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摘要] 目的 观察失血性休克再灌注大鼠肠组织诱生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过氧亚硝基阴离子(ONOO-)体内生成标志物硝基酪氨酸(NT)的表达,探讨中药大承气汤对失血性休克大鼠肠组织损伤的防治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 SD大鼠24只,雌雄各半,体重180~200 g。实验随机分为3组(每组8只):正常组(仅手术,不放血)、模型组(模型+生理盐水1mL/100g体重灌胃)、大承气汤组(模型+大承气汤灌胃含生药2.0 g/mL,1 mL/100 g体重)。大承气汤、生理盐水在实验前连续灌胃,2次∕d,连续2 d,各组动物术前禁食24 h。复制重度失血性休克及复苏动物模型,造模完成后观察各组动物肠黏膜病理学变化,免疫组化法检测肠黏膜组织iNOS与NT的表达与分布。应用ImageJ软件对免疫组化显色结果进行拍照、灰度分析。结果 病理检查结果显示:正常组肠黏膜正常,模型组肠黏膜损伤最重,大承气汤组肠黏膜损伤明显减轻;模型组小肠黏膜组织iNOS阳性细胞平均灰度值及NT阳性细胞平均灰度值均高于大承气汤组 (P<0.01)。结论 ⑴失血性休克再灌注后,肠组织iNOS-NO-ONOO-通路表达上调。⑵大承气汤能减轻大鼠失血性休克再灌注肠黏膜损害,其机制可能与抑制肠黏膜组织iNOS-NO-ONOO-通路激活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大黄对失血性休克大鼠再灌注后小肠粘膜组织中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和内皮素(ET)表达的影响。方法:雄性SD大鼠36只随机分成对照组(不进行休克处理)、模型组(再灌注前胃管注入生理盐水10ml/kg)、大黄组(再灌注前胃管注入大黄液,大黄20g/kg)。复制失血性休克及复苏大鼠模型,大黄于术前胃管注入,造模完成后观察各组大鼠小肠粘膜病理学变化,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肠粘膜组织iNOS和ET的表达。结果:肠粘膜损伤程度分级以对照组最轻,模型组最重,大黄组居中,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模型组、大黄组Chiu′s评分分别为(0.33±0.78)、(3.63±0.74)、(0.97±0.69)分,模型组和大黄组明显高于对照组(q值分别为15.4986、3.0058,P<0.05),大黄组明显低于模型组(q=12.4928,P<0.05)。模型组iNOS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大黄组(q值分别为4.1143、3.4482,P<0.05),大黄组比对照组有增高趋势,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和大黄组ET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q值分别为4.7982、4.1984,P<0.05),与模型组相比,大黄组肠粘膜ET表达虽有所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黄能抑制失血性休克再灌注小肠粘膜组织iNOS的表达而起到保护肠粘膜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拟用失血性休克模型来研究盐酸戊乙奎醚是否对肠黏膜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方法将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四组(n=8):对照组、休克组、小剂量盐酸戊乙奎醚组(0.15 mg/kg)和大剂量盐酸戊乙奎醚组(0.30mg/kg)。盐酸戊乙奎醚或等量生理盐水在休克前30 min通过尾静脉注入大鼠体内。除对照组外,其他三组经15 min股动脉缓慢放血使大鼠平均动脉压达(40±5)mm Hg(1 mm Hg=0.133 kPa)诱发失血性休克,通过放血或输血维持大鼠休克状态60 min。休克结束30 min内输注大鼠自身血液和林格液(32 mL/kg)进行复苏。复苏4 h之后检测肠黏膜pH(pHi)、一氧化氮(NO)、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戊二醛(MDA)及钙离子(Ca2+)的含量,并观察肠黏膜组织病理学改变。结果与休克组比较,大剂量盐酸戊乙奎醚组NO、MDA及Ca2+的含量显著降低;而SOD活性和pHi增高。与此相应的是肠黏膜细胞凋亡及组织病理学评分降低。结论大剂量盐酸戊乙奎醚对失血性休克大鼠肠黏膜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细胞死亡和保存细胞抗氧化功能相关。  相似文献   

4.
大承气汤对里实热证大鼠胃肠激素GAS、MTL、VIP、NT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大承气汤对里实热证大鼠血和不同胃肠组织中胃肠激素水平的影响.方法 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里实热证模型组、大承气汤小剂量、大剂量干预组4组.自身粪便法建立里实热证大鼠模型,干预组分别灌胃给予4.59、9.18 g/kg的大承气汤,模型组和正常对照组则给予等量的生理盐水.放射免疫法检测各组大鼠血和胃窦、十二指肠、空肠、结肠中胃泌素(GAS)、胃动素(MTL)、血管活性肠肽(VIP)、神经降压素(NT)水平的变化.结果 模型组大鼠血中GAS、MTL和十二指肠GAS,空肠NT含量较正常组明显增加,而血浆VIP、NT和胃窦、结肠NT则显著减少(P<0.05,P<0.01).大承气汤各组血浆VIP、NT和十二指肠GAS、NT,以及大剂量组空肠、结肠GAS和小剂量组空肠NT水平,较模型组亦显著升高(P <0.05,P<0.01),而大承气汤各组血清GAS,小剂量组血浆、胃窦、结肠中MTL及胃窦NT,大剂量组胃窦、结肠VIP水平则明显降低(P<0.05,P<0.01).结论 大承气汤具有调控胃肠激素的作用,改善里实热证大鼠胃肠道分泌紊乱的机制可能与提高胃肠道GAS,降低MTL、VIP及双向调节NT分泌水平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大承气汤对肝脏缺血再灌注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将24只SD大鼠随机分为3组,每组8只。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大承气汤预处理组。后两组用手术造重度失血性休克再灌注模型,使血压维持在5.3 k Pa(40 mm Hg)持续90 min。术后取肝脏标本,石蜡切片进行HE染色观察肝组织病理变化;应用i NOS特异性抗体免疫组化定性及半定量检测肝细胞i NOS的表达与分布。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I/R组大鼠i NOS表达程度显著增高(P0.01),组织切片显示I/R组大鼠肝细胞水肿,肝细胞灶性坏死伴大量中性粒细胞聚集,肝窦狭窄甚至闭塞等变化;而大承气汤组与I/R组大鼠比较,i NOS表达程度明显降低(P0.01),大承气汤组大鼠肝细胞病理学改善。结论大承气汤能明显减轻大鼠失血性休克再灌注肝组织的细胞损害,其保护机制可能与下调肝组织i NOS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重症失血性休克及复苏过程中大鼠小肠及血清中血管黏附蛋白1(VAP-1)的表达和活性变化,探讨抑制其功能对休克预后的影响.方法 将实验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休克组、休克复苏组、复苏对照组和复苏实验组,每组10只.建立重症失血性休克及复苏大鼠模型,采用蛋白质印迹和real-time RT-PCR法检测假手术组、休克组、休克复苏组休克前、休克1h、复苏1h时小肠组织中VAP-1表达及其编码基因含量,ELISA法检测血清中VAP-1含量及其活性.复苏实验组加用20 mg/kg 2-溴乙胺,复苏对照组加用1 mL/kg生理盐水,比较两组复苏后的血压、复苏24 h后小肠黏膜损伤情况(Chiu's评分)和小肠黏膜上皮细胞凋亡情况(TUNEL),并比较大鼠24 h生存率.结果 重症失血性休克组大鼠小肠组织VAP-1蛋白水平以及其编码基因mRNA水平、血清中VAP-1含量及其活性均较假手术组升高(均P<0.05),复苏后上述各值均有所下降,但仍高于假手术组.相对于生理盐水对照组,休克复苏后1h和24 h使用20 mg/kg2-溴乙胺的复苏实验组大鼠血压升高(P值分别为0.010和0.039),且复苏实验组Chiu's评分及肠黏膜上皮细胞凋亡指数均低于生理盐水复苏对照组(P值分别为o.022和0.002),休克大鼠24 h生存率也高于复苏对照组(90%vs 60%).结论 重症失血性休克能使大鼠VAP-1的表达、活性增高,而液体复苏能减轻这种增高;抑制其活性能改善重症失血性休克及复苏后的低血压以及小肠黏膜的损伤和细胞凋亡,提高大鼠24 h生存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应用产兔非控制性失血性休克模型,探讨限制性液体复苏对产兔肠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24只产后6 h的新西兰大白兔被随机分成4组,假休克组(P组)、休克未处理组(P0组)、传统液体复苏组(PNL组)、限制性液体复苏组(PLH组),建立未控制重度失血性休克模型,分别于休克30 min后接受不同的液体复苏方案,于休克后90 min接受手术止血和输血输液治疗。在实验结束后处死产兔,观察不同液体复苏方式对小肠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丙二醛(MDA)含量及肠粘膜形态损伤等情况。结果失血性休克时缺血再灌注损伤导致肠粘膜损伤加重、肠组织SOD活性降低及MDA含量上升,限制性输液能显著改善上述改变。结论限制性液体复苏较充分快速液体复苏显著缓解了肠组织缺血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番茄红素预处理对肢体缺血再灌注后肠黏膜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健康成年SD大鼠24只,雌雄不限,随机分为假手术组(A组)、模型组(B组)、番茄红素低剂量组(C组)、番茄红素高剂量组(D组).C组灌胃番茄红素5 mg/kg,D组灌胃番茄红素25 mg/kg,A组和B组灌胃等量色拉油,连续7d.采用止血带捆绑大鼠左后肢,建立缺血3h后,再灌注18 h肢体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模型,A组大鼠以同样的方法进行造模,但不予结扎.打开腹腔,取回肠末端肠段固定,并于腹主动脉取血,离心保存.HE染色观察各组大鼠肠黏膜的形态变化,测定血清二胺氧化酶(DAO)、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结果 与A组比较,B组大鼠肠黏膜损伤明显加重,血清DAO和MDA含量明显增加(P<0.01),SOD活性降低(P<0.05);与B组比较,C组大鼠肠黏膜损伤减轻(P<0.01),血清DAO和MDA含量降低(P<0.05);D组大鼠肠黏膜损伤减轻,DAO含量减少(P<0.01),血清SOD活性升高,血清MDA含量减少(P<0.05).与C组比较,D组血清DAO含量减少,血清MDA含量降低(P<0.05);血清SOD活性升高,肠黏膜损伤稍减轻,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番茄红素可通过抗氧化减轻肢体缺血再灌注后肠黏膜的损伤程度.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参芪注射液对大鼠失血性休克-再灌注后肠粘膜组织糖皮质激素受体的影响.方法 雄性SD大鼠72只,随机分成:正常组、模型组、参芪低剂量组(参芪注射液10g/kg)和参芪高剂量组(参纸注射液20g/kg).对SD大鼠静脉使用肝素后缓慢放血,建立重度血失性休克及复苏的动物模型;参芪注射液于再灌注前静脉注入.造模完成后观察各组动物肠粘膜病理学变化,动态观察2,6、12 h肠粘膜、GR的结合活性和GRRNA的表达水平.结果 正常组肠粘膜无明显改变,模型组肠粘膜重度损伤,参芪高剂量组轻度损伤,低剂量组中度损伤;参芪高剂量组与低剂量组比较,肠粘膜损伤减轻程度更明显.模型组与正常组比较,2、6、12 h肠粘膜GR结合活性和GRmRNA表达明显降低(P<0.01);参芪注射液高低剂量组与模型组比较,2、6、12h肠粘膜GR结合活性和GRmRNA表达明显升高(P<0.01,P<0.05);参芪高剂量组与低剂量组比较,2、6、12h肠粘膜GR结合活性和GRmRNA表达升高更明显(P<0.05).结论 参芪注射液能有效地减轻大鼠失血性休克再灌注肠粘膜损伤,提高肠粘膜GR结合活性和GRmRNA的表达水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壳寡糖对大鼠肠缺血再灌注(I/R)损伤肠黏膜屏障功能的保护作用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夹闭肠系膜上动脉(SMA)的方法制作轻度和重度肠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将40只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5组,分别为假手术组、重度缺血再灌注组、轻度缺血再灌注组、壳寡糖对轻度及重度缺血再灌注干预组。再灌注后用Ch iu氏评分法观察肠黏膜的损伤情况,检测血清二胺氧化酶(DAO)与小肠组织髓过氧化物酶(MPO)、丙二醛(MDA)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以及小肠黏膜组织的SIgA水平。结果小肠缺血再灌注后,肠黏膜形态学损伤明显,血清中反应肠损伤的DAO以及肠组织匀浆中MDA及MPO含量明显升高,SOD活性明显降低,肠黏膜组织的SIgA水平明显下降,运用壳寡糖预处理的轻度及重度I/R组以上变化均较相同I/R时间模型组减轻。结论壳寡糖对大鼠轻度和重度肠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的肠黏膜屏障有保护作用,该保护作用可能与清除氧自由基、减少中性粒细胞聚集与活化以及增强大鼠肠黏膜免疫屏障功能有关。  相似文献   

11.
近年新生儿、婴儿、成人麻疹患者逐年增加,临床表现一般仍较典型,成年人麻疹患者全身中毒症状较重。麻疹抗体检测结果阳性是主要的诊断依据。麻疹发病的双相移位的机理可能是,免疫保护力不足,婴儿出生时麻疹抗体力低。孕期母传胎的麻疹抗体减弱,母经乳汁传给婴儿的抗体减弱,成人麻疹抗体水平逐年下降。预防措施是怀孕前给予育龄妇女麻疹疫苗接种,鼓励母乳喂养,麻疹疫苗计划免疫适当提前,在成人追加麻疹疫苗的免疫,加强病毒变异的研究等。  相似文献   

12.
重度妊高征表现为高血压、蛋白尿、浮肿等症状 ,严重可以导致母婴死亡。对妊娠足月的重度妊高征 ,可以根据其临产与否及宫颈条件 ,立即决定其为阴道分娩或是剖宫产术。对于妊娠晚期的重度妊高征 ,因其胎龄不足月 ,胎儿生长发育及胎肺成熟度情况需通过一定时间的治疗 ,根据其病情变化来决定其治疗方案或终止妊娠的时机[1,2 ] 。这就需要我们对这一阶段的治疗进行监测 ,防止母儿并发症的发生。现将 2 0 0 0年至今我院收治妊娠晚期重度妊高征 30例的监测结果回顾分析如下。1 资料和方法1.1 研究对象 选择孕 31~ 36周重度妊高征 30例 ,其中 …  相似文献   

13.
本文报告80例局限于小腿或手或足的银屑病。均经皮肤组织病理检查确诊。因部位比较特殊。受多种理化因素影响,使皮疹形态发生轻重程度不同的变化,常看不到典型损害,因而误诊为神经性皮炎,湿疹,慢性皮炎及癣等。作者对误诊原因进行了分析后,提出了鉴别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解决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中神经压迫。方法对1980~1998年再手术资料进行统计分析,讨论分析再手术原因,再次手术前影像学检查,观察病理变化以确定再手术方法。结果对11例随访6个月~1年,优7例(68.4%),良3例(36.8%),差1例(2.8%)。结论初次手术前详细查体和分析X线片,术中用导尿管和神经剥离探查,尽量避免髓核遗留,手术范围不宜太大,尽量减少对软组织和脊柱结构的破坏,避免形成硬膜囊与神经根粘连而致单纯形疤痕。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降钙素原变化率的测定对细菌性肺炎的评估价值.方法 选取住院治疗的细菌性肺炎患者72例,根据治疗效果分为治疗有效组(有效组)47例和治疗无效组(无效组)25例,对治疗有效组和无效组中的降钙素酶原变化及影响肺炎治疗效果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有效组治疗后3天及治疗后7天的降钙素酶原显著低于无效组的患者(P<0.05);年龄>65岁、心功能≥3级、COPD、糖尿病、肺部双侧受累(X线示)、菌血症、感染性休克和3天内降钙素酶原变化率<30%是影响细菌性肺炎治疗效果的危险因素;感染性休克、肺部双侧受累、3天内降钙素酶原变化率<30%及心功能≥3级是影响细菌性肺炎治疗效果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测定降钙素原变化率对细菌性肺炎的疗效评估具有重要临床意义,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手术配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介绍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手术配合做法;方法:主要在手术配合的六个方面,解决防感染、防栓塞等问题。结果:30例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均获成功,结论:手术配合是护士责任心和基本功的全面体现,对提高手术效果有至关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18.
19.
20.
以^3氢-胸腺嘧啶核苷放射自显影法及HE染色,观察并分别测定了18例正常子宫内膜增殖中期,15例增殖晚期的腺上皮细胞或间质细胞的标记指数、分裂指数。结果显示:子宫内膜增殖晚期腺上皮细胞或间质细胞之LI均明显高于增殖中期。同时,增殖晚间质细胞之MI也明显高于增殖中期,即此两种细胞在增殖晚期中增生明显,其增生状态初步获得了定位定量测定的正常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