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比较替比夫定(LdT)、恩替卡韦(ETV)、阿德福韦酯(ADV)单药治疗对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肾功能的影响,探讨替比夫定对所致肾功能损伤的干预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本院收治的309例CHB患者分为LdT组(n=70)、ETV组(n=94)和ADV组(n=145)。另选取本院同期应用ADV治疗后出现轻度肾功能损伤的69例CHB患者,根据后续治疗方案分为ADV转LdT组(n=33)和ADV转ETV组(n=36)。比较5组患者0、48、96、144周时的血清肌酐(SCr)、肾小球滤过率估值(eGFR)水平;比较治疗144周时5组患者SCr和eGFR相对基线变化率;比较治疗144周时5组患者eGFR分布较基线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0、48、96、144周时,ADV转LdT组SCr水平显著下降,eGFR水平显著升高(P 0.05),而ADV转ETV组SCr、eGFR水平无显著变化。治疗0、48、96、144周时,ADV组、LdT组、ETV组SCr、eGFR水平变化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144周时,LdT组SCr、eGFR相对基线变化率最为显著,特别是在ADV转LdT组中,SCr、eGFR相对基线变化率更为显著。治疗144周时,ADV组、LdT组、ETV组eGFR分布较基线变化显著(P 0.05),且ADV转ETV组与ADV转LdT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 0.05)。结论在应用ADV、LdT、ETV单药治疗CHB患者中,LdT的肾功能保护作用最好,ADV最差,ETV对肾功能无明显影响。对于ADV导致肾功能损伤的患者,应用LdT进行后续治疗可显著改善患者的SCr和eGFR水平,对肾功能有明显的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Sanger测序在乙型肝炎病毒(HBV)耐药和基因型检测中的应用,并进一步探讨替比夫定(LdT)、阿德福韦(ADV)、拉米夫定(LAM)、恩曲他滨(FTC)、替诺福韦(TDF)以及恩替卡韦(ETV)6种核苷酸药物耐药发生的情况,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收集中日友好医院215例HBV-DNA拷贝数大于103的乙型肝炎患者血清,提取血清中的HBV-DNA,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方法进行扩增,并对PCR产物进行Sanger测序,使用STANFORD软件分析比对测序结果。并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本研究中,共有40例(18.6%,40/215)患者检测到发生耐药基因突变,其中具有对应参考价值的为21例(9.77%,21/215)。这215例患者中相关药物耐药突变发生率从高至低依次是LdT(9.77%,21/215)、FTC(7.44%,16/215),ETV(6.98%,15/215),LdT(6.05%,13/215),ADV(0.93%,2/215);未检出与TDF耐药相关突变。215例患者中C基因型发生率明显高于B基因型(P0.01),C基因型与B基因型基因突变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该研究提示Sanger测序可以较全面地分析乙型肝炎耐药基因突变情况;并且该研究也提示LAM药物作为慢性乙型肝炎(CHB)治疗首选药物的高耐药发生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拉米夫定(LAM)与国产阿德福韦酯(ADV)联合治疗拉米夫定耐药的慢性乙型肝炎(CHB)临床疗效。方法:24例LAM耐药的CHB患者采用ADV10mg/d,联合LAM100mg/d治疗,疗程52周。观察用药12、24、52周患者血清乙型肝炎病毒(HBV-DNA)、谷丙转氨酶(ALT)的变化,以及乙型肝炎e抗原(HBeAg)阴转率和血清转换率。结果:患者在治疗12、24、52周时血清HBV-DNA、ALT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显著的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52周时患者HBV-DNA阴转率79.2%,ALT恢复至正常的百分比为83.3%。结论:阿德福韦酯联合拉米夫定治疗拉米夫定耐药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在病毒学、血清学及生化学方面取得较好疗效,耐药率低。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乙型肝炎病毒(HBV)基因型及耐药突变基因位点,为指导临床抗病毒治疗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回顾分析2014年3月~2016年10月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114例乙型肝炎患者HBV基因分型和拉米夫定(LAM)、替比夫定(LdT)、阿德福韦酯(ADV)和恩替卡韦(ETV)四种核苷类药物(NAs)耐药及耐药突变位点分布情况、HBV核酸(HBVDNA)定量、HBVE抗原(HBeAg)定量、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的浓度、血小板(PLT)的含量。结果 114例乙型肝炎患者中检测出HBV基因C型61例,B型45例,D型3例,B+C混合型1例,B+D混合型1例,其他基因型5例。其中C型多于B型(P 0.05)。检出39例NAs耐药,耐药率为34.21%;C型与B型耐药无显著差异。C型患者HBeAg定量高于B型患者(P 0.05),PLT计数低于B型患者(P 0.05)。耐药突变位点最多见于rt204I;C型多位点突变高于B型(P 0.05)。LAM和LdT联合耐药最多见,两种及两种以上多重耐药高于单一耐药(P 0.01)。结论本研究中乙型肝炎患者HBV基因型多为C型,其次为B型。C型患者容易发生肝纤维化,更易发生多位点突变。NAs耐药以LAM和LdT联合耐药为主,多为两种以上联合耐药。检测HBV基因型和耐药突变基因位点对评价乙型肝炎临床治疗效果和指导临床抗病毒治疗合理用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阿德福韦酯(ADV)治疗LAM耐药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的疗效。方法:选择LAM治疗后出现YMDD变异的HBeAg阳性CHB患者89例,其中随机分为(A组)43例接受ADV和LAM联合治疗3个月后,单用ADV治疗1年,B组45例给予ADV联合LAM治疗1年。结果:A、B两组治疗12月后,患者ALT复常率分别是60.5%、88.9%;HBVDNA阴转率分别为41.9%、82.2%,HBeAg阴转率分别是10.3%、29.7%。结论:ADV联合LAM治疗LAM耐药CHB患者有效,长期联合LAM能提高HBVDNA阴转率,有显著的抗病毒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拉米夫定(LAM)联合阿德福韦酯(ADV)与恩替卡韦(ETV)联合ADV治疗LAM耐药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CHB)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LAM耐药的HBeAg阳性CHB患者50例,随机分为LAM联合ADV组(A组),ETV联合ADV组(B组),每组各25例,观察两组在治疗前及治疗12、24、48周时HBV DNA载量、谷丙转氨酶(ALT)水平、HBV血清标志物变化.[结果]两组在治疗12、24、48周HBV DNA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治疗48周时A组与B组的HBV DNA阴转率和ALT复常率率分别为76.0%与88.0%、80.0%与92.0%,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4周HBV DNA阴转率B组高于A组(分别为84.0%,5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4周ALT复常率B组高于A组(分别为80.0%,5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过程中两组HBeAg阴转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及病毒学突破.[结论]LAM联合ADV与ETV联合ADV治疗LAM耐药HBeAg阳性CHB患者均能获得良好的临床疗效且安全性良好;ETV联合ADV能快速抑制HBV DNA及降低ALT,早期HBV DNA阴转率及ALT复常率高于LAM联合ADV.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恩替卡韦(ETV)联合替诺福韦(TDF)与ETV联合阿德福韦(ADV)治疗拉米夫定(LMD)耐药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疗效,并对主要预后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方法选取在本院治疗的拉米夫定耐药的成年慢性乙型肝炎患者103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ETV联合ADV组51例,ETV联合TDF组52例。回顾性分析患者的病历资料,包括年龄、性别、身高、体质量、体质量指数(BMI)、血小板、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总胆红素、清蛋白、国际标准化比值INR(IQR)、Child-Pugh评分、乙型肝炎e抗原(HBeAg)阳性数、乙肝病毒(HBV)的DNA水平、HBV的ADV耐药突变数、rtA181V/T变异、rtA181V/T+rtN236T变异、HBV的ETV耐药突变数、rtS202G变异、rtT184I/L/S变异、rtM250V/L变异及HBV的LAM、ADV及ETV耐药突变数、3~12个月患者HBV的DNA减少量及病毒学反应等信息,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ETV联合TDF组患者9个月HBV的DNA减少量(3.14±1.58)log10IU/mL高于ETV联合ADV组(2.31±1.84)log10IU/m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ETV联合TDF组患者12个月HBV的DNA减少量(3.28±1.62)log10IU/mL高于ETV联合ADV组(2.85±1.73)log10IU/m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ETV联合TDF组患者6个月、9个月及12个月病毒学反应正常数均高于ETV联合ADV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ETV联合TDF患者HBV的ADV耐药突变及rtA181V/T变异均低于ETV联合ADV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ETV联合TDF患者HBV的ETV耐药突变及rtS202G变异均高于ETV联合ADV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ETV联合TDF组男性12个月HBV的DNA减少量高于女性(P0.05);男性患者6个月及9个月病毒学反应高于女性(P0.05)。根据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HBV的DNA水平(OR=0.26,95%CI:0.03~0.64,P=0.015)是拉米夫定耐药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ETV联合TDF治疗(OR=98.54,95%CI:75.77~323.55,P=0.001)是拉米夫定耐药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预后的保护性因素。结论在慢性乙肝患者抗病毒疗效方面,TDF较ADV具有更强的抑制病毒活性。在对LAM和ADV应答下降的HBV感染者,TDF可能是高度有效的替代治疗药物。  相似文献   

8.
目前,可供临床应用的抗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CHB)的核苷(酸)类似物[nucleos(t)ide analogs,NAs]包括拉米夫定(lamivudine,LAM)、替比夫定(telbivudine,LdT)、阿德福韦酯(adefovir,ADV)、恩替卡韦(entecavir,ETV)及替诺福韦酯(tenofovir,TDF),NAs作为病毒逆转录酶抑制剂,可抑制HBV DNA复制扩增.由于HBV属于高基因变异率病毒,NAs长期治疗后,选择压力下使耐药病毒株成为优势株,影响治疗效果.因此,为防治CHB抗病毒治疗中耐药的发生,弄清楚其耐药机制及变异的监测及诊断十分必要.本文总结了近年来发现的常见突变位点,并比较了几种临床应用的突变监控及检测技术,对耐药突变进行早期、快速检测具有重要临床意义,使慢性HBV感染的监测达到最优化.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拉米夫定(LAM)、阿德福韦酯(ADV)治疗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发生血清肌酸激酶(CK)升高的情况。方法 171例CHB患者分别接受LAM(n=91)、ADV(n=44)、LAM联合ADV(n=36)治疗,分析其治疗6、12、24、36、48、52个月时CK升高情况。结果在LAM治疗组,出现血清CK升高5例(5.5%);在ADV治疗组,CK升高2例(4.5%);在LAM联合ADV治疗组,出现CK升高3例(8.3%)。其中9例为轻度升高,1例为中度升高。结论 LAM、ADV、LAM+ADV治疗CHB过程中均可有血清CK升高,为轻中度升高,未出现相应症状,继续治疗无加重趋势,LAM联合ADV治疗CK发生率无增加趋势,CK升高的发生率并不随治疗时间的延长而增加。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检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核苷(酸)类药物治疗后耐药情况,了解清远地区乙型肝炎病毒基因突变流行情况。方法采集1152例乙型肝炎病毒耐药高危患者血清,采用硅胶柱体法提取HBV核酸,用PCR技术扩增DNA,使用反向斑点杂交技术检测突变位点并分析结果。结果1152例CHB患者中,检测出基因突变患者271例,突变率为23.52%(271/1152);271例基因突变患者中,rt204突变率为14.67%,rt180位点突变率为12.07%,rt236位点突变率为7.38%,rt181位点突变率为7.64%,rt184位点突变率为2.43%,rt202位点突变率为0.95%,rt250位点突变率为1.48%;LAM总耐药率为19.62%(226/1152),ADV总耐药率为9.46%(109/1152),ETV总耐药率为18.58%。结论清远地区乙型肝炎病毒存在较高的耐药基因突变率,定时监测CHB患者体内是否出现耐药基因突变,有利于判断抗病毒药物治疗的疗效,指导临床合理选择抗病毒药物,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实现个体化诊治。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核苷(酸)类似物(NAs)治疗慢性乙型肝炎(CHB)过程中乙型肝炎病毒(HBV)耐药变异的临床意义。方法对67例耐药位点阳性的CHB患者HBV反转录酶(RT)区与NAs相关的耐药突变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单用阿德福韦酯(ADV)组耐药变异位点N236T13例,A181V14例,A181T7例,A181S1例。单用拉米夫定(LAM)组主要耐药变异位点M204V/I 11例,其中M204V+L180M7例、M204I4例,次要变异位点L180M7例,A181T1例,L229M/V 3例,Q215H1例,V173L1例,L80I2例,S213T2例,V207M2例。序贯治疗组耐药变异位点有LAM耐药特征的耐药位点为M204V+L180M14例,M204V/I+L180M1例,M204I5例;有ADV耐药特征的耐药位点为A181T/V 9例,N236T6例;有恩替卡韦(ETV)耐药特征的耐药位点为S202G7例,T184A/I 3例。次要耐药位点包括ADV次要耐药位点V214A1例,S85A1例;LAM次要耐药位点L80V/I 2例,A213T3例,L229F/M/W 3例。基因型B和基因型C主要耐药变异位点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耐药、低基因屏障药物序贯治疗容易导致多药耐药,LAM耐药患者再序贯ETV治疗容易导致ETV耐药,HBV基因型别对耐药变异位点分布无影响。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干扰素(IFN)联合恩替卡韦(ETV)治疗慢性乙型肝炎(CHB)的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接受治疗的138例CHB患者为受试对象,按照入院顺序随机分为研究组、IFN组及ETV组,每组46例。IFN组予以单独使用IFN进行治疗,ETV组予以单独使用ETV,研究组联合使用IFN及ETV。比较三组患者治疗12、24及48周时的病毒学完全应答率,比较三组患者治疗24周后的治疗结局[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复常率、HBV-DNA不可检测率、乙肝e抗原(HBeAg)阴转率、HBeAg转换率],统计三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12周、24周及48周时,研究组患者病毒学完全应答率均明显高于IFN组及ETV组患者(P0.05)。治疗24周后,研究组患者ALT复常率、HBV-DNA不可检测率、HBeAg阴转率及HBeAg转换率均明显高于IFN组及ETV组(P均0.05)。三组患者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应用IFN及ETV对CHB患者疗效较好,是治疗CHB的安全有效方案。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恩替卡韦(ETV)联合阿德福韦酯(ADV)治疗拉米夫定(LAM)治疗失败的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48周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入选我院门诊2008年1月至2014年12月128例LAM治疗失败的CHB患者,选用ETV、ADV挽救治疗,随机分成4组,其中ADV与LAM联用≤12周为A组,共30例;ADV与LAM联用>12周为B组,共35例;单用ETV为C组,共30例;ETV联用ADV为D组,共33例。治疗后每12周检测病毒学指标及肝功能等,治疗48周期间进行安全性评估。结果 D组在治疗12、24、36及48周,HBV DNA转阴率分别为84.8%、93.9%、97.0%、100.0%,各治疗阶段较A组、B组、C组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各治疗阶段与A组、B组、C组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8)。而A组、B组、C组各治疗阶段两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D组在治疗12、24、36及48周,ALT复常率均较A组、B组、C组提高,其中12周时与A组、B组、C组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24、36周时与A组、B组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8);48周时D组ALT转阴率达100%,与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各治疗阶段A组、B组、C组ALT转阴率两两比较,仅36周时A组与C组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4)。HBe Ag阳性患者中对于HBe Ag转阴率及血清学转换率,各治疗阶段四组应答率均较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未发生与研究药物相关的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对于LAM治疗失败的CHB患者ETV联合ADV挽救治疗疗效明显,且安全性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4.
拉米夫定联合干扰素序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颖  赵桂明  李嘉  邹怀宾 《临床荟萃》2009,24(9):804-805
目前,慢性乙型肝炎(CHB)仍是我国最常见的传染病之一,而其治疗的关键是抗病毒治疗。为提高抗病毒疗效,目前提出了不同的联合治疗方案,其中拉米夫定(LAM)联合干扰素序贯治疗是提议较多的一种治疗方案。为此,我们观察了37例CHB患者LAM联合干扰素序贯抗病毒治疗的疗效,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拉米夫定(LAM)联合阿德福韦酯(ADV)治疗LAM耐药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于我院治疗的LAM耐药慢性乙型肝炎患者86例,回顾性资料分析,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ADV治疗,观察组患者在ADV治疗基础上进行LAM联合治疗,观察LAM联合ADV治疗的LAM耐药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治疗效果,对患者血清IL-17水平表达的影响以及治疗后生活质量评分。结果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HBV DNA载量进行比较发现,治疗前两组患者的HBV DNA载量无明显差异,治疗后虽均有下降,但是观察组患者的HBV DNA载量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且随着治疗时间的增加其HBV DNA载量差距越来越大(P0.05)。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IL-17、ALT水平比较,发现治疗前两组患者的IL-17、ALT水平无明显差异,治疗3个月检测发现,观察组患者的IL-17、ALT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HBeAg血清转换率发现,随着治疗时间的增加两组患者的HBeAg血清转换率增加,同时观察组患者的HBeAg血清转换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对两组患者治疗后不良反应比较发现,观察组患者中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65%,对照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9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LAM联合ADV可以有效降低HBV-DNA的载量,增加患者HBeAg血清转换率,同时降低血清内IL-17、ALT水平,值得临床进一步探索。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恩替卡韦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吉林油田总医院肝病科2009-01-2009-12门诊和住院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40例。28例初治患者予恩替卡韦0.5 mg口服,1次/d。12例拉米夫定耐药患者予恩替卡韦1.0 mg口服,1次/d。观察治疗前、治疗第12、24、36、48周肝功能、HBV-DNA、HBV。结果恩替卡韦治疗CHB,48周HBV-DNA转阴率90%以上,血清学转换率42.3%。结论恩替卡韦具有显著抗病毒活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比较拉米夫定(LAM)初始联合阿德福韦酯(ADV)治疗失代偿期乙肝肝硬化患者的疗效.方法 将116例失代偿期乙肝肝硬化患者随机分为联合组(LAM+ ADV)41例、LAM组37例、ADV组38例,所有病例均采取综合治疗,抗病毒药物均按照常规剂量口服(LAM 100 mg/d、ADV 10 mg/d),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24、48周观察其肝功能、HBVM、HBV DNA的变化以及预后.结果 在HBV DNA阴转率方面,联合组明显优于LAM组和ADV组(P<0.05).结论 拉米夫定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失代偿期乙肝肝硬化明显优于单用拉米夫定或阿德福韦酯.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恩替卡韦(ETV)、阿德福韦(ADV)治疗慢性乙型肝炎(CHB)5年的临床疗效,并探讨乙型肝炎病毒及生化水平等对核苷类抗病毒药物物的影响。方法选择CHB患者100例并随机分为两组,恩替卡韦组53例,阿德福韦组47例,分别给予ETV和ADV治疗。ETV组和ADV组治疗前后分别检测两组患者HBV DNA、HBV血清学标志物及生化指标。结果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ETV组和ADV组各检测时点HBV DNA低于检测限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各时点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复常率及HBeAg、HbeAb血清转化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两药的耐药性和不良反应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恩替卡韦较阿德福韦抑制病毒速度快;HBeAg(+/-)组患者均出现明显的病毒抑制;两者5年内的耐药性相似,且HBeAg和HBeAb血清转换率均呈逐年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基因型及耐药位点变异在不同类型HBV感染患者中的分布及意义。方法收集40例急性乙型肝炎(AHB)患者、53例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44例乙型肝炎肝硬化(LC)患者和32例肝细胞肝癌(HCC)患者血清标本,用PCR扩增及基因测序技术进行基因分型,并对各组患者的HBV DNA载量及血清标志物进行测定。结果不同临床类型(AHB、CHB、LC、HCC)患者拉米夫定(LAM)耐药率及阿德福韦酯(ADV)耐药率分布为11.25%(19/169)、4.73%(8/169);HBV感染者基因型为B型和C型,未见其他基因型;C型年龄分布高于B型(t=2.48,P<0.05);AHB、CHB、LC、HCC患者HBV基因型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7.86,P<0.05)。结论苏州地区HBV感染者基因型为B型和C型,且HBV C型更易导致严重肝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6,(24):4636-4638
选取我院收治的慢性乙肝患者,其中拒绝使用核苷酸抗病毒药物的作为阴性对照组,其余按给药不同分拉米夫定(LAM)组、阿德福韦酯(ADV组)、替比夫定(LDT)组和恩替卡韦(ETV)组。比较各组患者的估算肾小球率过滤(e GFR)、血肌酐(Cr)和尿素氮(BUN)。LAM组、ETV组队患者e GFR无明显影响,而ADV组可降低患者e GFR,相反LDT可升高患者的e GFR,改善肾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DV组可升高患者Cr水平(P0.05),而对BUN水平无明显影响,其余各组对Cr和BUN均无明显影响。替比夫定可改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e GFR水平,改善肾功能,而阿德福韦酷降低e GFR,升高血肌酐水平,造成肾功能损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