400mg/m^2+CBP1000mg/m^2,1例患者采用CTX4.0g/m^2+EPI130mg/m^2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子宫球蛋白相关蛋白-1(UGRP1)在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检测UGRP1在62例肺癌组织及其相对应的癌旁正常肺组织中的表达,应用荧光实时定量PCR检测20例新鲜肺癌组织和相对应的癌旁正常肺组织中UGRP1mRNA的表达。结果:免疫组化结果显示UGRP1在正常支气管、细支气管上皮细胞浆中呈阳性表达;UGRP1在肺癌组织细胞核、胞浆中均有阳性表达,且以胞核阳性为主,UGRP1在肺癌中的表达显著低于其相对应的癌旁正常组织(P<0.05);UGRP1在肺癌组织中的表达与年龄、性别无关,与组织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TNM分期显著相关(P<0.05)。荧光实时定量PCR分析表明,UGRP1mRNA在肺癌中的表达显著低于相对应的癌旁正常组织(P<0.05)。结论:UGRP1在肺癌中表达的下调可能促进了肿瘤的发生与发展,UGRP1可能是一种新的候选抑癌基因。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艾滋病相关晚期卡波氏肉瘤(KS)在高效抗逆转病毒治疗(HAART)耐药后联合应用ABV方案化疗的疗效及其对患者CD4的影响。方法 收集经HAART无效且CD4降低,进展为晚期KS的176例患者,给予6个周期ABV方案化疗,观察化疗前、后CD4的变化及其与临床疗效之间的关系。结果 ABV方案化疗后的临床有效率(CR+PR)为93.7%,无效(PD+NC)为6.3%。CD4增加占89.8%,CD4降低占10.2%;化疗前CD4数值在有效组和无效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化疗后CD4数值在两组之间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有效组化疗后CD4升高(P<0.05),无效组化疗后CD4略降低(P>0.05)。结论 ABV方案化疗能有效治疗艾滋病相关晚期KS,并能有效提高患者CD4数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调强适形放疗(IMRT)中应用PET-CT融合图像勾画靶区对靶体积及正常肺组织受照剂量的影响。方法 随机选择30例临床分期为ⅢA、ⅢB期的初治NSCLC患者,分别依据单纯增强CT图像和同一固定体位下PET-CT与CT融合后的图像勾画靶区和危及器官。分别比较两种影像资料下所勾画的肿瘤靶区(GTV)、临床靶区(PTV)体积;在PTV的处方剂量达60 Gy/30次时,比较两组放疗计划中双肺的肺受照5 Gy以上剂量的肺体积(V5)、肺受照20 Gy以上剂量的肺体积(V20)及肺受照射的平均剂量(MLD)。结果 30例患者在PET-CT融合组中勾画的GTV体积为(248.39±94.80)cm3,低于单纯CT组的(311.22±99.16)cm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GTV的基础上外扩得到PTV,30例患者在PET-CT融合组中的PTV体积为(356.68±92.73)cm3,低于单纯CT组的(433.58±107.89)cm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TV处方剂量达到60 Gy/30次时,30例患者在PET-CT融合组中双肺V5、V20、MLD分别为(51.26±10.50)%、(25.71±5.17)%、(1595.27±148.24)cGy,均低于单纯CT组的(56.41±9.55)%、(29.09±4.10)%、(1693.59±100.60)cGy,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PET-CT融合图像勾画靶区能提高靶区勾画的精确性,改善靶体积并降低正常肺组织的照射剂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局部晚期食管癌适形放疗中采用二程计划对V20(肺接受〉20Gy照射的体积占全肺体积百分比)和放射性肺炎(radioactive pneumonia,RP)的影响。方法40例局部晚期食管癌患者,随机分为一次计划放疗组20例(A组)和二程计划放疗组20例(B组),所有患者均接受三维适形放疗,诱导化疗前行首次CT定位,A组制定全程适形计划,给予处方剂量66Cv,B组放疗剂量达到46Gy后,行第2次CT定位,将2次cT图像融合,制定后程适彤计划,给予处方剂量20Gy,总处方剂量66Gy。计算并比较两组放疗计划中V20、放疗结束3月内RP发生情况。结果40例患者中RP发生率为22.5%(9/40),其中A组7例(35.0%),B组2例(10.O%),二次定位双侧肺V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双侧肺平均受照剂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局部晚期食管癌适形放疗中,宜采用分程放疗,从而降低肺受量,降低放射性肺损伤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非小细胞肺癌PET-CT定位同步加量调强放射治疗(SMART)的剂量学特点。方法ⅢA、ⅢB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10例,分别于单纯增强CT图像下、PET-CT融合图像下勾画靶区,同一患者制定3种放疗计划:PET-CT图像下制定SMART计划(A组)、CT图像下制定SMART计划(B组)和3D-CRT计划(C组),评价3种放疗计划靶区、周围正常组织剂量分布情况。结果 A、B、C组GTV适形度指数分别为0.72±0.03、0.72±0.02、0.65±0.02,CTV适形度指数分别为0.64±0.03、0.64±0.02、0.53±0.03,GTV均匀性指数分别为1.14±0.02、1.15±0.02、1.12±0.02,经检验A、B组与C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A组与B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A、B、C组正常肺组织V5分别为53.41±4.90、56.09±4.61、55.87±4.27,V10分别为33.56±4.02、35.95±3.35、36.36±3.57,经检验A组与B、C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B组与C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A、B、C组正常肺组织V20分别为23.47±2.10、25.69±2.15、27.69±2.07,V30分别为15.19±2.59、16.10±2.57、17.23±2.35,MLD(Gy)分别为12.58±1.23、13.62±1.19、14.21±1.20,食管V55分别为14.44±1.99、15.29±2.52、16.12±2.50,脊髓Dmax分别为37.45±2.39、39.38±2.78、40.13±2.52,经检验,A、B、C组间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非小细胞肺癌PET-CT定位SMART计划能优化靶区剂量分布,有效减少靶区周围正常组织受照剂量/体积。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回顾性分析Ⅲ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三维适形放疗(3D-CRT)引起放射性肺炎(RP)发生的相关物理参数及临床影响因素。方法 2001年1月至2008年12月接受根治性3D-CRT的203例NSCLC临床资料,其中男163例、女40例;中位年龄63岁(30~83岁);21例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病史;ⅢA期79例、ⅢB期124例。70例单纯放疗、133例放化联合治疗,中位等效照射剂量6 200 cGy(5 000~7 800 cGy);RP评价采用RTOG标准,剂量体积直方图(DVH)评价物理参数与≥2级和≥3级RP的关系。统计分析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结果 203例放疗后发生≥2级RP者32%(65/203),≥3级RP者20.7%(42/203)。Spearman相关和Logistic单因素分析显示,物理参数中肺平均剂量、双肺V5~V40,临床因素中COPD病史、分割方式(常规分割/大分割)、放疗剂量、GTV和GTV/肺体积均与≥2级和≥3级RP相关(P<0.05);而性别、年龄、吸烟、病变部位(中央型/周围型、肺上叶/肺中下叶)、化疗与否等均与≥2级和≥3级RP无明显关系(P>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肺V25是≥2级和≥3级RP的独立危险因素,ROC曲线显示肺V25分界值为29%;COPD是≥2级RP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DVH参数可用于预测和评价放射性肺炎,肺V25可能是最有效预测≥2级RP和≥3级RP的指标,合并COPD增加≥2级RP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5.
同步放化疗治疗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62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同步放化疗治疗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近期疗效和急性毒副反应。方法62例Ⅲ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放疗前1周开始化疗,多西他赛40mg/m^2,第1、8天给药;顺铂20mg/m^2,第1~4天给药,每21天重复,共2~3个周期;常规放疗200 CGy/次/d,5d/周,DT 6000—7000 CGy。结果完全缓解率为29.0%,部分缓解率为58.1%,总有效率87.1%。主要毒副反应为急性放射性食管炎(56.5%)、放射性肺炎(41.9%)、骨髓抑制(35.5%)和胃肠道反应(16.1%),大多数患者经过对症治疗均能耐受。结论多西他赛联合顺铂配合放疗同步治疗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近期疗效肯定,远期疗效和并发症有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PET—CT检查对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cell lung cancer,NSCLC)患者的分期与治疗方案的影响和PET/CT所确定的靶区(GTV)与病理学肿瘤大小的关系。方法2006年3月一2008年7月间37例接受手术或放疗的NSCLC患者,根据PET/CT检查结果,21例患者进入手术组(有手术指征),16例患者进入放疗组(无手术指征),手术组术前在PET/CT图像上确定肿瘤在冠状轴(x轴)、矢状轴(Y轴)、长轴(z轴)三维径线上的大小,术后病理检查,确定肿瘤在X、Y、Z轴上的大小;TNM分期分别用CT、PET/CT分期与病理学分期。放疗组分别在PET/CT和CT横断图像上勾画原发灶和纵隔淋巴结GTV,软件自动运算PET/CT和模拟定位增强CT所勾画靶区的体积。结果19例(51.4%)的TNM分期在PET/CT检查后发生改变;12例(37.8%)的治疗方案因而发生变化。CT、PET/CT、病理确定的原发灶大小在X、Y轴上无显著差异(P值〉0.05),Z轴上有显著差异(P值〈0.05);放疗组16例患者中,PET/CT所勾画的GTVPET〉GTVCT者共4例,因为PET/CT发现不符合CT诊断标准的纵隔淋巴结转移灶。GTVPET〈GTVCT者共7例,主要是因为PET/CT排除了阻塞性肺炎和肺不张。结论PET/CT检查对分期与治疗方案的影响较大,PET/CT与病理学的肿瘤大小基本一致,PET/CT所确定的肿瘤大小可以作为病理学的GTV,勾画非小细胞肺癌放疗靶区PET/CT优于CT。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胸上段食管癌三维适形放射治疗(3D-CRT)与调强放射治疗(IMRT)放疗剂量学的差异,为临床医师选择放疗方案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5例胸上段食管癌病例(临床分期为Ⅰ~Ⅲ期),应用Oncentra三维放射治疗计划系统分别对每一位患者的靶区进行3D-CRT和IMRT治疗计划设计,拟定95%PTV处方剂量为60 Gy。通过剂量体积直方图( DVH)参数,对95%等剂量线所包括的PTV体积百分比(V95)、靶区适形度指数(CI)、剂量不均匀指数(HI)和危及器官所受照射剂量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IMRT和3D-CRT两种不同放疗计划:V95分别为(99.91±0.14)%、(95.73±4.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靶区最大剂量Dmax分别为(6658.26±215.29)cGy、(6664.20±465.16)cGy,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靶区最小剂量Dmin分别为(5458.88±184.06)cGy、(4541.60±599.0)cGy,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靶区平均剂量Dmean分别为(6232.80±53.00)cGy、(6105.78±163.34) cGy,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I值分别为(0.76±0.04)、(0.57±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I值分别为1.07±0.02、1.12±0.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脊髓最大剂量分别为(3889.68±712.69)cGy、(4337.48±178.49)cGy,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双肺V20分别为(20.94±5.32)%、(21.90±6.94)%,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双肺V10分别为(35.39±11.41)%、(29.0±8.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双肺V5分别为(44.95±15.55)%、(37.27±11.9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调强放疗在胸上段食管癌治疗中显示出95%等剂量线所包括的PTV体积、靶区适形度及靶区内平均剂量、脊髓保护方面均优于3D-CRT技术;但是双肺低剂量照射区域有所增加,肺损伤的风险就有可能增大。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比较早期左乳腺癌保乳术后仰卧位和俯卧位两种不同体位的调强治疗计划中危及器官的剂量学及急性放射损伤方面的差异性,为临床选择合适的体位固定方式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5年01月至2017年12月江苏省中医院收治的36例早期左乳腺癌保乳术后的患者,其中18例进行俯卧位固定方式的调强放疗,18例进行仰卧位固定方式的调强放疗,全乳房剂量为50 Gy/25 f,2 Gy/f,5 f/w。后对疤痕周围2 cm给予6 MeV电子线加量10 Gy/2.0 Gy/5次,5次/周。分别评估仰卧位及俯卧位两种治疗体位的计划中危及器官的剂量及急性放射性损伤的差异性,并对两组进行随访评估生存。结果:俯卧位组左肺Dmean(721.5±11.6)cGy、V5(20.4±1.4)%、V20(15.3±6.5)%,心脏平均剂量Dmean(468.6±60.4)cGy、V30(7.4±5.6)%;仰卧位组左肺Dmean(632.4±38.6)cGy、V5(35.5±1.3)%、V20(21.2±7.9)%,心脏平均剂量Dmean(532.2±17.9)cGy、V30(9.1±2.3)%。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且俯卧位组左肺 Dmean、V5、V20,心脏平均剂量Dmean、V30优于仰卧位组。仰卧位及俯卧位组的术后2年局部复发率分别为5.6%(1/18),0%(0/18),无一例出现远处转移,无瘤生存率分别为94.4%、100%,2年生存率都为100%。两组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放射损伤方面,两组均未出现肺及心脏的急性放射性损伤,皮肤反应方面,均为1级皮肤反应,无一例出现2级及2级以上的皮肤损伤。俯卧位组及仰卧位组的皮肤损伤无明显差异。结论:相比于仰卧位放疗,在不减低生存的情况下,俯卧位放疗对肺及心脏保护得更好,且对皮肤的保护不劣于仰卧位组。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Ⅲ~Ⅳ期非小细胞肺癌三维适形放射治疗中急性放射性食管损伤(AE)的发生率及其相关因素。方法选择2006年3月至2008年11月行三维适形放疗的晚期肺癌患者195例,男165例,女30例。其中有79例患者行同步放化疗,中位等效生物剂量为72.0Gy,观察AE的发生率,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变量分析方法,对选择的临床和剂量学因素进行与2级以上AE的相关性分析。结果 2级AE38例(19.5%),3级AE25例(12.8%)。单变量分析显示,临床因素中疗前体重下降≥5%、同时化放疗、淋巴结分期、临床类型和后程超分割放疗与2级以上AE有相关性,剂量学指标中食管受照最大剂量、平均剂量、V20、V25、V30、V35、V40、V45、V50、V55、V60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同时放化疗和V55在BinaryLogistic多因素分析中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期非小细胞肺癌三维适形放射治疗中,同时化放疗和V55是预测AE最有价值的指标。  相似文献   

20.
CT灌注成像对非小细胞肺癌放疗靶区确定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CT灌注成像扫描对非小细胞肺癌(NSCLC)行三维适形放疗(3DCRT)时靶区确定的临床意义。方法对36例经病理组织学检查证实为NSCLC患者,先后行胸部常规CT扫描及CT灌注成像扫描。根据成像勾画原发病灶范围,分别称为CT-GTV和CTPI-CTV,由三维治疗计划系统得出GTV具体数值进行比较。结果所有患者均有不同程度差别。CT-GTV平均为133.00cm^3(90~194cm^3),CTPI-CTV平均为106.60cm^3(67~152cm^3);CTPI-CTV较CT-GTV缩小19.8%(26.4cm^3)(P=0.00)。GTV减少的主要原因是CT灌注成像能辨别肺不张和肿瘤,因而可以减少肿瘤靶体积并且避免正常组织不必要的勾画。结论CT灌注成像在确定非小细胞肺癌3DCRT靶区方面具有一定临床价值,并由此提高了靶区定位的精确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