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64 毫秒
1.
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的临床评估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评价老年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梗死相关动脉支架置入术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35例年龄≥70岁的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发病12 h以内行梗死相关动脉直接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加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梗死相关动脉:前降支18例(51.4%),回旋支8例(22.9%),右冠状动脉9例(25.7%).心肌梗死溶栓治疗临床试验(TIMI)血流:0级9例,Ⅰ级16例,Ⅱ级10例.结果35例患者中34例介入治疗成功(成功率97.1%),梗死相关动脉共置入支架41个,术中无死亡发生.术后TIMI血流3级为32例(91.4%).术后第2天死亡1例,死于脑出血.临床总成功率为94.3%(33/35).随访32例,1例出现心绞痛,冠状动脉造影示再狭窄,行PTCA加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2例出院后因心力衰竭再次入院治疗;其余29例未再发生心绞痛.结论急诊PTCA加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对老年AMI患者具有理想的即刻和长期疗效.合理选择器械、操作技术熟练和围手术期并发症处理经验是保证老年急诊PTCA加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获得高成功率的3个关键.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PCI)后再发胸痛的观察及护理方法,根据术后临床胸痛症状、冠状动脉小分支闭塞、夹层、慢血流、心肌酶学改变、心电图改变、血栓形成、精神紧张、支架置入反应情况的观察,给予对症护理.结果 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后再发胸痛的患者早期发现和积极采取治疗护理措施,能提高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死亡率.结论 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后再发胸痛发生率较高,早期积极干预,建立正确生活方式和自我保健意识,是一项重要的护理工作.  相似文献   

3.
冠状动脉支架术后再发胸痛的观察及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文霞  刘文芝 《海南医学》2010,21(14):147-148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PCI)后再发胸痛的观察及护理。方法选择我院2009年1月至2009年10月冠状动脉支架置入再发胸痛住院患者122例,根据术后临床胸痛症状、冠状动脉小分支闭塞、夹层、慢血流、心肌酶学改变、心电图改变、血栓形成、精神紧张、支架置入反应情况的观察,给予对症护理。结果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后再发胸痛的患者早期发现和积极采取治疗护理措施,能提高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死亡率。结论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后再发胸痛发生率较高,早期积极干预,建立正确生活方式和自我保健意识,是一项重要的护理工作。  相似文献   

4.
目的 评价老年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梗死相关动脉支架置入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对34例年龄大于或等于60岁的老年AMI患者在发病12h以内行梗死相关动脉直接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加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结果 34例患者梗死相关动脉共置入支架40个,术中死于心源性休克1例,手术成功率97.1%(33/34).术后心肌梗死溶栓治疗(TIMI)血流Ⅲ级为31例(91.2%).住院期间死亡1例,死于肾功能衰竭.临床总成功率为94.1%(32/34).随访29例,1例出现心绞痛,心血管造影证实为再狭窄,行切割球囊成形术.结论 老年AMI患者梗死相关动脉PTCA加支架置入成功率高,并发症低,近期临床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5.
急性冠脉综合征PCI术后近期再发胸痛原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分析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近期再发胸痛的原因。[方法]回顾分析过去26个月内行PCI术的320例冠状动脉疾病患者术后胸痛的情况,其中,男186例,女134例,平均年龄60.5岁。围手术期口服氯吡格雷及阿斯匹林,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硝酸酯扩冠,控制危险因素,调整生活方式。[结果]术后有41例患者近期复发胸痛,胸痛发生率为12.8%(41/320),其中由亚急性血栓形成致胸痛再发1例,由边支闭塞及远端栓塞致胸痛再发3例,因非完全血运重建所致2例,由慢血流、无复流及快速心律失所致4例,由支架植入反应及精神因素所致25例,由其他脏器致非心源性胸痛6例。[结论]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胸痛发生率高,原因复杂多样,应仔细辩别,识别危险程度,积极干预。  相似文献   

6.
高速冠状动脉旋磨术治疗钙化性冠状动脉狭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高速冠状动脉旋磨术治疗钙化性冠状动脉狭窄急性期和远期效果。方法:对32例经冠状动脉造影诊断为钙化性狭窄的34处靶血管行高速冠状动脉旋磨术,并行补充性经皮冠状动脉腔内血管成形术(PTCA)或支架置入术,观察急性期疗效、并发症发生率、远期随访结果。结果:由术前狭窄(87.5±7.6)%减至术后残余狭窄(5.0±10.4)%熏血管造影成功率100%,操作成功率96.9%。急性期无死亡、Q波心肌梗死、急诊冠脉搭桥(CABG)。1例无Q波心肌梗死,随访期内2例心肌缺血症状复发,心源性死亡1例,再次血管重建2例,无CABG病例。结论:高速冠状动脉旋磨术联合PTCA或支架置入术治疗钙化性冠状动脉狭窄安全可行,成功率高,并发症少,远期效果好。  相似文献   

7.
孙畅  赵月 《陕西医学杂志》2012,41(4):409-411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进行急性冠状动脉内支架术后无复流发生机制。方法:选取150例患者,随机分成支架置入术组+安慰剂组与支架置入术+普萘洛尔两组,每组各75例。观察术后无复流现象的发生率及比较血管内皮功能的恢复情况。结果:支架置入术+普萘洛尔组发生无复流情况只有4%,而支架置入术组+安慰剂组发生率高达20%,并且反映血管内皮功能指标的内皮素-1(ET-1)的、血管性血友病友子(vWF)恢复情况也由术前的85.56±24.61pg/ml与118.7±52.44%恢复到术后的56.43±16.65pg/ml及96.3±34.6%,而一氧化氮(NO)则由术前的42.81±16.13μmol/L,恢复到68.11±18.94μmol/L。结论:使用普萘洛尔进行辅助冠状动脉内支架术治疗,能够降低术后无复流的现象。是一种新的治疗思路。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药物洗脱支架置入术治疗冠状动脉多支病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97例冠状动脉多支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50例与对照组47例。对照组实施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治疗,观察组实施药物洗脱支架置入术治疗。对比两组引流量、恢复自理时间、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24 h引流量明显少于对照组,术后恢复自理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为8.00%(4/5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7.02%(8/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CO、SV、CI、EF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8.00%)明显低于对照组(31.91%)(P<0.05)。结论:与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比较,药物洗脱支架置入术具有术中创伤小,心功能改善效果明显,患者并发症少、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低等优点。  相似文献   

9.
探讨胆管恶性梗阻患者经皮肝穿刺胆道支架置入术后发生早期胆系感染的相关因素.方法:收集2004年1月至2014年12月253例行经皮肝穿刺胆管支架置入术治疗的恶性胆道梗阻患者.随访记录支架置入术后30d内患者是否发生胆系感染,以此计算胆管支架置入术后胆系感染率.并记录患者性别、年龄、胆管梗阻原因(内生或外压)、支架放置位置(是否跨十二指肠乳头)等临床特点,并通过比较这些临床特点以确定其是否为早期胆系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经皮肝穿刺胆管支架置入术后30d内胆系感染率为20.6%(52/253).胆管内生性狭窄、胆管支架跨十二指肠乳头放置、术后结合胆红素下降不明显的患者术后均有较高的胆系感染率(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胆管支架放置位置及术后胆红素下降水平是术后发生胆系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经皮肝穿刺胆管支架置入术后有一定的胆系感染可能,胆管支架跨十二指肠乳头放置,术后结合胆红素水平下降不明显,是术后发生胆系感染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颈动脉支架在缺血性脑血管病防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及广州珠江医院2009年1月-2011年12月间收治的伴随颈动脉狭窄的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随机抽样92例,按是否行颈动脉支架置入术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6例.对照组行单纯药物治疗,观察组予颈动脉支架置入术并药物治疗.参照北美颈动脉外科学会(NASCET)制定的标准分别对两组患者的颈动脉狭窄程度进行评价.同时,行3个月-2年的随访,分别调查并统计两组患者治疗后缺血性脑卒中及死亡的联合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颈动脉重度狭窄的比率为6.52%,对照组为26.08%(P<0.05);观察组患者缺血性脑卒中及死亡的联合发生率为8.69%,对照组为34.79%(P<0.05).结论颈动脉支架置入在缺血性脑血管病防治中能有效降低颈动脉狭窄程度,同时降低患者缺血性脑卒中及死亡的联合发生率.  相似文献   

11.
Intracoronarystentingin18casesofacutemyocardialinfarctionLiuYingfeng刘映峰,FuXiangyang傅向阳,QianXuexian钱学贤,LiuLei刘磊,WuZhijian吴志坚Lu...  相似文献   

12.
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治疗心肌桥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治疗心肌桥的方法和疗效。方法:选择6例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为心肌桥的患者,其收缩期狭窄≥75—90%,狭窄长度8—18mm。3例置入BX支架,2例置入AVE支架,1例置入R—stent。结果:支架置入后即刻冠脉造影显示心肌桥压迫影像消失,术后无胸闷、胸痛发作,随诊6—18个月症状未复发。结论:冠状动脉内支架术治疗心肌桥是一种有效的方法,对治疗小血管性心肌桥依然有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在主动脉球囊反搏(IABP)辅助下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内成形(PTCA)+支架植入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并心源性休克的疗效。方法 选择AMI并心源性休克患者6例,在IABP辅助下行冠状动脉造影极(CAG),并对梗死相关动脉(IRCA)行急诊PTCA+支架植入术,术后给予抗凝治疗及AMI的常规治疗。结果 6例患者全部存活出院。1例于术后30个月死于慢性心功能不全。结论 IABP辅助下行急诊PTCA+支架植入术是治疗AMI合并心源性休克的有效方法,能显著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心肌桥的冠状动脉造影特点及治疗结果。方法:对857例经冠状动脉造影诊断为冠状动脉心肌桥的6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心肌桥检出率8%。多位于左冠脉前降支中段。单纯型心肌桥14例,复杂型心肌桥54例。表现为不同程度胸部不适症状。68例均接受药物治疗,14例急性心肌梗死行支架治疗,经药物和(或)支架治疗胸部不适症状得到缓解。随访68例,随访期间无1例死亡,有3例复杂型心肌桥患者发生急性心肌梗死,行支架治疗后症状缓解。结论:心肌桥可引起心肌缺血,药物和(或)支架治疗有效。  相似文献   

15.
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前后心电图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性心脏病 (简称冠心病 )时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前后心电图的变化规律。 方法 :回顾性研究分析 1 36例冠心病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前后的心电图资料及冠状动脉造影 (CAG)资料。 结果 :1 36例患者中 ,1 0 8例术后心电图发生改变 ,占 79.4 1 %。不同病变范围组的心电图改变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P >0 .0 5 ) ,该研究分别从临床症状、诊断冠状动脉的优势类型、病变部位及手术前后累及导联数的改变等几个方面 ,具体探讨了不同病变范围组之间在介入手术前、后的心电图变化。结果提示 ,二支病变时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ACS)和非ACS患者支架置入前后的心电图改变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2 5 ) ,单支病变时 ,典型胸痛、不典型胸痛及无胸痛者置入支架后心电图改变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5 ) ,心电图有改变者术前、术后导联数对比分析结果 ,在单支、二支及多支病变组中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0 1 )。 结论 :通过观察手术前后心电图的改变 ,可了解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对心肌血供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低分子肝素对近期疗效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应用低分子肝素(LMWH)对近期心脏事件、心肌供血、出血风险、血栓形成的影响.方法自1977年1月至2000年4月167例行支架术的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83例)、LMWH组(84例).对照组术前术后常规应用阿司匹林和噻氯匹啶;LMWH组术前术后在应用阿司匹林和噻氯匹啶的基础上,加用LMWH0.4ml,皮下注射,1次/12h,连续10天.观察两组血栓形成、出血并发症、心绞痛发作及心肌缺血改善情况.结果对照组有2例出现亚急性血栓,而LMWH组没有发生(P>0.1),两组均未发生需要输血的严重出血,LMWH组心绞痛发作次数及心肌缺血总负荷均较对照组少(P<0.01).结论支架植入术后应用LMWH可降低心脏事件发生,改善心肌缺血,且出血并发症少,应用较为方便安全.  相似文献   

17.
如果不存在或仅有轻度的器质性冠状动脉狭窄,临床上通常应用大剂量的钙阻断剂及硝酸酯类药物治疗冠状动脉痉挛所致心绞痛,而该疗法对于5%~30%的此类患者无效。纳入了5例有变异型心绞痛表现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这些患者接受常规药物治疗无效,对冠状动脉内注射硝酸甘油治疗亦无反应。在冠状动脉痉挛部位成功置入了支架。术后观察结果显示,早期充分的冠状动脉介入治疗能够有效地预防急性心肌梗死发生。1例患者于有临床症状出现12h后才置入支架,发生了伴有病理性Q波和心肌酶学改变的急性心肌梗死;而其他在冠状动脉痉挛引发临床症状后立刻置入支架的患者,冠状动脉痉挛未导致心肌损伤,未发现心肌梗死的临床表现及生化证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紫杉醇洗脱支架(PES,商品名TAXUS)治疗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患者的近期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对2003年7月至2004年11月在我院接受PES植入治疗的300例患者的即刻疗效和随访结果进行总结与分析.结果300例患者共处理350处病变,植入支架355枚,其中B2型以上复杂病变248处(70.9%),小管径支架(2.50~2.75 mm)94处(26.5%)、长支架(>20 mm)130处(36.6%);术中未发生严重并发症,手术成功率100%.随访250例(83.3%),平均随访6个月(1~15个月),8例(2.7%)患者有心绞痛样发作,其中2例冠状动脉造影复查无支架再狭窄病变,1例于术后5个月发生心肌梗死,2例因非心源性因素死亡.结论PES治疗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近期效果明显,且较为安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总结冠状动脉痉挛导致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特点及诊治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3月至2019年6月期间收治的12例冠状动脉痉挛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冠状动脉痉挛导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冠状动脉造影、血管内超声、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检查呈现多种表现形式,其中右冠状动脉痉挛急性下壁心肌梗死8例(66.7%),左前降支痉挛急性前壁心肌梗死2例(16.7%),右冠、左前降支及左回旋支痉挛急性下壁合并前壁心肌梗死2例(16.6%)。术中经冠状动脉内给予硝酸甘油后冠状动脉痉挛均消失,术后经硝酸酯类、钙离子拮抗剂及他汀药物等治疗后,患者胸闷、胸痛临床症状缓解。结论: 冠状动脉造影及血管内超声、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能够及时明确诊断冠状动脉痉挛导致的急性心肌梗死,并有效地指导药物治疗,临床上硝酸酯类加钙离子拮抗剂药物治疗冠状动脉痉挛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急性心肌梗死病人支架置放的临床疗效。方法:1998-01~12,我院共对26例急性心肌梗死病人施行急诊冠状动脉内支架置放术,共置入内支架34个,成功率100%,既往心肌梗死病史的占37%,病人年龄34~65岁。其中多支病变17例,4例出现心源性休克。结果:内支架置放后梗死相关血管全部开通,狭窄从75%~100%降至0~25%,术后23例恢复导TIMI血流灌注3级,3例为2急,仅有1例术后仍有心绞痛,无1例死亡。结论:急诊冠状动脉内支架置放术能明显降低病人死亡率,并具有良好的远期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