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冯鹏  李光来  王飞 《中医药研究》2008,6(3):292-294
目的观察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上清液经尾静脉注射治疗大鼠脑缺血的干预效果,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体内作用机制。方法建立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模型。16只健康Wistar大鼠分为假手术组、缺血对照组、上清液低浓度组、上清液高浓度组。模型制作24h后各组腹腔注射5-溴脱氧尿核苷(bromodeoxyuridine,BrdU)标记处于增殖状态的神经前体细胞,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缺血后7d脑组织Brdu、Brdu+NSE、BedU+GFAP阳性细胞数。结果脑梗死后7d侧脑室室管膜下区、海马齿状回区BrdU、BrdU+NSE、BrdU4-GFAP阳性细胞数开始增多,上清液高浓度组的上述阳性细瞧放明显多于对照组(P〈0.01)和低浓度组(P〈0.05)。结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上清液可以促进脑梗死大鼠损伤原位内源性衬经前体细胞的增殖、分化。  相似文献   

2.
目的:初步观察持续压力对兔椎间盘内干细胞迁移和分布的影响。方法:构建体内可控轴向压力致兔腰椎间盘退变模型,并将其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轻度压力组(19.6N)、中度压力组(39.2N)及重度压力组(78.4N),同时给予口服5-溴脱氧尿嘧啶核苷(BrdU)喂养2周。在给予加压4周后行BrdU免疫荧光染色,观察和计数各组椎间盘外层纤维环、内层纤维环及干细胞巢区域的标记滞留细胞(LRCs)。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轻度压力组在纤维环外层、纤维环内层及干细胞巢区域LRCs阳性细胞数明显增加,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反,重度压力组在上述三个区域的LRCs阳性细胞数明显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持续压力能够影响椎间盘内不同区域的干细胞数量,其影响作用的不同与压力强度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丹酚酸B(SalB)预处理的内皮祖细胞(EPCs)不同比例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联合心脏移植后BMSCs的存活状况。方法:通过结扎左冠状动脉复制大鼠急性心肌梗死模型;密度梯度离心法和贴壁筛选法培养、纯化EPCs与BMSCs,免疫细胞化学法鉴定细胞;丹酚酸B最佳药物浓度处理的EPCs以不同比例与5-溴脱氧尿核苷(Brdu)标记的BMSCs混合,移植至心肌梗死区。4周后,硝基四氮唑蓝(N-BT)染色法测算心梗面积;免疫组化法检测Brdu的表达情况。结果:8:1组和模型组心肌梗死面积分别为(9.23±2.35)%和(19.60±3.23)%,8:1组与其他各组比较心梗面积显著缩小(P0.05)。4:1组和8:1组BMSCs阳性细胞数与其他治疗组比较,存活细胞显著增多(P0.05)。结论:丹酚酸B预处理的EPCs联合BMSCs的移植,能够提高BMSCs在梗死周边和缺血局部的存活。随着EPCs移植比例的增加,BMSCs的存活数量增多。  相似文献   

4.
目的:体内实验观察"加味三痹汤"能否促进外源性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rBMSCs)迁移、归巢至退变的椎间盘,从而探索椎间盘退变修复的可能机制。方法:贴壁法提取rBMSC,采用PKH26红色荧光标记试剂盒标记细胞。针刺法构建大鼠尾椎间盘退变模型,根据改良的Thompson分级标准对退变模型进行分级,选取退变Ⅲ级大鼠随机分组进行后续体内实验。将标记PKH26的rBMSCs通过尾静脉注射移植实验大鼠体内,小动物活体成像技术观察中药灌服后rBMSCs迁移和归巢行为;MRI观察中药对椎间盘退变的作用;免疫组化染色观察中药对椎间盘蛋白多糖及Ⅱ型胶原含量的影响。结果:早期中药组对BMSCs迁移和归巢至退变椎间盘的数量未见明显影响,但是在中后期,中药组能够促进移植的干细胞归巢并维持其数量,同时中药组提高退变椎间盘组织中蛋白多糖和Ⅱ型胶原的含量,MRI观察中药抑制椎间盘退变。结论:"加味三痹汤"能够促进干细胞归巢和抑制椎间盘退变,对于干细胞移植联合中医药治疗具有一定指导意义,在再生医学应用于椎间盘退变治疗方面具有一定的前景。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对阿霉素诱导的心衰大鼠模型心功能及细胞缝隙连接蛋白-43(cx-43)的影响。方法 选取雌性Wistar大鼠(n=38),先随机选取8只作为正常对照组,其余30只通过腹腔注射阿霉素(2.5mg/kg,每周1次,连续6周)建立心衰模型。6周后存活大鼠(n=21)再随机分为细胞移植组(n=11)和移植对照组(n=10)。正常对照组大鼠腹腔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进行体外分离,纯化,增殖骨髓闻充质干细胞(MSCs)并用含有12%胎牛血清的DMEM培养基培养,采用流式细胞仪对体外培养的MSCs表型CD44进行鉴定。取第三代MSCs进行移植,移植前用5-溴-2’脱氧尿苷(BrdU)进行标记。末次阿霉素注射后1周,将5×10^6个MSCs通过鼠尾静脉注射的方法移植到心衰细胞移植组大鼠。移植对照组大鼠注射等量培养基。细胞移植后4周,采用超声测量心功能及心室重塑,心脏切片行病理免疫组织化学了解移植细胞在受体心脏的存活及cx-43表达情况。结果 体外培养的第三代MSCs流式细胞仪鉴定结果显示:CD44阳性细胞数占(99.7±0.9)%,心衰细胞移植组心肌组织中可以见5-溴-2’脱氧尿苷标记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归巢并表达cx-43阳性;左室射血分数细胞移植心衰组、对照组与正常对照组分别为(89.36±3.74)%、(72.93±3.08)%和(97.54±2.30)%(P〈0.05),心衰细胞移植相对于心衰对照组左室心功能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静脉移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可以归巢心衰大鼠心肌组织而且改善心功能并影响受体心肌组织细胞表达cx-43。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中药心复康联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移植在大鼠急性心肌梗死后对濒死心肌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经密度梯度离心联合贴壁筛选法培养并纯化BMSCs,采用冠状动脉结扎法建立大鼠急性心肌梗死模型,移植前以5-溴脱氧尿核苷(Brdu)对移植细胞进行标记,术后采用中药心复康灌胃联合干细胞移植治疗。治疗后2周处死动物,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心肌损伤区Brdu阳性移植细胞数、CD34+新生血管数和细胞增殖核抗原(PCNA)阳性心肌细胞数量。[结果]心复康联合干细胞移植治疗组移植细胞存活率增加(与细胞移植组比较P0.05),梗死边缘区新生血管数量及PCNA阳性心肌细胞数量均有所增加(与细胞移植组比较P0.05)。[结论]中药心复康联合干细胞移植对大鼠急性心肌梗死后濒死心肌细胞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心复康联合干细胞移植能更有效的促进损伤区血管新生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中药心复康在大鼠急性心肌梗塞后对移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经密度梯度离心联合贴壁筛选法培养并纯化BMSCs,采用冠状动脉结扎法建立大鼠急性心肌梗塞模型,移植前以5-溴脱氧尿核苷(Brdu)对移植细胞进行标记,术后采用中药心复康灌胃联合干细胞移植治疗.移植后2周ELISA法检测大鼠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含量;处死动物,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心肌损伤区VEGF蛋白表达情况、Brdu阳性移植细胞数和CD_(34)~+新生血管数.结果 心复康联合干细胞移植治疗大鼠心肌梗塞,能提高移植细胞存活率(与细胞移植组比较P<0.05),提高大鼠血清VEGF含量(与细胞移植组比较P<0.05),提高梗塞区VEGF蛋白表达,增加梗塞区新生血管数量. 结论中药心复康对大鼠急性心肌梗塞后移植干细胞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心复康联合干细胞移植能更有效地促进损伤区血管新生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复方中药对移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在心肌梗死组织中的迁移、分化以及心肌梗死大鼠心功能的影响。方法:培养SD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将各组大鼠分别用护心康和生理盐水灌胃7 d,第8天用改进的方法制作大鼠心肌梗死模型。在造模成功后第3天分别对MSCs移植组、护心康联合MSCs治疗组大鼠经尾静脉将0.5 mLMSCs悬液缓慢注射到相应大鼠体内(MSCs移植物中含1×107个干细胞),护心康组仍以护心康进行灌胃治疗。移植后,精心饲养3周后测定心功能,并行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果:MSCs移植组、护心康组、护心康联合MSCs治疗组移植3周后与术后1 d,心功能测定,EF对比:移植3周后,明显改善(P<0.001);FS对比:移植3周后,明显改善(P<0.001)。BrdU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MSCs移植组、护心康联合MSCs治疗组心脏标本切片可见有阳性染色的移植细胞存在,其余各组染色均为阴性。此外,BrdU免疫组化染色阳性细胞cTn-T染色也呈现阳性。结论:中药复方护心康能够促进经静脉移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梗死大鼠的心脏保护作用,增强其归巢的能力可能是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牛膝醇提物含药血清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体外增殖的影响。方法:采用高、中、低剂量牛膝醇提物以及等体积生理盐水对SD级新西兰大白兔进行灌胃,从中提取含药血清,同时采用贴壁筛选法培养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并以4种不同浓度的含药血清及胎牛血清分别干预第三代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于干预后第3、6、9天分别3次采用CCK-8法测定细胞光密度值(OD),比较各组间的差异。结果:高剂量组牛膝醇提物含药血清刺激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并促进细胞分化,其OD均值与其他组相比较最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牛膝醇提物含药血清具有促进BMSCs增殖作用,其中高剂量作用最强。  相似文献   

10.
目的:进行穴位移植与静脉移植两种不同移植途径来观察兔异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对梗死区CD31及bFGF表达的影响的研究。方法:将已建立心肌梗死模型的日本大耳白兔随机分为3组,包括模型对照组、穴位注射干细胞组、静脉注射干细胞组。用开胸结扎冠状动脉前降支的方法建立急性心肌梗死模型,进行间充质干细胞分离、培养、传代、流式细胞仪检侧兔MSCs表面标志、收集、BrdU标记、Brdu标记率的检测,利用免疫组化法检测。结果:梗死心肌组织中CD31平均光密度值,与正常组相比较,穴位注射干细胞组均降低,P<0.01,静脉注射干细胞组略升高,P>0.05;与模型对照组比较,穴位注射组P<0.05,静脉注射组P<0.01;穴位注射组与静脉注射组比较,P=0.05。梗死心肌组织中BFGF平均光密度值,与正常组相比较,穴位注射干细胞组升高,P<0.05,静脉注射干细胞组降低,P<0.01;与模型对照组比较,穴位注射组P<0.05,静脉注射组P<0.01;穴位注射组与静脉注射组比较,P<0.01。结论:穴位与静脉注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显著促进了梗死心肌组织周围内皮细胞的激活、增殖、迁移,显著改善梗死区血液循环。但与穴位组相比较静脉组CD31没有显著差异。穴位注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显著促进了梗死心肌组织中表达促毛细血管新生细胞因子bFGF。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