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对《国际残损、残疾和残障分类》(ICF)的基本概念和ICF与ICIDH-1区别进行介绍,讨论在脑卒中评估中将ICF作为评测的基本框架。建议在评估时按照ICF的基本框架组织安排脑卒中评估的内容。同时也对在脑卒中评估时应用ICF遇到的问题,尤其是ICF的限定值与现存脑卒中量表的量化标准以及ICF与脑卒中生存质量模型的关系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索以ICF 理论框架为基础的小儿脑瘫社区家庭康复评估的理论架构与方法。方法根据ICF 理论框架,综合多种评估工具和自编工作量表,开发评估系统。对50 例农村小儿脑瘫患儿进行社区家庭康复1 年。结果和结论ICF理论框架为小儿脑瘫社区家庭康复评估提供良好的架构,为评估工具的建立与体系化提供了参考依据;根据评估结果所制定的康复计划依从性较好,取得良好的康复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循证和专家讨论研究法建立第一版针对脑卒中的一套综合ICF核心分类模板和与之相应的简明ICF核心分类模板。方法来自于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国际专家从初步研究中搜集证据,结合这些证据进行正式的决策并最终达成共识。初步研究包括Delphi研究方法、对ICF分类的系统评价以及实证数据的收集。结果来自12个不同日家的39位专家出席会议并达成共识。专家初步研究决定在ICF分类的第二、第三和第四级水平上针列脑卒中确定一套448个类目的ICF核心分类摸板,其中193项类目属于身体功能,26项属于身体结构,165项属于活动和参与,64项属于环境因素。综合性ICF核心分类模板包括在ICF分类第二级水平上的130个类目,其中41项属于“身体功能”,5项属于“身体结构”,51项属于“活动和参与”,33项属于“环境因素”。简明型ICF核心分类模板包括在ICF分类第二级水平上的18个类日,其中6项属于身体功能,2项属于身体结构,7项属于活动参与,以及3项属于环境因素。结论专家组通过整合研究过程中的证据,以及专家们基于ICF框架和分类的观点达成正式的共识,并确定针对“脑卒中”的ICF核心分类模板,同时界定综合型ICF核心分类模板和简要型ICF核心分类模板。  相似文献   

4.
目的在脑卒中患者中应用ICF脑卒中核心功能组合,分析不同时期脑卒中住院患者的评估特点,为ICF脑卒中核心功能组合的临床使用提供依据。 方法根据入院先后顺序选取自愿参加本研究的50例脑卒中住院患者,病程<1个月的25例患者为急性期组,病程&rt;1个月的25例患者为亚急性和慢性期组,获取患者的一般资料,采用常用Glasgow评分、Rankin分级和Barthel指数对2组患者进行评定。应用ICF脑卒中核心功能组合对患者进行评估,各评估项目按照严重程度分级,用频数表表示,并对2组之间对应项目进行列联表2检验。应用SPSS 12.0版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2组患者一般情况比较,大部分项目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组患者Rankin分级和Barthel指数评定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期组功能状态比亚急性和慢性期组好。2组患者ICF脑卒中核心功能组合评估中个别项目,如意识、眼相邻结构功能、听、替代发声、辅助呼吸、温度调节、皮肤的保护功能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rt;0.05);亚急性和慢性期组关节活动功能、关节稳定功能、肌肉耐力功能和随意运动控制能力严重受损的人数明显多于急性期组(P<0.05);环境因素中的绝大部分评估项目对2组患者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影响。 结论ICF脑卒中的核心功能组合评估项目中的关节活动功能、关节稳定功能、肌肉耐力功能和随意运动控制能力能反映不同时期脑卒中患者的功能损伤特点。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国际中文版脑卒中简明《国际功能、残疾和健康分类》(ICF)核心要素量表在脑卒中康复评定中的应用。方法180 例脑卒中患者接受规范康复2 个月。于治疗前、治疗结束时及治疗后6 个月,采用中国版脑卒中简明ICF 核心要素量表、Barthel 指数(BI)、功能综合评定量表(FCA)、世界卫生组织残疾评定量表(WHODASⅡ)进行评定。结果BI、FCA、WHODASⅡ评分与ICF核心量表总分及各成份分相关(P<0.05)。结论ICF核心量表是一种有效的脑卒中患者功能评定工具。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国际功能、残疾和健康分类(ICF)60条吞咽障碍核心条目在临床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评定和治疗中的作用。 方法选取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患者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ICF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ICF组患者于收治后即开始Threats 60条吞咽障碍核心条目评定,对照组患者则进行康复医学科常规吞咽功能障碍评定。评定结束后,2组患者均进行吞咽功能障碍常规康复治疗,ICF组患者在此基础上,依据ICF评估时发现的功能障碍给予相应的干预。2组患者均于治疗前、治疗4周和8周后进行洼田饮水试验分级评定,并于评估结束后行表面肌电图(sEMG)检查。 结果治疗4周和8周后,ICF组的洼田饮水试验分级分别为(2.56±0.76)级和(1.46±0.32)级,分别与组内治疗前和对照组治疗后同时间点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和8周后,2组患者各肌群的吞咽时程和募集最大振幅较组内治疗前均显著改善(P<0.05),且ICF组各肌群的吞咽时程和募集最大振幅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同时间点,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在常规吞咽功能障碍治疗的基础上,根据ICF Threats 60条吞咽障碍核心条目的评定结果对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患者进行有针对性的干预,可显著改善吞咽障碍患者的洼田饮水试验分级以及各肌群吞咽时程和募集最大振幅。  相似文献   

7.
中国版脑卒中简明ICF核心要素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确定中国版脑卒中简明ICF核心要素量表的内容。方法: 采用两种调查问卷同时记录脑卒中患者的信息,一种为由临床医生和卫生专业人员填写的病例记录表(主要为脑卒中的综合ICF核心要素),一种为由脑卒中患者本人填写的个案记录表。使用描述性统计方法确定综合ICF核心要素中每一类目的频率,大于30%的类目集合作为中国脑卒中患者的第一期简明ICF核心要素。根据脑卒中的综合ICF核心要素制订专家调查问卷并通过电子邮件向国内的55位专家发送,使用描述性统计方法确定专家调查问卷中综合ICF核心要素每一类目的频率,大于50%的类目集合作为中国脑卒中患者的第二期简明ICF核心要素。通过整合两期的结果确定中国版脑卒中患者的简明ICF核心要素。结果:本研究产生了74个二级水平的ICF类目,其中“身体功能”20个,“身体结构”1个,“活动和参与”34个,还有 19个“环境因素”。 结论:整合临床调查研究的结果和专家的意见初步确定了中国版脑卒中患者的简明ICF核心要素,但这一结果尚待完善。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可穿戴设备uCare对脑卒中患者社区康复的指导和监测作用,为临床应用提供试验基础。方法:39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2组患者均接受常规社区康复指导,并根据心肺运动试验结果制定社区康复运动处方。试验组佩戴可穿戴设备uCare进行运动指导和监测,对照组仅进行口头指导下的运动。分别于入选时和4周末进行ICF核心组合评估(通用组合、功能障碍组合、脑卒中简要组合)、Motricity指数、6min步行试验、最大耗氧量评估。结果:①与入组时相比,试验组ICF核心评估组合、6min步行试验、最大耗氧量均有显著改善(P0.05);Motricity指数数值虽有提升,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对照组各数值虽有改善,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②入组时两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4周后两组间比较,试验组6min步行试验结果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使用可穿戴设备uCare,可有效改善社区脑卒中患者的ICF指标和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脑卒中ICF核心要素量表与脑卒中常用功能性测量表之间的相关性。方法:50例脑卒中患者进行脑卒中ICF核心要素量表、Fugl-Meyer量表、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定,用Pearson系数、Kappa值、Cronbachα值系数进行相关检验,以评测ICF量表的效度、信度和内容一致性。结果:Kappa值均在0.676~0.958(P0.001)之间,具有良好的重测信度和评定员间信度,一致性良好;Cronbachα系数在身体功能、活动与参与、环境因素方面有较好的一致性;ICF核心要素量表中身体功能方面与Fugl-Meyer、活动参与方面与MBI均呈现出较好的负相关性。结论:ICF核心要素量表具有一定的可靠性和有效性,能较好地反映脑卒中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脑卒中康复功能性结局测量工具之间测量内容的差异。方法对14种脑卒中康复功能性测量工具,识别和提取全部的健康概念与脑卒中ICF核心分类量表综合版进行类目匹配。结果通过ICF编码转换,更加清晰地显示各测量工具测量的类目内容和差异。结论基于ICF的内容比较使得临床医生和研究者们可以选择最符合他们兴趣和要求的测量工具。  相似文献   

11.
目的筛选吞咽障碍患者“国际功能、残疾和健康分类”(ICF)核心类目。 方法采用系统回顾研究法,从EMBASE、Medline及CNKI中检索筛选出常用的吞咽障碍评定量表,将量表评估项目纳入ICF框架内,与ICF类目相匹配,最终筛选出吞咽障碍患者ICF核心类目。 结果共纳入60篇与吞咽障碍有关的临床随机对照研究,筛选出功能性经口进食(FOIS)、Rosenbek误吸程度分级(RASL)、进食评估工具(EAT-10)、饮水试验、吞咽障碍生活质量和照顾质量量表(SWAL-QQL-CARE)、吞咽造影检查评估量表(VFSFS)共6个常用吞咽障碍评定量表,吞咽障碍ICF核心类目57项,其中身体功能27项、身体结构13项、活动和参与7项、环境因素10项。 结论采用系统回顾研究法初步筛选出了吞咽障碍的ICF核心类目,有望为吞咽障碍的评估、治疗提供更全面的框架。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研究脑卒中ICF核心分类量表(ICF Core Sets)综合版的效标关联效度。方法根据联系规则将健康调查简表(SF-36量表)、Barthel指数、简易精神状态检查(MMSE)、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量简表(WHOQOL-BREF)、世界卫生组织《残疾评定量表》(WHO-DASⅡ)中项目的概念与脑卒中ICF核心分类量表综合版中项目的概念作定性研究,确定测量项目内容的关联性。在此基础上选择上述6个量表对93例脑卒中患者进行临床测量研究和相关分析。结果脑卒中ICF核心分类量表综合版中16个身体功能项目及27个活动和参与项目与本研究所选择的测试量表中的项目内容相关(0.4相似文献   

13.
参考ICF分类确定脑卒中临床试验结局测量中的相关概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使用ICF分类作为参考,系统地确定和量化脑卒中临床试验结局测量中的概念。方法根据预先制定的标准,从MEDLINE数据库中筛选1992~2001年间随机控制实验,提取结局测量,并将结局测量中的概念与ICF建立联系。结果在320个合格研究中,有160个(50%)随机样本。共确定148个健康状况测量指标。在11283个提取的概念中,有91%的概念可与ICF分类建立联系。在各成分中最常使用的ICF类目是:属于活动与参与的d450步行(70%)、属于身体功能的d525排便功能(62%)和属于环境因素的e399支持和相互联系(30%)。结论ICF分类为确定及量化脑卒中临床治疗结局测量中的概念提供了有用的参考价值;脑卒中结局测量涉及大虽概念,对于研究结果的可比性而言,测量内容的一致性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14.
摘要 目的:筛选出脊髓损伤患者神经源性膀胱的国际功能、残疾、健康分类核心类目。 方法:通过ISCOS提供的开放脊髓损伤数据库(international SCI data sets)筛选出和神经源性膀胱相关的基础数据库,整理出这些数据库的每个变量。利用WHO-FIC合作中心ICF研究组开发的ICF与结局测量工具间联系和匹配的原则,采用专业人员对内容定性联系和匹配的方法,将针对筛选出的变量与ICF综合版测量项目进行联系和匹配。整理匹配的ICF项目生成神经源性膀胱ICF核心要素。 结果:通过对比2名研究者筛选相同变量,合并相近的变量,剔除与神经源性膀胱不相关的变量,最终纳入85项。共提取有明确意义的概念60个,可与ICF联系、匹配的概念46个。与ICF联系、匹配后共得出神经源性膀胱ICF核心类目40项,其中身体功能16项、身体结构8项、活动和参与9项、环境因素与个人因素7项。 结论:系统回顾研究法初步筛选出脊髓损伤患者神经源性膀胱ICF核心类目,为神经源性膀胱评估、治疗提供了更全面的框架。  相似文献   

15.
《国际功能、残疾和健康分类》简称(ICF)是WHO为世界各国提供的一种统一和标准的语言和框架来描述健康状况和与健康有关的状况,它重新定义了功能与残疾的概念与模式。ICF明确指出可以用于康复及其结果的评估。这样就为康复后果的评价提供了一个统一和标准的系统,为世界各国的交流提供了可能。在临床上应用ICF制定康复医学统一数据系统,并使用该系统在活动受限、参与局限性水平上来评价康复后果是一种崭新的尝试,也是康复医学发展的必然趋势。ICF中功能与残疾的概念和模式是一种全新的标准,还需要进行信度、效度的进一步研究和验证,在应用中也发现不少问题,希望与大家共同探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以ICF的核心要素为指导,制定有针对性的个体化作业康复目标、治疗计划,观察其对脑卒中患者ADL的影响。方法:选择60例脑卒中患者,对患者的活动与参与采用改良巴氏指数、健康调查表健康调查简表(SF-36)进行综合性评定,然后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2组均给予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加入运用中国版简明《国际功能残疾和健康分类》(ICF)核心要素量表进行评估,其结果做相关分析后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治疗前后采用健康调查简表(SF-36)、改良Barthel指数(MBI)、中国版简明核心ICF要素量表进行评价。结果:治疗8周后,2组患者SF-36、MBI评分均明显提高(P0.05),ICF总分明显降低(P0.05),观察组改善幅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以ICF理念和量表作为指导,以患者的诉求为中心,制定个性化的作业治疗方案,能更有成效更有针对性的达到康复目标,从而更有效的改善脑卒中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基于国际功能、残疾和健康分类(ICF)脑卒中核心要素下设计的健康管理小程序在脑卒中恢复期住院患者中使用后对其功能改善的影响分析。方法:4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2组均采用常规康复治疗方案,观察组在治疗后增加健康管理程序使用。2组在治疗前后分别进行认知功能(MOCA)、运动功能(MAS)和活动及参与能力(ICF)等评分的相关评价。结果:治疗40d后,2组MOCA及MAS评分均明显高于治疗前(均P<0.01),且观察组各项评分提高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0.05)。2组治疗后ICF活动和参与评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均P<0.01),且观察组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基于ICF脑卒中核心要素下健康管理策略的方案设计和小程序使用,能有效提高脑卒中患者恢复期认知功能、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和参与水平。  相似文献   

18.
<正>《国际功能、残疾和健康分类》(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Functioning, Disabilityand Health,ICF)是由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在2001年第54届世界卫生大会上正式命名并在国际上使用的用以描述健康及其相关状况的理论框架和分类体系[1]。ICF为人们描述健康和残疾提供了通用语言,自发布以来,已被医疗护理人员开发出多种用途,其中基于ICF的评估工具因其可消除传统评估工具由于概念不一、语言文化背景不同造成评估结果比较困难,研究结果不利于整合的缺点,逐渐成为了医疗护理康复研究的热点。  相似文献   

19.
基于《国际功能、残疾和健康分类》(ICF)和心理测量学,系统分析脑卒中功能和残疾测量工具开发和标准化的理论与方法,综述国内外基于ICF的脑卒中功能和残疾测量的最新进展。  相似文献   

20.
目的确定常用于脑卒中康复结局测量内容,主要是关于活动和参与的,并与《国际功能、残疾和健康分类》(ICF)对照。方法将以下量表的结构与ICF建立联系:Barthel指数(BI)、Berg平衡功能量表(BBS)、Chedoke McMaster脑卒中评定量表(CMSA)、Euroqol-5D欧洲牛活质量量表(EQ5D)、FIM功能独立性测量、Frenchay活动指数、Nottingham健康测验(NHP)、Rankin量表(Rs)、Rivermead动作测量(RMA)、Rivermead移动指数(RMI)、中风影响测验-30(SASIP30)、医学结局研究简表(SF36),卒中影响量表(SIS)、脑卒中特定生存质量量表(SSQOL)和站苞行走测验(TUG)。结果功能性结局测量中的绝大多数结构可与ICF分类建立联系。这些测量工具可以归入活动和参与的成份,活动是测量工具中最常见的类目内容。虽然测量工具的选择是基于它们主要关注的“活动”与“参与”内容,但有27%的结构属于身体功能类目,也有大约10%的结构与ICF不相关。结论在脑卒中的康复中,ICF是一种有效的工具来检测和比较脑卒中各测量工具的内容。这些内容上的比较使得临床医生和研究者们选择最符合他们兴趣和要求的测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