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目的探讨围术期质量反馈理论联合整体护理干预在胸中段食管癌手术的应用效果。方法依照入院顺序将接受手术治疗的68例胸中段食管癌患者分为2组,各3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于对照组基础上采用质量反馈理论联合整体护理干预。比较2组首次下床时间、首次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首次下床时间、首次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胸中段食管癌手术患者,围手术期中采用质量反馈理论联合整体护理干预,可缩短患者术后下床时间、首次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同时可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围术期系统护理干预对阑尾手术后首次下床活动的影响。方法随机将接受阑尾切除术的88例阑尾炎患者分成2组,每组4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围术期系统护理,观察2组患者下床活动时间。结果对照组患者首次下床时间为(40.04±6.11)h,治疗组为(36.94±5.89)h,对照组术后5例发生并发症,观察组术后发生2例并发症,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阑尾炎手术患者采用围术期系统护理,能有效缩短患者的下床时间,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治疗急性阑尾炎的效果。方法选取2013-05—2016-05收治的72例急性阑尾炎患者,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分为2组,各36例。观察组给予腹腔镜阑尾切除术,对照组实施传统开腹阑尾切除术,比较2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下床活动时间及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治疗急性阑尾炎,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小、患者术后恢复快,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通过综合护理干预对腹腔镜直肠癌患者术后恢复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的效果。方法纳入84例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2例。观察组术后采取综合护理干预,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比较两组肛门排气时间、进食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总发生率。结果观察组肛门排气时间、进食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分别为(1.37±0.53)d、(2.87±0.83)d、(3.41±0.95)d、(10.54±1.73)d,均短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为19.05%,低于对照组的40.48%(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措施能有效促进术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后患者恢复,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急性阑尾炎的效果。方法将50例接受阑尾切除术的急性阑尾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25例。对照组采用开腹手术,观察组采用腹腔镜治疗。比较2组术中出血量、下床活动时间、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下床活动时间、肛门排气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住院时间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治疗急性阑尾炎,创伤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患者恢复快。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阑尾切除术围手术期舒适护理的效果。方法随机将70例接受阑尾切除术的急性阑尾炎患者分为2组,观察组采用围手术期舒适护理,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评价2组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下床活动时间、肠功能恢复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及对护理工作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阑尾切除术患者实施围手术期舒适护,可明改善治疗效果,提升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基于心理授权理论的早期康复护理在直肠癌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86例直肠癌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3例。对照组患者采用直肠癌术后常规早期康复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以心理授权理论为基础的护理干预,比较2组患者的恢复情况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排气时间、排便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4.6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8.60%(P <0.05)。结论:心理授权理论应用于直肠癌手术患者早期康复护理,能有效提高患者术后早期康复效果,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腹部手术患者术后早期进食的效果,为临床早期干预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9年10月于医院行腹部手术者96例临床资料。其中术后早期进食者48例为观察组;另48例于术后采用传统进食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情况(首次排气时间、排便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和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疼痛程度、切口愈合时间;记录两组术后便秘和腹胀、切口感染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术后首次排气时间和排便时间及肠鸣音恢复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早于对照组,切口愈合时间和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2、8、12小时NRS疼痛评分与对照组比较,P0.05。观察组术后便秘和腹胀及切口感染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腹部手术患者术后早期进食可加速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围手术期护理干预对阑尾炎手术患儿的影响及临床价值。方法将2011-01—2013-01间收治的阑尾炎手术患儿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对照组30例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30例实行围手术期护理干预,对两组患儿术后恢复情况、并发症及满意度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肛门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及并发症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护理总满意率96.67%,对照组护理总满意率73.77%,两组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阑尾炎手术患儿采取围手术期综合护理干预,可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护理满意度,效果肯定。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快速康复外科(FTS)理念下临床护理路径在结直肠癌术后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66例结直肠癌患者为研究参与者,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3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采用FTS理念下的临床护理路径干预,比较2组患者术后康复情况、日常活动度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首次排气时间、首次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日常活动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结直肠癌手术患者应用FTS理念下的临床护理路径干预有助于缩短术后康复时间,提高患者的日常活动度,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临床应用效果确切,建议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直肠癌患者围术期综合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将67例直肠癌根治术的患者分为观察组28例和对照组39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围术期综合护理措施,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恢复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肛门恢复排气时间、术后进食时间、首次排便时间、住院时间均较对照组明显缩短,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明显减少,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围术期综合护理干预能明显降低直肠癌根治术并发症发生率,减少患者住院时间,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有利于患者术后康复。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不同切口阑尾切除术的应用价值。方法将82例急性阑尾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1例。对照组采用麦氏切口,观察组采用皮纹横切口,比较两组疗效。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下床活动时间、术后引流量、排气时间及住院天数均少于对照组(P0.05);切口长度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9.76%,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36.59%,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经麦氏点皮纹横切口阑尾切除术具有切口小、瘢痕小、并发症少、术后恢复快等特点,对急性阑尾炎的治疗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总结急性阑尾炎阑尾切除术的围手术期整体护理体会。方法随机将行阑尾切除术的70例急性阑尾炎患者分为2组,各35例。对照组实施围术期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整体护理干预。比较2组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加强急性阑尾炎阑尾切除手术患者的围手术期整体护理,可显著提升护理效果,减少住院时间与并发症发生率,利于患者早期康复。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比分析腹腔镜及开腹阑尾切除术治疗急性阑尾炎的效果。方法随机将76例急性阑尾炎患者分为2组,每组38例。观察组行腹腔镜手术,对照组实施开腹手术。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后下床时间、切口感染率、腹腔残余脓肿发生率及住院时间。结果治疗组术后下床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切口感染率低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手术时间、腹腔残余脓肿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阑尾切除术创伤小、并发症少、患者术后恢复快。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腹腔镜阑尾切除术与开腹阑尾切除术治疗急性阑尾炎的效果。方法将120例接受阑尾切除术的急性阑尾炎患者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分成2组,每组60例。对照组实施开腹手术,观察组实施腹腔镜手术。结果 2组均顺利完成手术。2组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及术后下床活动时间、镇痛药物使用率、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治疗急性阑尾炎,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发生率低,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快速康复外科(FTS)理念护理干预应用于腹腔镜子宫肌瘤手术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09—2019-02间接受腹腔镜子宫肌瘤手术的150例患者,按入院时间分为2组,各7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采用FTS理念的护理干预。比较2组术后禁食时间、首次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术后12 h及24 h疼痛评分、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术后禁食、首次排气、下床活动、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术后12 h、24 h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患者满意度高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FTS理念的护理干预应用于子宫肌瘤腹腔镜手术患者,可缩短术后禁食及下床活动时间,缓解术后疼痛,促进术后恢复,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总管探查取石Ⅰ期缝合围手术期的快速康复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对本院32例腹腔镜胆总管探查取石Ⅰ期缝合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1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采用快速康复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疼痛评分、首次下床活动时间、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患者满意度。结果实验组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术后疼痛评分、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患者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快速康复护理能显著提高腹腔镜胆总管探查取石一期缝合术患者术后康复,提高患者满意度及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8.
目的总结结肠癌患者围手术期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将48例结肠癌手术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实施心理护理干预、健康教育、饮食指导、肠道准备等综合性护理干预。观察2组患者住院时间和并发症发生率、护理满意程度。结果观察组住院时间和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率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强围术期综合护理干预可降低结肠癌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提高患者对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妇产科急腹症的综合护理干预方法及效果。方法随机将100例妇产科急腹症患者分为2组,每组50例。观察组行综合护理干预,对照组进行基础护理。比较2组患者的护理依从性、术后应用镇痛药物次数、平均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及患者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护理依从性、术后应用镇痛药物次数、平均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及患者的满意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妇产科急腹症患者进行综合护理干预,可显著提高患者的护理依从性及其满意度,减少术后应用镇痛药物次数、平均住院时间和并发症发生率,效果确切。  相似文献   

20.
探讨腹腔镜与开腹行结直肠癌根治术治疗早期结直肠癌的效果。2015年1月—2017年9月,140例早期结直肠癌患者,开腹结直肠癌根治术70例(对照组),70例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观察组)。记录两组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首次排气时间、排便时间、开始进食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切口长度、标本切除长度、淋巴结清除数及术后住院时间。记录两组手术并发症,局部复发及远处转移。结果显示,两组均顺利完成手术,观察组无中转开腹。观察组平均手术时间为(202.41±6.47)min明显长于对照组(176.58±7.14)min,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术后首次排气时间、排便时间、开始进食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及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中并发症2.9%(2/70)低于对照组5.7%(4/70,P0.05)。术后并发症为15.7%(11/70)明显低于对照组37.1%(26/70,P0.05)。观察组术后局部复发率和远处转移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表明,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更具优势,可减少术后并发症,促进患者康复,具有较高安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