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探讨短暂性脑缺血的护理。方法对110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进行仔细的观察,精心的护理和并发症的预防。结果 64例治愈,46例好转。结论仔细的观察和精心的护理可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治愈率,并可促进患者的康复。  相似文献   

2.
赵艳 《中国实用医药》2013,8(18):214-214
目的探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护理干预。方法将74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7例,对照组给常规治疗和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和护理基础上给予全面的护理干预。结果对照组25例治愈,10例好转,2例脑梗死,治愈率67.57%;观察组31例治愈,6例好转,治愈率83.78%。结论系统的护理干预可提高短暂性脑缺血的治愈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人性化护理干预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的影响。方法 100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行人性化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焦虑和抑郁情绪改变情况、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时间和频率等改变情况。调查两组患者治疗依从性。结果护理干预后观察组的汉密顿焦虑量表、汉密顿抑郁量表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干预后观察组的脑缺血发作频率和发作时间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依从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性化护理干预能够减少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的发作频率和发作时间,改善患者焦虑、抑郁情绪,提高治疗依从性,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4.
鄂俊 《中国处方药》2015,(3):131-132
目的探讨舒适护理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抢救中的效果分析。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实施舒适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实施舒适护理措施后的神经功能以及患者满意度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短暂性脑缺血患者的抢救中实施舒适护理,能加快患者康复速度,提升患者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及分析细致化护理模式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影响程度。方法将铁岭市中心医院于2014年10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64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选为研究对象,将64例患者按照随机的原则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对照组的32例患者进行常规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护理干预,观察组的32例患者则遵照细致化护理模式进行干预,将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和护理干预后1周与4周时的治疗依从性采用Morisky问卷进行评估,然后比较两组三个时间点的问卷评估结果。结果护理干预前对照组和观察组的Morisky问卷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护理干预后1周与4周时观察组的Morisky问卷评分均均明显改善,并且其评分均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细致化护理模式可显著地提升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的治疗依从性,为患者的治疗效果改善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究舒适护理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抢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6月至2019年5月我院急诊收治的82例短暂性脑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抽签法分组(n=41),对照组采用常规抢救护理,观察组采用舒适护理,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 护理后,观察组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轻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的生理、心理、环境舒适度均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干预依从性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时间、发作频率均低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 在短暂性脑缺血患者的发作抢救中实施舒适护理,可有效减轻其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提升抢救后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及舒适度,提高干预依从性,降低疾病发作时间及发作频率,临床护理满意度较高,应用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护理干预对提高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自我效能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3月于我院进行诊治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给予综合护理干预和常规护理,比较两组的自我效能评分和出院满意度情况。结果出院时观察组和对照组自我效能评分均显著高于同组入院时评分,出院时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自我效能评分显著增高(P均<0.05)。观察组满意度情况评分为(95.85±5.78)分,对照组满意度情况评分为(86.64±4.63)分,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护理干预与常规护理相比能够显著提高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自我效能和满意程度,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张洁 《中国实用医药》2010,5(28):226-227
目的总结分析14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介入治疗围手术期的护理。方法对介入治疗的14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的施护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14例均能顺利完成介入治疗术,成功率达92.8%。术后出现皮下血肿2例,余病例无并发症发生,14例均于7~14d治愈出院。结论 TIA患者多次发作,且证实有相应颈动脉狭窄,内科抗凝治疗效果不显著时,可考虑介入治疗,术后患者颈动脉狭窄程度明显改善。只要术前的充分准备,术中与医生的紧密配合,术后敏锐的观察及细心的护理,是减少和预防术后并发症的关键,使介入治疗成为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一种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多样化护理宣教对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疾病知识掌握情况的影响。方法采用对比治疗的方法,将本院收治的短暂性脑缺患者按照1:1的人数比例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实验组患者给予多样化宣教护理,对照组患者仅给予常规护理,实验期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的疾病知识掌握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的心理焦虑发生人数为9例,占比14.5%,并发症发患者数为8例,占比12.9%,患者满意人数59例,占比95.1%,健康教育达标人数57例,占比91.9%。结论多样化护理宣教能够有效提高短暂性脑缺血患者的疾病知识掌握情况,提高药物依从性,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丹参川芎嗪注射液治疗短暂性脑缺血频繁发作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2016年1月-2017年3月84例短暂性脑缺血频繁发作患者并分组。对照组采用血塞通进行治疗,观察组给予丹参川芎嗪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短暂性脑缺血频繁发作控制效果;治疗后血液流变学相关指标;干预前后患者短暂性脑缺血发作频率和每次发作持续时间。结果:观察组短暂性脑缺血频繁发作控制效果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液流变学相关指标优于对照组,P0.05;干预前两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频率和每次发作持续时间相近,P0.05;干预后观察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频率和每次发作持续时间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丹参川芎嗪注射液治疗短暂性脑缺血频繁发作的临床效果确切,可有效改善血液流变学,控制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9年1月徐州矿务集团第二医院收治的短暂性脑缺血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阿司匹林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氯吡格雷治疗。比较2组治疗后临床效果、并发症发生率及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100. 00%,高于对照组的83. 33%(P <0. 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3. 30%,低于对照组的20. 00%(P <0. 05);观察组总满意度为100. 00%,高于对照组的76. 67%(P <0. 05)。结论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可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实施责任制护理形式的影响。方法选择78例我院收治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纳入时间为2016年11月至2017年11月,采用奇偶法将其分为实验组与参照组,每组均39例。其中参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实验组行责任制护理形式,对比2组患者护理前后相关指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2组患者护理前相关指标不具备显著差异(P> 0.05),与参照组相比,实验组护理后焦虑评分、抑郁评分较低,实验组发作频率低于参照组、发作时长短于参照组,与参照组(69.23%)比较,实验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护理满意度水平(94.87%)较高,组间具有显著差异(P <0.05)。结论责任制护理方式应用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中效果显著,有助于提升患者护理满意度,应予以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3.
血管内支架置入术治疗脑动脉狭窄的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探讨脑动脉狭窄支架置入术的护理配合,提高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总结本院神经内科2006年1月至2007年12月间,36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支架置入术的护理全过程。结果36例患者支架置入术后,治疗有效率100%,但术中发生并发症1例,经及时药物治疗好转。结论术前充分准备、术中熟练配合、术后密切观察和护理,是确保患者生命安全和支架置入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连续性协同护理模式联合阿司匹林及低分子肝素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8月至2014年12月行阿司匹林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患者20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成两组,研究组患者100例,采用连续性协同护理模式联合阿司匹林及低分子肝素治疗;对照组患者100例,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联合阿司匹林及低分子肝素治疗。结果两组患者护理前后各项凝血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以及知觉压力自评量表(CP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SAS,SDS以及CPSS差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阿司匹林及低分子肝素联合连续性协同护理模式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疗效明显,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5.
林素珍  徐菱霜  冯路 《现代医药卫生》2012,28(17):2679-2680
目的探讨老年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术后的护理方法。方法对82例老年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术后进行护理,尤其加强术后并发症的护理。结果 82例患者中治愈67例,好转15例。术后出现血肿复发6例,肺部感染3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3例,脑梗死1例。无死亡等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加强术后护理是提高老年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手术治疗效果的有效保证。  相似文献   

16.
目的为了进一步探究和完善短暂性脑缺血的临床治疗和护理方法,提高短暂性脑缺血患者救治效果。方法根据我院2012年6月至2014年6月所收治的56例短暂性脑缺血患者的临床治疗和护理资料,采用随机分组方式将全部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比组,每组患者28例。对比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法和护理对策,治疗组的在此基础上采用优质化护理对策,并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风险因素采取针对性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对比组:2 d内10例患者病情得到控制,占35.71%;2~8 d 12例患者病情得到控制,占42.86%;超过8 d 3例患者病情未得到控制,占10.71%;3例患者转脑卒中,占10.7%。治疗组:2 d内18例患者病情得到控制,占64.29%;2~8 d8例患者病情得到控制,占28.57%;超过8 d 1例患者病情未得到控制,占3.57%。1例患者转脑卒中,占3.57%。对比两组病情控制效果,治疗组明显优于对比组,对比结果具有统计学差异性,P<0.05。另外,6个月随访后,对比两组患者复发情况,治疗组明显优于对比组,对比结果具有统计学差异性,P<0.05。结论药物与优质的护理内容均对短暂性脑卒中患者具有显著的治疗效果,临床治疗过程中应该同时重视二者的治疗价值,使治疗与护理成为一个完整的治疗体系,从而可显著提高短暂性脑缺血的救治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人性化护理对于反复发作的短暂性脑缺血患者的效果。方法随机选取短暂性脑缺血的患者78例,将其随机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措施,干预组给予人性化护理措施进行干预。采用国际HAMA以及HAMD评估护理前后的疗效,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干预组和对照组在干预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实施护理措施后干预组的疗效明显好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性化护理可改善短暂性脑缺血患者的抑郁和焦虑的心理状态,在临床上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氯吡格雷、阿司匹林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09年6月至2013年6月住院治疗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15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5例,对照组采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用药基础上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3.33%(P<0.05),治疗期间未出现明显的出血倾向及横纹肌溶解等严重并发症。结论 氯吡格雷、阿司匹林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效果明显优于氯吡格雷、阿司匹林,且方法简便,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本院神经内科2011年1月~2012年1月期间90例住院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观察和比较两组患者血液流变指标和疗效。结果观察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率和脑卒中发作率显著少于对照组(χ2=4.262,4.013,P〈0.05);治疗后观察组全血粘度与血细胞比容显著好于对照组(t=2.948,3.013,P〈0.05),提示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阿司匹林联合低分子肝素钠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能显著降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率和脑卒中发作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危险因素,阐明护理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期间收入的100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的资料,表明发生危险因素,提出合理的护理措施。结果 Logistic回归分析短暂性脑缺血的发生和情绪激动、糖尿病、吸烟、劳累、高血脂、感冒受凉、饮酒、冠心病之间不存在关系,P> 0.05;短暂性脑缺血的发生与年龄、高血压病、脑卒中病、性别等存在一定关系,P <0.05。结论年龄、高血压病、脑卒中病是诱发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关键因素,需要采取合理方式进行处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