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高职护理校院合作工学交替实践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在校院合作工学交替模式下培养高素质技能型高职护理人才的实践效果.方法 通过组织领导、协议保障、共同管理等手段,采用2年在校学习、2年医院工学交替、1年医院进岗实习培养模式,将医院真实的职业场所资源转化为4种学习情景,学生采用半天实践半天理论的学习方式.结果 专业核心课程成绩和操作技能考核成绩有明显提高;学生实习中临床适应快、动手能力强;综合素质能力跟踪调查显示理论联系实际能力、与患者的沟通技巧、护理岗位适应情况等指标优良率均高于同届在校护生.结论 校院合作工学交替是培养人才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2.
高职护理校院合作工学交替实践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在校院合作工学交替模式下培养高素质技能型高职护理人才的实践效果.方法 通过组织领导、协议保障、共同管理等手段,采用2年在校学习、2年医院工学交替、1年医院进岗实习培养模式,将医院真实的职业场所资源转化为4种学习情景,学生采用半天实践半天理论的学习方式.结果 专业核心课程成绩和操作技能考核成绩有明显提高;学生实习中临床适应快、动手能力强;综合素质能力跟踪调查显示理论联系实际能力、与患者的沟通技巧、护理岗位适应情况等指标优良率均高于同届在校护生.结论 校院合作工学交替是培养人才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3.
周玉琴 《护理研究》2013,27(7):653-654
为构建适应高职护理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教学体系,保证实践教学的有效实施,促进高职护理教育持续发展和体现高职教育的特色,分析高职护理实践教学现状,制定校院合作的"1.5+1.5"护理人才专业培养模式,优化院内护理实训项目,建设专兼结合的教学团队,确保人才培养质量,实现学校教育与临床实践的无缝对接,突出高职护生的核心护理技能。  相似文献   

4.
"533"校院合作模式,即"五共建、三融合、三接轨"。具体来说,五共建是指共建人才培养方案、共建课程、共建教材、共建师资队伍、共建实训基地;三融合是指医院教学与学校教学融为一体,学校文化与医院文化融为一体,学校管理与医院管理融为一体;三接轨是指人才培养与市场接轨、与临床接轨、与国际接轨。通过在实践过程中不断总结、充实、完善"533"校院合作模式,促进护理专业和学生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为社会培养高素质高技能型护理人才,实现学校和医院共建、共育、共管、共享、共赢。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索现代学徒制背景下校院深度融合的护理专业人才培养的新路径。方法 结合医院护理岗位要求进行课程体系模块化重构,应用临床新技术、新规范更新课程标准及课程内容,打造优势互补、双向服务的现代学徒制导师团队,加强校院深度融合下的 “医院病房+校内实训室”“双基地”建设。结果 构建了“三方联动、四共切入、五双育人”的1.5年学校学习+1.5年医院在岗培养”的人才培养模式,形成了“1+1+N”(1名医院导师+1名学校教师+3~5名学生)的校院交替训教、在岗培养的双元育人教学模式。结论 基于现代学徒制的高职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实践,构建了较为完善的技术应用人才培养模式,形成了完善的课程体系,强化了教师能力建设,建设了校院深度融合的实训基地,实现双主体育人的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相似文献   

6.
高职高专护理专业实践教学管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广大人民群众对健康的需求、对卫生服务的要求越来越高;同时,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医疗卫生服务改革的不断深入,社会对护理人才的数量、质量和结构都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以市场和社会需求为导向,培养既适合我国卫生事业发展方向又符合世界护理发展趋势的人才,是高职护理教育的目的。我校护理专业始终坚持“1.5+1.5校院结合、工学交替、无缝对接”的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7.
总结在院校合作过程中,加强医院师资力量的培训,完善高职护理教学管理体系对护理教学质量的意义.通过教改委员会对课堂教学、临床见习实践、护生综合能力的考核与结果反馈,与同届在校生相比,院校合作班学生的操作技能、理论知识、沟通技巧、团队合作能力等方面都突显优势,工学结合模式的高职护理人才培养方式初见成效.  相似文献   

8.
重庆医药高等专科学校以实施《高等职业学校护理专业教学标准》为抓手,深化护理专业校院企合作,共育护理人才。通过改革培养模式实现“三对接”,构建工学结合,知行合一课程体系;实施“1+X”职业技能等证书制度,学习成果互认互换;校企共建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共同制订实训标准和流程,培养行业发展亟须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医教融合"背景下培养高职护理人才培养的创新与实施效果。方法通过文献研究、问卷调查等了解江苏省基层护理人才培养情况,搭建校院一体化合作育人平台,创建"医教融合"高职护理人才培养模式,完善校院协同育人质量监控体系,并应用于高职基层护理人才的培养过程中。结果 "医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提升了高职护理人才的培养质量,教学模式成效得到同仁广泛认可。结论 "医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有利于高职基层护理人才的培养,具有一定的指导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索基础医学与临床护理一体化融合课程体系方式,为高职护理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供可借鉴的范例。方法在2010级护理专业新生中.随机抽取2个班共110名作为实验班,入学时即按一体化融合课程体系培养,并实施“理论与临床实践同步教学”工学交替人才培养途径;在2009级护理专业新生中,随机抽取2个班共110名作为对照班,按传统基础一临床一实习的三段式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对学生和用人单位进行问卷调查。结果90%学生认为“一体化融合”教学模式合理或比较合理;84%学生认为按“人体系统”来设置课程合理或比较合理;80%学生认为系统见习安排合理或比较合理;84%学生认为按“人体系统”上课对于避免基础知识的遗忘很有帮助或有帮助;86%学生认为系统见习对加强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很有帮助或有帮助。用人单位对实验班和对照班毕业生的评价显示,实验班在适应能力、护理专业知识、观察病情、语言表达、沟通能力、综合素质6个条目优良率显著高于对照班(P〈O.05)。结论高职护理专业基础医学与临床护理一体化融合课程体系的构建,解决了基础医学与临床护理脱节的难题.“理论与临床实践同步教学”工学交替的培养途径解决了理论与临床脱节的难题,有助于增强学生的综合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