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患者,女,36岁,农民。于1989年元月5日初诊。主诉腹泄腹痛5年余。大便每日6~7次,时溏时泄,水谷不化,稍进,大便增多,饮食减少,倦怠乏力。服中西药甚多,久泄不愈。面色萎黄,舌淡(?),边有齿痕,苔薄白,脉沉细用健脾益气,固湿止泻之法,泻止晚腹胀闷不能进食,两肋疼痛,急  相似文献   

2.
証治要約: 1.泄瀉乃与大便閉結对立的一个症狀,大便閉結为大便不通或糞便干結困难,而泄瀉則为大便通暢次数加多,糞便軟溏或水样物。泄瀉又与痢疾有別,痢疾便中必有紅或白冻,且里急后重,泄瀉則俱無之。 2.內經謂“湿多成五泄”,故其因多屬湿邪,但可挾風、挾寒、挾热,亦可与痰、食互結而生。 3.書又云:“泄瀉多因  相似文献   

3.
“泄泻”是夏秋两季常见的病症,根据我在57年夏秋两季门诊人数的统计,患泄泻的人数占治疗总人的23%强。祖国医学对于泄泻施以先后、缓急、标本的治疗,其中包括“风寒暑湿燥火”和“阴阳”“表里”“寒热”“虚实”辨证及治本治标、五行生克、不治已病治未病的方针。例如:内经标本病传篇“先病而后泄者,治其本,先泄而后生他病者,治其本,必且调之,乃治其他病”。至真要大论“湿淫于内,治以苦热,佐以酸淡,以苦燥之,以淡泄之”。后世诸医家又根据大便的颜色、腹疹和全身症状等来分别原因。如:泻下色黄腹痛者,属湿;泻下色白腹痛者,属寒;痛一阵,泻一阵,泻时濇滞者,属火;痛一阵,泻后痛减者,属食;腹中胀痛,泻后不减者,属  相似文献   

4.
溺水     
溺水是人体淹没于水,气道、肺泡为水堵塞,引起缺氧、二氧化碳积聚,导致呼吸性和代谢性酸中毒,严重者心搏骤停而死亡。溺水可分干溺及湿溺两种,干溺约占总死亡的10~20%,由于意外时突然产生反射性声门关闭及气管痉挛所致,气道和肺泡并无许多水份。溺水复苏后,呼吸和心跳虽已恢复,但数小时至4~5天内,可并发速脉、心律失常、低血压、高热、昏迷等,这种情况称淹溺综合症,是复苏后致死的主要原因,较易  相似文献   

5.
黄芪配柴胡治长期低热 某些原因不明的发热,病程较长,体温一般在38℃以下,此多属非感染性发热,所以用抗生素治疗效果不佳。患者一般表现为少气懒言、神倦乏力、时或口干、纳减、大便软溏、舌淡苔黄、脉虚或虚数等,服养阴清热药无效。张老多以甘温除热法治疗,以黄芪配柴胡为主药,并酌加葛根、陈皮、郁金、苍术、白术、当归等。  相似文献   

6.
黄芪配柴胡治长期低热 某些原因不明的发热,病程较长,体温一般在38℃以下,此多属非感染性发热,所以用抗生素治疗效果不佳.患者一般表现为少气懒言、神倦乏力、时或口干、纳减、大便软溏、舌淡苔黄、脉虚或虚数等,服养阴清热药无效.张老多以甘温除热法治疗,以黄芪配柴胡为主药,并酌加葛根、陈皮、郁金、苍术、白术、当归等.  相似文献   

7.
例1:某女,8岁。1996年1月7日就诊。患者近日短暂失神,四肢抽搐,目睛凝视。神疲体倦,懒言少气,纳差,大便时溏时泄,睡时露睛,曾服驱风散寒之剂未验。查:患者面色苍白,舌淡苔白,脉细缓。此属脾胃虚弱,土虚木亢,治以健脾和胃,扶土抑木,方用异功散加味治疗。太子参12g,白术8g,陈皮8g,茯苓8g,淮山12g,二芽各10g,防风8g,牡蛎10g(先熬),甘草3g。服药两剂后。诸症大减,停药后偶有发作便来求治,如法治之,每每获效,后续以参苓白术散加减调补脾胃,健脾固本而获愈。  相似文献   

8.
罗西 《自我药疗》2013,(12):68-69
我从两年前开始,总是溏泄,不管是吃水果还是吃辛辣的,拉出来的大便总是不成形,也没有什么味道,而且拉出来的大便总是粘在便池上,冲水都冲不掉,需要我用马桶刷才能弄干净。我在网上查了一下,说我这种情况是脾虚有湿造成的,平时要特别注意食疗,吃灵芝有特别的疗效.我想问一下.网上说的可信吗?  相似文献   

9.
《伤寒论》177条(宋本)云:"伤寒,脉结代,心动悸,炙甘草汤主之",178条复云:"脉按之来缓,时一止复来者,名曰结,又脉来动而中止,更来小数,中有还者小动,名曰结,阴也;脉来动而中止,不能自还,因而复动者,名曰代,阴也,得此脉者必难治"。随着现代心律失常研究的进展,脉结代已从抽象的中医概念演变成具体的心律失常类型。在治疗上,西药因其局限性及不良反应,无法改善长期预后,其作用得到质疑,反而中药抗心律失常的研究逐渐得到重视。结脉为中医脉象之一。《脉诀刊误》补充为:"脉缓来,时  相似文献   

10.
肺炎治例     
根据肺炎临床表现,一般多属“风温”病的范围,但另一方面,却也有不表现风温病证候者。兹介绍用中医中药治疗的大叶性肺炎五例,举其一隅,以资说明。一、风温证:患者史××,男,39岁。病经五天,始觉恶寒,身热,无汗。继则寒罢,身热有汗不解,入暮因热盛而见谵语,咳嗽,咯痰粘黄欠爽,夹有铁锈色,呼吸不利,稍有气急,左胸疼痛,咳则尤甚,左唇角簇生疱疹,头疼身楚,大便每日二行,质稍溏,色褐,小溲色黄,舌苔中后部黄腻,质较红,脉滑数。  相似文献   

11.
小结 泄泻就是大便稀泄,次数增多,有因时气的影响而作泻,如夏秋间的湿热之气,非时的寒冷侵袭,所谓“湿胜则濡泄”“感寒则肠鸣洞泄”。有因过于饮食,肠胃受伤,脾气不运,而成泄泻的,  相似文献   

12.
刘驯 《现代医药卫生》2006,22(22):3488-3488
发热辨证,不外乎外感、内伤两类。外感发热为邪正相争的病理反应。外邪由表及里,初起多属表证发热,治宜疏散解表.或用辛温之麻黄汤,或投辛凉之银翘散:邪郁半表半里则为少阳发热,治以和解退热,药用小柴胡汤:邪热入里则为里证发热。热在气分当用白虎汤清气泄热,热入营血则以清营汤、犀角地黄汤清营凉血。内伤发热多南脏腑气血受损.阴阳失调,营卫不和所致。阴虚发热宜用六味地黄汤、清骨散滋阴清热:气虚发热常用补中益气汤甘湿除热。  相似文献   

13.
明代医学大家张景岳擅用柴胡,创制诸柴胡饮、柴胡白虎煎、柴苓饮、柴芩煎、柴陈煎等名方。凡伤寒,温病,妇儿杂病,信手拈用,灵活变化。柴胡味苦微辛,气平微寒。邪实者可用,真虚者当酌其宜。虽引清气上升,然升中有散,中虚者不可散,虚热者不可寒,兼之性滑,善通大便,凡溏泄脾薄者,当慎用。热结不通者,用佐当归、黄芩,正所宜也。柴胡之性,三善泄善散,所以大能走汗、泄气,断非滋补之物。  相似文献   

14.
<正> 查××,男,39岁。1973年10月10日初诊。腹痛、腹泻、便血十几年,某院直肠镜检后诊为溃疡性结肠炎。诊时,细审其痛在于左侧少腹,着急生气往往加重,大便稀溏,时兼粘液、鲜血。追问前医之治多从脾胃,或以清热燥湿,或以凉血止血,或以固涩收歛,杂投诸方多无微效。细察两脉,均属弦象。证脉合参,病本在肝,木邪犯土,  相似文献   

15.
逄忠利  梁军涛  王剑伟  赵永茂  刘平  张红 《河北医药》2010,32(19):2686-2687
目的观察药物联合706代血浆对海水淹溺肺水肿的治疗效果。方法 69例海水淹溺性肺水肿患者分为常规组(n=33)和治疗组(n=36),常规组采用传统疗法,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706代血浆,观察2组患者生命体征,肺部湿啰音、胸部X线阴影消失时间及血氧饱和度改善情况。结果对照组肺部湿啰音和胸部X线阴影消失早,血氧饱和度改善快,住院时间短(P〈0.05)。结论对照组治疗海水淹溺肺水肿更为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6.
石膏广用     
石膏,又名白虎,冰石,分子式:CaSO_4·2H_2O 白色,微透明。生石膏味辛、甘,性寒,归肺,胃经。石膏能清热泻火,除烦止渴,煅后外用收湿敛疮。石膏能清气分实热,症见高热、汗出、心烦、口喝,脉洪大有力等症的要药。可与知母相须为用,明显增强清除气分实热的作用、如“白虎汤”。若温热病邪毒内犯,可与金银花连翘等清热解毒药物配伍,疗效更佳。如热伤气津,烦渴不止。  相似文献   

17.
<正>祖国医学认为,阴道炎属带下范畴,其主要病因为湿毒内浸,损伤冲任二脉,使任脉不固、带脉失约,以致蕴而生热,湿热下注,秽浊下流,故带下色黄绿如脓,或混浊如米泔,有秽臭,且伴有阴痒、灼热、刺痛。湿热内蕴损伤津液,故口苦咽干,舌红  相似文献   

18.
肾脏炎这个名称,在中医经典著作中,并无这个命名,中医术语方面一般归纳为水气或水肿、肿胀,但这一类型疾病的记载,又是很多的。例如黄帝内经素问水热穴论篇上说:“肾者、牝脏也……勇而劳甚,则肾汗出,肾汗出逢于风,内不得入脏腑,外不得越皮肤,客于玄府,行于皮里,传为胕肿。本之于肾,名曰风水。”素问阴肠别论上又说:“三阴结谓之水”(王冰注:三阴结,谓脾之脉寒结也……寒结则气化为水)。至真要大论上又说:“诸湿肿满,皆属于脾”。华陀中藏经论水肿脉证生死篇上说:“水者,肾之制也;肾者,人之本也。肾气壮则水还于肾,肾虚  相似文献   

19.
小儿腹泻是一种多因素引起的临床综合征,以排便次数增多和大便性状改变如粪质稀溏或完谷不化,甚至泻出如水样为特点的消化道疾病,小儿慢性腹泻病是指小儿腹泻病程>2个月[1]。本病属祖国传统医学"泄泻"范畴,古将大便溏薄而势缓者称为  相似文献   

20.
流產在妇產科是一种常見的疾病,祖國医学中曾有很多的記載,如金匱要略妇人妊娠病脉証篇所謂胞阻、半產,說明了流產的症狀,医宗金鑑更具体區別:怀孕五、七月已成形象者名曰小產,三月未成形象開謂之墮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