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
剖宫产切口感染的高危因素分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探讨剖宫产切口感染的高危因素,为其寻找最佳的预防措施和方法。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调查术后切口感染的产妇以及可能与感染相关的危险因素。结果在21个影响因素中,经产妇、肥胖、胎膜早破、住院时间和手术时间过长等14项为高危因素(P〈0.01)。ASA评分,妊娠合并症等7项统计学无显著差异(p〉0.05)宫产切口感染的高危因素依次为:肥胖,入院前感染,胎膜早破,术前血色素偏低,手术时间过长,术前未使用预防性抗生素,入院后过多的阴检、肛查。进行判别分类显示,当过多的阴检、肛查存在时,感染预测率为75.2%,逐步加入下列因素.其感染预测率分别为:术前未使用预防性抗生素75.2%,术前血色素偏低82.4%,手术时间过长81.7%,肥胖86.3%.胎膜早破83.%,入院前感染的存在为84.9%。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剖宫产切口感染的高危因素,为其寻找最佳的预防措施和方法。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调查术后切口感染的产妇以及可能与感染相关的危险因素。结果 在21个影响因素中,经产妇、肥胖、胎膜早破、住院时间和手术时间过长等14项为高危因素(P<0.01)。ASA评分,妊娠合并症等7项统计学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剖宫产切口感染的高危因素依次为:肥胖,入院前感染,胎膜早破,术前血色素偏低,手术时间过长,术前未使用预防性抗生素,入院后过多的阴检、肛查。进行判别分类显示,当过多的阴检、肛查存在时,感染预测率为75.2%,逐步加入下列因素,其感染预测率分别为:术前未使用预防性抗生素75.2%,术前血色素偏低82.4%,手术时间过长81.7%,肥胖86.3%,胎膜早破83.7%,入院前感染的存在为84.9%。  相似文献   

3.
陈一静 《吉林医学》2011,32(15):3150-3150
目的:探讨影响剖宫产术后切口感染发生的因素及抗生素预防与护理措施。方法:选取实施剖宫产的产妇术后切口感染40例(观察组)和同期40例实施剖宫产术无切口感染的产妇作为对照组的临床资料。结果:两组患者在经产妇、阴检、导尿次数≥2次、麻醉方式、肥胖、产妇伴有基础疾病,胎膜早破等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合理的护理与预防性抗生素用药后,都痊愈出院。结论:造成剖宫产术后切口感染的因素很多,术前预防性用药其效果好,安全可行,是一个临床上值得推广的预防与护理方法。  相似文献   

4.
剖宫产术后切口感染的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剖宫产是产科常见的手术,由此术后切口感染也成为常见的并发症。影响切口感染高危因素有很多,其中包括肥胖(体重指数≥30Kg/m^2诊断为肥胖)有无慢性高血压、糖尿病,经产妇尤其有剖宫产史者,胎膜早破,伴有基础病,术前有感染存在,血红蛋白偏低,是否急症剖宫产,阴道检查及导尿≥2次,或肛查≥3次,术前未使用抗生素,因社会因素选择性剖宫产等。  相似文献   

5.
目的 剖宫产术前与术后使用抗菌药物的临床效果分析.方法 选取2012年6月至2013年5月行剖宫产手术女性278例,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术前使用抗生素)和对照组(术后使用抗生素).比较两组产妇的剖宫产术后体温、切口感染情况、血液白细胞计数及有无泌尿系感染、子宫内膜炎等感染病症.结果 与术后使用抗生素的产妇相比,术前使用抗生素产妇行剖宫产术后最高体温降低、退热时间缩短(P<0.05);泌尿系感染率及子宫内膜炎感染率降低(P<0.05);血液白细胞计数及切口感染率降低,但无显著性差别(P>0.05).结论 术前预防性应用抗生素,可以更加有效的降低剖宫产术后感染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剖宫产术后抗生素的预防性应用.方法 对双流县第二人民医院2007年5月~2008午5月798例剖宫产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术前使用头孢噻肟钠组(A组)比术后使用头孢噻肟钠组(B组)用药时间短,术后体温变化A组与B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病率A组与B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腹部切口感染、子宫内膜炎A组与B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剖宫产术预防应用抗生素控制感染疗效肯定,术前用药可缩短抗生素使用时间,利于母乳喂养,减少产妇痛苦,节约住院费用.  相似文献   

7.
李丽  ;焦根龙 《吉林医学》2014,(20):4390-4392
目的:分析剖宫产术后不同部位感染的术前、术中及术后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行剖宫产手术975例的临床资料。其中以剖宫产术后发生感染的产妇58例为观察组,随机选择未出现感染的产妇72例为病例对照组。分析不同部位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提示肥胖、有多次流产史、术前多次导尿、肛门及阴道检查、术前未预防性使用抗生素、术前血红蛋白低、胎膜早破、手术时间长、术中出血多的例数或比例在观察组中明显多于对照组(P<0.05)。结论:肥胖、有多次流产史、术前多次尿道、肛门及阴道检查、术前预防性使用抗生素、术前血红蛋白、胎膜早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等因素为患者术后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8.
何桂浓 《吉林医学》2011,(18):3649-3650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切口感染因素并分析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50例剖宫产术后切口感染患者,分析术后切口感染因素。结果:BMI高、伴有基础疾病、阴检肛查次数多、胎膜早破、术前未预防应用抗生素、急症手术、纵切口、多胎、非主刀医生缝合、手术时间长皆为影响切口愈合的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种因素影响手术切口感染,可以通过控制体质量、积极治疗基础疾病、胎膜早破者适时终止妊娠、全面评估孕妇情况缩短阴道试产时间、缩短手术时间、严格做好手术间环境的管理、限制人员的进出等措施来预防和控制感染。  相似文献   

9.
高俊 《基层医学论坛》2014,(13):1678-1679
目的分析影响剖宫产切口愈合的不良因素。方法我们选取2011年1月—2013年1月我院剖宫产切口愈合不良患者9例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期切口愈合良好患者9例作为对照组,对影响切口愈合不良的相关的因素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体重指数、伴有基础性的疾病例数、阴检肛查的次数、胎膜早破例数、急症手术例数、多胎妊娠的例数、纵切口例数、手术时间、非主刀缝合例数等指标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术前使用抗生素进行预防性治疗的例数低于对照组。结论影响剖宫产术后切口愈合不良的因素较多,因此在临床必须注重相关各种因素,重视围术期的处理细节与手术技术,并制定针对性的预防措施,以减少切口并发症,促进切口愈合。  相似文献   

10.
剖宫产术后切口感染的高危因素及护理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凌秀兰  姚秋萍  林春招 《吉林医学》2009,30(12):1061-1062
目的:探讨我院剖宫产术后切口感染发生的高危因素及针对性的预防措施。方法:剖宫产术后产妇13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74例与对照组58例。对剖宫产术后切口感染的原因进行调查,并采取有效护理措施。结果:两组患者在体重指数、血红蛋白水平、病房条件、阴道检查及肛查次数、胎膜早破、手术时间等方面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剖宫产手术后感染发生的主要高危因素多为肥胖、阴道检查及肛查次数过多、胎膜早破和手术时间较长等。临床上应针对这些因素采取预防性的护理。  相似文献   

11.
周丹 《基层医学论坛》2016,(9):1268-1269
目的:探讨影响产科腹部切口感染的相关因素,提出针对性护理措施。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2月—2015年2月期间收治的剖宫产产妇122例,按照是否合并术后切口感染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切口感染的相关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体重指数(BMI)偏高、夏季手术、多人病房、胎膜早破、使用抗生素和手术时间过长均是影响产科腹部手术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影响产科腹部手术术后切口感染的因素较为复杂,包括手术时间过长、滥用抗生素、夏季手术、BMI偏高和胎膜早破等,术后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实施针对性的护理干预,从而有效避免术后切口感染发生,促进产妇的顺利恢复。  相似文献   

12.
刘清爱 《基层医学论坛》2012,16(23):3045-3046
目的 探讨剖宫产术切口感染相关因素及预防措施.方法 回顾性调查1 320例剖宫产产妇的临床资料,将发生切口感染剖宫产产妇作为观察组,无切口感染剖宫产产妇作为对照组,比较2组产妇在相关因素上的差异.结果 1 320例剖宫产产妇合并切口感染50例(3.79%),观察组年龄、体重指数、阴检肛诊次数、剖宫产时间高于对照组(P〈0.05),是引起剖宫产切口感染的相关因素.结论 剖宫产术切口感染发生率较高,影响因素复杂,通过选择合适年龄妊娠分娩、控制体重、减少不必要的检查次数、控制手术时间可以减少切口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引起剖宫产切口愈合不良的相关因素,为降低术后切口感染的发生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的研究方法,回顾性分析剖宫产切口愈合情况,比较愈合良好组和愈合不良组在有关因素的差异。结果切口愈合不良为390%;影响因素为:BMI高、伴有基础疾病、阴检肛查次数多、胎膜早破、术前未预防应用抗生素、急症手术、纵切口、多胎、非主刀医生缝合、手术时间长。结论诸多因素可能影响切口的愈合,注重手术技术和围手术期处理细节,减少切口并发症、促进切口愈合。  相似文献   

14.
杜立娟 《中外医疗》2013,(34):117-117,119
目的 探讨抗生素在剖宫产围手术期中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该院于2010年7月-2013年4月收治的72例接受剖宫产产妇,根据产妇以及产妇家属的意愿将其划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38例产妇接受传统方法给药治疗,术后接受二联抗生素静脉滴注,治疗组34例产妇于术前30 min静脉滴注二联抗生素,术后不再给予抗生素药物治疗,对比治疗后两组产妇的临床治疗效果切口感染、退热时间以及住院时间.结果 治疗后,两组产妇术后临床治疗效果、切口感染、退热时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治疗组住院时间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剖宫产围手术期中,采用抗生素对患者实施预防性治疗,可大大减少感染并发症的出现,减少产妇的住院时间,值得在临床医学中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并提出预防措施。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7年1月实施的剖宫产产妇1578例,对其中感染的17例产妇综合分析,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剖宫产术后切口感染率为1.08%,细菌学培养阳性率为58.8%,主要细菌分别为大肠埃希菌、粪肠球菌、表皮葡萄球菌、A群链球菌。剖宫产术后切口感染的易感因素包括患者肥胖、手术时间过长、贫血、胎膜早破、合并有基础病变(主要为糖尿病者)、阴道及肛检次数过多、未应用抗生素等。结论:提高对感染的认识,正确的产前检查、保健,控制体重指数;孕期积极治疗基础病变;加强产程监测,减少阴道检查和肛检次数;提高手术技巧,减少手术时间;术中合理使用抗生素等措施能有效降低剖宫产术后切口感染率。  相似文献   

16.
张芸 《安徽医学》2011,32(3):336-337
目的探讨剖宫产切口感染的原因与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19例剖宫产腹部切口感染病例,调查剖宫产切口感染相关的因素。结果剖宫产切口感染发生的相关因素为:妊娠合并症、产程延长、肥胖、贫血、营养不良、滞产、胎膜早破、手术时间长、产后出血、术后未合理使用抗生素等因素增加了剖宫产术后腹部切口感染的比率。结论提高对感染的认识;指导孕期保健;控制社会因素剖宫产;治疗基础疾病;减少阴道检查、导尿、肛查次数;术前准备充分;合理应用抗生素等是控制剖宫产切口感染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17.
何定先 《吉林医学》2014,(11):2325-2326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中断脐后预防性应用抗生素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剖宫产产妇120例,根据预防感染的时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60例,治疗组给予术中断脐后预防性应用抗生素,对照组术后开始使用抗生素。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的手术时间与术中出血量对比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过治疗组的术后住院时间与切口感染率明显少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剖宫产术中断脐后预防性应用抗生素有利于减少术后感染发生率,从而促进产妇的康复,缩短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试产孕妇剖宫产切口感染的主要因素,寻求预防试产孕妇剖宫产切口感染的合理方法。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方法,以2009年1月-2011年12月试产后行剖宫产术产妇为研究对象,根据产妇是否有切口感染分为病例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8例,以产妇年龄、BMI、临产时间、破膜时间、宫口开大程度、肛查阴查、术程时间、术中出血、抗生素应用等为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4个因素与切口感染有关(P<0.01),分别为:破膜时间(χ1,OR=0.96)、抗生素应用(χ2,OR=0.22)、在对照组破膜时间显著长于病例组的情况下,因对照组积极应用氨苄青霉素或头孢类抗生素为基础联合甲硝唑较病例组单独应用氨苄青霉素或头孢类抗生素明显降低了产妇术后切口感染。结论为预防试产孕妇剖宫产术后切口的感染,建议在充分评估产妇的基础上合理应用抗生素。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剖宫产术后抗生素预防性使用的必要性。方法 选取200例无潜在感染行剖宫产产妇随机分观察组(未使用抗生素组)和对照组(使用抗生素组),观察两组术后体温,血象变化,产褥病率以及切口的愈合情况,比较腹膜内剖宫产术后抗生素预防性使用和不使用的临床效果及其并发症。结果 未使用抗生素组术后感染机会并未增加,术后两组产妇的体温变化和免疫状态等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对无潜在感染的剖宫产手术后可以避免使用抗生素,减低药物的毒副作用,且花费低,并有利于母乳喂养及新生儿健康。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本院剖宫产围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现状,探讨剖宫产产妇围术期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的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10年1月妇产科200例剖宫产产妇围术期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使用抗生素不超过48h和使用抗生素超过72h患者,对术后两组患者手术部位感染发生率、术后退热时间和术后住院天数、住院费用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等进行比较分析。结果:200例剖宫产产妇围术期均应用了抗菌药物,使用抗菌药物不超过48h患者占28%,使用抗菌药物超过72h患者占72%,两组患者手术部位感染发生率、切口感染率、术后退热时间、术后住院天数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使用抗菌药物超过72h患者的住院费用和不良反应发生率与未超过48h的患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我院剖宫产产妇围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存在应用时间过长,使用抗菌药物超过48h对患者预防术后并发症无意义而增加患者经济负担,应按围术期抗菌药物应用原则加以干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