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观察银质针导热疗法联合传统中医中药疗法治疗腰肌劳损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5年7月至2018年7月来某院诊治的腰肌劳损患者43例,采用银质针导热疗法联合传统针刺、推拿、口服中药疗法治疗,观察治疗后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AS)及临床疗效。结果临床疗效痊愈24例,显效10例,有效6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达到93.0%。VAS疗效26例治愈,11例显效,4例有效,2例无效,治愈率达60.5%,总有效率达到95.3%。结论采用银质针导热疗法联合传统中医中药疗法治疗腰肌劳损疗效确切,患者易于接受。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银质针导热治疗慢性膝关节痛的临床疗效.方法:71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37例银质针导热疗法组,34例封闭加微波治疗组作为对照组,对两组病例的疗效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后两周,两组患者膝痛均有缓解(P<0.05),但3月后封闭加微波治疗组膝痛总有效率为64.7%,银质针导热疗法组总有效率为83.8%;6个月后封闭加微波治疗组膝痛总有效率为67.5%,银质针导热疗法组总有效率为91.8%,治疗组从3个月后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银质针导热治疗慢性膝关节痛疗效明显,且具有较好的远期疗效.  相似文献   

3.
银质针导热疗法治疗顽固性颈型颈椎病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银质针导热疗法治疗颈型颈椎病的近期临床效果,为颈型颈椎病的治疗寻找一种有效方法。方法 应用银质针导热疗法治疗60例颈型颈椎病病人,观察病人入院时和银质针治疗后1周、2周、1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症状、体征变化,行VAS评分,评定疗效。结果 银质针治疗后1周,疗效优30例,良25例;治疗后2周,疗效优49例,良9例;治疗后1个月,疗效优53例,良6例;治疗后3、6、12个月疗效与1个月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银质针导热疗法是治疗颈型颈椎病的一种较为理想、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银质针导热疗法治疗腰椎手术失败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30例腰椎手术失败综合征的患者在腰部、臀骶部选择多个压痛点作为进针点,行银质针导热治疗.在同一病变区可做2~3次针刺.每周1次,最多治疗8次.结果 1周后(即治疗1次)治愈2例,有效18例,无效10例;2周后治愈6例,有效16例,无效8例;3周后治愈10例,有效13例,无效7例;6个月后综合评定:治愈14例,有效12例,无效4例.综合有效率86.7%.结论 银质针导热疗法治疗腰椎手术失败综合征具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5.
银质针导热治疗髌下脂肪垫损害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银质针导热治疗慢性髌下脂肪垫损害性膝关节痛的临床疗效。方法:62例入组患者随机分为2组,34例银质针导热疗法组,28例封闭加微波治疗组作为对照组,对两组病例的疗效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后两周,两组患者膝痛均有缓解(P〈0.05),但3月后封闭加微波治疗组膝痛总有效率为67.9%,银质针导热疗法组总有效率为91.2%;6个月后封闭加微波治疗组膝痛总有效率为64.3%,银质针导热疗法组总有效率为85.3%,治疗组从3个月后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银质针导热治疗慢性髌下脂肪垫损害性膝关节痛疗效明显,且具有较好的远期疗效。  相似文献   

6.
银质针导热疗法治疗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的临床安全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银质针导热疗法治疗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的临床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单盲方法观察378例肌筋膜疼痛综合征患者进行银质针导热疗法治疗前后血、尿、便常规、肝肾功能、心肌酶及心电图的变化;针刺前1h、局部麻醉即刻、局部麻醉后10min、针刺即刻和针刺治疗后1h动态检测心率、呼吸、血压、血氧饱和度变化。结果:银质针治疗前后患者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肝肾功能、心肌酶检测结果无显著性差异(P0.05);银质针导热疗法前、中、后动态检测心率、呼吸、血压、血氧饱和度变化结果显示,心率、呼吸、血压、血氧饱和度无明显异常变化。结论:经安全性系列研究证明:银质针导热疗法治疗肌筋膜疼痛综合征是安全的,使用于老年人和稳定期心脏病患者。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三维正脊疗法与银质针导热疗法治疗腰间盘突出症的互补作用及机制。 方法:于2002—02/2005—08选择解放军总医院康复医学科诊治的均由CT扫描或MRI检查确诊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240例。随机数字表法分成3组:三维正脊组,银质针导热组,三维正脊及银质针导热联合组,每组80例。三维正脊组采用三维正脊疗法,对间盘突出节段施行该疗法,1次/周,共做2次;银质针导热组采用银质针导热疗法对腰部和臀部软组织病变部位施行银质针导热疗法,1次/周,共2次;三维正脊及银质针导热联合组先后采用三维正脊疗法和银质针导热疗法,各2次。比较各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3个月和6个月疼痛数字评分及治疗后1个月的临床体征改善情况及疗效结果。疗效评定标准:①痊愈。腰腿疼痛消失,临床体征均转为阴性,可恢复工作。②有效。腰腿疼痛基本消失,临床体征两三项转为阴性,可作轻微工作。③好转。腰腿疼痛减轻,临床体征有1项转为阴性,尚需继续治疗。④无效。治疗前后疼痛与体征无变化。 结果:所有患者均完成治疗和指标评定,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治疗后3个月三维正脊组、银质针导热组、三维正脊及银质针导热联合组疼痛数字评分值与治疗前相比均有降低,而三维正脊及银质针导热联合组更为明显(X^2=2.51,P〈0.01)。治疗后6个月,各组病例的疼痛症状大多数获得控制,以三维正脊及银质针导热联合组更为明显(X^2=4.03,P〈0.01)。其中银质针导热组和三维正脊组、三维正脊及银质针导热联合组与银质针导热组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X^2=8.288,03,P〈0.05)。②治疗后1个月各组临床体征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尤其是直腿抬高试验阳性率,治疗1个月后三维正脊及银质针导热联合组与银质针导热组,三维正脊及银质针导热联合组与三维正脊组相比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X^2=9.26,9、03,P〈0.01),而银质针导热组与三维正脊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X^2=11.50,P〉0.05)。③银质针导热组、三维正脊组和三维正脊及银质针导热联合组的有效率(痊愈及有效)分别为71%、72%和85%,三维正脊及银质针导热联合组与银质针导热组、三维正脊及银质针导热联合组与三维正脊组相比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X^2=6.30,6.12,P〈0.01)。 结论:三维正脊疗法具有解除肌肉痉挛,松解神经根粘连;银质针导热疗法则有消除椎管内外软组织无菌性炎症、改善血液供应和松解肌肉的作用。两种疗法治疗腰间盘突出症具有互补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三维正脊疗法与银质针导热疗法治疗腰间盘突出症的互补作用及机制。方法:于2002-02/2005-08选择解放军总医院康复医学科诊治的均由CT扫描或MRI检查确诊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240例。随机数字表法分成3组:三维正脊组,银质针导热组,三维正脊及银质针导热联合组,每组80例。三维正脊组采用三维正脊疗法,对间盘突出节段施行该疗法,1次/周,共做2次;银质针导热组采用银质针导热疗法对腰部和臀部软组织病变部位施行银质针导热疗法,1次/周,共2次;三维正脊及银质针导热联合组先后采用三维正脊疗法和银质针导热疗法,各2次。比较各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3个月和6个月疼痛数字评分及治疗后1个月的临床体征改善情况及疗效结果。疗效评定标准:①痊愈。腰腿疼痛消失,临床体征均转为阴性,可恢复工作。②有效。腰腿疼痛基本消失,临床体征两三项转为阴性,可作轻微工作。③好转。腰腿疼痛减轻,临床体征有1项转为阴性,尚需继续治疗。④无效。治疗前后疼痛与体征无变化。结果:所有患者均完成治疗和指标评定,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治疗后3个月三维正脊组、银质针导热组、三维正脊及银质针导热联合组疼痛数字评分值与治疗前相比均有降低,而三维正脊及银质针导热联合组更为明显(χ2=2.51,P<0.01)。治疗后6个月,各组病例的疼痛症状大多数获得控制,以三维正脊及银质针导热联合组更为明显(χ2=4.03,P<0.01)。其中银质针导热组和三维正脊组、三维正脊及银质针导热联合组与银质针导热组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χ2=8.288.03,P<0.05)。②治疗后1个月各组临床体征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尤其是直腿抬高试验阳性率,治疗1个月后三维正脊及银质针导热联合组与银质针导热组,三维正脊及银质针导热联合组与三维正脊组相比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χ2=9.26,9.03,P<0.01),而银质针导热组与三维正脊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χ2=11.50,P>0.05)。③银质针导热组、三维正脊组和三维正脊及银质针导热联合组的有效率(痊愈及有效)分别为71%、72%和85%,三维正脊及银质针导热联合组与银质针导热组、三维正脊及银质针导热联合组与三维正脊组相比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χ2=6.30,6.12,P<0.01)。结论:三维正脊疗法具有解除肌肉痉挛,松解神经根粘连;银质针导热疗法则有消除椎管内外软组织无菌性炎症、改善血液供应和松解肌肉的作用。两种疗法治疗腰间盘突出症具有互补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腰椎定点牵扳疗法与银质针导热疗法治疗腰间盘突出症的互补作用。方法:于2002—02/2005—08选择解放军总医院康复医学科诊治的均由CT扫描或MRI检查确诊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240例。随机数字表法分成3组:腰椎定点牵扳组,银质针导热组,腰椎定点牵扳及银质针导热联合组,每组80例。腰椎定点牵扳组采用腰椎定点牵扳疗法,对间盘突出节段施行该疗法,1次/周,共做2次;银质针导热组采用银质针导热疗法对腰部和臀部软组织病变部位施行银质针导热疗法,1次/周,共2次;腰椎定点牵扳及银质针导热联合组为两种疗法的联合使用:腰椎定点牵扳疗法1周后对腰、臀部软组织病变部位分两次施行银质针肌肉导热疗法。比较各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3个月和6个月疼痛数字评分及治疗后3个月的临床体征改善情况及疗效结果。疗效评定标准:①症状消失:腰腿疼痛消失,临床体征均转为阴性,可恢复工作。③有效:腰腿疼痛基本消失,临床体征2-3项转为阴性,可作轻工作。③好转:腰腿疼痛减轻,临床体征有1项转为阴性,尚需继续治疗。④无效:治疗前后疼痛与体征无变化。结果:所有患者均完成治疗和指标评定,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治疗后3个月腰椎定点牵扳组、银质针导热组、腰椎定点牵扳及银质针导热联合组疼痛数字评分值与治疗前相比均有降低,而联合组更为明显(t=8.52P〈0.01)。治疗后6个月,各组病例的疼痛症状大多数获得控制,以联合组更为明显(t=7.08,P〈0.01)。其中银质针导热组和腰椎定点牵扳组、腰椎定点牵扳及银质针导热联合组与银质针导热组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t=9.09,9.82,P〈0.05)。②治疗后3个月各组临床体征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尤其是直腿抬高试验阳性率,治疗3个月后联合组与银质针导热组,联合组与腰椎定点牵扳组相比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χ2=9.27,9.04,P〈0.01),而银质针导热组与腰椎定点牵扳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χ2=11.51,P〉0.05)。(勤银质针导热组、腰椎定点牵扳组、联合组的有效率(痊愈及有效)分别为72%,73%和88%,联合组与银质针导热组、联合组与腰椎定点牵扳组相比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r=6.31,6.13,P〈0.01)。结论:腰椎定点牵扳疗法具有解除肌肉痉挛,松解神经根粘连;银质针导热疗法则有消除椎管内外软组织无菌性炎症、改善血供和松解肌肉的作用。两种疗法治疗腰间盘突出症具有互补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腰椎定点牵扳疗法与银质针导热疗法治疗腰间盘突出症的互补作用。方法:于2002-02/2005-08选择解放军总医院康复医学科诊治的均由CT扫描或MRI检查确诊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240例。随机数字表法分成3组:腰椎定点牵扳组,银质针导热组,腰椎定点牵扳及银质针导热联合组,每组80例。腰椎定点牵扳组采用腰椎定点牵扳疗法,对间盘突出节段施行该疗法,1次/周,共做2次;银质针导热组采用银质针导热疗法对腰部和臀部软组织病变部位施行银质针导热疗法,1次/周,共2次;腰椎定点牵扳及银质针导热联合组为两种疗法的联合使用:腰椎定点牵扳疗法1周后对腰、臀部软组织病变部位分两次施行银质针肌肉导热疗法。比较各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3个月和6个月疼痛数字评分及治疗后3个月的临床体征改善情况及疗效结果。疗效评定标准:①症状消失:腰腿疼痛消失,临床体征均转为阴性,可恢复工作。②有效:腰腿疼痛基本消失,临床体征2~3项转为阴性,可作轻工作。③好转:腰腿疼痛减轻,临床体征有1项转为阴性,尚需继续治疗。④无效:治疗前后疼痛与体征无变化。结果:所有患者均完成治疗和指标评定,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治疗后3个月腰椎定点牵扳组、银质针导热组、腰椎定点牵扳及银质针导热联合组疼痛数字评分值与治疗前相比均有降低,而联合组更为明显(t=8.52P<0.01)。治疗后6个月,各组病例的疼痛症状大多数获得控制,以联合组更为明显(t=7.08,P<0.01)。其中银质针导热组和腰椎定点牵扳组、腰椎定点牵扳及银质针导热联合组与银质针导热组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t=9.09,9.82,P<0.05)。②治疗后3个月各组临床体征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尤其是直腿抬高试验阳性率,治疗3个月后联合组与银质针导热组,联合组与腰椎定点牵扳组相比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χ2=9.27,9.04,P<0.01),而银质针导热组与腰椎定点牵扳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χ2=11.51,P>0.05)。③银质针导热组、腰椎定点牵扳组、联合组的有效率(痊愈及有效)分别为72%,73%和88%,联合组与银质针导热组、联合组与腰椎定点牵扳组相比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χ2=6.31,6.13,P<0.01)。结论:腰椎定点牵扳疗法具有解除肌肉痉挛,松解神经根粘连;银质针导热疗法则有消除椎管内外软组织无菌性炎症、改善血供和松解肌肉的作用。两种疗法治疗腰间盘突出症具有互补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