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巩膜瓣可调整缝线在青光眼小梁切除术中的应用.方法:对80眼青光眼患者,做常规的梯形巩膜瓣与小梁切除术.在巩膜瓣两侧做可调整缝线.术后观察眼压、前房深度、结膜滤过泡.当手术后前房形成稳定或眼压回升大于10mmHg时,拆除巩膜瓣调整缝线.结果:术后第1天全部前房形成良好,术后巩膜瓣可调整缝线2周内拆除,平均7天,缝线拆除后,结膜滤过泡明显增大.结论:巩膜瓣可调整缝线能促进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早期前房的形成,能有效预防术后浅前房发生,术后2周内拆线对眼压具有调节作用,提高青光眼手术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巩膜瓣可拆除缝线小梁切除术在减少术后浅前房发生中的作用。方法 对施行该术式的130例(184只眼)青光眼患者进行术后眼压测量、前房深度观察。结果 本组病例术后发生浅前房12只眼,浅前房的发生率仅为6.52%,明显少于传统小梁切除术。结论 巩膜瓣可拆除缝线小梁切除术可以减少术后浅前房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 比较两种不同的青光眼滤过手术后浅前房发生情况,以期找出降低术后浅前房发生率最有效的手术方式。方法 对54例69眼青光眼滤过手术后浅前房进行比较分析,术后浅前房按Spaeth分类:小梁切除术采用传统的手术方式,小梁切除合并术中牢固的巩膜瓣缝合加可拆除缝线术(Cohen法)。结果 小梁切除术后浅前房发生率为30.9%,小梁切除合并术中牢固的巩膜瓣缝合加可拆除缝线术后浅前房发生率为11.1%。结论 牢固的巩膜瓣缝合加可拆除缝线在青光眼滤过手术中的应用弥补了术后早期滤过过量与滤过不足之间的缺陷,大大降低了术后浅前房的发生率及由浅前房导致的一系列眼部病理性改变。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青光眼小梁切除联合可松解巩膜瓣缝线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36眼,均行小梁切除联合可松解巩膜瓣缝线术。结果:同手术前1日比,术后3眼远视力提高,28眼远视力无变化,5眼远视力下降。术后36眼前房立即形成,其中Ⅰ度浅前房5眼,正常深前房31眼。术后早期6眼眼压>15 mmHg,30眼眼压6~14 mmHg。术后第1天、第3天分别拆除单侧可松解巩膜瓣缝线30眼;第6~9天及第12天,同时拆除两根可松解巩膜瓣缝线30眼。结论:同单纯小梁切除术报道情况比,小梁切除联合可松解巩膜瓣缝线术具有术后并发症少、疗效佳等优点。  相似文献   

5.
小梁切除术广泛应用于各类青光眼的治疗,是当代最流行的一种青光眼滤过引流术。巩膜瓣松解缝线技术是近代小梁切除术的主要改进,可有效的解决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浅前房并发症,术后数周内通过控制巩膜瓣缝线拆除和松解的时间和数目,提供合适的房水流量,我们对91例(109眼)青光眼患者施行现代复合式小梁切除术,经观察获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李梅  牛艺 《医学理论与实践》2011,24(15):1820-1820,1827
目的:探讨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在原发性青光眼中的使用疗效。方法:对50例(82眼)青光眼患者施行了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即在普通小梁切除术的基础上,于巩膜瓣下放置浓度为0.3mg/ml的MMC 3min,再于巩膜瓣的两侧分别缝合两针可调整缝线,可调缝线拆除的时间根据术后前房的深浅、眼压、滤过泡情况予以拆除。结果:所有患者术后第1天前房全部形成,仅1只眼眼压于术后第3天>21mmHg(1mmHg=0.133kPa),给予按摩眼球,并于术后第4天拆除1根可调缝线,术后1周拆除第2根可调缝线,出院时形成功能性滤过泡。结论: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应用于原发性青光眼中,有利于术后长期滤过作用,提高青光眼手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青光眼小梁切除联合可松解巩膜瓣缝线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36例,均行小梁切除联合可松解巩膜瓣缝线术。结果:同手术前1日比,术后3眼远视力提高,28眼远视力无变化,5眼远视力下降。术后36眼前房立即成,其中Ⅰ度浅前房5眼,正常深前房31眼,术后早期6眼眼压>15mmHg,30眼眼压6-14mmHg。术后第1天、第3天分别拆除单侧可松解巩膜瓣缝线30眼;第6-9天及第12天,同时拆除两根可松解巩膜瓣缝线30眼。结论:同单纯小梁切除术报道情况比,小梁切除联合可松解巩膜瓣缝线术具有术后并发症少,疗效佳等优点。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有或无可拆除巩膜瓣松解缝线结合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的疗效和并发症。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的临床验证方法,将150例(150眼)青光眼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结果:实验组术后前房、眼压、滤过泡等并发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显微小梁切除联合可拆除巩膜瓣松解缝线不仅能通过调控缝线来控制滤过量,而且能明显减少并发症,提高抗青光眼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小梁切除术应用巩膜瓣可拆除式缝线的临床效果。方法对38冽(40眼)青光眼患者施行小梁切除术巩膜瓣可拆除式缝线应用后,在裂隙灯显微镜下观察前房深度,非接触眼压计测量眼内压。结果术后6眼发生浅前房(15%),经散瞳,加压包扎48h后前房恢复正常,其余34眼前房深度正常。随访6~12个月,2眼需再手术,余38眼眼压均在7—15mmHg,所有患者视力无下降。结论巩膜瓣可拆除式缝线小梁切除术是较为理想的预防小梁切除术后浅前房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小梁切除术中应用巩膜瓣可拆除缝线及5-FU的临床效果.方法 小梁切除术中制作好巩膜瓣后,将浸透25 mg/ml的5-FU棉片敷贴于巩膜瓣下5 min,大量生理盐水冲洗,作小梁切除及虹膜根部切除,10-0丝线作巩膜瓣可拆除缝线.术后观察眼压、前房深度、结膜滤过泡及并发症.结果 治疗组前房形成平均时间1.2 d,功能性滤过泡形成率96.5%,远期平均眼压(15.2±1.7) mm Hg.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结论 小梁切除术中应用巩膜瓣可拆除缝线及5-FU,术后并发症少,功能性滤过泡形成率高,降眼压效果好,是一种较理想的抗青光眼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1.
吴晓云  朱敏  郑霄 《广东医学》2002,23(7):717-718
目的 评价高位结膜瓣联合外置可拆除巩膜瓣缝线小梁切除术的疗效。方法 对原发性青光眼患者18例(22眼)行以角膜缘为基底的高位结膜瓣联合外置可拆除巩膜瓣缝线小梁切除术。结果 术后随访3个月至半年,眼压控制在正常范围,形成功能性滤过泡者18例(22眼),占100%。术后1例发生短暂Ⅰ度浅前房,占5%,经处理恢复正常前房。拆除外置巩膜瓣缝线后1周视力较术前提高1行或以上者13例(14眼),占64%;维持原来水平者5例(8眼),占36%。结论 以角膜缘为基底的高位结膜瓣联合外置可拆除巩膜瓣缝线小梁切除术,可有效降低眼压,减少术后浅前房及滤过泡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12.
裘项旭  胡美君 《中外医疗》2008,27(33):24-25
目的:探讨用薄巩膜瓣可拆除缝线小梁切除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手术的特点,手术安全性及治疗效果,寻求一种经济实惠、安全有效、疗效可靠的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2006年间进行薄巩膜瓣可拆除缝线小梁切除术治疗的72例81眼的术前术后视力、眼压、手术并发症和手术成功率.结果:本组病例手术前后均未出现暴发性脉络膜出血、脉络膜脱离、眼内出血、恶性青光眼等严重并发症,浅前房的发生率低(7/81),有5眼出现视力下降(5/81),主要为屈光改变所致,1例为黄斑水肿所致;随访1.5~5.5年复发率为5/81.结论:青光眼行薄巩膜瓣可拆除缝线小梁切除术是安全有效的,薄巩膜瓣有效的保证了滤过口的通畅,而可拆除缝线可防止滤过口过畅,从而减少了低眼压等一系列并发症的同时保证了手术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小梁切除术中采用可拆巩膜瓣调整缝线以青光眼患者的治疗效果和观察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方法:在小梁切除术中作巩膜瓣可拆式调整缝线。术后根据眼压、前房和滤过泡情况拆除调整缝线。结果:术后浅前房发生率:对照组为36.36%(8/22),实验组为20%(5/25);出字时眼压控制在1.33-2kPa之间的:对照组为31.8%(7/22),实验组为40%(10/25)。结论:小梁切除术中采用可拆巩膜瓣调整缝线较常规小梁切除术在防止术后浅前房、提高治疗效果方面具有显著优越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青光眼术后浅前房的发生原因及外置可拆除巩膜瓣缝线的效果。方法:回顾分析青光眼手术患者72例76眼发生浅前房的比率、发生时间、类型,分析不同青光眼类型和不同手术方式对术后浅前房的影响。并分析6例6眼闭角型青光眼行小梁切除并外置可拆除缝线手术后前房、滤过泡及眼压情况。结果:闭角型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浅前房的发生率高,其中最常见的原因是房水滤过过强。可拆巩膜瓣缝线可减少并发症,控制滤过,操作简便、有效。  相似文献   

15.
赵华平  卢林德  黄岚 《广西医学》2008,30(4):512-513
目的观察小梁切除术联合丝裂霉素C(MMC)、制作巩膜池、巩膜瓣调整缝线的术后近期降眼压效果,评价其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48例65眼,常规制作角膜缘为基底结膜瓣,巩膜瓣下及筋膜下用MMC处理,然后在巩膜基底层再进行深层巩膜切除作为房水滤池,剖切深度至90%巩膜厚度,最后切除小梁组织,联合外露可拆除式调整缝线缝合巩膜瓣,分层缝合筋膜和结膜。结果术后1、14、30d所有病例均形成前房和滤过泡,眼压下降至21mmHg以下,无严重手术并发症。结论小梁切除术联合MMC、制作巩膜池、巩膜瓣调整缝线治疗闭角型青光眼在术后早期可有效降低眼内压,手术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6.
<正>青光眼是眼科常见病,青光眼小梁切除术是最常用抗青光眼手术。青光眼术后眼压控制不理想的最常见原因是滤过不畅。但如果滤过过强易引起很多并发症。我科在小梁切除术中应用巩膜瓣可调节缝线,术后根据眼压情况决定拆除调节缝线的时间,明显提高了术后眼压控制效果及避免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了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17.
①目的观察青光眼病人行巩膜瓣调节缝线小梁切除术的效果.②方法采用传统小梁切除联合巩膜瓣调节缝线术治疗青光眼病人37例49眼.③结果术后眼压与传统小梁切除术比较无显著性差异(t=1.946,P>0.05);浅前房发生率下降,调节后可迅速恢复,与传统小梁切除术比较有显著性差异(x2=¨.148,P<0.05).④结论调节缝线可以线状固定巩膜瓣,并对术后滤过起机械性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8.
梁日雄 《广西医学》2001,23(5):1030-1032
目的:探讨小梁切除术联合应用丝裂霉素C(MMC)及巩膜瓣可拆除缝线对青光眼的治疗效果。方法:对43例60眼各类青光眼随机分为A组20例30眼和B组23例30眼,A组采用小梁切除术联合应用MMC及巩膜瓣可拆除缝线,B组行传统小梁切除术。结果:术后随访7-25个月。手术成功率A组(93.3%)明显高于B组(60%,P<0.01);功能性滤过泡A组(93.3%)亦明显高于B组(53%,P<0.01);浅前房A组(3.3%)则低于B组(26%,P<0.05);低眼压等并发症两组对比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小梁切除术联合应用MMC及巩膜瓣可拆除缝线在提高成功率的同时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为一种安全可靠的青光眼滤过性手术。  相似文献   

19.
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应用调整缝线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为探讨抗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浅前房的预防。方法 对42例49眼原发性青光眼随机分两组,治疗组20例25眼采用小梁切除术巩膜瓣调整缝线,术后分别对前房,眼压,滤过强制情况进行观察。结论 术中应用巩膜瓣调整缝线可预防术后浅前房发生,减少低眼压等并发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羊膜移植及丝裂霉素C(MMC)联合可拆除缝线小梁切除术治疗难治性青光眼的效果。方法8例(10眼)难治性青光眼均采用瑞济冷冻干燥羊膜移植联合可拆除缝线小梁切除术,术中于巩膜瓣和结膜瓣下放置0.3mg/mLMMC2min.术后1周、1月及1年,检查记录术眼眼压、滤过泡、前房深度情况。结果术后1周无浅前房出现,术后早期持续性低眼压1例,术后1年除1眼眼压23.78mmHg需用药物控制外,其余9眼眼压在7~18mmHg之间,均保持功能性滤过泡及良好的前房深度。结论羊膜移植及MMC联合可拆除缝线小梁切除术可减少滤过道疤痕的形成,有效控制术后滤过水平,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