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 毫秒
1.
患者女,23岁。因头痛2个月,加重4天入院。4个月前,患者因胸部脓疱伴胸痛2个月,在外院诊治细菌性骨髓炎,经抗感染治疗不见好转;后拟拟诊为结核性骨髓炎,经用异烟肼、利福平、链霉素抗痨1个月无效,后经骨髓培养查出霉菌而诊断为霉菌性骨髓炎。经口服斯皮仁诺治疗20天症状消失,自动出院和停药。2个月前,患者因头痛伴非喷身性呕吐而就诊于我院。查体:T37.8℃.颅神经、心肺及肝脾均正常,肌力与肌张力正常,无病理反射。脑脊液检查正常。初诊为头痛原因待查,嘱其口服西比灵、泰必利。4天前患者因持续性头痛伴眼球… 相似文献
2.
白色念珠菌性食管炎一例杜宝恒,黄象谦白色念珠菌性食管炎是一种比较少见的疾病,以口腔白色念珠菌感染或在衰弱患者的食管发病为特征,食管镜和涂片、活检是诊断的主要依据。我院自1973年开展胃镜检查以来,在11455例次中发现一例白色念珠菌食管炎。该患者曾被... 相似文献
3.
Mollaret脑膜炎也称为良性复发性无菌性脑膜炎,以反复、短暂发作的无菌性脑膜炎综合征为主要特征,为临床上少见的神经系统疾病,预后良好,现将我院诊治确诊的1例Mollaret脑膜炎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正> 弓形体所引起的弓形体病,在国外很常见,而国内被确诊的病例还不多。现将本院治疗的弓形体脑膜炎1例报告如下。 病历摘要 李某,男,33岁,木工。因发热,头痛,呕吐一周,于1987年10月31日以脑膜炎性质待查入院。否认与家畜接触史。 相似文献
5.
患儿男,9岁,因发热、头痛、呕吐半天,于2000年6月7日入院。既往有4次类似病史,均被诊为“化脓性脑膜炎”。查体:T38.9℃,P110次/分,R25次/分。精神差,反应欠佳。颈部抵抗。心、肺、腹(-)。巴氏征(-),布氏征(+),克氏征(+)。血白细胞22.1×10~9/L中性0.894,淋巴0.051,单核0.055。血色素137g/L,血沉3mm/h,C反应蛋白(一)。脑脊液:乳白 相似文献
6.
沈耕荣 《国外医学:内科学分册》1980,(1)
随着抗菌素、激素、抗肿瘤药物等的广泛应用,全身霉菌病,包括白色念珠菌性脑膜脑炎日益常见。但后者常被忽视。因而贻误治疗,影响预后。作者最近于半年内遇到3例白色念珠菌性脑膜脑炎,2例于生前作出诊断,经抗霉菌治疗后均告痊愈.1例生前未作出诊断者死亡,尸检后方才确诊本病。作者通过3例患者的治疗经验并结合文献复习,提出:在病因学方面首先体质因素十分重要。免疫机能低下者易患本病,如早产的新生儿,有先天性免疫机能障碍的儿童或有获得性免疫机能低下的成人,包括恶性疾病患者。内分泌障碍也是不利因素,特别是糖尿病及妊娠。某些治疗的滥用也有关系如广谱抗菌素、肾上腺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以及抗肿瘤药物等.某些抢救 相似文献
7.
患儿,男,1岁10个月。因高热、呕吐8天入院。患儿喷射性呕吐,为胃内容物,日4至5次。入院体检:T39℃,P120次/分,呈嗜睡状,前囟门未闭合,对边直径1×1.5cm前囟饱满。双侧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射迟钝。颈项强直。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啰音,双侧膝腱反射减弱,双侧巴氏征阳性、布氏征阳性。脑脊液:外观无色透明,细胞数44×10~9/L,糖1~5管 相似文献
8.
患者 ,男 ,67岁 ,畏冷、发热、头痛 5天 ,无咳嗽 ,无呕吐。查体 :T 37 5℃ ,P 88次 /min ,R 18次 /min ,BP 16/10kpa ,神志清楚 ,无皮疹 ,浅表淋巴结无肿大 ,巩膜无黄染 ,无鼻翼煽动 ,口唇无泡疹 ,咽部轻度充血 ,扁桃体无肿大 ,颈软 ,心肺正常。腹软 ,无压痛 ,肝脾未触及 ,四肢肌力肌张力正常 ,双侧巴氏征(- )。实验室检查 :WBC 6 4× 10 9/L中性 0 68,淋巴 0 32 ,入院后拟“上感”予以“病毒唑”治疗 3天 ,体温不退 ,高达 39℃ ,头痛加剧 ,颈部出现轻度抵抗。先后两次作腰穿检查均提示脑脊液压力增高 ,其中细胞数分别… 相似文献
9.
结核性脑膜炎合并脑梗塞1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伟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1994,2(4):28-29
患者,男,50岁,因头痛并发热伴左侧上下肢乏力1周入院,1周前无诱因开始头痛,渐加重,频发喷射性呕吐,为胃内容物。间断低热,体温在37、6~38.0℃之间,无规律,伴有夜间盗汗,自感左侧上下肢乏力。起病8天后头颅CT示右颞叶片状低密度区,边模糊,CT值16、3Hu,三室受压闭塞,右侧侧脑室受压变窄,中线结 相似文献
10.
念珠菌性食管炎是白色念珠菌侵入食管黏膜形成的溃疡性伪膜性食管炎.白色念珠菌为条件致病菌,正常时极少发病,一般只有在大量应用广谱抗生素或机体抵抗力降低时才会发病.内镜技术的发展,为念珠菌性食管炎的诊断提供了有力的依据.现将我院诊治的23例念珠菌性食管炎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患者男, 23岁。2003年 9月患者因头晕、乏力、咽痛伴心悸、胸闷。经抗感染 1周,咽痛好转,但出现发热、皮下淤斑。血象WBC22×109 /L,Hb80g/L,PLT190×109 /L。B超:肝脾大。骨髓象:单核细胞异常增生,原 幼单 0 425,原 早幼粒 0 205,诊断为急性髓系白血病(AML M4 )。9月23日 相似文献
12.
目的以健康泌乳奶山羊为实验动物模型,观察中药对白色念珠菌性乳腺炎的治疗效果,为进一步研究奶牛白色念珠菌性乳腺炎的治疗提供试验依据。方法将30头奶山羊分为发病用药组,发病未用药组和健康对照组。给发病用药组和发病未用药组同时乳导管注射1 ml的白色念珠菌的菌液,观察炎症反应。并从患羊乳汁中分离白色念珠菌。给发病用药组用水煎的自拟中药方剂灌胃,连续用药后观察症状。分别于用药前后对30只奶山羊进行颈静脉采血用于血流变学分析,并分别于用药前后对30只奶山羊采集奶样进行乳成分分析。结果发病用药组和发病未用药组注射菌液48 h后均出现不同程度的炎症反应,并从患羊乳汁中分离到白色念珠菌。中药方剂灌胃5 d后发病用药组症状明显减轻或消失,精神状况明显好转。血流变学分析和乳成分分析结果显示,发病用药组的各项健康指标均接近或达到正常,但产奶量比健康对照组稍低。而未用药组的各项健康指标仍显著低于正常水平。结论本方剂对白色念珠菌性乳腺炎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为进一步研究奶牛白色念珠菌性乳腺炎的治疗提供了试验依据。 相似文献
13.
《中国地方病防治杂志》2015,(4)
<正>鲁杆菌病的神经系统发病率较低,仅为1.7%~10%,该病累及中枢系统最常见的是脑膜炎,其临床表现与结核性脑膜炎类似,因此临床诊断易发生误诊。本院就收治的1例布鲁杆菌病性脑膜炎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旨在探讨其临床表现及诊断治疗。1对象与方法1.1对象许某某,男,4岁,2012年10月因间断发热、持续性咳嗽2周、头疼1周住院。住院期间体温最高可达38.5℃,且每日出现1次热峰,并伴有喷射性呕吐,转入我 相似文献
14.
患者男性,60岁,因反复腹胀2年,呕吐,腹泻伴发热4天,咳嗽2天入院。既往有肝炎病史。入科检查:体温37.9℃,神志清楚,慢性病容,巩膜皮肤轻度黄染。左下肺呼吸音粗糙,可闻及少量湿性罗音。心脏无异常。腹稍膨隆,轻 相似文献
15.
患男性,60岁,因反复腹胀2年,呕吐,腹泻伴发热4天,咳嗽2天入院。既往有肝炎病史。入科检查:体温37.9℃,神志清楚,慢性病容,巩膜皮肤轻度黄染。左下肺呼吸音粗糙,可闻及少量湿性罗音。心脏无异常。腹稍膨隆,轻度腹壁静脉曲张,腹肌软,无压痛,肝未触及,脾肋下3cm,移动性浊音阳性。病理反射未引出,脑膜刺激征阴性。血常规:白细胞14.2×10^9g/ 相似文献
16.
17.
李秀珍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1999,(7)
Molaret脑膜炎为少见疾病,笔者遇到3例,报告如下。1病历报告例1:女,20岁。1985年4月初次发病,表现为发作性前额部剧痛,伴恶心、呕吐、发热,2天后症状消失,以后每月发作1~2次,每次历时1~3天自愈。1986年1月10日突然头痛、呕吐、发... 相似文献
18.
19.
北京首发广州管圆线虫脑膜炎误诊1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病例报告 患者,女,45岁,北京人.因头痛30 d,于2004年6月16日由外院转入我院.患者于2004年5月15日出现头部持续性胀痛,无恶心、呕吐,无畏寒、发热.按上呼吸道感染治疗,无效.5月22日后2次出现低热,体温37.5℃,持续约1 h缓解.多次在外院诊断为"神经性头痛",对症治疗无效.6月11日至外院行腰穿术,脑压120 mmH2O,脑脊液结果显示:外观略混浊,细胞总数2 160×106/L,白细胞1 440×106/L,单核20%,多核80%;葡萄糖2.65 mmol/L,蛋白1 560 mg/L,氯化物128mmol/L.血常规:白细胞总数正常,分类中性39%,淋巴15%,嗜酸40%.头颅CT、胸片未见异常.诊断为化脓性脑膜炎,给予菌必治、甘露醇治疗,症状无缓解.6月16日以"化脓性脑膜炎"转入我院.患者发病前1周进食田螺,同餐者有2人出现类似症状,1人回成都治疗,另1人已于我院治疗(考虑为广州管圆线虫脑膜炎). 相似文献
20.
苏锦章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1986,(11)
本文收集妊娠过程中的结脑12例,就妊娠对结脑的影响以及对此类病例的处理进行初步分析。临床资料发病时妊娠月数:2个月3例,4个月3例,5个月2例,7个月3例,8个月1例。发病后确诊情况:及时确诊8例,1个月确诊2例,1个半月后确诊2例。并发其他系统结核病:本组12例中有9例并发急性血行播散型结核,1例并发浸润型肺结核,1例并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