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淋巴结转移数对食管癌预后和国际TNM分期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 探讨淋巴结转移数对食管癌患者预后和国际食管癌TNM分期标准的影响。 方法: 以1146例10年以上的资料完整的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的临床病理和随访调查资料,通过Kaplan-Meier生存曲线法描述生存过程。以转移淋巴结数1枚和≥2枚的不同,对受区域淋巴结转移影响的Ⅱ、Ⅲ期的食管癌以新的标准进行TNM分期:Ⅱa期(T2N0M0和T3N0M0)、Ⅱb期(T1N1M0和T2N1(1)M0)、Ⅲa期(T2N1(2)M0和T3N1(1)M0)和Ⅲb期(T3N1(2)M0和T4N-M0)。 结果: ①1146例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中发生淋巴结转移380例,转移率33.16%(380/1146);共清除淋巴结4270枚,其中转移807枚,总转移度18.9%(807/4270)。②0、1和≥2枚转移淋巴结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59.79%,33.38%和9.35%;三组间有显著差异(P<0.001)。③1和≥2枚转移淋巴结的T2N1M0期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41.49%和24.12%;1和≥2枚转移淋巴结的T3N1M0期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31.16%和6.77%;组成间的生存率均有显著差异(P<0.001)、并且T2N1M0期和T3N1M0期的生存率有交叉现象。④新分法Ⅱa期,Ⅱb期,Ⅲa期和Ⅲb期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57.06%,42.15%,28.57%和8.52%,各期之间的生存率差异均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01)。 结论: 淋巴结转移数明显影响着食管癌的预后,以0、1和≥2枚转移淋巴结分三个级别较为适宜,能够准确地反映淋巴结转移数和预后的关系;基于淋巴结转移数的新法分期标准(0期、Ⅰ期、Ⅱa期、Ⅱb期、Ⅲa期、Ⅲb期和Ⅳ期)能更好地反映食管癌切除术后患者预后的变化;本研究结果为食管癌TNM分期标准提供了修订依据。  相似文献   

2.
2009年UICC公布了第7版食管癌TNM分期标准,与2002年第6版相比,新版分期除T、N、M各参数均有变化外,还新增加了癌细胞的组织学分型和癌细胞的分化程度。这些变化都为食管癌研究提供了空间,同时也提出了其所面临的许多问题。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淋巴结转移状况对食管癌预后的影响。方法 对 2 13例食管癌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单纯手术 14 8例 ,综合治疗 65例 ,左开胸食管胃胸内吻合 192例 ,左胸左颈两切口食管胃颈部吻合 11例 ,左颈、右胸腹正中三切口食管胃颈部吻合 10例 ,术中均清扫手术野范围内淋巴结 ,分析淋巴结转移状况及不同治疗方案对五年生存率的影响。结果 无淋巴结转移及有淋巴结转移者 5年生存率分别为 5 6 4%、16 1% ,具有显著性差异 ,淋巴结转移数大于 3个者单纯手术治疗与综合治疗 5年生存率分别为 0 %、12 5 % ,亦有差异性。结论 淋巴结转移状况是影响食管癌预后的重要因素 ,对有淋巴结转移的病人 ,综合治疗可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进一步探讨乳腺癌锁骨下淋巴结转移对预后的影响及在TNM分期中的地位。方法:总结乳腺癌根治术后锁骨下淋巴结转移病例45例及对照组70例的临床资料,比较二组的5年生存率。结果:锁骨下淋巴结阳性组无论是ⅡB期或ⅢA期,还是整组病例均明显低于阴性组,经X^2检验有显性差异(P<0.05)。结论:现行的UICC制定的TNM分期法未对锁骨下淋巴结转移做出特殊分类,建议将出现锁骨下淋巴结转移划入N3,属ⅢB期,在行乳腺癌根治术时应常规将锁骨下淋巴结清扫干净,并单独送检,以便于术后正确的病理分期。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我国不同TNM分期的结直肠癌治疗后的生存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以帮助判断预后。  方法  使用SPSS 19.0软件对1985年1月至2005年12月间于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 368例结直肠癌患者的19个临床及病理因素进行分析,单因素分析时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Log-rank法比较生存率差异。多因素分析时采用Cox风险比例模型,得出影响结直肠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按AJCC第七版TNM分期标准,对所有患者进行分期。  结果  1 368例患者3、5、10年总生存率分别为67.5%、60.2%、53.5%;根治术后3、5、10年生存率分别为77.6%、69.9%、62.4%。按AJCC第七版TNM分期,Ⅰ、Ⅱ、Ⅲ、Ⅳ期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90.1%、72.6%、53.8%、10.4%。Cox模型多因素分析发现肿瘤浸润深度、转移淋巴结数、送检淋巴结总数、邻近器官受累、远处转移、手术方式和术后感染等7个因素是影响结直肠癌预后的主要独立因素。尤其是ⅡC期患者的5年生存率(44.8%)低于ⅢA期(79.6%)、ⅢB期(58.0%),上述各因素的生存曲线比较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  肿瘤浸润深度、转移淋巴结数、送检标本淋巴结总数、邻近器官受累、远处转移、手术方式和术后感染等7个因素是影响结直肠癌预后的主要独立因素。原发肿瘤的浸润深度对于Ⅱ/Ⅲ期结直肠癌患者的预后可能更有提示作用。   相似文献   

6.
食管癌TNM分期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张逊 《中华肿瘤杂志》2004,26(11):641-644
我国是食管癌高发区,食管癌在我国居恶性肿瘤的第四位。食管癌的病理分期不仅是判断预后的重要指标,也是指导临床治疗的基本依据。近30年中,食管癌的病理分期方法在不断地进行着修改,如今又有新的发展趋势。了解食管癌TNM分期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可以更好地把握今后的发展方向,用最新的理论观点指导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 进一步探讨乳腺癌锁骨下淋巴结转移对预后的影响及在TNM分期中的地位。方法 总结乳腺癌根治术后锁骨下淋巴结转移病例 45例及对照组 70例的临床资料 ,比较二组的 5年生存率。结果 锁骨下淋巴结阳性组无论是ⅡB 期或ⅢA 期 ,还是整组病例均明显低于阴性组 ,经 χ2 检验有显著性差异 (P<0 .0 5 )。结论 现行的UICC制定的TNM分期法未对锁骨下淋巴结转移做出特殊分类 ,建议将出现锁骨下淋巴结转移划入N3,属ⅢB 期 ,在行乳腺癌根治术时应常规将锁骨下淋巴结清扫干净 ,并单独送检 ,以便于术后正确的病理分期  相似文献   

8.
Fang WT  Feng J  Mao T  Fu SJ  Chen WH 《中华肿瘤杂志》2011,33(9):687-691
目的 以胸段食管鳞癌患者手术治疗结果来验证2009年第7版国际抗癌联盟制定的食管癌TNM分期(以下简称新版分期)对外科临床的指导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209例胸段食管鳞癌患者颈胸腹三野清扫或胸腹二野清扫的手术治疗结果,按照新版分期标准重新分期,并分析其与患者术后生存之间的关系。结果 全组209例患者的术后5年总生存率为35.0%,病因生存率为38.8%。肿瘤浸润深度(T,P=0.004)、转移淋巴结枚数(N,P<0.001)、远处淋巴结转移(M,P=0.003)、根治性切除(R,P=0.005)均与患者的术后5年生存率显著相关,而原发肿瘤部位(L,P=0.743)、肿瘤分化程度(G,P=0.653)与预后无关。进一步分层分析显示,T3期与T4a期患者的5年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8.4%和32.0%,P=0.288),而与T4b期患者的5年生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8.4%和0,P<0.001)。按转移淋巴结组数和野数进行单因素分析的结果显示,N0期(47.8%)、单组淋巴结转移(37.5%)与2组以上淋巴结转移者(11.3%)的5年生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N0期(47.8%)、1野淋巴结转移(34.2%)与2野淋巴结转移(12.1%)、3野淋巴结转移者(0)的5年生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l)。颈淋巴结转移的M1期患者行根治性切除后的5年生存率为20.0%。Cox多因素回归分析的结果显示,肿瘤的浸润深度(P =0.001,RR=1.635)、淋巴结转移组数(P=0.043,RR=1.540)、淋巴结转移野数(P=0.010,RR=2.187)是影响食管癌患者术后生存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 新版分期能较好地反映胸段食管鳞癌患者的预后,肿瘤浸润程度和淋巴结转移范围是最重要的预后因素。提高术前临床分期的准确性,通过有效的综合治疗来提高手术切除根治性是改善食管癌患者长期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肺癌临床TNM分期与手术病理TNM分期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背景与目的 肺癌临床TNM分期准确与否直接关系到患者的处理决策是否恰当。本研究旨 在探讨肺癌临床与手术病理TNM分期的一致性并分析其原因。方法 随机抽取我院2000年以来接受手术 治疗的肺癌患者150例,根据1997年新修订的国际肺癌分期标准分别进行临床和手术病理TNM分期,对两 种分期结果采用Kappa统计量进行一致性分析,同时比较T分期各亚组临床与手术病理分期的符合率。结 果 临床与手术病理T分期的一致性较为满意(Kappa值=0.729),但将病例分层分析后发现,临床T3、临床 T4组与手术病理结果的符合率明显低于临床T1和临床T2组(P<0.01)。临床与手术病理N分期的一致性 不够理想(Kappa值=0.108),两种TNM分期的一致程度也随之降低(Kappa值=0.287)。结论 目前基于 CT的肺癌临床T分期能较为真实地反映肿瘤的部位、大小,但是当原发灶靠近胸壁或者纵隔时,其边界不易 确定,部分临床T4病例仍可获得完全性切除。临床与手术病理N分期的一致程度不够理想,寻找更可靠的 术前诊断淋巴结转移的技术是提高肺癌临床TNM分期准确性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食管癌国际TNM分期第7版解读与评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国际抗癌联盟(UICC)制定的恶性肿瘤TNM分期系统是目前世界上最广泛运用的肿瘤分期标准,对判断恶性肿瘤患者的病期与预后、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及国内、国际间肿瘤防治结果与经验交流起到了积极作用.1987年,美国癌症联合会(AJCC)开始与UICC联合制订统一的恶性肿瘤TNM分期标准(即第4版)向全球推广.  相似文献   

11.
食管癌淋巴结转移的临床病理因素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食管癌淋巴结转移的临床病理相关因素。方法 对204例食管癌根治标本进行统计,分析各主要临床病理改变与淋巴结转移关系。结果 204例食管癌中有淋巴结转移者89例,淋巴结转移率为43.6%。胸中段癌淋巴结转移率为48.0%,胸上段癌和胸下段癌的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32.0%和26.9%。髓质型和溃疡型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47.6%和56.0%,除缩窄型外其他类型转移率最高者为21.4%。男性患者淋巴结转移率为54.3%,女性淋巴结转移率为28.4%。浸润至黏膜层和黏膜下层者,未发现淋巴结转移,浸润至浅肌层、深肌层、纤维膜者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28.6%、45.6%和48.8%。以上四种因素中前后两者间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淋巴结转移率与年龄无关,也不随肿瘤大小的增加而增加。结论 男性食管胸中段癌患者淋巴结转移率较高,尤其当肿物为髓质型和溃疡型时最为显著。  相似文献   

12.
食管癌术后淋巴结转移对生存率的影响和放射治疗的意义   总被引:27,自引:8,他引:27  
目的 分析淋巴结转移个数对生存率的影响及放射治疗的意义。方法 495例食管癌根治性手术切除患者,随机分为单一手术组(275例)和术后放疗组(220例),根据淋巴结转移的个数分为3组:A组无淋巴结转移,占47.2%;B组淋巴结转移个数1~2枚,占29.5%;C组淋巴结转移个数≥3枚,占23.2%。结果(1)相同T分期(T3)时,A、B、C三组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52.6%、28.8%和10.9(P=0.0000);在C组,单一手术和术后放疗者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0和19.3%(P=0.0336)。(2)在淋巴结阳性组(B C组),单一手术和术后放疗者的胸内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35.9%和21.2%(P=0.014),锁骨上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19.7%和4.4%(P=0.000);在淋巴结阴性组(A组),单一手术和术后放疗的胸内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27.8%和10.3%(P=0.003);A、B、C三组的腹腔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3.9%、9.4%和17.5%(P=0.000)。血行转移率以C组最高,为27.8%。结论 淋巴结转移个数是影响食管癌生存率的因素之一。淋巴结转移个数≥3枚时,血行转移率高,是全身化疗的指征。术后放疗降低了放疗部位淋巴结转移率,明显提高了C组生存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早期食管癌的淋巴结转移规律及清扫方法.方法 对内镜病理证实的149例早期食管癌采用以三野根治术为主的手术方法,对不同区域清扫的淋巴结编号,行病理检查.术后对患者进行随访.结果 149例患者中,34例发生淋巴结转移,淋巴结转移率为22.8%,淋巴结转移度为2.4%.胸上段食管癌以颈部淋巴结转移为主,胸下段食管癌以腹部淋巴结转移为主,尤其是右喉返神经旁淋巴结转移(占44.1%),而胸中段食管癌颈、胸、腹部三区域淋巴结转移的频度相当.淋巴结转移率与食管癌的肿瘤部位、病理分型、浸润深度、分化程度、有无脉管瘤栓有关(均P<0.05).149例患者总的5年生存率为77.9%.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病变长度、病理分型、浸润深度、分化程度、有无淋巴结转移及有无脉管瘤栓与患者总的5年生存率有关(均P<0.05).结论 病理分型、浸润深度、分化程度是影响早期食管癌淋巴结转移的重要因素,病变长度、病理分型、浸润深度、分化程度、有无淋巴结转移及有无脉管瘤栓是影响早期食管癌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早期食管癌淋巴结转移率仍较高,对于病灶局限于上皮层或侵及固有膜者可采用较为局限的手术方式,如内镜下黏膜切除等;对于浸润黏膜肌层或黏膜下层者可采用以三野根治术为主的手术方法,尤其要重视喉返神经旁淋巴结的清扫.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评估食管癌不同部位淋巴结大小与转移的相关性。方法 对行三野根治术的156例食管癌患者所清扫的淋巴结,按部位及大小分组,并与病理组织学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156例患者共清扫淋巴结3838枚,颈部、上纵隔、中纵隔、下纵隔及胃周分别占25.0 %、16.7 %、21.0 %、12.2 %和25.1 %。组织学检查证实转移583枚,颈部、上纵隔、中纵隔、下纵隔及胃周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25.2 %、23.4 %、8.6 %、12.0 %和6.9 %。除下纵隔外,其余部位淋巴结大小>15 mm、10 ~ 15 mm、<10 mm的三组之间的转移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1)。以淋巴结大小作为判定转移的标准,在不同部位中,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相近,但颈部及上纵隔的阳性预示值明显高于其他部位。结论 食管癌淋巴结大小与转移呈一定相关性,但诊断率较低。临床应用中,应根据部位区别对待。  相似文献   

15.

Purpose

This study was designed to establish whether the number of lymph nodes removed has an effect on prognosis in patients with node-negative gastric cancer.

Patients and Methods

We retrospectively analysed data of 114 consecutive patients who underwent gastrectomy and extended lymph node dissection for node-negative adenocarcinoma of the stomach between 2000 and 2005. Standard survival methods and restricted cubic spline multivariable Cox regression models were applied.

Results

Median age was 63 years and 67 patients out of 114 (59%) were males. Median number of dissected LNs was 22 (range 2-73). Median follow-up was 76 months. Patients who had ≤15 nodes removed had significantly worse distant disease-free survival, disease-free survival and overall survival at multivariable analysis than other patients. The results did not change when pT1 and pT2-3 cancer patients were analysed separately. The risk of distant metastases decreased as the number of dissected lymph nodes increased (>15).

Conclusions

More extended lymph node resection offered survival benefit even in the subgroup of patients with early stage disease. Lymphadenectomy involving more than 15 lymph nodes should be performed for the treatment of node-negative gastric cancer.

Synopsis

The impact on survival of the number of lymph nodes removed in patients with node-negative gastric cancer has not been established. This study suggests that more extended lymph node resection offers protection, as patients who had ≤15 nodes removed had significantly worse disease-free survival and overall survival at multivariate analysis than patients in whom >15 nodes were removed.  相似文献   

16.
胸段食管癌转移淋巴结数量与生存率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胸段食管癌转移淋巴结数最与食管癌预后的关系.方法 分析1995年7月至2005年7月在山西省肿瘤医院行胸段食管癌根治术的患者1140例的临床资料,并进行生存情况分析.结果 淋巴结转移数量与食管癌的生存率呈负相关(P=0.000);患者淋巴结切除数量≥8枚、<8枚时,淋巴结转移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结论 食管癌淋巴结转移数量与患者预后呈显著相关性,能反映其预后,建议pTNM分期将淋巴结转移数考虑在N1内.  相似文献   

17.
食管癌原发灶与淋巴结转移灶细胞染色体变化特征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Qin YR  Wang LD  Dora K  Guan XY  Zhuang ZH  Fan ZM  Deng W  Cao SH 《癌症》2005,24(9):1048-1053
背景与目的:食管癌早期可发生局部淋巴或血行转移,这是导致复发和预后差的主要原因。但是,食管癌转移发生的分子机制尚不清楚。本研究旨在分析食管癌原发灶和淋巴结转移灶肿瘤细胞染色体变化的特征,寻找或定位与食管癌转移相关基因,加深对其转移机制的了解。方法:应用比较基因组杂交技术(comparativegenomichybridization,CGH)分析15例食管癌患者原发灶和其对应的淋巴结转移灶的染色体基因组改变。结果:最常见染色体DNA拷贝数增加的部位是3q,8q,6p,20p,5p,18p,2p,2q,1q;常见的染色体DNA拷贝数丢失的部位是10p,10q,17p,18q,4p,13q。其中,最有意义的发现是6p增加(原发灶:2/15,13%,转移灶:7/15,47%),20p增加(原发灶:5/15,33.3%,转移灶:11/15,73.3%)。第二个发现是10p丢失(原发灶:2/15,13.3%,转移灶:8/15,53%),10q丢失(原发灶:2/15,13.3%,转移灶:7/15,46.6%)。结论:食管癌原发灶和淋巴结转移灶细胞染色体基因组改变最显著的部位是6p,20p的增加和10p,10q的丢失;这些部位可能存在与食管癌细胞淋巴结转移相关的基因。  相似文献   

18.
The authors studied retrospectively lymph node metastatic status impacting on survival of 212 patients with thoracic 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663 (19.4%) of the total 3, 419 lymph nodes examined (an average of 16.1 per patient) were proved to be positive. The overall 5-year survival rate was 19.3% (41/212).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no difference in survival was observed in relation to the site of the involved lymph node. Difference in survival based on the number of metastatic lymph nodes (1 or ≥2) and the frequence of positive nodes ≤10% or >10%) i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clinical staging of esophageal carcinoma should be made according to the absolute number and the relative frequency of lymph nodes involved. The effectiveness and limitation of extended lymph node dissection in relation to prognosis was discuss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