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掌叶覆盆子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对蔷薇科悬钩子属植物掌叶覆盆子(Rubus chingii Hu)的果实进行化学成分研究。方法对掌叶覆盆子果实的甲醇提取物进行柱色谱,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结构。结果分离得到7个已知化合物,分别为山柰酚(Ⅰ)、槲皮素(Ⅱ)、山柰酚-3-O-β-D-吡喃葡萄糖苷(Ⅲ)、槲皮素-3-O-β-D-吡喃葡萄糖苷(Ⅳ)、山柰酚-3-O-β-D-吡喃葡萄糖醛酸甲酯(Ⅴ)、对羟基苯甲酸(Ⅵ)、三十一烷(Ⅶ)。结论除了化合物Ⅵ,其他化合物均为首次从本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2.
掌叶覆盆子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目的对蔷薇科悬钩子属植物掌叶覆盆子Rubus chingii的果实进行化学成分研究。方法通过反复硅胶柱色谱、SephadexLH20和重结晶的方法分离纯化,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结构。结果分离得到11个已知化合物,分别为齐墩果酸(Ⅰ),乌苏酸(Ⅱ),2α羟基齐墩果酸(Ⅲ),2α羟基乌苏酸(Ⅳ),arjunicacid(Ⅴ),hexacosylpcoumarate(Ⅵ),4′,5,7三羟基黄酮醇3OβD(6″对羟基桂皮酰基)葡萄糖苷(tiliroside)(Ⅶ),硬脂酸(Ⅷ),三十二烷酸(Ⅸ),β谷甾醇(Ⅹ),胡萝卜苷(Ⅺ)。结论除了化合物Ⅶ和Ⅹ,其他化合物均为首次从本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3.
掌叶半夏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从掌叶半夏的块茎中分离到5个结晶,并进行了结构鉴定。晶Ⅰ,晶Ⅴ为新化合物,命名为掌叶半夏碱己、掌叶半夏碱庚,晶Ⅱ,Ⅲ,Ⅳ分别为6-氧嘌呤、赤藓醇、尿苷。  相似文献   

4.
综述掌叶半夏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掌叶半夏主要含有生物碱、二肽类、氨基酸、凝集素等多种化学成分,具有抗肿瘤、抗氧化、抗惊厥、抗衰老、镇静催眠、抗心律失常等药理作用。  相似文献   

5.
掌叶半夏化学成分的研究(Ⅴ)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从天南星科植物掌叶半夏Pinellia pedatisecta块茎的生物碱部分,分离鉴定了7个化合物:L-脯氨酰-L-丙氨酸酐(L-prolyl-L-alanine anhydride,XXV),3-乙酰胺基-2-哌啶酮(3-acetamino-2-piperidone,XXⅥ),腺苷,L-苯丙氨酰-L-丝氨酸酐,L-酪氨酰-L-丙氨酸酐,掌叶半夏碱丁,掌叶半厦碱戊,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得,其中掌  相似文献   

6.
掌叶半夏化学成分的研究(Ⅴ)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天南星科植物掌叶半夏PinelliaPedatisecta块茎的生物碱部分,分离鉴定了7个化合物:L-脯氨酰-L-丙氨酸酐(L-prolyl-L-alanineanhydride,ⅩⅩⅤ),3-乙酰胺基-2-哌淀酮(3-acetamino-2-piperidone,ⅩⅩⅥ),腺苷(adenosine,ⅩⅩⅦ),L-苯丙氨酰-L-丝氨酸酐(L-phenylalanyl-L-serylanhydride,ⅩⅩⅧ),L-酪氨酰-L-丙氨酸酐(L-tyrosyl-L-alanineanhydride,ⅩⅩⅨ),掌叶半夏碱丁(pedatisectineD,ⅩⅩⅩ),掌叶半夏碱戊(pedatisectineE,ⅩⅩⅩⅠ),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得,其中掌叶半夏碱丁、戊为2个吡嗪类新化合物。  相似文献   

7.
利用各种现代色谱方法从掌叶梁王茶Nothopanax delavayi茎皮70%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1个化合物,通过波谱技术和理化性质鉴定它们的结构为三对节酸3-O-α-L-吡喃阿拉伯糖-28-O-β-D-吡喃葡萄糖酯苷(1),三对节酸3-O-α-L-吡喃阿拉伯糖-28-O-α-L-吡喃鼠李糖-(1→4)-β-D-吡喃葡萄糖-(1→6)-β-D-吡喃葡萄糖酯苷(2),三对节酸(3),三对节酸3-O-α-L-吡喃阿拉伯糖苷(4),三对节酸3-O-β-(2’,4’-O-二乙酰基)-D-吡喃木糖-28-O-α-L-吡喃鼠李糖-(1→4)-β-D-吡喃葡萄糖-(1→6)-β-D-吡喃葡萄糖酯苷(5),三对节酸3-O-α-(4’-O-乙酰基)-L-吡喃阿拉伯糖-28-O-α-L-吡喃鼠李糖-(1→4)-β-D-吡喃葡萄糖-(1→6)-β-D-吡喃葡萄糖酯苷(6),三对节酸3-O-α-(2’-O-乙酰基)-L-吡喃阿拉伯糖-28-O-α-L-吡喃鼠李糖-(1→4)-β-D-吡喃葡萄糖-(1→6)-β-D-吡喃葡萄糖酯苷(7),三对节酸3-O-β-D-吡喃木糖-28-O-α-L-吡喃鼠李糖-(1→4)-β-D-吡喃葡萄糖-(1→6)-β-D-吡喃葡萄糖酯苷(8),原儿茶酸(9),咖啡酸乙酯(10),咖啡酸酐(11)。其中化合物3~4,9~11为首次从梁王茶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5~8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8.
黄皮叶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对黄皮Clausena lansium叶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和鉴定。方法:采用正相(硅胶)、反相(ODS)、凝胶柱色谱和高效液相制备方法进行分离纯化,利用波谱数据和理化常数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乙醇提取物中分离鉴定了7个化合物,分别为corchoionoside C(1),1′-O-β-D-glucopyranosyl(2R,3S)-3-hydroxynodakenetin(2),槲皮素-3-O-刺槐双糖(3),芦丁(4),槲皮素-3-O-β-D-吡喃葡萄糖-(1→4)-α-L-吡喃鼠李糖苷(5),山柰酚-3-O-α-L-吡喃鼠李糖-(1→2)-[α-L-吡喃鼠李糖-(1→6)]-β-D-吡喃葡萄糖苷(6),山柰酚-3-O-α-L-吡喃鼠李糖-(1→2)-[α-L-吡喃鼠李糖-(1→6)]-β-D-吡喃半乳糖苷(7)。结论:化合物1~7均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9.
10.
车勇  郑冰清  滕勇荣  张永清 《中成药》2012,34(4):686-688
目的 研究酸枣叶中的化学成分.方法 用酸枣叶醇提物分别经石油醚、乙酸乙酯萃取,再经柱层析进一步分离,所得化合物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解析鉴定其化学结构.结果 经化学和波谱分析鉴定了5个,黄酮类成分有芦丁(1)、槲皮素-3-O-α-L-(鼠李糖)(1→6)β-D-半乳糖(2);五环三萜类成分有lupeol(4)、zizyberanalic acid(6)、epiceanothic acid (7).结论 化合物2、6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得到.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白附子加压炮制品中5-羟甲基糠醛(5-HMF)的含量变化规律。方法:采用RP-HPLC,Agilent HC-C18色谱柱(4.6 mm×250 mm,5 μm),流动相甲醇-水(11∶89),检测波长280 nm,流速1 mL·min-1。结果:不同加压炮制工艺制得的白附子中都检测到5-HMF,其含量在一定范围内随加压温度升高而降低,随加热时间延长而升高,随白矾用量的增加先升高后降低。结论:白附子质量控制和饮片加工与炮制规范化研究应重视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2.
三叉苦叶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寻找三九感冒灵颗粒中三叉苦茎的替代资源,通过硅胶、凝胶、反相柱色谱和半制备HPLC对三叉苦的叶进行分离纯化,利用光谱学手段结合理化性质鉴定其结构.从三叉苦的叶子中分离得到10个化合物,经多种波谱学方法鉴定其结构分别为4-hydroxy-4,7-dimethyl-1-tetralone(1),(6R,7E)-4,7-megastigmadien-3,9-dione(2),4-megastigmen-3,9-dione(3),芒柄花素(4),大豆苷元(5),千层纸素A(6),汉黄芩素(7),5,7-二羟基-3,4’-二甲氧基黄酮(8),N-反式香豆酰基酪胺(9),对羟基桂皮酸(10).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种植物中分离得到.结果表明三叉苦茎和叶的化学成分存在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中药水蛭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层析、Sephadex LH-20等色谱方法进行分离纯化,依据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中药水蛭的95%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9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吲哚-3-甲酸-β-D-吡喃葡萄糖苷(1)、3-吲哚-甲醛(2)、腺苷(3)、2-羟基嘌呤核苷(4)、尿嘧啶核苷(5)、腺嘌呤(6)、尿嘧啶(7)、黄嘌呤(8)和2-哌啶酮(9)。[结论]首次从该药材中分离得到9种化合物。  相似文献   

14.
采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和高效液相色谱等方法对白茅内生菌Chaetomium globosum固体发酵产物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纯化,获得9个化合物。利用高分辨质谱、核磁共振谱及文献比对的方法,将上述化合物分别鉴定为chaetoglobosin F(1),chaetoglobosin Fex(2),chaetoglobosin E(3),cytoglobosin A(4),penochalasin C(5),isochaetoglobosin D(6),N-benzoylphenylalaninyl-N-benzoylphenylalaninate(7),尿嘧啶(8),5-甲基尿嘧啶(9),其中化合物 7 为首次从毛壳菌中分离得到。采用MTT法测定化合物的体外细胞毒活性,结果显示,化合物 1,3,4,5 对人宫颈癌细胞株HeLa具有明显的抑制活性,IC50分别为99.43,23.77,97.92,86.25 μmol·L-1,而阳性对照药顺铂的IC50为24.33 μmol·L-1。  相似文献   

15.
采用多种色谱技术,从大叶冬青的叶中分离得到9 个化合物,通过IR,UV,MS,NMR 等波谱学方法鉴定了化合物的结构,分别为5-羟基-6,7,8,4’-四甲氧基黄酮(1),橘红素(2),川陈皮素(3),5-羟基-6,7,8,3’,4’-五甲氧基黄酮(4),5,6,7,8,4’-五甲氧基黄酮醇(5),5,6,7,8,3’,4’-六甲氧基黄酮醇(6),5-羟基-3’,4’,7-三甲氧基二氢黄酮(7),大豆脑苷Ⅰ(8)和大豆脑苷Ⅱ(9)。化合物 1~9 为首次从大叶冬青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6.
楹树叶的化学成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刘锐  庾石山  裴月湖 《中国中药杂志》2009,34(16):2063-2066
目的:研究楹树叶的化学成分.方法:应用各种色谱技术分离纯化,通过理化性质和波谱学方法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95%乙醇提取物正丁醇萃取部位分离得到8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quercetin 3'-O-β-D-glucopyranosyl-3-O-rutinoside(1),kaempferol 3,7-di-O-β-D-glucopyranoside(2),rutin(3),D-pinitol(4),luteolin 7-O-β-D.glucopyranoside(5),(+)-lyoniresinol 3α-O-β-D-glucopyranoside(6),(-)-lyoniresinol 3α-O-β-glucopyranoside(7),syringin(8).结论:化合物1,2,4,6~8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获得,化合物3和5为首次从该植物中获得.  相似文献   

17.
乌桕叶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利用正相硅胶色谱、大孔吸附树脂柱色谱、葡聚糖凝胶LH-20色谱、制备薄层色谱和半制备HPLC等多种分离方法,运用现代波谱技术对所分离的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从乌桕Sapium sebiferum叶中分离得到15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7R,7′R,7"S,7(')S,8S,8′S,8"S,8(')S)-4",4(')-dihydroxy-3,3′,3",3('),5,5′-hexamethoxy-7,9';7',9-diepoxy-4,8";4′,8(')-bisoxy-8,8′-dineo-lignan-7",7('),9",9(')-tetraol(1),1-(4′-hydroxy-3'-methoxyphenyl)-2-[4"-(3-hydroxy propyl)-2",6"-dimethoxyphenoxy]propane-1,3-dio1(2),苏式-2,3-二-(4-羟基-3-甲氧基苯)-3-甲氧基丙醇(3),threo-5-hydroxy-3,7-dimethoxyphenylpropane-8,9-diol(4),boropinol B(5),threo-8S-7-methoxysyringylglycerol(6),5-羟甲基糠醛(7),5-甲氧甲基-1H-吡咯-2-甲醛(8),槲皮素(9),山柰酚(10),没食子酸乙酯(11),松柏醛(12),香草醛(13),7-羟基-6-甲氧基香豆素(14),正二十七烷醇(15),除化合物9~ 11,14外,以上化合物均为首次从乌桕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8.
升麻中的环菠萝蜜烷三萜成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但春  梁健  周燕  丁立生 《中国中药杂志》2009,34(15):1930-1934
目的:研究升麻Cimicifuga foetida根茎的化学成分和所得化合物的抑制破骨细胞活性.方法:采用正、反相硅胶等色谱方法进行化学成分的分离纯化,根据谱学数据结合理化性质鉴定化合物结构.并进行了抑制破骨细胞活性研究.结果:从升麻根茎的石油醚和醋酸乙酯提取物中共分得13个环菠萝蜜烷三萜成分,其结构分别鉴定为25-O-乙酰基-升麻醇(1),升麻醇(2),升麻酮醇(3),26-去羟基阿科特素(4),类叶升麻苷A(5),23-表-26-去羟基阿科特素(6),阿科特素(7),12β-羟基升麻醇(8),升麻苷E(9),(23R,24S)25-O-乙酰基-升麻醇-3-O-β-D吡喃木糖苷(10),(23R,24S)升麻醇-3-O-β-D-吡喃木糖苷(11),升麻苷H-1(12)和升麻苷H-2(13).结论:化合物5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7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2,7,10,11具有抑制破骨细胞活性.  相似文献   

19.
董玉启  于华  王春华  李正  朱彦 《天津中医药》2017,34(12):845-848
[目的]研究北细辛根乙醇提取部分的化学成分。[方法]应用硅胶柱层析、Sephadex LH-20葡聚糖凝胶、制备高效液相等方法分离纯化化合物,并通过核磁共振、质谱等方法对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北细辛根二氯甲烷部分分离鉴定了15个化合物,分别为:(1R,2S,5R,6R)-5′-O-methylpluviatilol、咖啡酸甲酯、(2E,4E,8E)-Nisobutyl-2,4,8-decatrienamide、升麻酸、(1S,4S,5S)-5-isopropyl-2-methyl-2-cyclohexene-1,4-diol、(±)-asarinol A、对羟基苯甲醛、3-甲氧基-4-羟基苯甲酸、4-羟基-苯乙醇、对羟基肉桂酸、β-谷甾醇、L-细辛脂素、3,4-亚甲二氧基苯甲酸、卡枯醇和3,4-二甲氧基肉桂醇。[结论]结果中前10个化合物1~10为首次从北细辛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20.
长茎芒毛苣苔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陈林  康文艺 《中国中药杂志》2009,34(21):2758-2760
目的:研究长茎芒毛苣苔Aeschynanthus longicaullis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各种色谱法分离,运用多种波谱技术鉴定结构.结果:从长茎芒毛苣苔的醋酸乙酯部位分离鉴定了7个化合物:柳杉二醇(1),4(15)-eudesmene-1β,6α-diol(2),2,5-bornanediol(3),异香草酸(4),香草酸(5),豆甾-5,22(E)-二烯-3β-醇(6)和β-谷甾醇(7).结论:化合物1~5为首次从该科植物中得到,6~7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