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 毫秒
1.
肾上腺素作为目前普遍首选的心肺复苏药物已为世界公认,因为其具有α肾上腺素能受体激动剂的特性,能增加心肌和脑的血液供应,但是其β肾上腺索能样作用因能增加心肌作功和减少心内膜下的血液供应不利的一面是否有利于复苏尚有争议.  相似文献   

2.
寻找新的、有效的心肺脑复苏(cardiopulmonary cerebral re-suscitation,CPCR)药物,提高复苏成功率一直是急救医学中所面临的一项重要课题。我科于2001年1月开展了肾上腺素联合应用血管加压素、氨茶碱和纳洛酮在心肺脑复苏中的治疗研究,取得了良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心肺复苏时药物的最佳选择。方法对49例心肺复苏患者用药进行对比分析。将患者随机分为血管加压素与肾上腺素联合用药组23例,单用肾上腺素组26例。结果联合用药组自主循环恢复12例(52.17%),存活9例(39.13%);肾上腺素组自主循环恢复8例(30.77%),存活5例(19.23%)。结论血管加压素与肾上腺素联合应用可提高心肺复苏成功率,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血管加压素联合肾上腺素在心肺复苏中的治疗效果,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将60例心跳、呼吸骤停患者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给予标准剂量肾上腺素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联合血管加压素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自主循环恢复率,1h有效率和24h生存率。结果治疗组自主循环恢复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的1h有效率和24h生存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心脏骤停患者在标准心肺复苏中采用血管加压素联合肾上腺素可明显缩短自主心律恢复时间,提高1h有效率和24h生存率。  相似文献   

5.
郁念明 《中国基层医药》2012,19(14):2161-2162
目的 观察标准剂量肾上腺素联合血管加压素(AVP)在心肺复苏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心脏骤停接受心肺复苏的患者108例,随机分为三组,每组各36例.甲组(标准剂量肾上腺素):肾上腺素1 mg静脉注射;乙组(大剂量肾上腺素):肾上腺素0.1 mg/kg静脉注射;丙组(肾上腺素+AVP):肾上腺素1mg和血管加压素0.5 u/kg静脉注射.结果 肾上腺素+AVP组自主循环恢复率、1h成功率、24 h成功率、存活率和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均优于标准剂量、大剂量肾上腺素组(x2 =8.381、11.293、7.273、6.381、t=6.928、6.395,均P<0.05);肾上腺素用药次数及剂量均明显少于其余两组(均P<0.05);而大剂量肾上腺素组又优于标准剂量肾上腺素组(均P<0.05)、但是其总肾上腺素用量与标准剂量肾上腺素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心肺复苏中联合使用肾上腺素及血管加压素可缩短自主心率和呼吸恢复时间,提高存活率,并可减少药物总使用剂量,降低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心肺复苏(CPR)时联合应用肾上腺素、血管加压素、纳洛酮的疗效,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64例心跳、呼吸骤停患者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肾上腺素组)、治疗Ⅰ组(肾上腺素+血管加压素组)、治疗Ⅱ组(肾上腺素+血管加压素+纳洛酮组)。分别观察比较各组的自主循环、呼吸恢复时间,自主循环、呼吸恢复率及24h存活率、出院存活率。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Ⅰ、Ⅱ组的自主循环、呼吸恢复率,24h存活率、出院存活率均明显提高(P<0.01或P<0.05);自主循环、呼吸恢复时间均明显缩短(P<0.01)。结论:CPR时联合应用肾上腺素、血管加压素、纳洛酮能显著提高自主循环、呼吸恢复率,24h存活率、出院存活率;缩短自主循环、呼吸恢复时间,有效提高CPR的救治成功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大剂量血管加压素在心肺复苏中的疗效。方法47例心跳停搏患者随机分为3组,肾上腺素标准剂量组(A组)17例,血管加压素40U+标准剂量肾上腺素组(B组)14例,大剂量血管加压素80U+标准剂量肾上腺素组(C组)16例。各组分别观察自主循环恢复率、存活率、自主循环恢复时间。结果A组、B组、C组自主循环恢复率分别为17.6%、50%、56.3%,B组、C组明显高于A组,C组存活率(31.3%)显著高于A组(5.9%)、B组(14.3%);B组、C组的自主循环恢复时间明显短于A组。结论心肺复苏期间,联合应用大剂量血管加压素和肾上腺素比单独应用标准剂量肾上腺素、血管加压素40U+标准剂量肾上腺素能显著缩短自主循环恢复时间,提高自主循环恢复率和存活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大剂量血管加压素在心肺复苏中的疗效.方法 47例心跳停搏患者随机分为3组,肾上腺素标准剂量组(A组)17例,血管加压素40u+标准剂量肾上腺素组(B组)14例,大剂量血管加压素80U+标准剂量.肾上腺素组(C组)16例.各组分别观察自主循环恢复率、存活率、自主循环恢复时间.结果 A组、B组、C组自主循环恢复率分别为17.6%、50%、56.3%,B组、C组明显高于A组,C组存活率(31.3%)显著高于A组(5.9%)、B组(14.3%);B组、C组的自主循环恢复时间明显短于A组.结论 心肺复苏期间,联合应用大剂量血管加压素和肾上腺素比单独应用标准剂量肾上腺素、血管加压素40U+标准剂量肾上腺素能显著缩短自主循环恢复时间,提高自主循环恢复率和存活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大剂量血管加压素在心肺复苏中的疗效.方法 47例心跳停搏患者随机分为3组,肾上腺素标准剂量组(A组)17例,血管加压素40u+标准剂量肾上腺素组(B组)14例,大剂量血管加压素80U+标准剂量.肾上腺素组(C组)16例.各组分别观察自主循环恢复率、存活率、自主循环恢复时间.结果 A组、B组、C组自主循环恢复率分别为17.6%、50%、56.3%,B组、C组明显高于A组,C组存活率(31.3%)显著高于A组(5.9%)、B组(14.3%);B组、C组的自主循环恢复时间明显短于A组.结论 心肺复苏期间,联合应用大剂量血管加压素和肾上腺素比单独应用标准剂量肾上腺素、血管加压素40U+标准剂量肾上腺素能显著缩短自主循环恢复时间,提高自主循环恢复率和存活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大剂量血管加压素在心肺复苏中的疗效.方法 47例心跳停搏患者随机分为3组,肾上腺素标准剂量组(A组)17例,血管加压素40u+标准剂量肾上腺素组(B组)14例,大剂量血管加压素80U+标准剂量.肾上腺素组(C组)16例.各组分别观察自主循环恢复率、存活率、自主循环恢复时间.结果 A组、B组、C组自主循环恢复率分别为17.6%、50%、56.3%,B组、C组明显高于A组,C组存活率(31.3%)显著高于A组(5.9%)、B组(14.3%);B组、C组的自主循环恢复时间明显短于A组.结论 心肺复苏期间,联合应用大剂量血管加压素和肾上腺素比单独应用标准剂量肾上腺素、血管加压素40U+标准剂量肾上腺素能显著缩短自主循环恢复时间,提高自主循环恢复率和存活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垂体后叶素联合肾上腺素在心肺复苏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45例呼吸、心跳骤停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肾上腺素治疗)19例,治疗组(垂体后叶素联合肾上腺素治疗)26例。评估垂体后叶素对心肺复苏治疗的成功率,统计自主循环恢复率,平均自主循环恢复时间,6、24h生存率及出院率。同时监测垂体后叶素对循环、心脏、肾脏的影响,监测患者心率、平均动脉压、复苏成功后30min多巴胺剂量、复苏成功后6h尿量及复苏成功后心电图ST段下移幅度,评估其安全性。结果两组患者在自主循环恢复率、自主循环恢复时间、6h生存率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4h生存率及出院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心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血压比较无差异,而多巴胺剂量明显高于治疗组;治疗组6h尿量高于对照组;ST段下移无差异。结论在心肺复苏治疗中,垂体后叶素联合肾上腺素可明显提高患者自主心律恢复率,缩短恢复自主心律时间,提高平均动脉压,同时提高冠状动脉及肾脏灌注压,对心脏、肾脏亦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肾上腺素和垂体后叶素在心肺复苏时联合应用的疗效。方法:将103例呼吸、心跳骤停患者随机分为2组,一组为肾上腺素标准剂量组(对照组)51例,另一组为肾上腺素联合垂体后叶素组(治疗组)52例。观察两组心肺复苏的有效率及存活率。结果:对照组、治疗组有效率分别为37%、62%,存活率分别为8%、25%。治疗组有效率及存活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在心肺复苏中,肾上腺素、垂体后叶素联合应用能明显提高治疗的有效率和存活率。  相似文献   

13.
许洪军 《中国基层医药》2014,(20):3095-3097
目的:比较心肺复苏机与徒手心肺复苏抢救心脏骤停患者的临床疗效,寻求有效的心脏骤停的抢救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00例心脏骤停患者临床资料。2011年1月至2012年1月收治的50例心脏骤停患者作为对照组,采取徒手心肺复苏进行抢救;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50例心脏骤停患者作为观察组,采取心肺复苏机进行抢救。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的疗效。结果观察组心肺复苏后收缩压、SpO2及心率分别为(95.2±10.4) mmHg、(93.1±8.2)%、(89.6±5.7)次/min,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1.8±6.7)mmHg、(78.7±5.5)%、(70.8±5.2)次/min,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456、8.246、9.625,均P<0.05);两组呼吸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955,P>0.05);观察组复苏成功率及存活率分别为72%、46%,均明显高于对照组(44%、22%),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低于对照组(18%),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8.05、6.42、10.15,均P<0.05)。心肺复苏后5 min两组患者动脉血气分析指标PaO2、PaCO2、SaO2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t=0.868、0.922、0.747,均P>0.05);15 min、30 min后两组患者PaO2、PaCO2、SaO2等动脉血气分析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5.984、4.673、4.685、9.647、8.356、5.534,均P<0.05)。结论心肺复苏机较徒手心肺复苏在抢救心脏骤停患者中具有明显优势,可明显缩短自主循环时间,提高心肺复苏成功率,疗效确切,且不良反应较少,是一种简单、安全和有效的抢救方法,值得在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纳洛酮在心肺脑复苏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择60例心脏骤停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0例。2组患者均立即采取常规心肺脑复苏,治疗组则加用纳洛酮辅助治疗,对比2组患者治疗后24h的血乳酸、β-内啡肽等指标及心肺脑复苏成功率。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治疗后的血乳酸、β-内啡肽均明显降低(P<0.05),治疗组脑复苏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纳洛酮可提高心肺脑复苏的成功率,具备有效的辅助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5.
张惠娟  张谨超 《中国医药》2012,7(12):1506-1507
目的观察胞磷胆碱对心肺复苏术成功后患者脑复苏预后的影响。方法以2007年2月至2011年6月我院422例心肺复苏成功患者为研究对象,按是否应用胞磷胆碱将患者分为2组,胞磷胆碱组203例,非胞磷胆碱组219例,分析并比较患者住院即刻及住院7d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临床神经功能综合(NFCS)评分。结果心肺复苏后即刻,胞磷胆碱组和非胞磷胆碱组GCS评分、NFC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4±1.3)分比(6.3±1.5)分,(8.4±1.4)分比(8.3±1.9)分,均P〉005];复苏第7天,胞磷胆碱组和非胞磷胆碱组GCS评分、NFCS评分均明显高于复苏即刻[胞磷胆碱组:(12.0±1.4)分比(6.4±1.3)分,(15.3±2.0)分比(8.4±1.4)分;非胞磷胆碱组:(8.2±1.5)分比(6.3±1.5)分,(11.8±1.5)分比(8.3±1.9)分;均P〈0.05],且胞磷胆碱组明显高于非胞磷胆碱组[(12.0±1.4)分比(8.2±1.5)分,(15.3±2.O)分比(11.8±1.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胞磷胆碱可改善心肺复苏后脑复苏患者的神经功能状况,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在心肺复苏(CPR)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本院急诊科发生心跳骤停并符合入选标准患者54例,依据复苏是否恢复自主循环分为初始复苏成功组和失败组,监测CPR过程中PET-CO2的变化。结果:21例患者初始复苏成功;复苏成功组和失败组复苏即刻PETCO2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PETCO2水平在复苏开始后5、10min以及20min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PETCO2水平与心跳骤停患者心肺复苏的预后相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贝科能穴复合辅酶雪对心肺复苏后大鼠甲状腺滤泡细胞的保护作用。方法实验采用窒息合并冰氯化钾停跳液致大鼠心跳骤停5min后开始心肺复苏的动物CPR模型,24只雄性Sprague-Dawley(SD)大鼠随机分为3组(每组8只):对照组穴假手术组雪,常规复苏组,贝科能治疗组;复苏后24h采血用酶微粒子捕捉法、荧光偏振法测定血清中T3、T4、TSH的浓度;采用透射电镜观察甲状腺滤泡细胞的损伤情况;采用比色法测定甲状腺组织丙二醛穴MDA雪含量及超氧化物歧化酶穴SOD雪、Na+-K+-ATP酶活力。结果透射电镜下可见复苏后大鼠甲状腺滤泡细胞损伤,血清T3、T4浓度明显降低,甲状腺组织中MDA含量明显增高,SOD及Na+-K+-ATP酶活力显著降低;贝科能治疗组各项指标检测均好于常规复苏组。结论贝科能对复苏后大鼠甲状腺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8.
缺血修饰蛋白变化对心肺复苏效果的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真定 《中国基层医药》2009,16(11):1960-1961
目的研究缺血修饰蛋白(IMA)和丙二醛(MDA)变化对早期评估心肺复苏效果的价值。方法对50名心搏骤停患者及50名健康志愿者进行对照研究。在施行心肺复苏术5min以内采集血液标本,测定IMA、MDA。同时用格拉斯哥预后评分标准对患者预后进行分组评估。结果心肺复苏效果不理想组平均IMA水平为(0.26±0.05)ABSU,高于效果理想组的(0.18±0.07)ABSU(P〈0.05)。也高于对照组(0.16±0.04)ABSU(P〈0.05)。复苏效果理想组与对照组IMA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复苏效果不理想组MDA水平(0.78±0.28)nmol/ml,与复苏效果理想组(0.76±0.18)nmol/m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明显高于对照组(O.61±0.11)nmol/ml(P〈0.05)。复苏效果理想组与对照组MDA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MA可以作为心搏骤停患者心肺复苏效果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