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中药大黄质量的化学模式识别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吴玉柱  罗旭  王玺  何春馥 《药学学报》1991,26(2):132-138
本文用PRIMA法对大黄属(Rheum)6种植物的29个样品的质量进行了化学模式识别研究。以泻下药理实验的结果佐证、核对。根据35维HPLC数据或16维UV数据,与SIMCA法、Bayes判别法、非线性映照法(NLM)等模式识别法比较,PRIMA法具有计算速度快、适用范围广的特点,比植物形态学方法的正确率高。本文还根据一阶导数紫外光谱提供的数据,简化了化学模式识別法鉴定中药大黄的操作步骤。  相似文献   

2.
大黄的研究概况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对HPLC-DAD-MS多种分析手段的联用,建立大黄药材成分分析方法,确认各个特征峰的归属,从而定性定量的评价药材质量,预测不同道地产区大黄药材的药效,为谱效学研究提供基础研究。方法以全国各道地产区大黄药材为研究对象,采用AgilentZorboxC18(250mm×4.6mm,5μm)色谱柱,乙睛-0.1%磷酸水二元梯度洗脱模式,体积流量为1.0mL/min,检测波长280nm,建立了20批来自四川、青海、甘肃地区的大黄药材的HPLC图谱,并通过HPLC-DAD-MS联用技术对其中30个特征峰进行了归属分类,同时进行了各类指纹成分比较研究。结果各地区间游离蒽醌量差异较小,而其他成分差异明显,表现出可能存在的质量差异。结论本实验全面阐明了大黄药材的各主要化学成分及地区间差异,方法样品处理简单,建立的大黄分析方法稳定性、重复性好,为大黄药材的质量评价提供较为充实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大黄是传统常用中药材,其质量优劣关系到用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本文对大黄性状及显微鉴定、薄层鉴定、化学成分评价、指纹图谱、分子鉴定等方面近十年研究进行归纳总结,并对今后大黄的质量评价研究方向进行展望,为大黄质量控制和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中药质量化学模式识别研究的进展   总被引:30,自引:0,他引:30  
罗旭  毕开顺  王玺  周联  程刚  乔延江  王爱民 《药学学报》1993,28(12):936-940
中医药学是中国人民长期与疾病斗争的经验总结,对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做出了伟大贡献,在国际上也享有盛誉。历史上,某些中药就有代用品,甚至伪劣品;近半个世纪以来,中药生产不断发展,但仍不敷需要,遂使上述中药质量不高的情况有所加重和扩大。这说明,除传统的中药形态鉴定法和理化鉴定法外,迫切需要建立一个准确反映中药疗效的中药鉴定新方法。中药的特点是复方。一味中药的化学成分也很复杂,包括其赖以防治疾病的有效成分和辅  相似文献   

6.
人参质量的化学模糊模式识别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毕开顺  王玺  罗旭 《药学学报》1992,27(1):48-51
模拟中医用药习惯制备25个生态环境和生长年数不同的人参样品的水、酒提取液,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高效液相色谱法和电感偶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获取反映提取液内化学成分整体的数据。再用抗疲劳作用、抗利尿作用和巨噬细胞吞噬功能测定提取液的生物活性。然后以药理实验的结果为依据对上述化学数据进行特征抽取,求解模糊关系方程,以探明人参疗效权重不同的有效成分和它们的配伍关系。最后通过成分的相关分析,制定出一个评价人参质量的新方案。所提出的方法学对中药质量的评价和中药有效成分的确定具有普遍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大黄类药材炮制前后蒽醌类化合物的含量变化情况。方法大黄类药材10份为研究对象,采取高效液相色谱法对比分析炮制前(药材)后(饮片)中蒽醌类化合物(大黄素与大黄酚)的含量变化情况。结果10份大黄药材炮制为大黄饮片后,饮片中大黄素+大黄酚总量基本上都有明显升高,但有3份饮片中的总量要稍微低于药材;继而对药用大黄、掌叶大黄、唐古特大黄、藏边大黄四种药材与饮片中的大黄素与大黄酚含量对比分析可知,药材与饮片中大黄酚含量除了唐古特大黄之外,皆高于大黄素含量,其中唐古特大黄中的大黄素则远远高于其他三类大黄,其余三种大黄之间差异性不显著。结论大黄类药材炮制后,蒽醌类化合物(大黄素与大黄酚)的含量有明显的变化,大部分会出现升高现象,但也有少部分会出现降低。  相似文献   

8.
延胡索药材HPLC指纹图谱的化学模式识别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以21种不同产地的延胡索中药色谱指纹图谱为基础,采用化学计量学方法对其进行化学模式识别,并对不同的化学模式识别方法进行比较。方法:将指纹图谱信息进行预处理,经过峰对齐及标准化后,用MATLAB数据处理软件进行模式识别分析。结果:对21种样品进行了分类和鉴别,采用此方法所得结果与实际相符合。结论:本文方法结果可靠,可用于不同产地的中药延胡索的分类和鉴别。  相似文献   

9.
大黄抗病毒作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综述大黄抗病毒作用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0.
哈拉 《北方药学》2012,9(3):47-48
本文总结了近年来大黄药材的质量研究现状,从产地、品种、野生与栽培、加工方法等四个方面对大黄的质量影响因素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1.
中药龙胆质量的化学模式识别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王铁杰  罗旭  王玺  何春馥 《药学学报》1992,27(6):456-461
对7个种的38个龙胆样品进行了化学模式识别:按中国药典的规定将诸样品分为正品和非正品两大类,随机选取一部分正品和非正品样品作训练集,另一部分样品作试验集;对诸样品的甲醇提取液进行了HPLC分析;用SIMCA法对色谱峰进行特征选择,将代表诸样品特征的点即“星”显示在半圆形极坐标上构成星区图;根据“星”所属的星区和所走的路径,即可评价诸龙胆样品的质量。化学模式识别的结果与植物形态学鉴定的结果一致,而且弥补了后者的不足。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利用化学模式识别技术,对茯苓药材HPLC特征图谱数据进行分析,筛选差异质量标志物并建立定量分析策略,为茯苓质量标准研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Welch Ultimate Plus C18色谱柱(250 mm×4.6 mm, 5μm),流动相为乙腈(含0.2%四氢呋喃)-0.1%磷酸水溶液,梯度洗脱,检测波长222 nm,体积流量1 mL·min-1,柱温30℃,进样量10μL,建立茯苓药材特征图谱。运用相似度分析、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PCA)、聚类分析(cluster analysis, CA)和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orthogonal partial least squares discrimination analysis, OPLS-DA)等模式识别方法,筛选不同产地茯苓的差异质量标志物,并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中“分析方法验证指导原则”的要求,进行定量研究。结果:15批茯苓药材的相似度在0.935~0.998,共标定8个共有峰,指认出6个色谱峰;PCA结果显示样品按...  相似文献   

13.
中药石斛质量的化学模式识别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张亮  马国祥 《药学学报》1994,29(4):290-295
依据任一物质在一定波长下的吸收系数为常数这一基本事实,以每一波长与另一波长的吸收值比值作指标,用Shannon信息理论对全部样品(32个)计算每一波长通道的信息量,选取信息量最大的10个通道用作分类特征,采用主成分分析对中药石斛质量进行了研究,分类结果与植物形态学鉴定结果基本一致。本法不经分离直接以药材粉末氯仿浸出液的紫外光谱进行分类,简便、快速,为从化学成分角度研究中药质量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相似文献   

14.
化学模式识别评价中药威灵仙质量的研究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魏敏吉  朱景生 《药学学报》1991,26(10):772-776
本文按威灵仙所含化学成分对6个种、16个产地的21个样品进行了气相色谱分析;以抗炎药理活性作为评价质量的指标,将样品分为有抗炎作用和无抗炎作用两大类,一部分作训练集,一部分作试验集;用SIMCA选择特征并分类,再用PCA将选择的特征数据在二维平面上显示;根据分类和显示的结果,可以区分威灵仙样品有无抗炎作用即质量的优劣。  相似文献   

15.
不同产地北柴胡质量的化学模式识别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李辉  叶青 《中国药师》2005,8(3):214-215
目的:建立北柴胡药材质量评价的化学模式识别方法.方法:采用RP-HPLC法定量分析国内15个不同产地的北柴胡样品中三种柴胡皂苷的含量,系统聚类分析法对其进行化学模式识别研究.结果:15个产地的北柴胡样品按其质量等级划分为四类,其中山西太原和陕西宝鸡的北柴胡药材中指标成分含量较高.结论:该方法可用于北柴胡药材的质量评价.  相似文献   

16.
目的建立皂角刺的化学模式识别方法,用于区分皂角刺正品及伪品,为完善皂角刺的质量评价方法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近红外光谱法采集43批样品的近红外光谱信息,利用连续投影算法提取特征变量,运用判别分析法、聚类分析法和反向传播(back propagation,BP)神经网络方法对皂角刺及其伪品进行分类。结果通过判别分析、聚类分析和BP神经网络可将皂角刺及其伪品准确分类,分类准确率为100%,判别结果与性状鉴别结果一致。结论首次建立了皂角刺质量的化学模式识别方法,可以准确区分皂角刺及其伪品,为皂角刺的质量评价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大黄是我国传统中药材之一,主要的化学成分有蒽醌衍生物等。主要药理作用为抗菌,抗病毒及泻下,近几年来,单味大黄在临床各科的使用,日趋广泛,现概述如下。一、病毒性肝炎1.急性黄疸型肝炎:成人用生大黄50g,儿童用25—30g,煎成汤剂200ml,每日顿服一次,连  相似文献   

18.
《中国药房》2017,(34):4818-4821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大黄-黄连药材中5种蒽醌类成分含量的方法,并优选大黄-黄连药材质量比。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柱为Zorbax SB-C_(18)(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乙腈-0.05 mol/L磷酸二氢钾(48:52,V/V,每100 mL中加十二烷基硫酸钠0.4 g,磷酸调节p H至4.0),流速为1 mL/min,检测波长为254 nm,柱温为25℃,进样量为10μL。考察大黄-黄连药材质量比为1:1、1:2、2:1、2:3、3:2时配伍药材中芦荟大黄素、大黄酸、大黄素、大黄酚、大黄素甲醚的含量。结果:芦荟大黄素、大黄酸、大黄素、大黄酚、大黄素甲醚进样量分别在0.652~3.081、0.704~3.422、1.280~6.197、0.633~0.324、1.326~5.954μg范围内与各自峰面积积分值呈良好线性关系(r≥0.999 7),精密度、稳定性、重复性试验的RSD均小于2.0%(n=6),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8.92%~100.37%(RSD≤2.26%,n=6)。大黄-黄连药材质量比为2:1时,5种蒽醌类成分总量最高。结论:本方法精密度、稳定性、重复性良好,可用于不同配伍比大黄-黄连药材的质量检定;大黄-黄连药材的最佳质量比为2:1。  相似文献   

19.
长期服蒽醌类中药易致黑变病科学家经过长期研究发现,葸醌有游离蒽醌和结合蒽醌两类,大黄等不少中药既含结合蒽醌类成分,也含有游离蒽醌类成分,它们都是致泻下的有效成分。目前认为,结肠黑变病的发生与大剂量滥用蒽醌类泻药,以及便秘、溃疡性结肠炎有关。  相似文献   

20.
模式识别法评价药品质量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用模糊数学的原理和模式识别的方法,以氨苄青霉素的产品质量为例,建立了一个评价药品质量的数学模型。利用该模型可以方便地对符合药典标准的产品质量进行进一步的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