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林州市1984~2003年食管癌死亡率趋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描述性分析林州市居民1984~2003年期间的食管癌死亡率变化趋势,探讨时期和(或)出生队列效应对该地区食管癌死亡率时间趋势的影响。方法:从河南省癌症及生命统计中心数据库中抽取林州市1984~2003年期间死于食管癌的全部记录,分性别按5岁年龄组及5年一个时期分组,并与相应的人口数据连接。计算年龄性别死亡率及世界人口年龄调整死亡率,绘制年龄-时期和年龄-队列的食管癌死亡率曲线图,运用Poisson回归模型进行年龄-时期-队列分析,估计各项参数,补充图解分析的结果。结果:1984~2003年20年间林州市居民死于食管癌总数为13 343人,年均粗死亡率为71.35/ 10万。1984~1988年的男性年均世界人口年龄调整死亡率为187.03/10万,1999~2003年下降为90.22/10万;女性相应的年龄调整死亡率由115.67/10万下降到51.88/10万。年龄-趋势模型估计趋势参数显示:男、女食管癌死亡率年下降分别为4.8%和5.1$。时期和出生队列效应在男、女各年龄组均呈下降趋势,但模型的拟合优度欠佳(P<0.01)。年龄-趋势-时期-队列的完全模型对观察数据提供合理的拟合(P>0.05)。结论:林州市居民食管癌死亡率在1984~2003年期间呈下降趋势,这种趋势是时期和出生队列效应共同作用的结果,任何单一效应模型均不能对观察数据进行充分的描述。  相似文献   

2.
刘曙正  曹小琴  于亮 《中国肿瘤》2018,27(3):181-185
摘 要:[目的] 分析2003~2012年林州市不同部位胃癌发病及生存状况,了解当地胃癌发病趋势和疾病负担。[方法]从林州市肿瘤登记处抽取2003~2012年全部胃癌发病个案记录和人口数据,计算不同性别、部位的胃癌发病率。按世界标准人口(Segi’s)年龄构成计算世界人口结构标化发病率(世标率)。采用Joinpoint模型对2003~2012年胃癌的世标率进行回归分析。应用Kaplan-Meier方法计算5年生存率。[结果] 2003~2012年间,林州市胃癌新发病例7591例,发病率为73.87/10万,其中贲门癌新发病例4948例,占65.18%。2003年林州市胃癌世标率为78.67/10万,2012年世标率为69.83/10万,世标率下降了11.23%。Joinpoint模型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胃癌发病率在2003~2012年间每年下降1.2%(95%CI:0.4~2.1),女性胃癌发病率在2003~2012年间每年下降2.8%(95%CI:0.4~5.1),不明部位胃癌发病率在2005~2012年间每年下降12.6%(95%CI:5.1~19.4)。胃癌的5年生存率为29.3%(95%CI:28.2~30.3),胃癌5年患病率为196.89/10万。[结论] 林州市胃癌的发病率呈下降趋势,生存率较以往有所提高,胃癌疾病负担依然较重。胃癌的主要发病部位为贲门。  相似文献   

3.
河南省1974~1999年居民食管癌流行趋势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研究河南人口常见恶性肿瘤食管癌流行特征。方法 :利用河南省 1974~ 1976年全人口死亡回顾调查资料和 1983~ 1999年 1/10人口 (15市县 )居民死亡登记报告资料以及林州肿瘤高发现场资料 ,按《居民病伤死因统计》的统计方法 ,分析食管癌发病率死亡率动态特征并对未来趋势进行预测。结果 :近 2 6年来 ,河南居民食管癌死亡率呈下降趋势 ,林州高发现场食管癌发病率和死亡率也在缓慢下降。结论 :河南居民食管癌死亡率以及林州高发现场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呈下降趋势。建立以人群为基础的癌症登记报告系统 ,对于了解和掌握恶性肿瘤流行动态及进行肿瘤控制都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4.
[目的]描述性分析河南省1984~2003年期间的胃癌死亡率变化趋势.[方法]从河南省癌症及生命统计中心数据库中抽取1984~2003年期间死于胃癌的全部记录,分性别按5岁年龄组及5年一个时期分组,并与相应的人口数据连接.计算年龄别死亡率、世界人口及中国人口年龄调整死亡率,绘制年龄-时期和年龄-队列的胃癌死亡率曲线图,运用对数线性模型中的负二项同归进行年龄-时期-队列分析.[结果] 1984~2003年20年间河南省1/10人口居民中死于胃癌总数为52 565人,年均粗死亡率为29.47/10万.1984~1988年的男性年均世界人口年龄调整死亡率为56.53/10万,1999~2003年下降为45.43/10万;女性相应的年龄调整死亡率由26.42/10万下降到22.00/10万.年龄-趋势模型估计趋势参数显示:男、女性胃癌死亡率年下降率分别为1.56%和1.19%.年龄-趋势模型对观察数据提供较合理的拟合(P>0.05),男女性别的非线性队列效应均显示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非线性时期效应则无统计学意义(P>0.4).[结论]河南省居民胃癌死亡率已呈下降趋势,队列效应在其中有着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河南省林州市1985~2002年食管癌发病死亡趋势分析   总被引:4,自引:5,他引:4  
[目的]分析林州市1985-2002年食管癌流行特征及变化趋势,为林州市肿瘤预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1985~2002年食管癌发病、死亡资料进行分析,计算粗发病率、粗死亡率、中国标化发病率、死亡率等,并分不同年段进行了比较。[结果]1985~2002年男女性食管癌粗发病率分别为89.39/10万和71.12/10万。男女性食管癌粗死亡率分别为78.09/10万和59.98/10万。1998-2002年与1985~1988年低年龄组(20~39岁)发病率比较男性下降幅度66.40%,女性下降幅度75.56%。高年龄组(75岁以上)男性下降幅度59.40%,女性下降幅度42.52%。[结论]食管癌总体发病率处于下降趋势。不同年段和各年龄组比较都有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6.
林州市1983~2002年食管癌发病率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河南林州食管癌发病率变化趋势。[方法]利用林州市癌症及生命统计登记处收集的资料,统计分析和描述性研究食管癌发病率。[结果]20年来,林州居民食管癌发病率从20世纪80年代的105.17/10万下降到90年代的75.27/10万,一直呈下降趋势,90年代较80年代降低了39.72%。[结论]林州居民食管癌发病率从20世纪80年代至今呈下降趋势,但仍需加强对该病的综合防治工作力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海安县2003~2010年食管癌死亡率及其变化趋势。[方法]利用海安县2003~2010年恶性肿瘤死亡登记报告数据库及人口资料,计算食管癌死亡率、累积发病率、截缩率;并采用年估计变化百分比(EAPC)的方法,分析各种率的时间变化趋势。[结果]海安县2003~2010年居民食管癌粗死亡率、中标率、世标率分别为63.22/10万、28.87/10万、28.98/10万,35~64岁截缩率为31.30/10万,0~64岁和0~74岁累积死亡率分别为0.82%和1.91%。2003~2010年食管癌均居海安县全部恶性肿瘤死亡第1位。中标率、35~64岁截缩率、0~64岁和0~74岁累积死亡率的EAPC值分别为-4.41%、-7.76%、-5.59%、-2.93%(P均<0.05),呈下降趋势。男性食管癌粗死亡率、中标率、世标率均明显高于女性(P<0.01)。男、女性在不同年龄组食管癌死亡率变化趋势存在差异,但在壮年期食管癌死亡率均呈下降趋势。[结论]随着社会经济和医疗诊治水平的不断提高,壮年期食管癌死亡率呈下降趋势。但50岁以上居民尤其是男性居民为食管癌高危人群,应作为食管癌的重点防治对象。  相似文献   

8.
2003~2007年中国癌症发病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评价2003~2007年全国肿瘤登记中心肿瘤发病特点和变化。[方法]利用2003~2007年全国32个肿瘤登记处癌症合计的发病数据,2003~2007年32个登记处覆盖人口255430909人年,城市地区占全部覆盖人口的77.38%,农村地区占22.62%。病理诊断比例为65.48%,只有死亡证明书比例为1.79%,死亡/发病比为0.65。分析地区别、性别、年龄别和部位别癌症的发病特点,5年间发病率变化情况以及与同时期其它国家和地区癌症发病的比较。[结果]2003~2007年肿瘤登记地区癌症发病率为265.93/10万(其中男性293.99/10万,女性237.19/10万;城市地区为270.84/10万,农村地区为249.13/10万),中国人口标化发病率144.25/10万,世界人口标化发病率187.66/10万,0~74岁累积发病率为21.70%。2003~2007年癌症发病率逐年升高。前10位常见肿瘤是肺癌、胃癌、结直肠癌、肝癌、女性乳腺癌、食管癌、胰腺癌、膀胱癌、脑瘤和淋巴瘤,占全部恶性肿瘤发病总数的76.55%。我国癌症发病率在全球184个国家中处于中等偏高水平。[结论]癌症目前是威胁我国居民健康的重大疾病之一,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其中肺癌、肝癌、胃癌、食管癌、结直肠癌和女性乳腺癌负担明显,下一步应加强对主要癌症的预防和控制。  相似文献   

9.
方婕  姜玉  李泓澜 《中国肿瘤》2019,28(5):327-332
摘 要:[目的] 分析1988~2013年上海市长宁区居民胃癌发病与死亡情况及其变化趋势。[方法] 利用上海市长宁区1988~2013年恶性肿瘤发病与死亡登记资料,以Segi’s世界标准人口计算胃癌年龄标化发病率和死亡率,采用Joinpoint趋势分析软件估计年均变化百分比。进一步拟合年龄—时期—队列模型(APC model),并评估三者效应对胃癌发病和死亡趋势的影响。[结果] 1988~2013年期间,上海市长宁区男女性胃癌标化发病率分别为29.80/10万和15.45/10万;男女性胃癌标化死亡率分别为22.80/10万和11.20/10万。男性胃癌发病和死亡率以平均每年3.6%和4.0%的幅度下降;女性以平均每年2.6%和4.1%的幅度下降。APC模型结果提示,年龄、时期和出生队列效应对女性胃癌发病风险的影响没有统计学意义;在男性中高年龄组和早期出生队列者其胃癌发病风险较低,但时期效应对发病风险的影响也没有统计学意义。此外,三者对男女性胃癌死亡风险的影响效应均较小。[结论] 近25年上海市长宁区男女性胃癌标化发病率和死亡率呈下降趋势,但控制年龄和出生队列因素后,时期效应对胃癌发病和死亡风险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0.
河南省居民癌症流行趋势与控制策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河南省居民常见癌症死亡率及其流行趋势.[方法]收集河南省癌症登记中心从1974年到2003年的有关资料,按照ICD-9疾病分类及统计方法,分析常见恶性肿瘤死亡率及流行趋势.[结果]近30年来,河南省居民癌症死亡率相对稳定,其中食管癌和子宫颈癌死亡率呈逐年下降趋势:胃癌死亡率基本稳定,肝癌、肺癌死亡率上升明显.[结论]癌症死亡是河南省人口的主要死亡原因,1974~2003年不同癌症的流行趋势发生了不同的变化.建立以人群为基础的癌症登记报告系统,对于了解和掌握癌症流行动态及其进行癌症控制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11.
This study describes recent trends in incidence, survival and prevalence of subgroups of esophageal and gastriccancer in Linzhou city between 2003 and 2009. Data of esophageal and gastric cancer for the period of interestwere extracted from the Linzhou Cancer Registry. Using information on tumor morphology or anatomical site,data were divided into six groups; 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esophageal adenocarcinoma, otherand unspecified types of esophageal cancer, and cardia, non-cardia, and unspecified anatomical site of stomachcancer. Incidence, survival and prevalence rates for each of the six cancer groups were calculated. The majorityof esophageal cancers were squamous cell carcinomas (82%). Cardiac cancer was the major gastric cancer group(64%). The incidence of 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and gastric cardiac cancer increased between 2003and 2009. Both esophageal and gastric cancer had a higher incidence in males compared with females. Overallsurvival was poor in all sub-groups with 1 year survival ranging from 45.9 to 65.6% and 5 year survival rangingfrom 14.7 to 30.5%. Prevalence of 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and gastric cardiac cancer was high(accounting for 80% overall). An increased focus on prevention and early diagnosis, especially in esophagealsquamous cell carcinoma and gastric cardiac cancer, is required.  相似文献   

12.
In recent decades, decreasing trends in esophageal cancer mortality have been observed across China.We here describe esophageal cancer mortality trends in Linzhou city, a high-incidence region of esophagealcancer in China, during 1988–2010 and make a esophageal cancer mortality projection in the period 2011–2020using a Bayesian approach. Age standardized mortality rates were estimated by direct standardization to theWorld population structure in 1985. A Bayesian age–period–cohort (BAPC) analysis was carried out in order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the age, period and birth cohort on esophageal cancer mortality in Linzhou during1988–2010 and to estimate future trends for the period 2011–2020. Age-adjusted rates for men and womendecreased from 1988 to 2005 and changed little thereafter. Risk increased from 30 years of age until the veryelderly. Period effects showed little variation in risk throughout 1988-2010. In contrast, a cohort effect showedrisk decreased greatly in later cohorts. Forecasting, based on BAPC modeling, resulted in a increasing burden ofmortality and a decreasing age standardized mortality rate of esophageal cancer in Linzhou city. The decreaseof esophageal cancer mortality risk since the 1930 cohort could be attributable to the improvements of socialeconomicenvironment and lifestyle. The standardized mortality rates of esophageal cancer should decreasecontinually. The effect of aging on the population could explain the increase in esophageal mortality projectedfor 2020.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1988-2007年北京、上海、林州和启东地区女性乳腺癌发病和死亡的时间趋势.方法:收集北京、上海、林州和启东4个历史资料比较完整的肿瘤登记处1988-2007年女性乳腺癌发病、死亡和相应的人口数据,进行数据汇总和时间趋势分析.结果:1988-2007年北京、上海、林州和启东地区女性乳腺癌标化发病率(采用1982年中国标准人口构成计算)年平均增长百分比分别为2.49%、2.55%、7.04%和4.16%;标化死亡率年平均增长百分比除林州增长4.10%外,北京、上海和启东地区的变化差异不显著.结论:1988-2007年,北京和上海这2个城市与林州和启东这2个农村地区相比,女性乳腺癌发病率和死亡率变化显著;4个地区的女性乳腺癌发病率均呈明显上升趋势,农村地区上升更快:林州地区女性乳腺癌死亡率有上升趋势,其他3个地区的女性乳腺癌死亡率均无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14.
中国林州市食管癌高发区人群病因学预防效果观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降低食管癌发病率的有效预防对策和措施。[方法]根据食管癌流行病学和病因学研究发现的主要可疑致癌因素、促癌因素和保护因素.组织实施五项综合性病因学预防措施。应用自身前后对照的类实验研究方法,以林州市居民食管癌标化发病率为终点指标,以食管癌的主要致癌、促癌因素和保护因素的暴露水平为中间指标,评价其预防效果。[结果]林州市居民20年来食管癌标化发病率呈显著下降趋势,2003年与1980年相比男性下降了56、33%,女性下降45.07%;林州市居民体内致癌性亚硝胺和霉菌毒素的暴露水平明显下降;体内维生素A、B:水平明显增高,个人行为与社会环境危险因素明显减少、保护因素明显增加。[结论]林州食管癌高发区居民食管癌发病率的显著降低可能与实施针对病因的五项综合性预防措施有关。  相似文献   

15.
Golestan province in the northeast of Iran is part of the Asian esophageal cancer belt and is known as a high-risk area for esophageal (EC) and gastric cancers (GC). Data on incident cases of EC and GC during 2004 to 2018 were obtained from the Golestan Population-based Cancer Registry (GPCR). The age-standardized incidence rates (ASRs) were calculated and presented per 100 000 person-years. The estimated annual percentage change (EAPC) with 95% confidence interval (95% CI) were calculated. We also fitted age-period-cohort (APC) models to assess nonlinear period and cohort effects as incidence rate ratios (IRRs). Overall, 3004 new cases of EC (ASR = 15.7) and 3553 cases of GC (ASR = 18.3) were registered in the GPCR. We found significant decreasing trends in incidence rates of EC (EAPC = −5.0; 95% CI: −7.8 to −2.2) and less marked nonsignificant trends for GC (EAPC = −1.4; 95% CI: −4.0 to 1.4) during 2004 to 2018. There was a strong cohort effect for EC with a consistent decrease in the IRR across successive birth cohorts, starting with the oldest birth cohort (1924; IRR = 1.9 vs the reference birth cohort of 1947) through to the most recent cohort born in 1988 (IRR = 0.1). The marked declines in EC incidence rates in Golestan relate to generational changes in its underlying risk factors. Despite favorable trends, this population remains at high risk of both EC and GC. Further studies are warranted to measure the impact of the major risk factors on incidence with a view to designing effective preventative programs.  相似文献   

16.
背景与目的:恶性肿瘤已成为严重威胁上海市居民健康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该研究旨在描述和分析2014年上海市恶性肿瘤发病与死亡情况。方法:根据上海市恶性肿瘤病例报告登记系统收集的恶性肿瘤发病资料,按地区、性别分层,分别计算恶性肿瘤发病与死亡粗率、标化率、前10位恶性肿瘤发病与死亡顺位和构成等,应用Joinpoint统计软件分析2002—2014年上海市恶性肿瘤发病和死亡趋势,估算总体和分阶段的年度变化百分比(annual percentage change,APC)。采用Segi’s世界标准人口年龄构成计算标化率。结果:2014年上海市共报告恶性肿瘤新发病例68 541例,死亡病例37 242例。病理学诊断比例为79.49%,只有死亡医学证明书比例为0.04%,死亡发病比为0.54。上海市恶性肿瘤粗发病率为477.79/10万,标化发病率为223.57/10万,男性标化发病率低于女性,市区低于郊区。恶性肿瘤发病在40岁以后快速上升,在80~84岁年龄组达到高峰。全市发病前10位恶性肿瘤依次为肺癌、结直肠癌、甲状腺癌、胃癌、乳腺癌、肝癌、前列腺癌、胰腺癌、脑和中枢神经系统肿瘤以及膀胱癌,前10位恶性肿瘤占全部恶性肿瘤发病的75.89%。全市恶性肿瘤粗死亡率为259.61/10万,标化死亡率为95.73/10万,男性标化死亡率高于女性,市区和郊区基本持平。死亡率在45岁以后快速上升,在≥85岁年龄组达到高峰。死亡前10位恶性肿瘤依次为肺癌、结直肠癌、胃癌、肝癌、胰腺癌、乳腺癌、食管癌、胆囊癌、前列腺癌以及脑和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前10位恶性肿瘤占全部恶性肿瘤死亡的78.12%。2002—2014年,上海市女性所有部位的恶性肿瘤标化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APC为2.17%,P<0.001),男性标化发病率则较为稳定。男性和女性所有部位的恶性肿瘤标化死亡率均呈明显下降趋势(APC分别为-0.82%和-0.76%,P<0.05)。结论:肺癌、消化系统恶性肿瘤、甲状腺癌和女性乳腺癌是威胁上海市居民健康的主要恶性肿瘤,仍是肿瘤防治工作的重点。同时,2002—2014年女性恶性肿瘤发病率有上升趋势,男性和女性恶性肿瘤死亡率均持续下降。  相似文献   

17.
河南省林州市人群胃癌的现时生存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1988-2004年河南省林州市人群胃癌的生存率及不同时期的变化,评估当地胃癌二级预防及临床诊治的水平.方法:从林州市肿瘤登记处提取1988-2004年全部的胃癌发病和死亡个案记录,剔除重复和仅有死亡证明书(death certificate only, DCO)的病例.计算该地区的去肿瘤死因寿命表,并与胃癌发病死亡数据相链接.采用现时生存分析(period survival analysis)方法计算1990-1994年、1995-1999年和2000-2004年这3个时期的胃癌5年观察生存率和相对生存率,并绘制相对生存曲线.结果:林州市3个时期的胃癌5年相对生存率分别为26.66%、32.01%和40.43%,呈逐年上升趋势.男性患者的生存率要高于女性.前2个时期的贲门癌生存率要高于非贲门胃癌,而在2000-2004年则低于非贲门胃癌.结论:林州市人群胃癌生存率自20世纪90年代起逐渐提高,反映了当地胃癌二级预防及临床诊疗水平的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食管癌高低发区贲门癌发病的特点和异同,为贲门癌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整理1988-2007年食管癌低发区广东中山市与高发区河北磁县全人群肿瘤登记中的贲门癌发病资料,比较其发病数、粗率、中国与世界标化发病率(简称中标率与世标率)、构成比和发病趋势等指标。结果:1988-2007年广东中山与河北磁县贲门癌世标发病率分别为0.50/105和23.87/105,磁县发病远高于中山,是中山的47.74倍,两地贲门癌发病均呈上升趋势,尤以河北磁县显著。此外,广东中山市贲门癌男女发病数比例高于河北磁县。结论:虽然期间两地贲门癌发病均呈上升趋势,但其贲门癌发病存在显著差异,食管癌高发区河北磁县贲门癌发病远高于食管癌低发区广东中山,且其发病趋势与食管癌相反,而中山相同。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原发性肝癌是危害人群健康的常见恶性肿瘤,在我国发病位居所有恶性肿瘤第3位,其发病变化趋势全球不同.本研究通过分析广州市肿瘤登记处数据,了解原发性肝癌流行现况及其变化趋势.方法 根据广州市肿瘤登记处收集的2004-01-01-2013-12-31广州市原发性肝癌的病例资料,计算粗发病率、世界标化率(世标率)和年度变化百分比(annual percentage change,APC),标化率的计算采用Segi's世界标准人口.结果 2004-01-01-2013-12-31广州市居民肝癌新发病例22 135例,男17 875例,女4 260例,男女比为4.20∶1,粗发病率、世标率分别为28.34/10万和21.29/10万,粗发病率和世标率的APC分别为-0.91%(95%CI为-2.80%~1.00%)和-2.97%(95 %CI为-4.60%~-1.30%);除≥75岁年龄组外其余各组均呈现下降趋势;男女患者肝癌发病均从40岁开始迅速增加,80~84岁达高峰.结论 广州市2004-2013年肝癌发病标化率呈下降趋势,但仍处于高发状态,应加强肝癌的防治研究.  相似文献   

20.
刘红建  徐兴  樊冬梅 《中国肿瘤》2014,23(10):801-804
[目的]分析1999~2011年泰兴市恶性肿瘤的发病状况,为制定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利用泰兴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肿瘤登记处登记的1999~2011年新发恶性肿瘤病例资料,年度变化百分比(APC)等指标。[结果]1999~2011年,泰兴市恶性肿瘤新发病例共34 555例,其中男性22 908例,女性11 647例。1999~2011年,泰兴市恶性肿瘤发病率为208.22/10万(男性265.21/10万,女性146.36/10万),恶性肿瘤发病居前5位的为食管癌、肝癌、胃癌、肺癌、结直肠癌;男性恶性肿瘤发病居前5位的为食管癌、肝癌、胃癌、肺癌、结直肠癌;女性恶性肿瘤发病居前5位的为食管癌、胃癌、肝癌、乳腺癌、肺癌。[结论]泰兴市恶性肿瘤发病呈逐年上升趋势,中老年人群是恶性肿瘤发病的高危人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