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探讨低危和高危组胸腺瘤及胸腺癌的增强CT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61例胸腺瘤及胸腺癌患者,分为低危组胸腺瘤组(n=20)、高危组胸腺瘤组(n=18)和胸腺癌组(n=23)。所有患者均行CT增强检查,分析肿瘤最大径、最小径、形态、密度、边缘、是否存在坏死及钙化、是否存在淋巴结转移或远处转移、是否存在周围组织结构侵袭以及是否出现胸腔积液等。结果:胸腺癌组肿瘤包膜完整性、周围侵犯、是否合并胸腔积液、淋巴结转移,与低危组胸腺瘤组和高危组胸腺瘤组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5);低危组胸腺瘤组与高危组胸腺瘤组比较,在肿瘤的形态、包膜完整性及周围侵犯方面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低危组胸腺瘤组增强CT值高于高危组胸腺瘤组、高危组胸腺瘤组增强CT值高于胸腺癌组(P<0.05)。结论:增强CT对低危、高危胸腺瘤及胸腺癌具有良好的鉴别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超声评估小肠间质瘤恶性风险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和免疫组化证实的55例小肠间质瘤患者的声像图表现,依据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GIST)病理危险度分级将其分为低危组、中危组、高危组;声像图分析包括肿瘤的大小、形态、边界、内部回声,并对各组的上述征象进行方差分析或Fisher精确检验。结果55例小肠间质瘤中,低危组患者有8例,中危组患者有3例,高危组患者有44例。病灶最大径为3.5~28.0 cm;低危组病灶平均大小为4.3 cm,中危组为7.2 cm,高危组为11.2 cm。与低危组患者中出现回声不均、分叶、囊变的比例(25.0%、37.5%、25.0%)相比,中危组和高危组的比例高,分别为100.0%、100.0%、66.7%和88.6%、86.4%、81.8%;肿瘤大小、回声均质性、分叶、囊变在不同组间的差异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均P<0.05)。不同危险度分组中,肿瘤内有气体回声的比例在中危组(1/3,33.3%)和高危组(8/44,18.2%)中均高于低危组(0/8,0);血流丰富的比例在高危组(17/44,38.6%)中的比例高于低危组(0/8,0)和中危组(1/8,12.5%),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对评估小肠间质瘤恶性风险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CT对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s,GISTs)危险度的预测价值。方法:经病理证实的43例GISTs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预测GISTs危险度的独立因素。结果:43例GISTs,胃壁来源35例,小肠来源8例,所有病例均为单发。低危组21例(含极低危GISTs 3例),中危组10例,高危组12例。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将肿瘤大小、形状、生长方式、强化类型、杂乱血管征对比研究,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不均匀强化(OR=2.936,95%CI:0.86~5.00)、杂乱血管征(OR=2.669,95%CI:0.84~4.49)是预测GISTs危险度的独立因素(P<0.05)。结论:CT征象对预测GISTs的危险度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分析肠道来源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GIST)患者的临床和病理特征及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治疗的71例肠源性GIST患者的临床、病理及部分随访资料,对其预后进行单因素分析.结果 71例GIST患者中,病灶原发部位小肠51例,结直肠15例,肠系膜5例.临床表现以消化道出血为主(45.1%,32例),其次为腹部不适及腹部包块(22.5%,16例;16.9%,12例),复发风险极低危l例,低危16例,高危54例.单因素分析显示,肿瘤最大径、核分裂相和复发危险度是影响预后的因素(均P<0.05).复发风险高危组中,术后服用靶向药物患者的预后好于未服用药物的患者(P<0.05).结论 肿瘤完整切除联合靶向治疗是肠源性GIST的最佳治疗模式,肿瘤最大直径、核分裂相及复发危险度是影响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5.
背景与目的: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GIST)的生物危险度可分为极低危、低危、中危和高危,术前就危险度进行准确预判对临床制订诊疗方案至关重要.探讨基于超声征象的决策树模型在预测GIST危险度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2016年12月—2020年1...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鉴别低危和高危胸腺瘤及胸腺癌的增强CT检测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72例胸腺瘤及胸腺癌患者,分为胸腺癌组(n=30)、低危胸腺瘤组(n=22)和高危胸腺瘤组(n=20).所有患者均行增强CT检测,分析肿瘤最大径、最小径、形态、位置、密度、边缘、是否存在坏死及钙化、是否存在淋巴结转移或远处转移、是否存在心包及大血管侵袭以及是否出现胸腔积液等资料.结果 胸腺癌组患者肿瘤最大径、最小径、肿瘤纵径和增强CT均值均大于高危胸腺瘤组和低危胸腺瘤组(均P<0.05).胸腺癌组患者淋巴结肿大、大血管侵袭、心包侵袭、边缘分叶及远处转移比例均高于高危胸腺瘤组和低危胸腺瘤组(均P<0.05).高危胸腺瘤组与低危胸腺瘤组比较,在是否存在坏死、大血管侵袭和心包侵袭方面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结论 增强CT对低危、高危胸腺瘤及胸腺癌具有良好的鉴别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小胃肠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GIST)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48例小GIST临床病理资料,分析患者预后,ROC曲线分析以确定预测恶性潜能的最佳肿瘤直径。[结果]48例小GIST患者,男性20例,女性28例;中位年龄63岁。临床表现以腹痛(31.25%)和无明显症状(25.00%)为主,好发于胃部(87.50%),其中21例合并其他恶性肿瘤。46例(95.83%)为梭形细胞型,1例为上皮细胞型,1例为混合细胞型。44例(91.67%)核分裂计数≤5/5 mm2,20例为中度或重度异型性,分别在1例、5例患者中检测到坏死、钙化灶。44例极低危险度,3例中危危险度,1例高危危险度。其中9例行基因检测,以C-KIT外显子11(W557-K558)缺失突变常见。相关性分析显示有丝分裂计数与肿瘤大小之间呈正相关(r=0.425,P=0.002 6)。ROC曲线分析提示0.75 cm是预测恶性效能最佳的肿瘤直径(曲线下面积为0.82,95%CI:0.714~0.943)。中位随访27个月后,1例患者局部...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s, GISTs) MRI征象, 探讨不同MRI征象与其危险度间的相关性。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9月至2017年12月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54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GISTs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 分析GISTs的MRI征象中的大小、部位、形态、边界、生长方式、有无囊变坏死、转移、信号均匀性、肿瘤时间-信号强化曲线及扩散加权成像(DWI)上表观扩散系数(ADC)值(平均ADC值), 并将上述MRI征象与GISTs侵袭性进行相关性分析。  结果  54例患者中, 低危险度16例, 中危险度13例, 高危险度25例。统计结果显示肿瘤大小、部位、形态、边界、有无囊变坏死、信号均匀性及ADC值在预测GISTs侵袭性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肿瘤生长方式、有无转移及强化曲线与GISTs的侵袭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GISTs危险度增高, 肿瘤体积增大、形态不规则、边界不清, 肿瘤内部信号不均, 更易发生囊变坏死, ADC值越低。  结论  MRI不同征象可以对GISTs的侵袭性进行术前初步评价, 为临床治疗及预后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Ki-67在CD117阳性的中、高危险度胃肠道间质瘤(GIST)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检测Ki-67在CD117阳性的中危险度(GIST)18例、高危险度GIST 25例中的表达,与随访结果对照,并与极低危险度和低危险度组33例比较,分析Ki-67指数(LI)与危险度的关系。结果 中、高危险度组随访40例,其中26例健在,高危组7例、中危组5例死于GIST,另2例死于其他原因。Ki-67 LI> 5 %在危险度中、高组与极低和低组间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Ki-67 LI还与核分裂象计数(MI)(>5/50 HPF)、肿瘤大小(>5 cm)相关(P<0.05),与部位无关(P>0.05)。结论 Ki-67 LI>5 %与肿瘤大小>5 cm、MI>5/50 HPF一起可作为CD117阳性的GIST中、高危险度的有用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10.
背景与目的: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定量参数即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的一致性及可重复性是众多研究关注的重点。既往研究结果显示b值、感兴趣区(region of interest,ROI)的选择等因素对ADC值一致性及可重复性均有一定影响。本研究将探讨直肠癌术前DWI层面及ROI的选择对ADC值一致性及重复性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80例病理证实为直肠腺癌的患者资料,此组患者均行直肠MR及DWI检查。2名不同年资的医师分别在ADC图像上采用肿瘤中心法及轮廓法勾画ROI,层面选择了肿瘤最大层、肿瘤最大层及其上下两层及肿瘤全层三种方法。其中肿瘤轮廓法采用手动勾画模式,尽量沿肿瘤轮廓勾画ROI。肿瘤中心法使用圆形ROI工具,肿瘤实性部分尽可能圈入而避开病变内坏死或囊变区。两名医师用三种层面和两种ROI放置法间隔2周进行重复测量。使用ANOVA法比较不同层面之间ADC值差异,配对t检验比较两种ROI之间ADC值差异。计算组内相关系数(interclass correlation coefficient,ICC),并分别比较同一医师前后两次及两名医师之间测量值的可重复性(Bland-Altman法)。结果:将三种层面法测得ADC值进行两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同层面的情况下,肿瘤轮廓法测得ADC值均大于肿瘤中心法,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选择肿瘤全层-肿瘤中心法及轮廓法测量ADC值,组内及组间一致性可达到0.931、0.803和0.913、0.822。医师1前后两次分别采用肿瘤中心法及肿瘤轮廓法测定ADC值,测得的ADC值95%一致性区间为(-0.089 3~0.083 1)×10-3mm2/s(P:Mean=0,P>0.05),(-0.066 8~0.096 3)×10-3 mm2/s(P:Mean=0,P<0.05);医师1与医师2使用采用肿瘤中心法及肿瘤轮廓法测定ADC值,测得的ADC值95%一致性区间为(-0.127 5~0.141 6)×10-3mm2/s(P:Mean=0,P>0.05),(-0.112 0~0.150 2)×10-3mm2/s(P:Mean=0,P<0.05)。Bland-Altman散点图显示,肿瘤中心法较轮廓法在同一医师前后两次间及两名医师间重复测量一致性区间小,重复性好。结论:不同层面选择对直肠癌ADC值影响不大;而轮廓法测得ADC值大于中心法。肿瘤全层-肿瘤轮廓法及中心法测得ADC值一致性均较高。但肿瘤全层-中心法重复性稍好且操作简便;而肿瘤全层-轮廓法重复性较中心法稍差,但能反映肿瘤整体情况。  相似文献   

11.
程国威  孙莉  邓垒  何响铃  王文重  陈平  奚亨智  苏丹 《癌症进展》2019,17(7):788-790,794
目的探讨空肠营养管植入对食管癌放疗患者食管炎发生率以及抗生素使用强度及地塞米松、吗啡使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有营养风险的87例食管癌放疗患者,根据营养干预途径分为观察组45例(行空肠营养管植入)和常规组42例(未行空肠营养管植入)。两组患者均于放疗期间接受营养干预。对比两组患者在营养支持条件下2级及以上食管炎的发生率、抗生素的使用强度及地塞米松、吗啡的使用量,并分析其放疗未完成情况和住院时间等。结果观察组患者2级及以上食管炎的总发生率、抗生素的使用强度均明显低于常规组(P﹤0.01);观察组患者的地塞米松、吗啡的使用量均明显少于常规组(P﹤0.01);观察组患者有1例因放射性肺炎未完成放疗,常规组患者有5例未完成放疗;观察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常规组,住院费用明显少于常规组(P﹤0.01)。结论对有营养风险的食管癌患者,放疗期间采用空肠营养管植入进行营养支持,可以有效降低2级及以上食管炎的发生率,减少抗生素的使用强度及地塞米松、吗啡的使用量,并缩短平均住院时间,减少住院费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鞘内注射甲氨蝶呤(MTX)治疗肺癌脑膜转移患者的临床疗效和预后影响因素。方法收集108例接受MTX鞘内注射化疗的肺癌脑膜转移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MTX鞘内注射化疗的症状改善情况、脑脊液生化水平和总生存时间(OS),肺癌脑膜转移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采用COX风险比例模型。结果 108例肺癌脑膜转移患者中位OS为14个月。鞘内注射化疗后56例患者神经系统症状好转。与鞘内注射化疗前脑脊液生化水平比较,脑脊液蛋白含量降低,脑脊液葡萄糖含量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OX多因素分析显示,卡式功能状态(KPS)评分≥60分、接受EGFR-TKI治疗是腰椎穿刺MTX鞘内注射化疗肺癌脑膜转移患者预后良好的独立保护因素,合并脑实质转移是其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腰椎穿刺MTX鞘内注射化疗可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治疗安全有效。KPS评分≥60分、无脑实质转移的肺癌脑膜转移患者生存时间较长,联合应用EGFR-TKI治疗可改善接受MTX鞘内注射化疗的肺癌脑膜转移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肺类癌(PC)患者的临床资料,提高对PC的认识。方法收集48例PC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性别、年龄、吸烟史、病理类型、肿瘤大小、N分期、远处脏器转移和TNM分期等与PC患者预后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 48例PC患者中,典型类癌(TC)30例,不典型类癌(AC)18例;临床表现以咳嗽、痰中带血为主;37例患者行手术治疗,11例患者行姑息性放化疗或对症支持治疗。48例PC患者的1、3、5年生存率分别为87.5%、83.3%、77.1%。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不同病理类型、N分期、远处脏器转移、TNM分期PC患者的中位总生存期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TNM分期是PC患者总生存期的独立影响因素(P﹤0.01)。结论 PC的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确诊主要依据术后病理。手术切除为PC的主要治疗手段,TNM分期是PC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术后辅助化疗在PC治疗中的地位有待进一步确认。  相似文献   

14.
何丽琳  宋锐 《癌症进展》2019,17(7):831-833
目的探讨体重指数(BMI)对宫颈癌术后调强放疗患者临床靶区(CTV)扩边宽度及CTV-内靶区(ITV)扩边界值的影响。方法按BMI的不同,将218例宫颈癌术后调强放疗患者分为对照组(BMI﹤24 kg/m2,n=102)和研究组(BMI≥24 kg/m2,n=116)。采用瓦里安Eclipse治疗计划系统勾画靶区,瓦里安直线加速器进行治疗,并使用机载影像系统检查和图像验证系统重新勾画靶区,比较两组患者CTV扩边宽度及CTV-ITV扩边界值。结果两组宫颈癌患者临床分期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CTV前界和双侧界的最大边距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CTV后界最大边距明显大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研究组患者前界、后界和双侧界的扩边界值均明显大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BMI可明显影响宫颈癌患者CTV后界扩边宽度,应扩大BMI较大宫颈癌患者的CTV后界最大边距和CTV-ITV扩边界值,以保证靶区不会被遗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肝癌衍生生长因子(HDGF)、NET-1、组蛋白脱乙酰基酶1(HDAC1)在肺癌患者肺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126例肺癌患者的肺癌组织及对应的癌旁正常组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肺癌组织和癌旁正常组织中HDGF、NET-1和HDAC1的阳性表达情况,分析HDGF、NET-1和HDAC1阳性表达与肺癌患者临床特征的关系;分析肺癌组织中HDGF、NET-1和HDAC1阳性表达与肺癌发展的相关性;分析肺癌组织中HDGF、NET-1和HDAC1表达的相关性。结果肺癌组织中HDGF、NET-1和HDAC1的阳性表达率均明显高于癌旁正常组织(P﹤0.01);吸烟、分化程度为高中分化、TNM分期为Ⅲ~Ⅳ期、有远处转移肺癌患者肺癌组织中HDGF、NET-1、HDAC1的阳性表达率均明显高于未吸烟、分化程度为低分化、TNM分期为Ⅰ~Ⅱ期、无远处转移肺癌患者(P﹤0.01);肺癌组织中HDGF、NET-1和HDAC1的阳性表达率与肺癌患者的TNM分期、分化程度及远处转移情况均呈正相关(P﹤0.05);肺癌组织中,HDGF的阳性表达率与NET-1和HDAC1的阳性表达率呈正相关(P﹤0.05),NET-1的阳性表达率与HDAC1的阳性表达率呈正相关(P﹤0.05)。结论肺癌组织中HDGF、NET-1和HDAC1的阳性表达率与肺癌的发生、发展关系密切,可为临床上肺癌的诊断和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杨武  程明  于立江  黄余峰 《癌症进展》2019,17(8):918-921
目的研究紫杉醇联合奈达铂化疗同步放疗对食管癌近远期疗效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82例食管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1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单纯放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同步紫杉醇联合奈达铂化疗。比较两组患者的疾病控制率(DCR)、总缓解率(RR)及不良反应发生率;随访3年,比较两组患者第1、2、3年生存率和中位生存期。结果观察组患者DCR和RR分别为95.12%和70.73%,高于对照组患者的78.05%和41.46%(P<0.05)。观察组患者骨髓抑制和脱发的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患者3年生存率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中位生存期明显长于对照组患者(P<0.01)。结论紫杉醇联合奈达铂化疗同步放疗可提高食管癌患者的临床疗效,延长生存期,且所致不良反应均可耐受。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乳腺癌放化疗患者发生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100例乳腺癌放化疗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的基线资料进行问卷调查,应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一般性自我效能量表、心理弹性量表对患者的认知情况进行评估,并分析乳腺癌放化疗患者发生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因素。结果100例乳腺癌放化疗患者中,认知功能障碍者24例,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率为24%(24/100)。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不同年龄、文化水平、婚姻状况、工作情况、放化疗不良反应程度、运动锻炼情况、自我效能水平、心理弹性水平乳腺癌放化疗患者的认知功能障碍发生情况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合并症情况、TNM分期、放化疗情况乳腺癌放化疗患者的认知功能障碍发生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0岁、放化疗不良反应程度为2~3级是乳腺癌放化疗患者发生认知功能障碍的危险因素(P﹤0.05),而运动锻炼≥3次/周、自我效能高等水平、心理弹性高等水平是乳腺癌放化疗患者发生认知功能障碍的保护因素(P﹤0.05)。结论乳腺癌放化疗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与其年龄、放化疗不良反应程度、运动锻炼情况、自我效能和心理弹性水平有关,积极提高患者的自我效能和心理弹性水平有助于减轻患者的认知功能障碍,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PD-L1)在头颈部鳞癌(HNSCC)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69例HNSCC患者的肿瘤组织和外周血标本,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肿瘤组织中PD-L1的表达情况,应用免疫透射比浊法检测外周血C反应蛋白(CRP)水平,分析PD-L1表达情况与患者临床特征及外周血CRP水平的关系。结果 HNSCC患者的PD-L1阳性表达率为14.5%(10/69),PD-L1阴性表达和PD-L1阳性表达HNSCC患者的1年内远处转移情况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状态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D-L1阴性表达患者的远处无转移生存情况明显优于PD-L1阳性表达患者(P﹤0.01)。PD-L1阳性表达患者的外周血CRP水平低于PD-L1阴性表达患者(P﹤0.05)。结论 PD-L1可能是HNSCC患者的潜在预后生物标志物,并且与机体的免疫状态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9.
郭丹  郭建巍 《癌症进展》2019,17(11):1317-1319,1327
目的探讨人乳头瘤病毒(HPV)16/18 DNA在原发性胃癌患者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行手术切除且经病理确诊的72例原发性胃癌患者的胃癌组织标本,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胃癌组织中HPV16/18 DNA的表达情况,分析HPV16/18 DNA表达与原发性胃癌患者临床特征及预后的关系。结果72例原发性胃癌患者中,HPV16/18 DNA的阳性表达率为56.94%。不同Lauren分型、TNM分期、淋巴结转移情况胃癌患者胃癌组织中HPV16/18 DNA的阳性表达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Lauren分型为弥漫型和肠型、TNM分期为Ⅲ期和Ⅱ期、有淋巴结转移的胃癌患者胃癌组织中HPV16/18 DNA的阳性表达率较高。HPV16/18 DNA阳性表达胃癌患者的5年累积生存率低于HPV16/18 DNA阴性表达胃癌患者,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原发性胃癌患者胃癌组织中HPV16/18 DNA的阳性表达率较高,且HPV16/18 DNA表达与胃癌患者的Lauren分型、TNM分期及淋巴结转移情况有关,并可能影响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20.
王苗苗  魏莉  王春琦 《癌症进展》2019,17(2):231-233
目的研究功能训练对喉癌术后患者吞咽功能和生活质量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120例喉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后康复管理方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患者术后接受常规管理,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联合功能训练。采用吞咽相关生存质量量表(SWAL-QOL)和欧洲癌症研究治疗组织的生活质量核心问卷(EORTC QLQ-C30)评估两组患者吞咽功能和生活质量。结果术前,两组患者EORTC QLQ-C30评分和SWAL-QOL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个月,两组患者EORTC QLQ-C30评分和SW-AL-QOL评分均高于本组术前(P﹤0.05);且观察组患者EORTC QLQ-C30评分和SWAL-QOL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0.01)。术后2个月内,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功能训练可明显改善喉癌术后患者的吞咽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