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探讨16排螺旋CT增强扫描及CT血管成像(CTA)对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征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CT血管成像诊断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征26例的16排螺旋CT资料。使用16排螺旋CT行腹部三期增强扫描。在工作站采用多平面重组(MPR)、最大密度投影(MIP)重组肠系膜上动脉图像。分析16排螺旋CT血管成像对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征的诊断价值。结果 26例患者均清晰显示肠系膜上动脉(SMA)、十二指肠、腹主动脉(AA)三者的解剖关系。SMA走行为径直型的22例占85%,SMA与AA间的夹角6°~25°的21例占81%,SMA与AA间的距离为3.5~5.0 mm的20例占77%,有十二指肠壅积征象;SMA走行为转折型的有4例,占16%.结论 16排螺旋CT增强扫描及肠系膜上动脉血管成像可以明确观察肠系膜上动脉走行及与周围组织结构的关系,对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征的临床诊断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双源64螺旋CT血管成像(CTA)在显示腹主动脉夹层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3例腹主动脉夹层患者行双源64螺旋CT血管成像,采用多平面重建(MPR)、曲面重建(CPR)、容积再现(VR),最大密度投影(MIP)和仿真内镜(VE)等多种图像后处理技术,结合原始横断面增强图像进行综合分析。结果:23例腹主动脉夹层患者行双源64螺旋CT血管成像后均能清楚显示腹主动脉狭窄的真腔和扩张假腔的情况。结论:64螺旋CTA成像技术作为一种无创性的血管成像方法,具有安全、可靠和独特的优越性,为诊断和治疗腹主动脉夹层提供了一种精确可靠的无创性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血管成像对脑血管畸形的诊断价值。方法利用64排螺旋CT对20例脑动静脉畸形、2例脑静脉畸形、2例海绵状血管瘤患者行CT血管成像检查。对扫描图像分别进行多平面重组、容积再现及最大密度投影。结果 CT血管造影术(CTA)能显示脑动静脉畸形(AVM)的病变形态及准确部位,有效显示供血动脉、引流静脉及血管巢。能清晰显示脑静脉畸形静脉血管的组成及引流静脉的数目和方向。但不能显示海绵状血管瘤的血管结构,对其诊断价值不大。结论 64排螺旋CT血管成像能清晰显示具有较粗大供血动脉或引流静脉、血管巢的脑血管畸形,对脑血管畸形的诊断及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后处理技术在心脏疾病的应用价值。方法对临床有急性胸痛感觉的62例患者进行64层螺旋CT心胸联合血管成像,之后对扫描的所有原始数据进行多层面重组(MPR)、曲面重组(CPR)以及容积再现(VR)、最大密度投影(MIP)等图像重组以显示冠状动脉、肺动脉和胸主动脉等。分别统计64层螺旋CT心胸联合血管成像后处理检查和临床接诊对心血管疾病的诊断符合率。结果本组62例病例中有34例形成了冠状动脉斑块并狭窄,16例急性肺动脉栓塞,12例主动脉夹层,左房粘液瘤2例。其中46例临床初步诊断正确,临床初诊的符合率为74%;62例64层螺旋CT诊断正确,64层螺旋CT诊断符合率为100%。结论 64层螺旋CT后处理技术能够清晰地显示肺动脉、胸主动脉和冠状动脉,对肺动脉、胸主动脉和冠状动脉疾病作出正确诊断,是一种无创、可靠的检查方法,有一定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后处理图像对主动脉缩窄(COA)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9例临床怀疑为主动脉缩窄(COA)的患者进行心脏CT血管成像(CTA)扫描。对扫描获得容积数据利用工作站行多平面重组及容积再现(VR)、最大密度投影(MIP)重建。结果 9例患者经行主动脉CT成像检查,均确诊为COA,其中有6例合并动脉导管未闭,2例合并有室间隔缺损,1例同时合并有房、室缺。结果与手术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检查结果棚一致。VR及MIP图像充分显示了缩窄及侧支循环情况。结论 多排螺旋CT(MSCT)二维与三维图像相结合对COA诊断和治疗方案的制定以及术后随访是一种非常有价值的无创的检查疗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探讨主动脉夹层运用16排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4月-2015年4月我院收治的主动脉夹层患者37例。所有患者均采用16排螺旋CT进行胸腹联合平扫和增强扫描检查,扫描后使用血管二、三维成像技术进行血管重建。结果:16排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能够将患者主动脉在增宽、真、假腔、内膜撕裂口、撕脱的内膜片、内膜破口血栓、心包与胸腔积液、积血以立体图形方式清晰的表现出来。结论:主动脉夹层运用16排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诊断,操作简单,能够快速、准确帮助医生诊断患者病情,治疗和临床的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16排螺旋CT血管成像在下肢动脉阻塞性病变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48例疑有下肢动脉硬化、阻塞性病变患者在血管动脉期进行16排螺旋CT容积扫描,重建动脉血管的三维图像。结果:6例腹主动脉下段闭塞,11例髂动脉闭塞,21例股浅动脉闭塞,6例股浅动脉狭窄,4例动脉闭塞。结论:16排螺旋CT血管成像在评价下肢动脉阻塞性病变方面与DSA结果基本一致,是一项高度准确的成像技术和非侵袭性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320排动态容积CT全脑灌注成像在颅脑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颅脑病变患者分别采用320排动态容积CT(88例)和64排螺旋CT扫描(46例),比较两组间的剂量长度乘积和有效剂量值,并进行对比。结果320排CT扫描的平均有效剂量值为(3.28±0.36) mSv,64排CT扫描的平均有效剂量值为(10.15±0.59) mSv。结论320排动态容积CT全脑灌注成像具有图像质量高、有效剂量低等特点,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双源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CTA)在显示下肢动脉栓塞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47例可疑下肢动脉栓塞患者行双源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采用多平面重建(MPR)、最大密度投影(MIP)等多种图像后处理技术,结合原始横断面增强图像进行综合分析。结果:47例下肢动脉栓塞患者行双源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后均能清楚显示下肢动脉狭窄的情况,20例腔内的血栓清晰地显示,27例下肢动脉显示清晰。结论:双源64层螺旋CTA成像技术作为一种无创性的血管成像方法,具有安全、可靠和独特的优越性,为诊断和治疗下肢动脉栓塞提供了一种精确可靠的无创性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胸痛三联一站式扫描技术在急性胸痛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52例胸痛患者行64排128层螺旋CT胸痛三联检查,所有患者原始数据行多平面重建(MPR)、容积再现(VR)、曲面重建(CPR)、最大密度投影(MIP)等方法分别进行冠状动脉、肺动脉、主动脉成像,其中12例患者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CCA)检查,并与冠状动脉CTA(CTCA)结果相对照。结果所有患者均可清晰显示肺动脉、冠状动脉主干及胸主动脉。显示肺动脉栓塞20例、冠状动脉狭窄18例、主动脉夹层10例、3例未见明显异常。结论 64排128层螺旋CT胸痛三联一站式扫描技术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血管造影术对比冠状动脉造影(CAG)在诊断冠心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高度怀疑冠心病且同时做过64层螺旋CT血管造影术及DSA的49名患者,对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49名患者中,CAG发现有意义狭窄247处,64-SCT正确发现其中的236处,11处因钙化或运动伪影致病灶漏诊、过诊或狭窄程度评估不准确。64层螺旋CT血管造影术的总体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性分别为95.5%、92.9%、94.6%。结论:64层螺旋CT血管造影术在冠心病的诊断上有较高的准确性,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头颈联合扫描血管成像对TIA患者血管综合性评估的应用价值。方法:对36例TIA患者行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分析其狭窄程度、斑块性质等情况,并结合临床进行分析。结果:颅内动脉伴颅外颈动脉狭窄16例(45%),单纯颅内动脉狭窄13例(36%),单纯颅外动脉狭窄7例(19%)。36例TIA患者所累及血管中,轻度狭窄5例,中-重度狭窄甚至闭塞31例。共有26支血管发现斑块,其中软斑块4处,中等斑块8处,钙化斑块6处,混合斑块8处。结论:64层螺旋CT头颈部联合动脉血管成像能够准确显示TIA血管病变发生的部位、类型、程度,对TIA早期临床治疗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下肢血管成像技术诊断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的应用价值。方法:对30例临床怀疑下陂动脉疾病的患者进行16层螺旋CT下肢血管戍像检查,重建分析采用最大密度投影(MIP)、容积再现技术(VR)、曲面重建(CPR)。结果:其中腹主动脉狭窄4例,髂动脉狭窄6例,股动脉狭窄狭窄8例,闭塞3例;小腿动脉狭窄7例,闭塞2例。全部患肢均存在股动脉以下不同程度的狭窄或闭塞。结论:利用16层螺旋CT下肢血管成像技术可以直观了解病变的范围和程度,是一种安全、准确、无创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在冠状动脉疾病检查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23例疑似冠状动脉狭窄的患者采用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检查结果与导管法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CAG)进行比较分析。结果:23例患者共299个节段中,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能满足临床诊断的为291个节段,8个节段因钙化、运动伪影而不能评价。以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为金标准。64层螺旋CT诊断冠状动脉狭窄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8.7%、98.2%、94.0%、96.4%。结论:64层螺旋CT虽不能取代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但在冠状动脉狭窄的诊断方面还是一种具有潜力的检查方法,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在颈动脉狭窄中的影像学表现及诊断价值评价。方法:对我院已确诊存在不同狭窄程度的35例颈动脉狭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64层螺旋CT扫描及三维重建资料,并对其进行效果评价。结果:64层螺旋CT对颈动脉狭窄有很高的临床诊断价值。结论:64层螺旋CT血管快捷、方便、检出率高,对颈动脉狭窄的诊断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颈部血管狭窄性病变行CT血管造影(CTA)检查的诊断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6月至2013年6月收治的43例患者进行检查,随机分为实验组22例,对照组21例,实验组采用64排螺旋CT血管造影检查,对照组采用超声检查,比较两种方法对颈部血管病变的诊断结果。结果实验组的诊断准确率为95.5%,对照组的诊断准确率为76.2%,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64排螺旋CT血管造影技术,通过血管后重建能够立体、直观地显示血管情况,准确判断椎动脉狭窄、闭塞情况,从而为临床治疗提供科学依据,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