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 毫秒
1.
附子毒性影响因素探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分析附子毒性的影响因素,为临床安全、有效地应用附子提供思路。方法:搜集相关文献资料,总结、分析影响附子毒性的因素。结论:附子毒性的大小与药材因素、临床诊疗、制备方法及患者禀赋体质等诸多因素相关。提示:临床运用附子应从多途径综合控制其毒性。 相似文献
2.
临床中少阴病是常见病证,属肾脾虚寒,虚证用腹诊无压痛体征,实证热证则有压痛。临床中用腹诊可辨其虚证或实证,下面以辨附子汤证为例,根据《伤寒论·少阴篇》有关辨附子汤证之论述和多年临床经验探索,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利福平对附子急性毒性物质的诱导降解效果。方法:建立附子诱导小鼠心律失常模型,通过分析心电图、血清乳酸脱氢酶同工酶1(lactate dehydrogenase isoenzyme,LDH1)活力和心肌组织切片比较不同浓度利福平诱导解毒的效果。结果:不同浓度的利福平溶液可以显著改善附子诱导的心脏损伤,部分逆转心动过速,减少心律失常的发生,降低心肌缺血发生率,抑制血浆心肌酶LDH1活性(P0.001),组织病理切片结果提示利福平可以减轻口服生附片后心肌损伤坏死程度。结论:利福平作为肝药酶诱导剂可以显著减轻附子的急性毒性,该作用呈剂量依赖性。 相似文献
4.
半表半里证病位与证治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病位质疑八纲辨证中的半表半里证 ,与伤寒六经辨证中的少阳病大体相当。其病位近代医家大都认为“病邪既不在表 ,也不在里 ,而在表里之间” ,实则似是而非。一般来讲 ,病邪伤人必然侵犯机体的肤表、腠理、肌肉、经络、筋骨、脏腑等某特定的组织器官 ,致其发生结构性或功能性 相似文献
5.
附子汤为张仲景创制的“伤寒温补第一方”,主治阳虚阴盛兼寒湿证,组方思路以益气回阳为本,兼以补土、益阴,方中附子大辛大热,具有回阳救逆、补火助阳、散寒止痛之功,重用附子两枚,意在以附子之辛热驱散肾间之阴寒;人参大补元气、复脉固脱,二者共为君药;白术、茯苓为臣,补土化湿;芍药为使,益阴固本。五药配伍,扶阳不忘益阴,救寒必兼固本。临床辨证以“虚”“寒”“湿”为要点,主治病证可分为虚寒证与寒湿证,古代常用于治疗痹证、妊娠腹痛、心腹痛、泄泻、多寐等证,现代亦用于治疗痛风、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以及心功能不全、肠胃炎等疾病。 相似文献
6.
《金匮要略讲义·腹满寒疝宿食病脉证治》之“附子粳米汤”证条下按曰:“理中汤、附子粳米汤均治中焦虚寒证。但理中汤证,主要在于下利,而附子粳米汤证,则主要在于呕吐,此为二者不同之处。”笔者认为,此二方证之别,不仅在 相似文献
7.
8.
麻黄附子细辛汤治疗太少两感证38例谢逢生梧州市中医院543000广西梧州市阜民路4号麻黄附子细辛汤旨在温经散寒,扶正祛邪,助阳解表,用以治疗少阴本虚复感外邪的太少两感证,表里同治,最为恰当,正如《伤寒论》301条所言:"少阴病,始得之,反发热,脉沉者... 相似文献
9.
10.
《中药药理与临床》2019,(2):96-101
目的:探讨附子与人参和炙甘草配伍对小鼠急性毒性的影响,旨在从毒性角度考察人参附子配伍、炙甘草附子配伍、人参炙甘草附子配伍是否减毒,为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分别制备附子水提、人参附子水提、炙甘草附子水提和人参炙甘草附子水提药物,采用经典的急性毒性实验方法测定其半数致死量LD_(50)。结果:附子水提组分LD_(50)为22.862 g/kg,人参附子水提组分LD_(50)为31.346 g/kg,炙甘草附子水提组分LD_(50)为29.804 g/kg,人参炙甘草附子水提组分LD_(50)为29.962 g/kg。通过观察小鼠自主活动,死亡情况、摄食量、体质量和心、肝、脾、肺、肾各脏器指数的变化,可知人参附子配伍、炙甘草附子配伍和人参炙甘草附子配伍具有一定的减毒作用。总结:人参、炙甘草对附子具有一定的减毒作用,其减毒强度为:人参附子配伍人参炙甘草附子配伍炙甘草附子配伍。 相似文献
11.
12.
目的:观察鸟头与半夏间半量、等量、倍量配伍剂量外用对镇痛效应和皮肤局部吸收急性毒性的影响。方法:(1)采用小鼠醋酸扭体法试验观察鸟头与半夏配伍剂量的外用镇痛效应;(2)采用家免皮肤局部吸收急性毒性试验观察乌头与半夏不同配伍剂量外用对皮肤的急性毒性。结果:(1)镇痛效应:乌头:半夏(1:0.5)在浓度为66.7%时,对醋酸扭体有明显抑制(P〈0.05);乌头:半夏(1:1)在浓度为66.7%和33.4%时,均能显著抑制醋酸扭体(P〈0.01、P〈0.05);乌头:半夏(1:2)在浓度为66.7%时亦能明显抑制醋酸扭体(P〈0.01)。(2)皮肤的急性毒性:乌头:半夏犬剂量(浓度为78%)动物死亡率:1:1为3/4、1:2为3/4、1:0.5为3/4;乌头:半夏中剂量(浓度为39%)动物死亡率:1:1为0/4、1:2为2/4、1:0.5为1/4;乌头:半夏小剂量(浓度为19.5%)动物死亡率:1:1为0/4、1:2为1/4、1:0.5为0/4。结论:镇痛试验结果表明,乌头:半夏比例以1:1为好,乌头:半夏在等量时拟有增强镇痛疗效作用;皮肤急性毒性试验结果表明,乌头:半夏1:2毒性较大;乌头:半夏1:1毒性较小,乌头:半夏在等量时拟有相互抑制毒性作用,随着剂量的变化毒性拟有增加的趋势,特别是半夏剂量超过乌头时毒性增加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13.
14.
15.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乌头碱等6 种单酯和双酯型生物碱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法,对生附子、黑顺片和白附片及生附子与大黄配伍后生物碱的含量进行测定,从化学成分角度为阐释附子炮制及配伍减毒提供参考。方法:采用Phenomenex Gemini C18 色谱柱(4.6 mmx250 mm,5 μm),以乙腈-40 mmol·L-1 醋酸铵缓冲液(氨水调pH9.8)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1.0 mL·min-1,检测波长235 nm。结果:附子中6 种酯型生物碱分离良好,各成分的质量浓度与峰面积在测定范围内均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6.9%~102.4%;与生附子相比,黑顺片、白附片及生附子大黄配伍中双酯型生物碱的含量均明显降低。结论:该方法稳定可靠、简便易行,可用于附子类药材中6 种酯型生物碱的同时定量分析;炮制或配伍可明显降低附子中生物碱类成分的含量,从而降低其毒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白术附子汤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PCOS)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3月至2018年5月在本院治疗的PCOS患者为研究对象,共8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在月经第5天开始服用克罗米芬胶囊,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白术附子汤,日1剂,水煎服,分2次温服。两组均连续治疗3个月经周期。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不良反应、月经周期评分、中医证候积分。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者双侧卵巢窦卵泡数目、卵巢平均体积、睾酮(testosterone,T)、黄体生成素(luteinizing hormone,LH)情况。结果:对照组有效率为60.00%,观察组有效率为85.00%,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月经周期评分均明显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卵巢体积减小、卵泡数目减少,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卵巢体积小于对照组,双侧... 相似文献
17.
建立心肌梗死心气虚血瘀证和心阳虚血瘀证病证动物模型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求中西医结合病证大鼠模型的构建和评价方法。方法 结扎大鼠心脏前降支动脉致心肌梗死(心力衰竭)模型,于术后9~12周应用一氧化氮合酶抑制剂致血压升高、心衰加重,观察造模大鼠12周,采集四诊信息、结合中医八纲辨证,运用中西医结合学会虚证和血瘀证的诊断标准进行脏腑气血虚实辨证。结果 造模后大鼠心电图ST段升高,异常Q波数量、脏体比值、左室腔面积和心肌胶原面积均明显多于假手术组(P<0.01),表现为血瘀证;且模型大鼠心率显著高于假手术组(P<0.01),力竭游泳时间、心功能显著低于假手术组(P<0.01),表现出心气虚证候;后期(12周)大鼠血压升高、心功能恶化,致心气虚证候加重,体温低、尿量增加进一步改变。结论 中西医临床和基础研究中规范的、成熟的、统一的标准和方法引入中医动物模型研究,可以成为中医病证动物模型建立和评价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18.
附子炮制前后对急性心衰大鼠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研究附子炮制前后对急性心衰大鼠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用戊巴比妥钠造成大鼠急性心衰,各组均以给药前各项指标对照,16道生理记录仪同步记录左室内压(LVSP),左室舒张末期压(LVEDP),左室内压最大上升速率(+dp/dtmax),左室内压最大下降速率(-dp/dtmin),HR,动态观察炮制前后不同剂量的附子对急性心衰大鼠血流动力学的影响.结果 生附子给药10 min后,+dp/dtmax和LVSP分别较模型上升57.38%±22.70%和45.05%±22.34%(P<0.001);炮附子给药15 min后,+dp/dtmax和LVSP分别较模型上升39.65%±16.19%和32.66%±8.56%(P<0.001),且维持时间长,30 min时作用仍显著(P<0.01或P<0.05).结论 附子炮制前后各剂量组对急性心衰大鼠的血流动力学指标有显著的改善作用并成一定的量-效、时-效关系. 相似文献
19.
中医证候动物模型研究的现状和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阶段,中医证候动物模型的研究总体上处于停滞状态,由于缺乏恰当的客观化、规范化标准,“证”实质的研究仍然处于探索阶段,其研究的思路、方向仍不明确。中医证候动物模型研究离不开中医“证”的规范化研究,也需要结合临床及生化指标、病理形态的改变,制定出能反映“证”本质的特异性衡量指标,并综合考虑到病因、动物的优选,才能研制出真正的中医证候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附子理中丸加味治疗脾阳虚型慢性浅表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舌脉症3步法"对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进行辨证分型,将80例脾阳虚型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奥美拉唑肠溶胶囊治疗,观察组给予附子理中丸加味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胃镜疗效、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清除率及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变化情况。结果:对照组有效率为72.5%,观察组有效率为95.0%,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低于本组治疗前,且治疗后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Hp清除率为55.56%,观察组Hp清除率为81.58%,两组患者Hp清除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有效率为70.0%,观察组有效率为92.5%,两组患者胃镜疗效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复发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附子理中丸加味治疗脾阳虚型慢性浅表性胃炎,可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增强胃黏膜损伤的修复力和Hp清除力,进而验证采用"舌脉症3步法"对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进行辨证分型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