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比较经部分半椎板手术入路和经典半椎板入路治疗椎管内神经鞘瘤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2016年11月~2019年1月行部分半椎板入路切除的椎管内神经鞘瘤病人55例为研究组,同期行经典半椎板切除入路治疗的椎管内神经鞘瘤病人61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肿瘤全切率、手术切口长度、术后切口感染率、术中失血量、手术时间、术后VAS疼痛评分、术后肌力恢复情况以及脊柱畸形发生率。结果两组病人肿瘤全切率、术后脊柱畸形发生率、术后肌力改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24小时以及48小时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手术切口小、术后切口感染率低、术中失血量少、手术时间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部分半椎板入路治疗椎管内神经鞘瘤,创伤小、手术风险低,且不增加术后早期和晚期并发症发生率,不影响肿瘤全切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后路椎板切除入路手术治疗椎管内神经鞘瘤的临床疗效。方法:我院2005年1月~2011年1月收治71例椎管内神经鞘瘤,男39例,女32例,年龄25~99岁,平均51.6岁;颈段22例,胸段24例,腰、骶段25例,3例肿瘤位于髓内,66例位于髓外硬膜下,2例位于硬膜外。均行后路椎板切除入路手术治疗,术中57例采用半椎板切除,6例行全椎板切除,2例行多节段半椎板切除,6例行半椎板联合患侧关节突关节切除以完全暴露肿瘤组织,切除肿瘤;其中载瘤神经根与肿瘤无法分离而一并切除者9例;14例行全椎板切除或多节段半椎板切除或半椎板联合患侧关节突切除者采用脊柱内固定及植骨融合术。术后随访8~70个月,观察临床疗效,复查X线片观察脊柱稳定性及植骨融合情况,复查MRI观察肿瘤有无复发。结果:手术时间2~6h,平均3.5h;术中出血量300~800ml,平均450ml。71例患者肿瘤均获完全切除,术后均经病理检查证实为神经鞘瘤。术中无脊髓神经损伤。术后12例患者出现不同程度脑脊液漏,4例患者出现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给予对症治疗后康复。随访期内(8~70个月)全部患者临床症状及神经功能均有明显改善,复查MRI未见肿瘤残留或复发。14例采用脊柱内固定及植骨融合术患者植骨融合,内固定稳定。随访期间所有患者未见椎体滑脱、失稳现象。结论:后路椎板切除入路能充分暴露肿瘤,有利于完全切除肿瘤,采用此入路手术治疗椎管内神经鞘瘤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3.
半椎板切除入路治疗颈椎管哑铃型肿瘤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微创手术切除颈椎管哑铃型肿瘤的可行性。方法 用半椎板切除入路显微手术治疗14例颈椎管哑铃型肿瘤。结果 全切肿瘤12例,次全切l例,大部切除l例。术中椎动脉保护完好,术后症状均有明显改善,有9例随访6个月至18个月,无一例复发及出现颈椎不稳的表现。结论 此术式不仅创伤小、出血少,且不影响颈椎的稳定性,对颈椎管哑铃型肿瘤是较佳的选择。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半椎板入路在显微手术切除椎管内外沟通性肿瘤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经一侧半椎板入路显微切除11例椎管内外沟通性肿瘤的临床资料。结果9例椎管内外沟通性神经鞘瘤、1例椎管内外沟通性脊膜瘤手术全切除,1例椎管内外脂肪肉瘤次全切除。术后临床症状均得到明显改善。结论采用半椎板入路切除椎管内外沟通性肿瘤,更加有利于对偏侧生长在椎管外侧部分肿瘤的显露和全切除,并能进一步提高脊髓脊柱手术的微创性,并取得了更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单一入路手术治疗巨大侵袭性脊柱神经鞘瘤的方法、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3-01—2016-01采用单一入路手术治疗的11例巨大侵袭性脊柱神经鞘瘤。1例颈椎肿瘤行前路手术,2例颈椎肿瘤行后外侧入路手术。胸腰椎肿瘤4例中3例行后路手术,1例行前路手术。骶椎肿瘤4例行后路手术。结果本组手术时间120~290(210±55)min,术中出血量150~1 200(537±306)ml。1例S1神经根结扎后下肢肌力下降,双侧S4神经根结扎后出现二便功能障碍,术后半年逐渐恢复。本组均获得4~28(13.2±6.8)个月随访,所有患者均未发现肿瘤复发和转移,内固定位置良好。术前痛区VAS评分1~8(4.5±2.0)分,末次随访时VAS评分1~3(1.8±0.6)分;末次随访时疼痛较术前明显缓解,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7例有神经功能障碍者ASIA评分:左侧39~49(44.5±3.9)分,右侧40~49(45.7±3.0)分;末次随访ASIA评分:左侧42~49(46.7±2.5)分,右侧45~49(47.4±1.4)分;手术前后ASIA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一入路手术能够完整切除巨大侵袭性脊柱神经鞘瘤,彻底减压并重建脊柱稳定性,疗效确切,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寰椎后弓半切除在高位上颈椎哑铃状神经鞘瘤手术的可行性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18年12月高位上颈椎哑铃状神经鞘瘤患者13例,男10例,女3例;年龄19~67岁;枕骨大孔至C1平面4例,C1,2平面9例.进行寰椎后弓半切除摘除肿瘤,未内固定,临床疗效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  相似文献   

7.
经单侧椎板"微孔"入路椎管内原发肿瘤的显微切除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探讨椎管内原发肿瘤的微创治疗与脊柱功能保护的关系。方法 24例椎管内原发肿瘤位于颈段、胸段、腰段硬膜内或硬膜外腔,直径为0.9~3.0cm。精确定位下,根据肿瘤位置和大小情况,用磨钻磨开单侧椎板形成“微孔”,经此入路用显微手术全切除肿瘤。结果 经手术切除以及术后病理证实,神经纤维瘤、神经鞘瘤、脊膜瘤分别为9例、12例、3例,肿瘤全切除。术后3d均可转身运动,术后1周鼓励下床;无需要颈托、腰围等保护。术后3个月MR检查未见肿瘤残存或复发;随访6个月CT检查未见脊柱骨性结构变形。结论 单侧椎板“微孔”入路手术切除肿瘤彻底,是椎管内原发肿瘤的一种疗效较好的微创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一期后路椎弓根螺钉固定、半椎切除、矫形、植骨融合治疗成人半椎畸形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8-03-2010-07,对11例半椎所致侧后凸畸形患者行一期后路椎弓根螺钉固定、半椎切除、矫形植骨融合术。患者年龄24~38岁,平均27岁,术后随访6个月~2年,平均14个月。通过术前、术后及随访时站立位脊柱正位和侧位X线片测量,评价冠状面及矢状面的矫形效果。结果平均手术时间220 min;术中平均失血量1400 ml。术后所有患者躯干平衡良好,均无感染及严重神经系统并发症发生。术后2周节段侧凸角矫正率85%,后凸角矫正率为80%。末次随访时侧凸及后凸矫形均无明显丢失。结论一期后路椎弓根螺钉固定、半椎切除、矫形植骨融合治疗成人半椎畸形可获得良好的矫形效果,建议半椎畸形患者早期接受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9.
颈1,2神经鞘瘤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李龄  赵勇刚  白治军 《中华外科杂志》1998,36(11):684-686,I134
目的 探讨颈1,2神经鞘瘤的手术入路问题。方法 所有的病例据神经病学,神经影像学(CT,MRI或DSA)检查,经手术及神经病理证实,手术标本作组织病理学研究。结果 除1例(例15)黑色素变神经鞘瘤,浸及延髓及软脑治疗无效死亡外,余均恢复良好,结论 手术侧入路,可达到肿瘤全切除并获较好的神经症状改善。  相似文献   

10.
寰枢椎神经鞘瘤少见,局麻下经颈动脉三角手术入路行肿瘤切除未见报道。据谢应桂等(1997)报道,国内仅有两篇共5例的临床治疗经验,但均非骨神经鞘瘤。1997年3月,我院收治1例C2骨神经鞘瘤,在局麻下经颈动脉三角入路手术摘除,取得了满意的效果。患者男,...  相似文献   

11.
神经鞘瘤是发生于神经细胞的良性肿瘤,多为单发,笔者收治2例多发性神经鞘瘤患者,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三叉神经鞘瘤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Zhou L  Ren L  Li S  Guo H 《中华外科杂志》1999,37(2):99-100
目的 探讨三叉神经鞘瘤最佳外科手术入路。方法 回顾性分析75例三叉神经鞘瘤的临床资料和随访结果。按时间先后分为早期组和后期组进行对比。结果 早期组(1978 ̄1984年)应用常规硬脑膜内入路:后期组(1985 ̄1995年)除颅后窝型应用枕下硬膜内入路外,均用颅底开颅硬脑膜外入路。早期和后期组肿瘤全切率分别为58%(20/35)和80%(32/40)(P〈0.05),暂时和永久颅神经障碍分别为63%  相似文献   

13.
椎板间隙入路椎间盘镜治疗特殊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   总被引:25,自引:2,他引:25  
目的 :总结椎板间隙入路椎间盘镜手术治疗特殊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 :2 0 0 0年 2月至2 0 0 0年 11月间对 12 1例特殊类型椎间盘突出症患者 (多间隙突出 4 6例 ,巨大中央型突出 2 1例 ,小关节内聚明显者 4 7例 ,游离脱出 8例 ,明显钙化 2 6例 )。行椎板间隙入路椎间盘镜治疗。结果 :随访 3~ 10个月 ,手术优良率95 %。结论 :应用椎板间隙入路椎间盘镜手术治疗特殊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可以获得满意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4.
颈静脉孔区哑铃型神经鞘瘤较为罕见,其位置深在,解剖结构复杂,诊断和治疗均比较困难,术后并发症较多。自1999年至2007年我科共收治5例。采用显微神经外科技术,选择枕下乙状窦后一颌下联合入路切除肿瘤,取得良好的效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微创手术切除椎管内肿瘤的可行性. 方法 回顾分析了采用半椎板切除微创入路,应用显微外科技术切除椎管内肿瘤30例的临床资料. 结果 30例手术完全切除肿瘤,其中1例髓内肿瘤术后出现排尿困难、左侧垂足现象,经治疗1个月,排尿恢复正常,足背伸动作逐步改善.术后神经根性疼痛在1~3 d消失,肢体运动、感觉障碍在术后1~2个月内逐渐改善,全部病例均能恢复正常工作.术后随访3~ 18个月,30例全切除肿瘤未见复发.结论 半椎板入路微创手术治疗椎管内肿瘤损伤小、出血少,且不影响脊柱稳定性,有利于患者尽快恢复.  相似文献   

16.
患者,男,36岁,左膝疼痛不适1年余,2009年4月6日收入院。体检:左膝关节稍肿胀,髌骨局部轻压痛,皮温正常.表面静脉无怒张,无色素沉着。实验室检查无特殊。X线片示:左侧髌骨内见多囊状膨胀性骨质破坏区,外缘有薄的硬化边,内见多条分隔,髌骨后缘皮质中断,周围软组织稍肿胀(见图1)。  相似文献   

17.
<正>病人,女性,67岁。因胸部CT检查发现上纵隔肿物3天于2022年12月14日入院。无声音嘶哑,无饮水呛咳,无手脚麻木。体格检查:头后仰,吞咽时左侧颈部靠近左侧锁骨头处可扪及一约3 cm×4 cm大小肿物,质硬、边界欠清、活动度一般、无压痛。辅助检查:甲状腺功能FT3、FT4、TSH、TPOAb、TGAb正常,PTH正常,肿瘤标志物全套(女性)正常。B超检查:提示甲状腺左叶下极后方低回声团,不排除来源于甲状旁腺(图1)。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经皮椎间孔及椎板间联合入路内窥镜下减压治疗以腰椎管侧隐窝狭窄为主要表现的混合性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疗效。方法:2012年6月~2015年1月收治混合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13例,男9例,女4例,平均年龄65±11.6岁(46~86岁),病程4.7±2.9年,患者均有明确腰腿痛病史并伴单侧下肢神经症状及体征,神经源性间歇性跛行均小于500m。术前评估行全麻开放手术风险较高,均采用局麻下联合椎间孔及椎板间入路行内窥镜下减压术治疗。术前及末次随访时应用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对患者疼痛及腰部功能进行评价,应用Nakai标准评价临床疗效。结果:全部手术在局麻下顺利完成,手术时间90~140min,平均107.7±16.4min。术中并发神经根外膜撕裂1例,椎管内出血1例,经对症治疗后无明显后遗症状。平均住院4.7±1.2d(3~7d),平均随访时间19.6±9.0个月(9~40个月)。末次随访时腰部及下肢VAS评分由术前的4.6±0.8分和4.7±0.9分降至1.8±0.9分和1.0±0.7分,ODI由术前的(32.7±6.9)%降至(10.5±3.0)%,统计学上有显著性差异(P0.05)。应用Nakai评价的优良率为76.9%(优6例,良5例,可2例,差1例)。结论 :局麻下联合椎间孔及椎板间入路行内窥镜下减压术治疗混合性腰椎管狭窄症安全有效,恢复快,住院时间短,对于麻醉风险高的患者可以作为一种有效的微创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9.
对9例脊索瘤患者经鼻腔或口腔入路在神经内镜下行颅底脊索瘤切除术,在做好术前准备的基础上,加强心理护理、呼吸道管理及术后的伤口护理。结果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且术后症状明显改善,无并发症发生,好转出院,随访3个月影像学资料未见异常。  相似文献   

20.
对9例脊索瘤患者经鼻腔或口腔入路在神经内镜下行颅底脊索瘤切除术,在做好术前准备的基础上,加强心理护理、呼吸道管理及术后的伤口护理.结果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且术后症状明显改善,无并发症发生,好转出院,随访3个月影像学资料未见异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