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分析空洞性肺癌的CT表现及病理基础,以提高诊断水平。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46例空洞性肺癌的CT表现,并与病理结果对照。结果:46例中,鳞癌30例(65.2%)、腺癌8例(17.4%)、大细胞癌4例(8.7%)、小细胞癌3例(6.5%)和混合性癌1例(2.2%)。CT表现:(1)肿块边缘具有恶性肿瘤的征象(毛刺征n=29,63.0%;分叶征n=26,56.5%;胸膜凹陷征n=25,54.3%;远侧阻塞性改变n=35,76.1%);(2)多为厚壁空洞(≥5mm38例,82.6%);(3)空洞壁厚薄不均(32例,69.6%);(4)空洞大(〉3cm23例,50.0%);(5)多有壁结节(36例,78.3%);(6)空洞多偏心(25例,54.3%)。结论:空洞性肺癌易发生于鳞癌,给合CT特征性表现对大多数患者可作出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40岁以下肺癌患者的病理类型及分化程度,评价CT影像学表现特征及其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01~12共80例经病理诊断为肺癌的40岁以下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结果 患者从出现症状到明确诊断平均(4.4±0.4)个月,确诊时出现转移63例,占78.75%;腺癌50例,小细胞癌23例,鳞癌5例,细支气管肺泡癌1例,大细胞癌1例.其中36例可辨别分化程度,中高分化3例,中分化15例,中低分化7例,低分化11例;中央型肺癌38例,CT表现为支气管截断或狭窄33例,分叶16例,肺不张及阻塞性炎症23例;周围型肺癌42例,CT表现为分叶34例,毛刺22例,血管集束16例,胸膜凹陷17例.结论 40岁以下人群肺癌以腺癌和小细胞癌为主,其中中央型肺癌以小细胞肺癌及腺癌为主,周围型肺癌以腺癌为主,分化程度较差;患者确诊时多发生转移.  相似文献   

3.
周围型小肺癌的CT征象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周围型小肺癌的CT表现,以提高术前诊断正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5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周围型小肺癌的CT及相关临床资料。58例周围型小肺癌中包括鳞状细胞癌6例,腺癌13例,细支气管肺泡癌25例,黏液表皮样癌1例,混合性腺癌13例。结果CT扫描显示各种征象的发生率由高到低依次为:分叶征44例(75.9%),毛刺征40例(69.0%),血管集束征30例(51.7%),胸膜凹陷征30例(51.7%),空泡或空气支气管征24例(41.4%),磨玻璃征或晕征9例(15.5%)。增强后均有明显(I〉20HU)不均匀强化。结论分叶征、毛刺征合并上述其他一项以上征象出现时提示周围型肺癌的可能性大。靶扫描可以提高显示小肺癌的CT征象。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小细胞肺癌的C T表现及分型。方法观察30例小细胞肺癌其胸部螺旋C T 表现及分型特点。结果30例中,4例中央肺门型(13.3%),15例中央合并纵隔型(46.7%),2例周围型(6.7%);4例周围合并纵隔型(16.7%);2例沿淋巴管扩散型(6.7%),2例胸膜多发转移型(6.7%),1例肺叶型(3.3%)。结论 CT能清楚显示SCLC的特征及转移范围,CT分型能为临床治疗方案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几种常用肿瘤标记物CEA、NSE、LTA检测与影像学诊断对肺癌的检查及病理分型相关研究。资料与方法 选择190例肺部病变的患者,均摄胸部X线平片和CT扫描及肿瘤标记物CEA、NSE、LTA外周血清检测。结果 (1)CT诊断鳞癌50例、腺癌46例、小细胞性未分化癌14例、良性病变20例、未定型60例。(2)三项肿瘤标记物检测水平及敏感性鳞癌LTA为85.3%,腺癌CEA为86.9%,小细胞未分化癌NSE为93.3%。(3)影像学诊断与肿瘤标记物相结合,定性诊断及病理分型上升率鳞癌为14.7%,腺癌11.5%,小细胞未分化癌为46.7%。结论 影像学检查与几种常见肿瘤标记物检测结合在肺癌的诊断、病理分型及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起着重要的作用,为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更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对孤立结节周围型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9年2月至2014年4月46例经手术、穿刺活检病理证实,直径≤3 cm的肺内孤立结节周围型肺癌的多层螺旋CT征象进行分析和总结。结果46例肺内孤立结节周围型肺癌中,腺癌25例,鳞癌11例,小细胞癌9例,未分型癌1例。多层螺旋CT征象:分叶征36例(78%);毛刺征28例(61%),短毛刺21例,长毛刺7例;棘状突起13例(28.3%);空泡征9例(20%);胸膜凹陷征16例(35%);血管集束征12例(26%)。增强扫描11例,增强幅度42-65 Hu。结论多层螺旋CT三维重组,可以发现更多有诊断价值的CT征象,对孤立结节周围型肺癌的诊断与鉴别诊断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青年女性肺癌的临床、CT表现,提高其诊断准确率。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31例经病理证实的青年女性肺癌的临床、CT表现。结果:本组31例,年龄26~40岁,平均35.1岁。临床主要表现:咳嗽、咳痰15例(占48.4%),气短8例、发热7例和胸痛5例;肺外症状7例(22.6%)。均无吸烟史。发病部位:右肺21例(67.7%)、左肺8例和双肺2例。大体分型:周围型19例(占61.3%)、中央型10例(32.3%)和弥漫型2例。CT表现:19例周围型肺癌中,肺内肿块16例,其中14例肿块最大径为4—7cm。肿块边缘分叶征16例、毛刺征5例、棘状突起3例,肿块胸膜侧小片影9例,肿块内小泡征4例,均未见钙化及空洞。肺内单发结节3例,最大径1—3cm,小泡征1例。10例中央型肺癌均表现为肺门区肿块,合并叶支气管狭窄4例、平截状阻断3例,主支气管狭窄2例,叶支气管及主支气管均狭窄1例。合并阻塞性肺炎5例、肺不张1例。双肺大小不等的弥漫性结节2例。纵隔淋巴结肿大12例,肺门淋巴结肿大5例,胸腔、心包积液15例。脑转移3例,肺转移2例,肝转移1例,骨转移1例。病理类型以腺癌12例,鳞癌8例(共占64.5%)。结论:青年女性肺癌临床表现多不典型,肺外症状多,易误诊,转移早。CT扫描是青年女性肺癌的重要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CT导引下^125Ⅰ放射性粒子植入在肺非小细胞肺癌治疗中的作用。方法:22例周围型非小细胞肺癌中,腺癌11例,腺鳞癌4例,鳞癌7例,肿瘤直径约3.5-8.0cm,全部经CT导引下肺穿刺活检病理证实。根据三维治疗计划系统(TPS),在CT导引下使用粒子针行肿瘤组织间^125Ⅰ种植,粒子活度0.8mCi,6例辅以化疗,2例补充放疗,CT随访进行疗效评价。结果:22例中,^125Ⅰ粒子种植后6个月CT评价,布源满意率86.36%(19/22),3例完全缓解(13.63%,3/22);14例部分缓解(63.64%,14/22),5例无变化(22.73%,5/22),总有效率77.27%(17/22)。随访6~38个月,1、2、3年生存率分别为63.6%(14/22)、31.8%(7/22)、13.6%(3/22),中位生存时间14个月。结论:CT导引下经皮穿刺植入^125Ⅰ放射性粒子,对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较好,创伤小。  相似文献   

9.
【摘要】目的:探讨肺结核合并肺癌的CT影像特征,提高认识及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57例肺结核合并肺癌患者的CT影像资料,总结影像特征;57例均行CT平扫和增强检查,均经手术、痰检、纤支镜或穿刺病理证实。结果:57例肺结核合并肺癌患者中,男54例(94.7%)。病理类型为腺癌28例,鳞癌23例,小细胞癌4例,大细胞癌2例;中央型肺癌11例,周围型肺癌46例,空洞及囊腔类肺癌10例。53例患者先出现肺结核后出现肺癌;活动性肺结核合并肺癌43例,稳定结核合并肺癌14例。结论:肺结核合并肺癌的临床表现无特异性,影像学表现复杂多样,易误诊及漏诊,对影像资料的动态追踪尤为重要,CT在诊断中有一定优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胸腺上皮性肿瘤(TETs)的WHO病理分型与CT表现的相关性,以提高其CT诊断及临床诊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穿刺活检或手术病理证实的66例TETs患者的CT影像学表现。所有患者均行胸部CT平扫及增强扫描,均经组织病理学及细胞免疫组化检查并进行WHO组织病理分型,分析TETs各种组织学类型的CT特征。结果:66例TETs中男39例,女27例,年龄6~77岁。病理分型:A型5例(7.6%),AB型15例(22.7%),B1型13例(19.7%),B2型10例(15.2%),B3型10例(15.2%)及胸腺癌13例(19.7%)。A、AB、B1型胸腺瘤均呈圆形或类圆形,而80.0%的B3型胸腺瘤及92.3%的胸腺癌呈不规则形;大部分(92.4%)胸腺肿瘤呈中度强化。80.0%B3型胸腺瘤及100%胸腺癌有包膜破坏并侵犯邻近结构;40.0%的B3型胸腺瘤及61.5%的胸腺癌出现心包和(或)胸膜腔积液;随着肿瘤病理分级的增加,周围结构受侵的发生率亦随之升高,分别为15.4%(B1)、40.0%(B2)、80.0%(B3)及100%(胸腺癌)。TETs组织学分类与侵袭危险度CT分级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rs=0.736,P〈0.01)。结论:不同WHO病理分型的TETs的cT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TETs的CT特征反映了其侵袭危险性及组织病理学分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常见恶性肿瘤颅内转移的M RI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10例均接受M RI平扫及增强扫描,临床确诊为脑转移瘤且已明确原发肿瘤类型的患者资料,并作统计分析。结果脑转移瘤的数目、大小、强化形态、瘤周水肿均与原发肿瘤相关( P <0.05)。MRI扫描中,肺癌、乳腺癌等常见恶性肿瘤颅内转移多表现为长T1、长 T2信号,结直肠癌转移灶中有20个(71.4%)呈混杂/短T2信号,DWI上245个(69.4%)转移灶边界清楚。45例(70.3%)肺腺癌、33例(55.0%)肺小细胞癌及15例(78.9%)乳腺癌颅内转移,M RI表现以多发转移灶居多;16例(59.3%)肺鳞癌以单发转移灶居多。72个(57.1%)肺小细胞癌的转移灶为结节状,22个(59.5%)肺鳞癌的转移灶为粟粒状;肺鳞癌有27个(72.9%)转移灶为环形强化;18个(48.6%)肺鳞癌转移灶的瘤周水肿为轻度,重度水肿中有21个(52.5%)转移灶为肺腺癌。结论不同恶性肿瘤颅内转移可有不同的M RI特征;M RI平扫、增强及DWI综合运用对脑转移瘤的诊断及鉴别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2.
王锐   《放射学实践》2010,25(11):1224-1227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评价临床Ⅰ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病理特征的价值.方法:对129例NSCLC患者行MSCT灌注扫描,采用多元相关分析探讨灌注参数与病理特征的关系,再分组进行趋势检验.结果:灌注参数与NSCLC病理特征具有相关性,高、中和低分化肿瘤的血流量(BF)值分别为(58.3±20.5)、(38.5±15.7)和(30.3±6.7)ml/(100g·min),强化峰值(PEI)分别为(26.1±11.7)、(23.6±6.9)和(16.2±4.9)HU,血流量和强化峰值随分化程度减低而降低(P值分别为0.01和0.023);有淋巴结转移组的BF[(28.4±9.8)ml/100g·min)]和PEI[(10.9±8.4)HU]明显低于无淋巴结转移组(分别为[(47.3±16.5)ml/(100g·min)和(24.0±8.7)HU],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P值分别为〈0.001和0.002);术后转移组BF值[(22.6±3.2)ml/(100g·min)]明显低于未转移组[(45.0±16.4)ml/(100g·min)].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P〈0.001);不同病理类型灌注参数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MSCT灌注成像通过无创性评价血管生成的方式和程度,间接反映肿瘤分化程度,从而预测淋巴结转移和术后转移的可能性,是判断NSCLC生物学行为及预后的良好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CT引导^125Ⅰ放射粒子联合间质化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价值,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分析经病理证实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31例、33个病灶,在CT引导下植入^125Ⅰ放射性粒子,联合植入化疗粒子缓释剂中人氟安,比较治疗前及治疗后6个月肿瘤变化,判定疗效。结果 31例患者33个病灶,6个月后CT复查,CR 6例(19.4%)、PR 21例(67.7%)、NC 3例(9.7%)、PD 1例(3.2%),有效率(CR+PR)87.1%。术中4例出现少量气胸,1例肺内少量出血,术后1周内痰中带血丝3例。结论 CT引导^125Ⅰ放射粒子联合间质化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安全、微创、近期疗效明显。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不同组织学类型肺癌患者大脑静息葡萄糖代谢改变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100例未经治疗的原发性肺癌患者全身18F-FDG PET/CT检查资料.肺癌组织学类型均经穿刺或手术病理明确,根据不同组织学类型将患者分为腺癌(42例)、鳞癌(37例)、小细胞肺癌(21例)3组.将50名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采用统计参数地形图分析软件分析每组患者PET脑代谢显像资料,采用两样本t检验比较3组患者脑代谢改变的差异.结果 3组患者脑PET显像均表现为区域性大脑静息葡萄糖代谢降低,主要分布在左侧额叶上中回及双侧颞叶上、中、下回,小细胞肺癌组还可见右侧顶下小叶及海马区受累.小细胞肺癌组低代谢脑区面积(体素数3848)大于腺癌组(体素数1436)(t=14.33,P<0.05)和鳞癌组(体素数1397)(t=10.07,P<0.05),腺癌组与鳞癌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764,P>0.05).结论 肺癌患者大脑静息葡萄糖代谢改变与其组织学类型有一定相关性.脑代谢降低区多涉及精神情感功能区,PET脑显像有望为肺癌患者出现的精神情感障碍症状提供客观的分子影像学依据和可能的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15.
周围型小肺癌的CT诊断(附33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周围型小肺癌的CT表现,以提高CT诊断的准确性.方法:对33例经病理证实的周围型小肺癌CT表现作回顾性分析.结果:33例周围型小肺癌中腺癌19例,肺泡癌10例、鳞癌2例,小细胞肺癌1例,肺泡癌合并腺癌1例.病灶CT表现为边缘分叶征24例(72.7%),毛刺征15例(45.5%),空泡征10例(30.3%),空气支气管征9例(27.3 %),磨玻璃征9例(27.3%),胸膜凹陷征8例(24.2%),血管聚集征5例(15.2%),瘤周气肿5例(15.2%),病灶内空洞5例(15.2%0).结论:]原发性周围型小肺癌螺旋CT征象有助于定性诊断.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不同组织学类型的肺癌患者脑转移的CT影像学特点。方法:对98例经病理证实的不同类型肺癌患者脑转移CT资料,从病灶的数目、密度、囊变、出血、瘤周水肿等几个方面分析。结果:鳞癌脑转移男性多发,平扫多呈高密度,重度水肿率、囊变率较高;腺癌脑转移女性多见,平扫多呈低密度,瘤灶出血较多,囊变率低;未分化癌无性别倾向性,平扫呈高密度,水肿较轻,瘤灶几乎无囊变及出血。结论:不同病理类型肺癌的脑转移影像学表现存在差异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18F-FDG PET/CT在查找原发灶不明的脑转移瘤中的价值。 方法 回顾性分析17例原发灶不明的脑转移瘤患者的全身18F-FDG PET/CT检查资料。 结果 17例患者均经活检确诊原发灶,准确率100%。原发性肺癌13例,占76%,其中有2例在第二次行PET/CT检查时才检出原发灶;原发性肝癌2例,占12%;原发性贲门癌1例,占6%;原发性升结肠癌1例,占6%。在检查到原发灶的基础上,18F-FDG PET/CT亦发现10例合并转移者,其中合并肺转移者2例、合并淋巴结转移者3例、合并骨转移者2例及合并其他部位转移者3例,共发现病灶61处;2例肝癌患者单发脑转移灶中均有脑卒中。 结论 18F-FDG PET/CT在查找原发灶不明的脑转移瘤原发灶中有重要价值,并为临床分期及治疗提供有利帮助。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肺癌术前18F-FDG PET/CT对纵隔淋巴结转移外科分期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68例肺癌患者术前18F-FDG PET/CT及CT对纵隔淋巴结转移的诊断及分期结果,并与术后病理结果对照.统计学分析采用x2检验和t检验.结果 68例患者共切除纵隔淋巴结222枚,其中84枚(37.8%)病理检查证实为转移.18F-FDG PET/CT与CT诊断纵隔淋巴结转移的灵敏度、特异性、准确性、阳性及阴性预测值分别为71.4%(60/84)、66.7%(92/138)、68.5%(152/222)、56.6%(60/106)、79.3%(92/116)与48.8%(41/84)、49.3%(68/138)、49.1%(109/222)、36.9%(41/111)、61.3%(68/11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8.96、8.57、17.19、8.43及8.88,P均<0.05);18F-FDG PET/CT与CT对纵隔淋巴结的分期与病理分期的一致率分别为73.5%(50/68)及41.2%(28/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4.55,P<0.01);其中18F-FDG PET/CT对N1及N2期淋巴结诊断的准确性分别为66.7% (10/15)和79.2% (19/24),明显高于CT的13.3% (2/15)和45.8%(11/24)x2=8.89和5.69,P均<0.05.淋巴结短径≥10 mm组SUVmax明显高于短径<10 mm组(5.5±2.8与2.2±0.9,t=5.17,P<0.05).结论 术前18F-FDG PET/CT对肺癌纵隔淋巴结的诊断和分期优于CT,其对适宜手术病例优化治疗决策具有临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18F-FDGPET显像在胰腺恶性肿瘤诊断与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40例临床疑为胰腺恶性病变的患者均行18F-FDGPET显像,对显像结果进行目测法及SUV值半定量分析,并结合CT,MRI等影像学检查进行综合诊断,最后诊断根据手术病理或经4个月以上随访证实。结果如果以SUV为2.5作为鉴别诊断胰腺病灶良恶性的阈值,24例证实为胰腺癌患者中18F-FDGPET显像正确诊断22例,16例胰腺良性病变患者18F-FDGPET检出13例,其灵敏度、特异度及准确性分别为91.7%(22/24),81.3%(13/16)及87.5%(35/40);而结合CT,MRI等其他检查结果进行综合诊断,其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及准确性分别为91.7%(22/24)、87.5%(14/16)及90%(36/40)。恶性病变的SUV平均值为4.6±2.6,良性病变的SUV平均值为2.3±1.5,良恶性病变间SUV平均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转移灶的检出中,18F-FDGPET显像发现了全部38处转移灶,并发现6处CT,MRI未能发现的远处转移病灶,排除了1例CT认为是胰周转移性淋巴结肿大的病例。结论 18F-FDGPET对鉴别诊断胰腺良恶性肿瘤的灵敏度、特异性较高,尤其在远处转移灶的探查中有较高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