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多纪(丹波)家族,汉方医学名门世家,享誉东瀛。多纪(丹波)家族不但世代悬壶济世,而且在收集、整理、出版中国、日本传统医学文献资料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其中不乏带有开拓性的意义。明和二年(1765年),多纪元孝创建江户幕府时代唯一的一所私立医学学校“跻寿馆”,致力于医学教育的同时,  相似文献   

2.
多纪(丹波)氏家族作为享誉东瀛的汉方医学名门世家,悬壶济世的同时,在发掘、整理、出版传统医学文献方面做了大量极具历史意义的工作。不仅如此,多纪(丹波)氏家族还保留了著书立说的传统。多纪(丹波)氏家族的著述极其丰富。整理和研究多纪(丹波)氏家族历世医著,不仅有助于了解中日两国医学文化交往的历史,而且对发掘、整理和研究传统医学这一人类共同的文化遗产也具有极其深远的意义。由于多纪(丹波)氏家族世代绵延,历史跨度大,本文仅就多纪元以后的历代医著择要作一介绍。《广民济急方》(三卷,元)此书由元简校订,宽政…  相似文献   

3.
多纪(丹波)氏家族作为享誉东瀛的汉方医学名门世家,悬壶济世的同时.在发掘、整理、出版传统医学文献方面做了大量极具历史意义的工作:不仅如此,多纪(丹波)氏家族还保留了著书立说的传统。多纪(丹波)氏家族的著述极其丰富。整理和研究多纪(丹波)氏家族历世医著,不仅有助于了解中日两国医学文化交往的历史,  相似文献   

4.
日本丹波(多纪)家族是享誉东流的汉方医学世家。在漫长的历史时期内,在传统医学这一领域,丹波(多纪)家族人才辈出,他们精湛的医术为时人所推崇,他们所建树的业绩为后人所景仰。从丹波康赖(912-995)撰《医心方》(982)起,至明治、大正九百余年间,物换星移,沧海桑田,日本经历无数次巨大的社会变革。而丹波(多纪)家族以岐黄之术为家传,一脉相承,绵延千年而不衰。这在日本文化史乃至世界文化史上都是罕见的。对丹波(多纪)氏家世的考证,探寻这一家族在传统医学文化领域的学术发展轨迹,重新审视这一家族令人叹为…  相似文献   

5.
新安医学是中国传统医学的一个重要流派,而家族医学可以说是新安医学的一个鲜明特色,"张一帖"家族又是其中的翘楚,特整理其医学特点以供同仁参考。  相似文献   

6.
日本京都大学附属图书馆富士川文库藏有大量中国医学著作,以刻本居多,稿抄本亦不少。本次整理共得85件中医稿抄本,其中不乏多纪(丹波)元简、元胤等医学考证学派医家经手的写本、校本,也有一些中国国内已佚或残损,仅存于日本的中医著作,如《医说佛乘》《一万社草》等,均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7.
由上海中医药大学校终身教授段逸山先生以及任宏丽、全嬿嬿编撰的中医妇科文献专著《郑氏女科六书校注》最近由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该书的出版获得"国家古籍整理出版专项经费"的资助,汇集整理"郑氏女科"家传最重要的六种抄本著作:《女科万金方》、《郑氏女科秘方》、《薛氏济阴万金书》、《女科济阴要语万金方》、《女科集义》和《产宝百问》,全部选用清善本或孤本为底本,并做校注整理工作。《郑氏女科六书校注》是国内首次对家族世医传世的抄本著作进行全面整理研究。"郑氏女科"发端于南宋,与宁波宋氏、海宁陈氏和绍兴钱氏并称江南四大女医,其学术特点可归纳为"抑气养血""培补心脾"等。该  相似文献   

8.
江户医学馆的教育——考证医学的奠基(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育机构概要 1.学校设立的宗旨“跻寿馆”,顾名思义,多纪元孝当初创办医学馆之意图,是以救济民众为第一之义(《医学馆经营记》医学名目之事)。然而,专事救济民众的医疗设施已让于享保年间由小川笙船发起设立的小石川养生所。医学馆的创办,旨在通过江户培养优秀医师,以达救民之实的目的。不过,若想作为教育机构以求宏图大展,则很难实现。因此要想成为医官的教育、选拔机构,就必须编人幕府的官僚机构中。  相似文献   

9.
《医心方》是日本现存最早的一部综合性医书,为丹波康赖在永观2年(公元984年)编撰完成,它对日本汉方医学的形成影响极大,是中日医学交流的珍贵史料。长春中医学院图书馆珍藏的钞本经日本著名学者真柳诚先生鉴定为我国可见最早的《医心方》抄本,更由于其抄校者杨世诰的显赫家庭背景,令其文物价值不可小觑。  相似文献   

10.
浅析日本处方学特征张玉芳河南中医学院成教学院(郑州450003)日本汉方医学称方剂学为“处方学”或“处方解说”。其在汉方医学中占主导地位。汉方医学乃日本传统医学,是公元五世纪传入的中国医学,通过长期的临床实践,逐渐演变而成的。因此,既有中医学的基本内...  相似文献   

11.
徐江雁 《北京中医》2006,25(2):75-76
1 生平简历 冯济卿(1874—1964年),名怀宽,字济卿,北京人。其幼入私塾,熟读四书五经。稍长酷爱中医,入太医院医学馆学习,潜心研读《内经》、《难经》、《伤寒论》等医学典籍,成绩优异,学有所成。其学识渊博,造诣颇深,精于方药,每见神效,于清末光绪之际供职于太医院。先为太医院九品医士、寿药房值宿供奉官,后升为吏目。民国初期,他在崇文门外东河槽2号寓所悬壶济世,为民众疗疾。解放后,被聘为北京市第二中医门诊部顾问。  相似文献   

12.
浅谈传统医学美学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传统医学美学的历史源远流长,文章试从医学人体美学、医学人体审美、医学美育、损美性疾病医学治疗等方面浅谈传统医学美学的研究。提示中医美学内容丰富,临床应用广泛,值得进一步发掘整理与研究。  相似文献   

13.
江户医学馆的教育——考证医学的奠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幕府医官多纪氏主持的医学馆,是江户幕府直辖的医学校,它经历了滥觞、兴隆(百日教育)、确立(官办化之初)、停滞(元简殁)、昌盛(天保改革后)、衰落(元坚殁)等阶段。医学馆始终以重视历史文献的学风,寻求安全、实用的医术。  相似文献   

14.
柴玉 《中医药管理杂志》2008,16(11):F0004-F0004
2008年11月7日,世界卫生组织传统医学大会在北京隆重开幕。这是世界卫生组织首次就传统医学主办全球性大会,旨在进一步评估传统医学(补充和替代医学)的作用审议各国的传统医学进展,并推动各成员国把传统医学纳入国家卫生体系。本次大会由中国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承办。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陈冯富珍,中国卫生部部长陈竺,卫生部副部长、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王国强等出席开幕式。来自缅甸、南非、澳大利亚的卫生官员和80多个国家的1100多人参加了大会。  相似文献   

15.
近年,有关中国古代房中术的文献被陆续发掘刊载,本文拟就此作一简要概论。房中术实为中国古代对性问题的探讨与实践总结,相当于现在的“性学”,被归类在医学范畴之中.最早的文献多称之为“阴道”,《汉书·艺文志》将这类文献统称“房中”.982年(相当于中国宋初)日本人丹波康赖辑录整理中国唐代以前的中医著作《医心方》时归为“房内”。在《医心方》的有关文献中,已出现“房中之术”一词,后世简称为“房中术”,内容多偏重在性行为方面,近代以来则多以此指整个中国古代性学。目前还有”房事之学”、”房伟之学”等更雅致一些的…  相似文献   

16.
江户医学馆的教育--考证医学的奠基(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育机构概要1.学校设立的宗旨“跻寿馆”,顾名思义,多纪元孝当初创办医学馆之意图,是以救济民众为第一之义(《医学馆经营记》医学名目之事)。然而,专事救济民众的医疗设施已让于享保年间由小川笙船发起设立的小石川养生所。医学馆的创办,旨在通过江户培养优秀医师,以达救民之实的目的。不过,若想作为教育机构以求宏图大展,则很难实现。因此要想成为医官的教育、选拔机构,就必须编入幕府的官僚机构中。医学馆成为官办医学校之后,学习重点转移至能够满足官僚、显贵益寿延年之需的医学和医术方面。为此,尽管用于平民带有实习性意味的治疗有待…  相似文献   

17.
中医预测医学理论研究思路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医预测医学理论研究思路方法郭教礼郑怀林(陕西省中医药研究院西安710003)杨援朝(陕西中医学院妇研室咸阳712083)关键词中医预测医学思路方法预测医学的学术思想和实践经验的记录总结,在世界传统医学各体系中均有其文献资料可鉴。中国传统医学历史悠久...  相似文献   

18.
11月7日,世界卫生组织传统医学大会在北京隆重开幕。这是世界卫生组织首次就传统医学主办全球性大会,旨在进一步评估传统医学(补充和替代医学)的作用,审议各国的传统医学进展,并推动各成员国把传统医学纳入国家卫生体系。本次大会由中国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承办。  相似文献   

19.
世界卫生组织传统医学官员丸山由纪子在不久前召开的国际传统医药研讨会上指出,近十年来,传统医学越来越多地应用在许多普遍利用现代医学的国家,而且有些国家“补充医学”或“替代医学”可以与“传统医学”这一述语替换使用。传统医学已在某些医疗领域显示了它的疗效,如神经精神医学、各种疾病的预防、防治生活习惯病以及老年人的保健与生活质量的提高等方面。传统医学的当务之急是在临床试验、  相似文献   

20.
源流 法国是西方各国中接触和使用中医最早的国家之一。17世纪,中国的传统医学被旅游者、外交官、特别是传教士介绍到了法国。法国人哈尔文(Harvien.P.P)翻译了中医脉学著作,名为《中国秘典》,并于公元1671年在法国出版。波兰耶稣会来华传教士卜弥格(Michael Boym)用当时欧洲医学通用的拉丁语出版介绍中医的著作,引起各国重视,法国在公元1690年、1768年、1813年均有译本或编译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