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实施2年来,医务人员掌握程度及医疗行为有无变化.方法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了解浙江省医务人员学习和掌握<条例>的情况,医疗行为改进状况.结果(1)14.2%的医务人员根本不知道<条例>;仅67.2%的医务人员阅读过<条例>.(2)对<条例>中部分与医务人员日常工作密切相关内容的理解平均正确率在76.1%,对"抢救结束后补记病历的规定时间"回答正确率只有36.0%.(3)78.0%的医务人员在工作中改进了医疗行为.结论(1)要进一步加强医务人员的法律学习;(2)医院应制定具体制度规范医疗过程,促使医务人员自觉执行;(3)卫生行政部门要加强行业监督,提高医务人员的整体水平,保证医疗质量.  相似文献   

2.
医疗事故行政处理与监督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实际工作,对<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实施中医疗事故行政处理与监督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做一粗浅的探讨.  相似文献   

3.
关于《医疗事故处理条例》若干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在社会各界的千呼万唤下终于与世人见面了.<条例>的出台,似乎可以使社会各界从医疗纠纷的困扰中解脱出来,好评如潮.但是,冷静的思考、细细的评味,<条例>虽然比<医疗事故处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有了较大的进步,但是原有的部分问题,如关于医疗事故鉴定的问题依然没有解决,而新的问题又出现了.在这里作一思考和探讨,以期对<条例>的法律效力和处理医疗事故的作用做出正确的评价.同时,也吁请有关部门在制定配套规章时注意研究并解决有关问题.  相似文献   

4.
为了更好地贯彻执行<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并与<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管理条例>接轨,河南省计生委于2003年1月11~12日在郑州市举办了全省<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培训班.  相似文献   

5.
"四级问答式"对医务人员"医与法"教育的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今年4月1日起医疗侵权诉讼案件实行举证责任倒置和<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的发布,如何对医务人员进行深入有效的"医与法"教育,已成为我们亟需完成的任务.我院邀请法律界人士和卫生行政领导从法律和医院质量管理的角度进行<条例>培训学习后,虽收到了一定的效果,但如何结合临床一线医务人员工作忙、医疗任务重的特点,从临床实际工作出发,更有效、生动、易记地进行教育,我们进行了反思,尝试采用"四级问答式"方法,收到了满意效果.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6.
专家说<条例>有重大变化强调了病人的知情同意权利 曾参与制定<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医疗界和卫生法学专家们说,首先,<条例>将什么是医疗事故重新定义,使责任的主体更加明确,扩大了医疗事故的范围,增加了第四级医疗事故;其次,<条例>将损害后果的外延扩大,与<民法通则>接轨.内容大大丰富和细化,可操作性也变得更强.  相似文献   

7.
2002年4月14日,国务院总理朱镕基签署第351号国务院令,公布了<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将于今年9月1日起施行,1987年6月29日国务院发布的<医疗事故处理办法>同时废止.<条例>共分总则、医疗事故的预防与处置、医疗事故的技术鉴定、医疗事故的行政处理与监督、医疗事故的赔偿、罚则、附则共7章63条.<条例>的实施,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百姓生活.  相似文献   

8.
2002年9月1日起<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的实施,规范和统一了医疗事故处理的法律适用问题,对于妥善解决医疗纠纷,保护医患双方的合法权益,维护医疗秩序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719例口腔门急诊医疗纠纷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系国务院2002年4月颁布并于同年9月实施的一部行政法规.临床工作中我们发现,<条例>实施的开始阶段,我院口腔医疗纠纷呈现一个较为明显的增长趋势;自2006年起又出现一个渐次下降的状态.为更好地分析其中的规律与特点,我们对我院<条例>实施6年来的门急诊医疗纠纷进行了调查与分析,以期为总结和提出有效防范口腔医疗纠纷的方法与措施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从举证责任倒置谈麻醉记录之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以下简称<规定>)的施行,麻醉作为一特殊的医疗专业,有必要对现有的一些不利于医疗诉讼的制度或惯例做相应的改革.这不仅可以规范我们的医疗行为,同时也可使我们在医疗诉讼中摆脱被动不利的局面.笔者就从举证责任倒置的角度谈一下有关麻醉记录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对重庆市临床医师的心理影响评价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掌握和评价<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颁布以来重庆市临床医师所面临的心理压力的现状,分析<条例>内容与这种心理压力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应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针对<条例>内容设计的<临床医师心理压力调查问卷>对样本医师群体进行调查.结果 (1)样本群体的SAS平均分高于正常人群及<条例>颁布前医护人员的平均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条例>内容与心理压力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结论<条例>颁布后给重庆市的临床医师带来了一定的心理压力,管理者应针对这种情况研究为临床医师减压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随着<医疗事故处理条例>、<护士管理条例>的相继实施,医疗法规日趋健全,对医疗安全和医护人员的工作行为及其职责的约束更加严格.护理工作者应依据相关的法律,规范自己的护理行为.现将护理行为中存在的缺陷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3.
再议医疗事故技术鉴定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在医疗事故技术鉴定方面,<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相对于<医疗事故处理办法>有了较大的进步,使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的决定权、组织权、实施权三权分离,使医疗事故技术鉴定有了体制上的保证、程序上的公开,以保证鉴定结果的公平公正.  相似文献   

14.
新中国首都关于护士和护理工作的法规<护士条例>(以下简称<条例>)于2008年5月12日开始实施.<条例>为保护护士合法权益提供了更多法律保障,依据<条例>要求,护士与病人的配比将有望提高,有助缓解现在护理超负荷工作的现象.<条例>实施后.笔者对本市2所3级综合性医院263名临床一线护士对<条例>的理解,尤其是对护士配备数量的标准进行了调查,发现存在不同的理解和看法.  相似文献   

15.
<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明确规定,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工作由医学会组织专家鉴定组进行.这标志着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工作已从政府职能走向社会职能,顺应了新形势下政府职能转换的客观要求,有利于更好地整合医疗资源,保持鉴定工作的独立性、科学性和权威性.医学会作为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工作组织者,正确认识和处理新职能下形成的新的工作关系,对于客观公正地运行医鉴工作,维护医患双方的合法权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就当前医鉴工作中常见的几个关系问题作初浅剖析.  相似文献   

16.
谈"医疗行为举证责任倒置"及若干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2002年4月1日起,国家颁布了新的<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这两个司法条例的发布和施行都明显倾斜于患者利益,无疑加剧了医院经营的风险.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简称<条例>)对医务人员的思想、工作、学习的影响.方法随机抽取常熟市872名医务人员;调查采用社会心理行为学的定量方法.结果大多数医务人员能对<条例>认真学习或通读全文或学习与自身关系密切的章节,在选择医疗事故处理方式时,77.98%的医务人员选择用法律来保护自己;78.54%的医务人员认为心理压力增大;73.79%的医务人员曾遭受过病人辱骂,30.27%的医务人员曾遭受过行为攻击,导致38.99%的人表示工作自信心下降;责任重,工作量大,58.51%的人认为工作紧张.结论需要认真学习<条例>,适应法律制度;提高自身素质,强化人文关怀,改善医疗环境,合理体现医务人员的劳动价值,建立风险基金制度或投保医疗责任事故险,使医务人员放下包袱,充分发挥才智,更好地为患者服务.  相似文献   

18.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1](以下简称<解释>),自2004年5月1日起施行.<解释>进一步规范和统一了侵权人身损害赔偿中的法律适用问题,尤其是为人身损害赔偿和计算标准,提供了规范性的依据.对于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在医疗活动中,违反医疗卫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过失造成患者人身损害的医疗事故的赔偿,诉至法院的,最高人民法院[2003]20号通知中规定参照<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的有关规定办理.然而在大量医疗事故纠纷案件审判中,<条例>中的规定与民事法律原则及审判实践又有冲突,因此法官在具体案件中往往从实务角度出发,以适用法律做出判决.[2]<解释>没有明确排除医疗纠纷案件的适用,那么对于医疗侵权人身损害案件,在赔偿项目和赔偿标准上,<解释>和<条例>的规定有何异同,笔者试予分析讨论.  相似文献   

19.
今年9月1日,历经十余年的修订,千呼万唤中终于通过的<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开始正式实施了.据说这部"十年磨一剑"的<条例>立法过程中,各个部门各个方面之间几经妥协,抱着"既不让医生满意,也不让医生失望;既不让病人满意,也不让病人失望"的目标来整合和规范医患矛盾.尽管有人质疑新<条例>能否重塑正常的医患关系,但新<条例>比原先的<医疗事故处理办法>有很大的突破,解决了<办法>与整个法律环境相脱节的尴尬,改善了患者的弱势地位,给了医患双方、卫生行政部门、法院一个可以遵循、可操作的、能同时维护医患双方利益的法规,却是不争的事实.那么新<条例>里有哪些规定,老百姓到医院看病应该注意些什么?万一发生医疗纠纷又该怎么办?  相似文献   

20.
国务院关于<医疗废物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下发后,我们在全院加强了医疗废物管理工作,突出解决了医疗废物管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提高了医院管理人员的素质,有效地促进了医院医疗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