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 毫秒
1.
目的 探讨我国城市居家老年人的抑郁情况,分析社会支持与城市居家老年人抑郁情绪之间的关系。方法 以2018年中国老年人健康长寿影响因素调查(CLHLS)的数据为基础,根据社会支持作用机制的主效应模型与缓冲器模型提出研究假设,采用相关性分析与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探究城市居家老年人抑郁情绪与社会支持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城市居家老年人存在抑郁情绪的比例为14.2%,其抑郁情绪与社会支持具有相关关系,社会支持中的5个自变量均对抑郁情绪有较为显著的影响。抑郁情绪与客观社会支持和主观社会支持的4个自变量呈负相关(r分别为-0.098,-0.036,-0.237,-0.038);抑郁情绪与社会支持利用度的1个自变量呈正相关(r为0.080)。结论 社会支持越充足,老年人的抑郁情绪越轻。老年人社会支持系统的各方主体应当为老年人提供充足的社会支持、重视老年人的精神需求,以保障其身心健康、改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农村地区老年人社会支持与抑郁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湖北省农村地区老年人抑郁情况及与社会支持的关系.方法 于2010年6—11月在湖北省麻城市3个农村办事处,采用整群抽样方法每个办事处按村数50%共随机抽取17个村,对所有年龄≥60岁的老年人过去1年内抑郁发生情况及其相关因素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老年人抑郁症状的检出率为27.6%(530/1 918),其中男性为27.1%(210/774),女性为28.0%(320/1144);控制年龄、性别等混杂因素后,家人需要您生活或经济上的支持和帮助(OR=0.36,95%CI=0.25~0.51)、朋友或其他人需要时给予精神上的支持和关心(OR=0.63,95%CI=0.43~0.92)是老年人抑郁的保护因素;家人需要您精神上的支持和关心(OR=2.71,95%CI=1.75~4.19)、家人需要时给予生活或经济上的支持和帮助(OR=1.82,95%CI=1.28~2.60)是老年人抑郁的危险因素.结论 湖北省农村地区老年人抑郁问题值得重视,社会支持是抑郁发生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4.
社会支持对上海市老年人抑郁症状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上海市60岁以上老年人社会支持情况对抑郁症状的影响,为促进老年人心理健康提供政策依据。方法采用二阶段随机抽样的方法,运用美国国立精神卫生研究所流行病学研究中心用抑郁量表(CES-D)对上海市某中心城区1512名60岁以上社区老年人进行了人户调查,并询问其组织参与及主观获得帮助支持情况。结果上海市中心城区老年人,自认为目前健康状况很好的占16.7%,生活中每天保持持续30分钟以上体力活动的占77.9%,抑郁症状的现患率为39.9%。较多地参与各类组织活动的老年人抑郁症状现患率明显低于较少参与的老年人,获得帮助支持较多的老年人抑郁症状现患率低于获得较少的老年人。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自评健康状况、每周参加3次及以上锻炼,较多地参与组织活动是影响老年人抑郁情绪的主要因素。结论开拓及完善政府或非政府组织活动,使老年人能够获得多种渠道的帮助或支持,对促进老年人心理健康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云南省农村白族老年人抑郁现状及与社会支持的关系。方法 于2021年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方法抽取云南大理市农村1 418名≥60岁白族老年人进行问卷调查,采用老年抑郁量表和社会支持评定量表测量其抑郁情况和社会支持水平。结果 云南农村白族老年人抑郁的发生率为8.39%,其中女性(χ2=18.049)、文盲者(χ2=18.764)、自评健康状况差者(χ2=141.264)、独居者(χ2=14.425)和有孤独感者(χ2=147.950)的抑郁发生率较高(均P<0.001)。调查对象的社会支持总分为(42.61±5.78)分,其中客观支持、主观支持和对支持的利用度得分分别为(10.28±1.98)分、(23.72±3.65)分和(8.61±2.23)分;男性、已婚者、非农民、与他人同住者、自评健康状况好者和不孤独者的客观支持、主观支持得分和社会支持总分较高,小学及以上者客观支持得分和社会支持总分较高,而女性、人均年收入高者对支持的利用度得分较高(均P<0.05)... 相似文献
6.
孕妇社会支持与产前抑郁情绪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孕妇社会支持与产前抑郁情绪的关系。方法对91例孕妇进行爱丁堡抑郁量表(Edinburgh Postnatal Depression Scale,EPDS)和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ocial Support Rate Scale,SSRS)调查,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20例(21.98%)孕妇EPDS评分高于13分,抑郁组的社会支持总得分、客观支持得分、主观支持得分均低于正常组,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利用得分也低于正常组,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部分孕妇存在产前抑郁情绪,其发生可能与社会支持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7.
8.
大学生社会支持与焦虑及抑郁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了解大学生社会支持与焦虑、抑郁现状及其关系。方法 采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焦虑自评量表(SAS)、自评抑郁量表(SDS),随机整群抽取吉林师范大学1 250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 大学生社会支持总分低于国内常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3.96,P<0.001);焦虑总分高于国内常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6.56,P<0.001);抑郁严重度指数为0.45±0.09。大学生社会支持各维度及支持总分与焦虑总分、抑郁严重度指数之间均呈显著负相关(r=-0.29~-0.11,P<0.001);大学生社会支持状况对焦虑、抑郁程度具有预测作用。结论 大学生社会支持状况低于全国普通人平均水平,焦虑程度则高于平均水平,总体处于无抑郁程度;大学生社会支持状况对焦虑、抑郁程度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9.
了解大学生领悟社会支持与抑郁之间的关系及情绪调节方式在其中的中介作用,为维护和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领悟社会支持量表、自评抑郁量表和GROSS情绪调节方式问卷,对整群抽取的湛江市某所高校1 080名大学生进行测查.结果 大学生女生领悟社会支持和抑郁得分(5.21±0.88,1.95±0.34)均高于男生(5.05±0.92,1.89±0.36)(t值分别为-4.52,-3.99,P值均<0.01);城市学生的抑郁得分(1.95±0.35)高于农村学生(1.92±0.34),文科生抑郁得分(1.96±0.34)高于理科生(1.91±0.34)(t值分别为2.15,-3.47,P值均<0.05);不同人口统计学特征大学生情绪调节策略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大学生领悟社会支持与认知重评策略呈正相关(r=0.22,P<0.01),与抑郁水平、表达抑制策略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38,-0.10,P值均<0.05);大学生抑郁水平与认知重评呈负相关(r=-0.25,P<0.01),与表达抑制呈正相关(r=0.10,P<0.05).大学生认知重评在领悟社会支持与抑郁之间具有中介效应,表达抑制在领悟社会支持与抑郁间无中介作用.结论 大学生认知重评策略的使用在领悟社会支持和抑郁之间起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0.
11.
目的了解社区卫生服务人员的焦虑抑郁情绪及其与社会支持的关系。方法 2015年5月—2016年4月,采用横断面调查设计,采用人口社会学特征量表、社会支持量表、抑郁自评量表(SDS)与焦虑自评量表(SAS)对北京市西城区180例社区卫生服务人员进行调查,并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与相关性分析。结果 180例社区卫生服务人员中焦虑与抑郁评分分别为(36.40±5.30)和(38.25±4.14)分,焦虑发生率为12.2%,抑郁发生率为17.2%;其同事、朋友、家庭支持评分分别为(13.09±2.98)、(12.78±3.31)和(15.43±3.49)分。直线相关性分析显示,社区卫生服务人员的焦虑抑郁评分与同事、朋友、家庭支持评分呈显著负相关(P<0.05)。二分类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社区卫生服务人员的的年龄、受教育程度、同事支持评分、家庭支持评分与婚姻状况为导致焦虑抑郁情绪发生的主要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社区卫生服务人员的焦虑抑郁情绪发生率比较高,焦虑抑郁情绪与社会支持状况呈现明显负相关,且社会支持状况能明显影响焦虑抑郁情绪,为此需要加强干预与心理疏导。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云南省中学生抑郁症状的流行现状及特征, 探讨中学生抑郁症状与社会支持的关系。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云南省 6 个市/县/区 17 所学校学生共12 408人, 采用自编问卷、流调中心用抑郁量表(CES-D)、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及中学生应对方式量表进行调查。结果 共获得有效问卷12 206 份, 筛选出有抑郁症状者2 893例, 检出率为23.7%, 其中女生抑郁症状检出率为25.6%, 高于男生的21.6%(χ2=27.715,P<0.001);高中生检出率为25.3%, 高于初中生的22.1%(χ2=17.203,P<0.001);非独生子女检出率为24.6%, 高于独生子女的21.5%(χ2=13.018,P<0.001);汉族与少数民族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性别中学生除主观支持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P>0.005), 其他3个因子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级、家庭收入中学生社会支持各因子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民族及是否为独生子女、在学校是否担任干部的中学生除客观支持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P>0.05), 其他3个因子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性格中学生主观支持和支持的利用度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相关分析显示, 社会支持总分(r=-0.153, P<0.001)、客观支持得分(r=-0.055, P<0.001)、主观支持得分(r=-0.358, P<0.001)、对支持利用度得分(r=-0.305, P< 0.001)与抑郁得分均呈负相关。结论 云南省中学生抑郁症状不容忽视, 应重视中学生抑郁问题, 良好的社会支持有助于中学生的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14.
高校肥胖大学生抑郁与社会支持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高校肥胖大学生的抑郁状况,探讨抑郁与社会支持的关系。方法选取171名肥胖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并选取正常体重学生为对照组。采用抑郁量表(CES-D)和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对调查对象进行测试。结果肥胖组与非肥胖组大学生抑郁指数存在差异(P0.01),男性与女性肥胖大学生抑郁指数存在差异(P0.01),女性高于男性;高抑郁和低抑郁肥胖大学生社会支持存在统计学差异(P0.01),肥胖大学生抑郁与社会支持各维度的相关系数存在负相关(P0.01)。结论肥胖大学生的抑郁状况不容乐观,高校应该给予更多的社会支持,特别是肥胖女大学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大学生情绪调节现状及其与社会支持的关系,为提升大学生情绪调节能力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于2022年9月15日—10月15日,采用多阶段随机数字整群抽样的方法,根据GDP及高校分类选取广东、江苏、山东、上海、安徽、河北、云南、山西、甘肃9个省市27所高校15 560名大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领悟社会支持量表(Perceived Social Support Scale, PSSS)和情绪调节问卷(Emotion Regulation Questionnaire, ERQ)进行调查,并利用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探讨领悟社会支持与大学生情绪调节的关系。结果 大学生情绪调节、认知重评、表达抑制得分分别为44(40,50),24(20,28),20(19,24)分。通过单因素分析发现,年龄、年级、户籍、独生子女、每月生活费用、睡眠质量不同的大学生在认知重评、表达抑制及情绪调节得分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H/Z值分别为77.72,49.73,-5.10,-9.77,7.68,168.27;204.55,317.32,-5.96,-7.60,131.20,968.08;82.18,148.04,-2....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人格、产前情绪和社会支持对产妇产后抑郁的影响。方法:收集待产孕妇共102名,以大五人格量表、抑郁自评量表、焦虑自评量表等进行前后施测。结果:产妇产后抑郁与人格的外向性、宜人性和责任心都呈显著负相关(P=-0.359,-0.660,-0.552);产妇产后抑郁与产前情绪呈显著正相关(P=0.405,0.650);对支持的利用度与人格的责任心呈显著正相关(P=0.235)。结论:产前抑郁焦虑情绪以及人格的神经质、宜人性、责任心与产后抑郁的关系密切;人格的宜人性和产前焦虑是产后抑郁的关键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8.
高校留级生抑郁状况与社会支持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高校留级生的抑郁水平与社会支持状况及其相互关系,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辅导实践提供依据.方法 随机选取湖北、陕西3所高校96名留级生,采用自评抑郁量表(SDS)和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对选取的留级生进行调查.结果 高校留级生的抑郁情绪女生高于男生,其中SDS总分、抑郁的心理障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校留级生获得了较低的社会支持,对于支持的利用程度更低;高校留级生的社会支持与抑郁水平有着明显的相关.结论 留级大学生的抑郁问题值得关注;应提高他们的社会支持感,以促进其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19.
大学生社会支持和应对方式与抑郁和焦虑情绪的关系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3
目的了解大学生的社会支持和应对方式与抑郁和焦虑情绪的关系,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提供支持。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法抽取广州某综合大学1447名学生,用自填问卷对他们的心理压力应对方式、社会支持、郁量和焦虑情绪进行调查。结果大学生的压力应对方式以积极的心理调节为主,自我防御和外部疏导使用较少。社会支持平均总得分为36.29分,不同亚群大学生间社会支持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有35.29%的学生可能或肯定有抑郁症状,有16.16%的大学生有焦虑症状。社会支持、积极的应对方式与抑郁、焦虑呈负关联,而消极的应对方式则与抑郁、焦虑呈正关联。结论社会支持和应对方式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有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20.
原发性肥胖症发病率逐年提高,尤其是儿童和青少年的肥胖发生率升高较快,严重威胁着人们的身心健康,已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我们在2003年10月,采用GQOLI-74和SCL-90量表,对5352名大学新生进行测查,并将体重指数(BMI)大于25的学生(共736人),和体重正常的学生(共4516人)进行比较,分析肥胖大学生的心理状况。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