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以中剂量阿糖胞苷为主方案治疗非霍奇金淋巴瘤的治疗效果。方法对23例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以中剂量阿糖胞苷为主的方案进行化疗。其中T淋巴母细胞性淋巴瘤5例,B淋巴母细胞性淋巴瘤5例,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3例,难治复发的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3例,伯基特淋巴瘤2例,NK/T细胞性淋巴瘤2例,血管免疫母细胞性T细胞淋巴瘤1例、ALK阴性的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1例,复发的套细胞淋巴瘤1例。结果完全缓解17例,部分缓解5例,无效1例。主要不良反应为骨髓抑制,Ⅲ-Ⅳ度白细胞和血小板减少的发生率分别为100%和78.2%。结论以中剂量阿糖胞苷为主的方案治疗非霍奇金淋巴瘤疗效较好,其骨髓的毒性反应也非常明显。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发热待查伴有骨髓中发现分类不明细胞免疫组化联合基因重排检测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3例长期发热并骨髓或外周血中有分类不明细胞浸润的患者分离骨髓或外周血的单个核细胞进行免疫组化染色和基因重排检测。结果:23例患者中,诊断为非霍奇金淋巴瘤12例,其中滤泡性淋巴瘤(FL)3例、套细胞淋巴瘤(MCL)1例、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2例、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T(ALCL)3例、血管免疫母细胞性T细胞淋巴瘤(AITCL)1例,侵袭性NK细胞白血病/淋巴瘤(ANKCL)1例,恶性组织细胞病1例;2例结合脾脏病理学诊断SLE;诊断为骨髓转移癌5例;4例未能确诊。结论:联合运用免疫组化和基因重排技术对长期发热并骨髓分类不明细胞浸润患者有一定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3.
1 病例介绍患者 ,女 ,35岁。因发现左颈肿物 1月于 1 999年 7月 7日入院。无发热、盗汗和消瘦。查体 :左颈后触及 3个 1 .0 cm× 0 .5cm大小淋巴结 ,质中 ,无压痛。心肺无异常。肝肋下未及 ,脾肋下 2 .5cm。左颈淋巴结活检报告 :非霍奇金 B细胞型恶性淋巴瘤 ,高分化。骨髓病理检查 :非霍奇金恶性淋巴瘤的骨髓肉芽肿病变 (淋巴 -巨细胞型 ) ,可疑淋巴瘤细胞浸润 ;网状纤维组织增生。血常规 :WBC1 .61×1 0 9/ L,RBC 3.36× 1 0 12 / L ,Hb 1 0 7g/ L,血小板数49.4× 1 0 9/ L。骨髓象 :淋巴细胞比例增多。诊断 :非霍奇金 B细胞型淋巴…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骨髓侵犯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的淋巴瘤细胞形态进行分析。方法:对243例病理上确诊的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进行骨髓涂片,分析其形态学改变。结果:243例中发生侵犯40例,侵犯率为16.5%,其中淋巴瘤细胞骨髓浸润27例(67.5%);淋巴瘤细胞白血病13例(32.5%)。总体上瘤细胞异形性明显,胞体大小不等,核明显畸形,易见到双核或多核,核染色质较粗而密,核仁可见或不见,胞质量少,染色偏碱性。结论:骨髓涂片观察瘤细胞形态,不仅可确定瘤细胞浸润程度,而且可分辨淋巴瘤细胞类型。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首发眼睑部非霍奇金恶性淋巴瘤临床病理特点。方法收集临床病理确诊眼睑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8例。结果7例主诉无痛性肿块,1例主诉眼睑肿痛。眼眶平片骨质破坏1例。全身淋巴结肿大1例。所有病例眼球前段及眼底未见肿瘤累及。病理为B细胞性恶性淋巴瘤。结论对眼睑肿块性质不明者需考虑是否为非霍奇金恶性淋巴瘤,及时行肿物切除病理检查。  相似文献   

6.
骨髓涂片与切片联合应用在淋巴瘤诊断和分期中的价值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Cui P  Lou F  Fu Y 《中华内科杂志》1999,38(7):473-475
目的 探讨淋巴瘤骨髓涂片切片联合应用在淋巴瘤和分期中的价值。方法 对114例淋巴疚的外周血、骨髓液涂片采用瑞染色、骨髓活检采用塑料包理后半薄切片,常规化学染色。结果 7例霍奇金淋巴瘤骨髓涂片、红片均均未见淋巴瘤细胞。107例非霍奇金淋巴瘤中32例(29.9%)骨髓受累。其中13例(40.6%)原分期属Ⅰ、Ⅱ和Ⅲ期,后经骨髓检查升至Ⅳ期;32例中5例无浅表淋巴结肿大者,经骨髓涂片及切片检查衙确诊为N  相似文献   

7.
徐晓晶  吴叔明 《胃肠病学》2012,17(6):325-328
胃肠道是原发性非霍奇金淋巴瘤最常见的结外累及部位。原发性肠道非霍奇金淋巴瘤临床表现无特异性,内镜活检诊断率较低。目的:回顾性分析原发性肠道非霍奇金淋巴瘤误诊病例,以期提高其诊断准确率。方法:收集上海仁济医院2003年1月-2011年10月所有经手术病理证实、符合Dawson标准的原发性肠道非霍奇金淋巴瘤病例,复习误诊病例,分析可能的误诊原因。结果:共入组误诊病例21例,其中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10例,原发性肠道T细胞淋巴瘤7例,套细胞淋巴瘤3例,黏膜相关淋巴样组织(MALT)淋巴瘤1例,大多数患者在诊断过程中曾行影像学和内镜检查。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多误诊为阑尾炎或胃肠炎,原发性肠道T细胞淋巴瘤常误诊为克罗恩病,套细胞淋巴瘤均误诊为结肠息肉,此外尚有误诊为肠道血管炎、淋巴细胞性胃肠炎以及未能明确消化道出血原因者。结论:不同病理类型原发性肠道非霍奇金淋巴瘤在误诊为其他肠道疾病时表现各有其特点,了解这些特点可能有助于正确诊断原发性肠道非霍奇金淋巴瘤。  相似文献   

8.
阳文捷  林金盈  许力  黄向英  魏华萍 《内科》2009,4(5):734-735
目的观察利妥昔单抗联合化疗对老年人C020阳性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11例经病理及免疫组化证实的CD20阳性的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每疗程化疗前即第1天给予利妥昔单抗375mg/m^2,第2天开始化疗。采用CHOP方案化疗.每21~28天重复疗程,至少4个疗程。结果总有效率为8/11,完全缓解4/11,部分缓解4/11,稳定2/11,进展1/11;主要不良反应是胃肠道反应、骨髓抑制、脱发等,少数病人出现畏寒、发热、皮肤潮红、血压升高、胸闷等利妥昔单抗输注相关反应,1例患者继发出现口唇疱疹。结论利妥昔单抗联合化疗治疗老年B细胞性淋巴瘤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其不良反应可为老年患者接受,利妥昔单抗联合CHOP方案适于老年淋巴瘤患者的治疗。  相似文献   

9.
患者,男,51岁。确诊非霍奇金淋巴瘤(NHL)4年半,复视、右眼睑下垂、四肢无力1周于2001年7月12日入院。患者于1996年1月发现双颈部肿块,未予重视,颈部肿块逐渐增大伴盗汗,1997年在外院就诊,发现患者颈部、颌下、腋下及腹股沟淋巴结肿大,CT检查示:纵隔及两肺门淋巴结肿大,后腹腔淋巴结肿大。经颈淋巴结病理检查,诊断为:非霍奇金淋巴瘤ⅢB(滤泡型-弥漫型,B细胞型,CD20+)。先后行化疗20疗程(具体方案不详)并应用美罗华(CD20单克隆抗体)600mg/次×3次,疾病始终未达到完全缓解。2000年11月8日首次入我院,患者仍有上述部位淋巴结肿大伴双侧乳糜…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老年非霍奇金淋巴瘤的治疗相关特征和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65岁以上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的治疗相关性特征、毒性及预后的关系。结果所有老年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接受化疗,中位化疗周期数为6个周期。老年患者有无合并疾病和药物减量无明显相关性,但和患者体能状态评分密切相关(P0.05)。骨髓抑制严重程度和患者化疗药物是否调整剂量、患者有无并发症,无明显相关性和ECOG评分状态有关(P0.05)。ECOG评分、治疗模式与总生存时间密切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是否有合并发病,化疗是否调整剂量和生存时间无明显相关性。结论老年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并发症多见,近半数患者化疗需要通过剂量调整或减少药物完成。合并疾病及化疗药物调整剂量均对生存无明显影响,患者ECOG评分状态、治疗模式影响总生存时间。  相似文献   

11.
回顾性分析23例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CNSL)的临床资料。术前9例行腰椎穿刺脑脊液离心脱落细胞检查。全部行CT和(或)MR/检查。4例行立体定向活检术。所有病例均经病理证实为非霍奇金氏B细胞型淋巴瘤。手术联合放、化疗19例,平均生存45个月,单纯放疗3例,单纯手术11例,平均生存18个月。术后2a内复发8例。认为PCNSL患者预后差,综合治疗有利于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原发性鼻部非霍奇金淋巴瘤的临床病理与CT特点.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方法和体层摄影术对36例原发性鼻部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的临床病理及CT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病理类型主要以NK/T细胞淋巴瘤(21例)为主,其次是T细胞淋巴瘤(非特异型)(8例)、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4例)、浆细胞瘤(2例)和黏膜相关淋巴瘤(1例).患者早期症状不典型;CT图像表现为鼻腔软组织密度影,部分患者病灶周围出现骨质破坏或吸收,增强扫描呈轻中度均匀强化.结论 原发性鼻部非霍奇金淋巴瘤以NK/T细胞型为主,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CT表现可以显示病变部位及周围关系,有助于病变分期,确诊仍然依靠病理.  相似文献   

13.
目的总结以腹部包块起病的恶性淋巴瘤患者的临床表现、病理及治疗反应等临床特点。方法对1998~2003年解放军总医院收治的35例以腹部包块起病的恶性淋巴瘤患者的病例及随访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随访时间16~96个月。结果男性患者占74·3%;以腹膜后淋巴结肿大最多(71·4%);非霍奇金淋巴瘤(NHL)占91·4%(32/35),霍奇金病占8·6%(3/35);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中40~50岁发病占15/32(46·9%);NHL中B细胞来源非霍奇金淋巴瘤(B-NHL)比例65·6%(21/32),T细胞来源非霍奇金淋巴瘤(T-NHL)占28·1%(9/32),2例未分型占6·3%;3例霍奇金病患者中1例死于复发,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死亡9例,其中常规化疗组6例,移植组3例;起病时伴有肝功能异常及腹水的患者4例中2例死亡。结论以腹部包块起病的恶性淋巴瘤男性多见;B-NHL多见;临床表现以腹部症状为主,包块巨大、有腹水及肝功异常者预后差。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骨原发性淋巴瘤(primary bone lymphoma,PBL)继发中枢神经系统(CNS)浸润的主要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方法:分析我科收治的1例弥漫大B细胞性PBL继发CNS浸润患者的临床表现及相关检查结果,治疗方法,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本例患者为老年男性,主要临床表现为骨痛,经PET/CT、骨髓象、骨组织活检、免疫组化及流式细胞学等检查确诊为弥漫大B细胞性PBL。行R-CHOP化疗方案治疗,化疗后症状缓解,但出现CNS浸润。先后给予6次鞘内注射(Ara-C、MTX、DEX),并同时2次大剂量的甲氨蝶呤(HD-MTX)系统性化疗,10次腰骶部放疗后,症状缓解,但3个月后因肺部感染死亡。结论:本例患者以骨痛为首发表现,PET/CT结合MRI示多发骨损害,经骨髓象及活检、免疫组化染色,流式细胞学检查明确诊断,对PBL应重视CNS侵犯及预防。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骨源性非霍奇金淋巴瘤(NHL)(弥漫型大B细胞性)伴继发性甲状旁腺机能亢进的诊断及机制。方法:对1例全身骨痛伴昏迷患者进行了骨髓图、骨髓病理及免疫组织化学、血液生化和CT检查,并复习文献就其诊治问题进行讨论。结果:CT显示多部位骨质破坏,血钙及甲状旁腺激素水平显著升高,骨髓病理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查证实为骨源性NHL(弥漫型大B细胞性),最终诊断为骨源性NHL(弥漫型大B细胞性)伴继发性甲状旁腺机能亢进。结论:骨源性NHL的诊断有赖于病理组织学、免疫学和细胞遗传学检查以及CT及核素扫描。淋巴瘤细胞分泌甲状旁腺激素相关蛋白或相关多肽(PTHrP),细胞因子与PTHrP的释放及溶骨损害是引起高钙血症的原因。  相似文献   

16.
目的应用流式细胞术(FCM)对骨髓淋巴瘤细胞特征性免疫表型进行分析,评估FCM对初诊以噬血细胞综合征(HLH)为首发临床表现的非霍奇金淋巴瘤的快速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7月至2019年7月在北京大学深圳医院血液科收治的57例已经明确病因诊断的HLH患者的临床资料,并且所有患者在起病时至少完成1次骨髓流式细胞检测和骨髓病理检查,以同期患者的临床、生化及组织病理为金标准,评估FCM分析骨髓淋巴瘤细胞的免疫表型特征对淋巴瘤相关的噬血细胞综合征(LAHS)的诊断效能。结果 57例符合HLH诊断标准的患者,36例患者经临床、生化和组织病理最终明确诊断为LAHS,其中B细胞淋巴瘤15例(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14例,B细胞淋巴瘤伴反应性T细胞增生1例);侵袭性NK细胞淋巴瘤/白血病13例;肝脾γδT细胞淋巴瘤2例;血管免疫母T细胞淋巴瘤(AILT)4例;肠病性外周T细胞淋巴瘤(ENTCL)1例;间变性T细胞淋巴瘤(小细胞型)(ATCL)1例。除1例ENTCL外,FCM均在上述病例骨髓中发现有特征性免疫表型的淋巴瘤细胞,与骨髓疾病比较,FCM对本组LAHS病例诊断的敏感度为97.2%(P...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肺原发性霍奇金淋巴瘤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方法 回顾性分析3例肺霍奇金淋巴瘤病例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3例患者均为男性,以咳嗽症状为主,肿瘤较大,平均直径为5 cm,可伴有肺门及纵隔淋巴结肿大,镜下均可见典型的RS细胞,背景细胞内有较明显嗜酸粒细胞浸润,并见干尸细胞,免疫组化CD15和CD30阳性.化疗、骨髓移植可使病情缓解,长期生存.结论 肺原发性霍奇金淋巴瘤病理学及免疫表型具有一定的特征,恰当的治疗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8.
低度恶性滤泡型非霍奇金淋巴瘤 (NHL)病人复发后其中位生存期仅为 4~ 6年 ,大剂量化疗联合自体干细胞移植可延长非进展型病人的存活时间。但对复发型的存活时间无改善 ,异基因骨髓移植 (Allo BMT)能避免因自体骨髓浸润移植后引起的复发 ,而且移植物还具有抗淋巴瘤作用 ,本文对去除供髓T细胞移植的效果进行评估。病人和方法 病人共 15 (男 8,女 7)例 ,均为低危复发型低度恶性NHL ,移植时的中位年龄 47岁 ,移植前均接受过化疗 ,4例获CR ,8例PR ,3例不详 ,现已复发。疾病分期ⅡA2例 ,ⅢA3例 ,ⅣA7例 ,ⅣB3例 ,骨髓浸润…  相似文献   

19.
李杨 《山东医药》2010,50(26):83-84
目的探讨原发性甲状腺恶性淋巴瘤(PMLT)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对12例PMLT患者的临床资料作回顾分析。结果 12例均表现为颈部进行性增大肿块,B超、CT检查示甲状腺内实性占位。7例行手术治疗,术中冰冻切片检查诊断为恶性淋巴瘤2例,仅行甲状腺肿块活检术;术中冰冻切片检查仅提示甲状腺恶性肿瘤5例,其中3例行患侧甲状腺及峡部切除、对侧甲状腺次全切除术,2例行峡部切除及双侧甲状腺次全切除术。12例均经病理及免疫组化检查确诊为甲状腺B细胞性非霍奇金淋巴瘤。10例行放、化疗治疗。本组存活时间为35~63个月。结论 PMLT临床及影像学表现无特异性,诊断主要依靠病理及免疫组化检查。对无法确诊者或存在压迫症状者应进行手术,对已确诊的PMLT采用全身化疗及局部放疗,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20.
患者男,54岁.因右颈前肿物伴颜面潮红2年,于1992年9月10日入我院.1983年无意中发现右颈前部有一5cm×8cm肿块,无不适感,无发热、消瘦、多汗等症状.甲状腺B超疑为甲状腺癌,在某医院行右侧甲状腺大部及椎体叶切除术.病理检查结果:右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1990年发现原右颈前部肿块上方又出现1肿块,无红肿痛感.颜面发热,潮红状.未治疗.1992年6月,开始声音嘶哑,喘气,心悸,咳嗽.检查:一般情况可.右颈前部可扪及3cm×4cm肿块,质地中等,光滑,边缘清楚,无红、肿、痛.颜面潮红.肝脾未触及.血象:Hb130g/L,WBC7.O×10~9/L,中性0.60,淋巴0.30,嗜酸性0.02,单核,0.08BPC130×10~9/L;血沉12mm/h;尿常规、肝肾功能正常,血电解质正常,血T_3、T_4正常,胸部CT提示中上纵隔淋巴结肿大.颈前肿块活检,发现瘤性小淋巴细胞弥漫增生,排列稠密,肿瘤细胞比正常淋巴细胞大,大小较一致,核小而圆,罕见核裂,染色质浓染,胞浆极少.病理诊断:非霍奇金淋巴瘤(弥漫性小细胞型;B细胞来源),骨髓涂片检查:未见淋巴瘤细胞浸润.经采用COPP方案,2个疗程化疗后,颜面潮红、心悸、喘气缓解,发音正常.复查胸部CT:中上纵隔淋巴结明显缩小.现继续用COA(阿霉素)方案化疗.甲状腺恶性淋巴瘤发病率低.有人认为此恶性淋巴瘤可能来源于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