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
目的探讨血清中游离的血红蛋白(不同程度溶血)对检测血清磷酸肌酸激酶(CK)活力的影响。方法用自制血红蛋白(Hb)液,制成不同浓度Hb含量的血清标本,用自动血细胞计数仪检测其Hb浓度,用自动生化仪配对检测原血清以及含不同浓度Hb血清的CK活力(U/L)。结果含不同浓度Hb血清比原血清CK活力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且CK活力升高的程度与血清中Hb的浓度成正相关。结论在检测血清CK活力时,不宜采用溶血的血清标本,以免造成CK活力的假性增高。  相似文献   

3.
4.
急性心肌梗死 (AMI)是威胁人类生命的主要疾病之一。在治疗上有很多积极的方案 ,但及早诊断尤为重要。因为心肌细胞缺氧超过 6h将可能出现不可逆的病变 ,所以要求早期实验诊断AMI,最好在发病 6h内作出判断 ,才有利于病人及早治疗康复。作为县级医院 ,我们近两年来采用联合测定患者血清磷酸肌酸激酶同功酶 (CK MB)、肌钙蛋白I(cTnI)、肌红蛋白(Myo) ,以取代以往所用的心肌酶谱 ,包括谷草转氨酶(AST)、肌酸激酶 (CK)、乳酸脱氢酶 (LDH)、α 羟丁酸脱氢酶 (α HBDH)等测定 ,对于早期诊断心肌梗死 ,尤其是对那…  相似文献   

5.
以非病区糖对照、克山病病区粮及其添加豆油(60g豆油/kg饲料)饲料喂养大鼠70天,测定血浆中磷酸肌酸激酶、α-羟丁酸脱氢酶的含量。结果显示,饲料中添加富含多不饱和脂肪酸的豆油,可使大鼠血浆中这两种酶的含量显著增加(P〈0.01)。说明,多不饱和脂肪酸长期负荷,能够降低实验动物体内的抗氧化能力。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新生儿轻、重度窒息时心肌酶的变化。方法 轻度窒息、重度窒息患儿分别测定血磷酸肌酸激酶(CPK)和磷酸肌酸激酶同功酶(CK—MB)。结果 重度窒息CPK、CK—MB的活性明显高于轻度窒息。结论 CPK、CK—MB的活性增高与窒息程度呈正比。其活性可作为窒息新生儿心肌损害的指标。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155例HFRS在较大剂量病毒唑双盲随机对照治疗中对血清磷酸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进行了动态监测,以探讨病毒唑是否有利于患者心肌细胞受损的矫正,、并为评价病毒唑对HFRS的疗效提供部分依据。文中将病毒唑组与安慰剂组各期、各型中CK-MB进行比较,结果显示,病毒唑组发热期CK*MB明显低于安慰剂组,分别为55.25和69.63μ/L,两者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病毒唑组重、危型患者CK-MB均值为47.7μ/L,明显低于安慰剂组66.08μ/L(P<0.05)。以上结果表明,较大剂量病毒唑具有抗病毒感染的作用,使心肌细胞因病毒感染造成的水肿、坏死、细胞膜通透性增加等所导致的CK-MB外滥有所减轻,故能降低HFRS患者血清中CK-MB含量。此作用尤以发热期和重、危型患者更为明显,因而有助于减少或防止心脏并发症的发生,减轻疾病的严重程度,从而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8.
对脑梗死患者血清磷酸肌酸激酶(CK)变化的分析,有助于提高基层医院医生对脑梗死患者酶学变化的认识,从而进一步提高对脑梗死的诊疗水平。我们随机抽取脑梗死患者42例对其血清CK变化进行分析并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对于根据病史、症状、体征、入院当时及发病后72小时两次头颅CT检查结果,确诊为脑梗死的患者[1],采取随机抽样方式,抽取42例。其中男25例,女17例,最小年龄41岁,最大82岁,平均62岁。根据病史、症状、体征、心电图及心脏彩色多普勒检查,被抽取的患者均被排除急性心肌梗死诊断;被抽取的患者也无近期手术史及外伤史。对于这42例患者,在脑梗死发病达72小时后分别测其血清CK及同工酶CK—BB(主要存在于脑组织细胞中)、CK-MB(主要存在于心肌细胞中)、CK-MM(主要存在于骨骼肌细胞中)。我院血清CK及同工酶正常值(酶偶联法测定)为:CK男10~80u/L、女10~70u/L;CK-BB无或微量,CK-MB 0~6u/L,CK-MM 4~80u/L。2结果在这42例患者中,有6例为腔隙性脑梗死患者,其血清CK值在正常范围内;其余36例患者血清CK均升高,且血清CK升高程度与脑梗死面积有关(对本组观查病例,为...  相似文献   

9.
198例重型乙型肝炎患者的心电图改变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春华 《中国热带医学》2007,7(8):1393-1393
目的 探讨重型乙型肝炎对心肌的影响.方法 对198例乙型肝炎患者采用美国MAC1200(12导联同步)心电图机常规检查心电图同时检测心肌酶谱及肝功能,检测采用OLYMPUSAU 4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结果 重型乙型肝炎可引起心电图异常、CPK升高、肝功能异常呈正比.198例患者合并心电图异常的占53.5%,仅有21%的患者有不同程度的心慌、胸闷等症状.结论 乙型肝炎患者心电图异常以窦性心动过速最为多见,病情进展越快窦性心动过速改变的发生率越高,特别是窦性心动过速反映病情危重的重要指标出现窦性心动过速往往提示预后极差.  相似文献   

10.
以非病区粮对照、克山病病区粮及其添加豆油(60g豆油/kg饲料)饲料喂养大鼠70天,测定血浆中磷酸肌酸激酶、α──羟丁酸脱氢酶的含量。结果显示,饲料中添加富含多不饱和脂肪酸的豆油,可使大鼠血浆中这两种酶的含量显著增加(P<0.01)。说明,多不饱和脂肪酸长期负荷,能够降低实验动物体内的抗氧化能力。  相似文献   

11.
本文用腹腔注射异丙基肾上腺素(Iso)造成大鼠心肌缺血性损伤模型,研究了国产单硝酸异山梨醇酯(ISMN)对大鼠心肌损伤的影响。ISMN能降低Iso引起的S-T段抬高,减少心肌肌酸磷酸激酶(CPK)的丢失;其口服给药的作用强度与二硝酸异山梨醇酯(ISDN)相似。实验结果提示国产ISMN对Iso引缺的心肌缺血性损伤有保护作用,其机理可能包括对心肌本身的直接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早期补充外源性谷氨酰胺(glutalnin,Gln)对老年大鼠隐匿性压疮的干预作用。方法将20只老年SD大鼠,随机分成对照组、模型组、Gln组。对照组、模型组均采取普通饲料,自由摄食饮水方式喂养。Gln组给予普通饲料加(3.2 g/(kg.d)的Gln灌胃喂养。对照组不受压,模型组和Gln组承受22.47 kPa压力2 h后,3组大鼠一起实施安乐死。肉眼观察3组大鼠受压部位皮肤颜色和形态;光镜下观察皮肤肌肉组织病理变化;测定血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dismutase,SOD)、肌酸磷酸激酶(creatine phosphokinase,CPK)的活性和含量及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漏出液的变化。结果模型组、Gln组大鼠皮肤虽完整,但受压局部皮肤出现持续性发红现象。光镜下模型组大鼠复层鳞状上皮变薄,结构层次欠清晰,表皮与真皮部分分离。肌纤维有断裂迹象,轻度水肿,间隙增宽。真皮和肌肉组织中均可见明显炎性细胞浸润。Gln组皮肤上皮组织仍为复层鳞状上皮,上皮结构较模型组清楚,真皮内炎性细胞浸润较模型组少。肌纤维排列较模型组紧密,有轻度断裂和水肿迹象,炎性细胞轻度浸润。对照组与模型组比较,SOD、CPK、LDH,P〈0.01,均有统计学意义。Gln组与模型组比较,SOD、CPK、LDH,P〈0.05,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Gln可提高抗氧化能力、减轻血管内皮损伤,从而降低老年大鼠压疮发生率。  相似文献   

13.
本文观察了利多卡因对Iso引起的心肌损伤模型的影响。利多卡因能降低用Iso大鼠的死亡率,而对Iso引起的S-T段改变和心肌CPK丢失无显著影响。利多卡因亦不影响ISMN和ISDN在Iso引起的心肌缺血性损伤模型上的抗心肌缺血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滇产回心草的抗急性心肌缺血作用。方法:采用结扎大鼠冠脉造成心肌缺血的模型,动态观测Ⅱ导联心电图S-T段的变化,以S-T段上抬为指标反映缺血程度,同时检测LDH,CPK,SOD和MDA。结果:回心草显著减轻S-T段上抬,以2g/kg组为显著(P<0.05);其1及2g/kg均使心肌梗死范围缩小(P<0.05,P<0.01);LDH和CPK也有所降低,以CPK降低为显著(P<0.05);回心草还使SOD显著提高(P<0.05);MDA明显降低(P<0.01)。结论:回心草对大鼠心肌缺血具有一定程度的保护作用,此效应与其抗脂质过氧化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应用替比夫定(TBV)短期治疗后肌酸激酶(CK)水平的变化以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82例我院应用TBV治疗的CHB患者的临床资料,疗程6个月,每月随访1次,检测并计算CK升高程度、乙型肝炎病毒(HBV)DNA转阴率、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HBeAg)转阴率、HBeAg血清学转换率以及丙氨酸转氨酶(ALT)复常率。应用Pearson直线相关分析法评估TBV剂量及疗程与血清CK值的相关性,应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CHB患者CK升高的影响因素。结果在随访6个月期间.HBVDNA转阴率、HBeAg转阴率、HBeAg血清学转换率在第4月末为峰值(P〈0.05),而CK升高程度以及ALT复常率在第6月末为峰值(P〈0.05);TBV剂量与血清CK值呈正相关(P〈0.05),而TBV疗程与血清CK值无相关性(P〉0.05);他汀类药使用史以及运动量是CHB患者CK升高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TBV短期治疗剂量与CHB患者CK升高程度呈正相关,应重点监测联用他汀类药患者且应减少剧烈活动,预后指标改善显著。  相似文献   

16.
结扎左冠状动脉形成大鼠心肌梗塞,测定梗塞区(IZ)及非梗塞区(NIZ)中SOD、MDA、CPK及FFA,观察慢性梗塞心脏中的变化。NIZ中SOD下降,MDA增多及CPK减少。FFA增多不明显。这些变化与前文报道NIZ中去甲肾上腺素的耗竭及ATP一时性丧失相符。非梗塞区中生化改变,揭示‘易损基质’中一些特点,可解释梗塞心脏易于发生室颤的原因。由于梗塞心脏中形成一种代偿机制,使慢性梗塞心脏中其他心肌产生了心肌肥厚,从而引起这种变化。为降低心律失常的危险性,梗塞后心脏应接受药物治疗,以纠正这些改变。对梗塞心脏中存在易损基质,易于发生室颤的机理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17.
报告10年来收住冠心病监护病室老年急性下壁心肌梗塞39例,并将其与同期内收往的老年急性前壁心肌梗塞93例,非老年急性下壁心肌梗塞59例对比分析。症状不典型.无痛型较多,胃肠道反应常见.出现房室传导阻滞机会多.肌酸磷酸激酶峰值低为老年急性下壁心肌梗塞的临床特征。  相似文献   

18.
李亲  周宁 《河北医学》2001,7(4):293-295
目的 :探讨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简称肺心病 )患者急性期血清磷酸肌酸激酶 ( CPK)、乳酸脱氢酶 ( LDH)和天门冬酸氨基转移酶 ( AST)的变化。方法 :检测 2 0例正常对照组、33例急性发作期和2 0例缓解期肺心病患者血清 CPK、LDH和 AST,并同时作血气分析。结果 :肺心病患者血清 CPK、L DH和 AST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 ,且急性期高于缓解期 ( P<0 .0 1) ;血清 CPK、L DH和 AST与Pa O2呈负相关 ,与 Pa CO2呈正相关。结论 :血清 CKP、L DH和 AST测定可反映肺心病病情。  相似文献   

19.
本文对49例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症(PMD)中的DMD、LG、FSH三型进行了血清CPK、LDH、GOT及GPT四种酶活性测定与分析。结果在PMD中的四种酶以CPK活性升高最为显著,其中DMD型的CPK活性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神经元性疾病组(P<0.001),其升高率为100%;DMD型的CPK活性也显著高于LG与FSH型(P<0.05,P<0.01)。说明血清CPK活性的测定可作DMD型诊断中一项灵敏而实用的酶学指标,对DMD与神经无性疾病以及LG、FSH两型肌病的鉴别诊断也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采用结扎大鼠冠脉造成急性心肌缺血模型。观察KMG03粉针剂的抗心肌缺血作用。结果:KMG03粉针剂50mg/kg和100mg/kg对大鼠实验性急性心肌缺血均有一定程度的保护作用。在改善心电图S——T段的上移、降低血清CPK,LDH方法两个剂量组均有显著作用。在缩小心肌塞范围方面,以100mg/kg组为明显,KMG03粉针剂和丹参均能保护超氧化物岐化酶活性,显著降低丙二醛含量,还能显著增加缺血心肌前列环素合成。结果表明:KMG03粉针剂对心肌缺血的保护作用与抗脂质过氧化作用有关,其促进前列环素合成作用可能与其抗心肌缺血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