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前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最重要和最有效的方法是通过抗乙型肝炎病毒(HBV)药物抑制病毒复制[1].核苷(酸)类似物具有高效、低毒、服用方便等特点,在临床上得以广泛应用[2].阿德福韦酯是一种新型核苷(酸)类抗病毒药物,临床研究表明阿德福韦酯对HBV野生株以及对拉米夫定及其他抗HBV药物出现耐受变异株的HBV均有很强的抗病毒活性.探讨HBV基因型和抗病毒疗效的相关性及其机制,对于指导临床选择有效抗病毒药物、预测抗病毒疗效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和理论意义.笔者观察了不同HBV基因型对阿德福韦酯抗HBV疗效的影响,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我国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率较高,因此乙型肝炎和肝癌的发病率也较高。随着医学的进步,乙型肝炎的治疗方法和药物越来越多,其中抗病毒治疗是最为关键的。已有的研究证据表明,抗病毒治疗可抑制病毒复制,减轻肝组织炎症和损伤,从而降低发生肝硬化、肝癌的风险。目前国内外公认有效的抗HBV药物主要包括干扰索类和核苷(酸)类似物,其各有优缺点和适应症。  相似文献   

3.
目前,在我国上市的核苷(酸)类抗乙肝病毒药物分别是拉米夫定.阿德福韦酯、恩替卡韦和替比夫定(按在中国上市顺序排列)。从拉米夫定在中国上市以来,核苷(酸)类药物在我国已有十余年的使用时间.我国的临床医生在这个领域积累了丰富经验。2005年底,  相似文献   

4.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抗病毒治疗依从性调查与护理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桂香  常晋玲 《职业与健康》2007,23(16):1466-1467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chronic hopatitis B,CHB)是一种常见的慢性传染病,可引起肝硬化甚至肝细胞癌,因此,抗病毒治疗是乙型肝炎治疗的关键。目前,对CHB抗病毒治疗的主要药物是干扰素、核苷类药物。但抗病毒药物具有用药时间长、治疗花费高等特点,干扰素疗程一般需9个月,拉米呋定疗程至少1a.由于抗病毒治疗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包括选择有适应证的治疗对象,把握恰当的治疗时机,维持足够的疗程等,  相似文献   

5.
近日,吴阶平医学基金会和百时美施贵宝联合主办的“创新·合作·价值”2012世界肝炎日中国肝炎峰会在京举行。会议公布了2012全国慢性乙肝核苷(酸)类抗病毒治疗认知硬药物临床应用医生调查结果,显示:①治疗乙肝要使用强效低耐药的核苷类药物医生认知度高,但临术应用情况差。  相似文献   

6.
抗病毒药物是一类用于治疗病毒感染的药物。就像抗生素治疗细菌感染一样.特定的抗病毒药物对特定的病毒起作用。目前大多数的抗病毒药物是用于对抗肝炎病毒、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巨细胞病毒、疱疹病毒以及甲型和乙型流感病毒。  相似文献   

7.
慢性乙肝的根本治疗措施是抗病毒.所用药物主要有α干扰素和核苷类似物两大类。在评价抗病毒疗效时.需要进行乙肝病毒学检测,检测内容包括乙肝五项指标(俗称两对半)和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BV DNA)。乙肝五项指标检测结果常常用阴性和阳性来表示,正常情况下应该全部是阴性,接种过乙肝疫苗或感染了乙肝病毒并完全恢复者可以出现表面抗体(抗-HBS)阳性,而慢性乙肝病毒感染者表现为表面抗原(HBsAg)和核心抗体(抗-HBc)持续阳性,  相似文献   

8.
目前乙肝抗病毒治疗已经取得重大进展,以核苷类抗病毒药物为代表的一批新药,在临床一线发挥着举足轻重的治疗作用。这批药物包括恩替卡韦、阿德福韦、替诺福韦、替比夫定、恩曲他滨、拉米夫定等。最早使用的第一代核苷类抗病毒药物,例如更昔洛韦、泛昔洛韦等,由于疗效不佳以及不良反应严重等问题,现已不再用于治疗乙肝。第二代核苷类抗病毒药物的代表是拉米夫定,该药自1999底开始在我国使用,抑制病毒作用非常显,没有明显不良反应。但是随着用药时间的延长,发现该药容易出现病毒变异耐药现象,而且以每年15%-20%的速度递增,导致抗病毒治疗的效果锐减,有些患病情会加重。因此,拉米夫定也不是长期治疗的理想药物。  相似文献   

9.
正我国《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中指出:"慢性乙型肝炎治疗主要包括抗病毒、免疫调节、抗炎和抗氧化、抗纤维化和对症治疗,其中抗病毒治疗是关键,只要有适应证,且条件允许,就应进行规范的抗病毒治疗。"但是,由于目前治疗慢性乙肝的抗病毒药物只有两类:干扰素类和核苷(酸)类。干扰素只对部分患者有效,大部分患者需要长期服用核苷  相似文献   

10.
乙型肝炎病毒(HBV)是导致慢性乙型肝炎(CHB)和原发性肝细胞癌(HCC)的重要原因之一。核苷(酸)类似物和干扰素已被证明可以有效控制HBV,降低肝癌的发生率。然而,HBV耐药性的产生限制了抗病毒类药物长期有效性,其耐药机制的研究对新的抗病毒药物的研发十分关键。本文对HBV抗病毒药物作用机制、耐药性产生机制及耐药性预防策略进行系统综述,以期为HBV新抗病毒药物的开发及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评价核苷(酸)类抗病毒药物对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98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平均随访72周,随访结束时分析患者临床症状、体征、肝功能变化、凝血酶原时间活动度、HBV-DNA定量、HBeAg阴转、HBeAg/HBeAb转换情况.结果 治疗组血清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球蛋白、总胆红素均较治疗前下降,血清白蛋白及胆碱酯酶较治疗前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91.6%病例血清HBV-DNA由阳性转至检测水平以下(HBV-DNA〈103 copies/ml).结论 核苷类抗病毒药物可以改善乙型肝炎肝硬化特别是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的肝脏功能指标,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2.
目前,国内外认为乙肝治疗的关键是抗病毒。然而,各种抗病毒治疗,包括核苷类(酸)药物以及干扰素类药物,在进行长期治疗过程中产生的耐药变异,却是令人担忧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以抗病毒最为关键,目前抗病毒药物主要有两大类:一类是肌肉注射的干扰素,另一类是口服的核苷类药物,两者均能有效抑制病毒复制.但由于干扰素使用不方便及副作用的限制,多数患者选用核苷类药物.核苷类药的最大优点是服用方便,无明显毒副作用,但由此也增加了用药的随意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调查武威市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应用抗病毒药物的依从性。方法随机选取武威市3家区级医院的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用χ2检验作统计学分析。结果 672例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中,规范应用抗病毒药物者248例,占36.9%,影响治疗依从性的主要因素为对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抗病毒治疗认识不足、经济承受能力差、害怕药物副作用和医师肝病防治知识有限等。结论武威市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抗病毒治疗依从性较差,加强各级医师的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防治知识培训,加大经济投入,进行健康教育可有效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  相似文献   

15.
采用干扰素或核苷(酸)类似物进行抗病毒治疗,是慢性乙型肝炎最主要的治疗措施,主要适应症为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或(和)天冬氨酸转移酶(AST)≥2倍正常上限值(ULN),病毒复制活跃者。对ALT轻度升高或正常的患者,多不主张抗病毒治疗,但近年来研究发现,ALT〈2倍ULN的患者,同样存在肝损害,甚至可进展到肝硬化阶段.  相似文献   

16.
目前公认抗病毒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关键,而最有效的抗乙型肝炎病毒(HBV)药物,是干扰素和以拉米夫定为代表的核苷类药物。本文结合国内外文献及个人经验,就以上两种药物简单作一比较,供读者参阅。作用机制的比较干扰素除了具有抑制病毒复制的  相似文献   

17.
四川省HIV-1抗病毒治疗1年以上病例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四川省HIV-1抗病毒治疗1年以上病例耐药现状和影响因素。方法对治疗1年以上的患者进行病毒载量检测,病毒载量大于1000IU/ml进行核酸PCR和pol基因测序,登录美国斯坦福大学HIV耐药数据库在线分析耐药突变情况。结果1149例病例中981例(85.38%)小于病毒载量最低检测限,88例(7.66%)病毒载量大于1000IU/ml,有40例(3.48%)耐药,其中3例对蛋白酶抑制剂(PIs)耐药;28例对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NRTIs)耐药;39例对非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NNRTIs)耐药。结论四川省目前HIV-1耐药总体程度较低,已出现耐药病例中,NNTRIs交叉耐药较为严重,部分对NRTIs全部耐药。  相似文献   

18.
蔡皓东 《大众健康》2007,(12):27-27
近年来,由于核苷类抗病毒药物一个接一个地上市,给乙肝患者带来了更多的治疗手段,但同时也带来了病毒耐药的难题。下面是几位朋友的亲身经历!  相似文献   

19.
我患有慢性乙肝,在服用核苷类抗病毒药物(阿德福韦酯)中意外怀孕,请问我还能继续服下去吗?我不想停服,可否要这个孩子?  相似文献   

20.
核苷(酸)类似物(NAs)已广泛用于治疗慢性乙型肝炎(CHB),而CHB需长期抗病毒治疗,病毒的不完全控制及出现耐药导致肝脏疾病进展和多重耐药越来越受到重视。NAs治疗期间监测耐药发生并根据耐药情况调整抗病毒治疗对CHB治疗具有重要意义。此文从NAs耐药发生机制、相关的耐药突变、降低耐药风险及耐药后的挽救治疗等方面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