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4 毫秒
1.
目的 探讨JNK1、Raf-1和Livin在散发性大肠管状腺瘤癌变过程中的可能作用.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21例正常大肠黏膜、65例散发性大肠管状腺瘤伴上皮不同程度异型增生及22例管状腺瘤癌变组织中,JNK1 、Raf-1和Livin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正常大肠黏膜组、散发性大肠管状腺瘤伴上皮异型增生组、大肠管状腺瘤癌变组,JNK1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3.3%、63.1%和90.9%,Raf-1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3.8%、52.3%和77.3%,Livin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4.3%、52.3%和77.3%,大肠管状腺瘤伴上皮异型增生组和癌变组JNK1 Raf-1和Livin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均高于正常大肠黏膜组(均P<0.05),而癌变组均高于大肠管状腺瘤伴上皮异型增生组(均P<0.05).在大肠管状腺瘤伴上皮异型增生组中,Raf-1的阳性表达率随异型增生程度的增高而升高(P<0.05),而上皮不同程度异型增生组间JNK1和Livin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87例散发性大肠管状腺瘤组织中,JNK1、Raf-1和Livin蛋白表达两两正相关(JNK1和Raf-1:r=0.451,P<0.05;JNK1和Livin:r于0.499,P<0.05;Raf和Livin;r=0.445,P<0.05).结论 JNK1、Raf-1和Livin在大肠管状腺瘤癌变过程中可能起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NGX6、ILK和c-Jun在散发性大肠管状腺瘤癌变过程中的可能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22例异型增生性畸变隐窝灶(ACF)、68例大肠管状腺瘤伴上皮不同程度异型增生、21例大肠管状腺瘤癌变和21例正常对照中NGX6、ILK和c-Jun的表达情况.结果:NGX6蛋白在正常对照、异型增生性ACF、大肠管状腺瘤伴上皮异型增生及大肠管状腺瘤癌变组中阳性表达率逐步降低,而ILK蛋白和c-Jun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则明显升高(P<0.05).异型增生性ACF、大肠管状腺瘤伴上皮轻、中、重度异型增生组中NGX6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7.27%、70.83%、37.50%、35.00%,其中,大肠管状腺瘤伴上皮中、重度异型增生组中NGX6蛋白的阳性表达率明显低于异型增生性ACF及腺瘤伴上皮轻度异型增生组(P<0.05).异型增生性ACF、大肠管状腺瘤伴上皮轻、中度异型增生组中ILK蛋白的阳性表达率明显低于腺瘤伴上皮重度异型组(P<0.05);c-Jun蛋白阳性表达率在大肠管状腺瘤伴上皮轻、中、重度异型增生和大肠管状腺瘤癌变组明显高于异型增生性ACF(P<0.05).在大肠管状腺瘤癌变过程中NGX6和ILK间呈负相关(r=-0.455,P<0.05);NGX6和c-Jun间呈负相关(r=-0.417,P<0.05);ILK和c-Jun之间呈正相关(r=0.390,P<0.05).结论:NGX6低表达可能与ILK及c-Jun高表达有关,这可能在散发性大肠管状腺瘤形成及癌变过程中发挥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Stat3及CyclinD1、Bcl-xL在散发性大肠管状腺瘤癌变过程中的可能作用。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107例散发性大肠管状腺瘤异型增生及癌变组织中Stat3和CyclinD1、Bcl-xL在蛋白水平的表达情况。结果 腺瘤伴异型增生组和癌变组中的Stat3蛋白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大肠黏膜组(P=0.000),且癌变组中Stat3蛋白的表达高于腺瘤伴异型增生组(P=0.003);腺瘤伴异型增生组和癌变组中CyclinD1蛋白的表达均明显高于正常大肠黏膜组(P=0.000),且癌变组中CyclinD1蛋白的表达高于腺瘤伴异型增生组(P=0.000);大肠管状腺瘤伴异型增生组和癌变组中Bcl-xL在蛋白水平的阳性表达率均明显高于正常大肠黏膜组(P=0.000),而且癌变组中Bcl-xL的表达明显高于腺瘤伴异型增生组(P=0.000);Stat3、CyclinD1和Bcl-xL均随腺瘤异型增生程度的增高呈递增趋势。Stat3与CyclinD1、Bcl-xL 的表达存在正相关关系。结论 Stat3、CyclinD1和Bcl-xL可能在散发性大肠管状腺瘤癌变过程中起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WNK2、MEK-1和ERK1/2在散发性结肠管状腺瘤癌变过程中的可能作用.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112例散发性结肠管状腺瘤伴不同程度异型增生及癌变组织中WNK2、MEK-1和ERK1/2在蛋白水平的表达情况.结果 WNK2蛋白在正常结肠黏膜、结肠管状腺瘤伴异型增生及腺瘤癌变组中阳性表达率逐渐降低(P<0.05),分别为100%、70%和42.86%,而MEK-1及ERK1/2蛋白阳性表达率明显升高,且异型增生组和癌变组中MEK-1和ERK1/2的蛋白阳性表达率均明显高于正常结肠黏膜组(P<0.05).WNK2蛋白的表达随结肠管状腺瘤异型增生程度的增高而降低,而MEK-1和ERK1/2的蛋白阳性表达随结肠管状腺瘤异型增生程度的增高而升高(P<0.05).WNK2与MEK-1及与ERK1/2间存在负相关关系(r=0.372,r=-0.371,P<0.05).MEK-1与ERK 1/2存在正相关关系(r=0.475,P<0.05).结论 WNK2可能通过负向调节MEK 1及ERK1/2促进散发性结肠管状腺瘤的形成及癌变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Wu W  Zhang X  Yan X  Wang J  Zhang J  Li Y 《中华肿瘤杂志》2002,24(3):264-267
目的 探讨β-catenin、p53和增朱(PCNA)在大肠腺瘤癌变中的可能作用。方法 以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77例大肠腺瘤(CRA)及癌变组织中β-catenin、p53蛋白及PCNA的表达情况。结果 CRA随上皮不典型增生程度的提高以及癌变的出现,β-catenin异常表达率逐渐增高(P<0.05)。伴中、重度上皮不典型增生的CRA和CRA癌变的出现,β-catenin核表达阳性率均明显高于上皮轻度不典型增生的CRA(P<0.01)。CRA伴轻度不典型增生和CRA伴中、重度不典型一及CAR癌变3组的p53蛋白和PCNA表达依次增高,其阳性率分别为10.3%、43.8%、75.0%和17.2%、62.5%、87.5%。在β-catenin核表达阳性者中,其PCNA的强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β-catenin核表达阴性者(69.7%和36.4%,P<0.05);在p53蛋白表达阳性者中,其PCNA的强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p53表达阳性者(72.4%和37.5%,P<0.05)。在CRA癌变组中,有50.0%可见β-catenin和p53同时表达。结论 β-catenin、p53和PCNA在CRA癌变过程中可能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HSP 60在不同程度上皮异型增生的口腔黏膜白斑中的表达与口腔黏膜白斑发生的关系,及其在癌变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方法采用S-P免疫组化技术对79例不同程度异型增生的口腔黏膜白斑和18例白斑癌变组织进行HSP 60的检测。结果HSP 60在口腔癌组织中的表达以强阳性和中等强度阳性为主,阳性表达为88.9%,过表达率为72.2%;与轻、中度口腔黏膜异型增生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与重度口腔黏膜异型增生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两者过表达率之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重度上皮异型增生(白斑)和口腔癌组织中的HSP 60表达显著高于中、轻度异型增生组,口腔癌组织HSP 60过度表达率显著高于重度异型增生组,提示HSP 60的过度表达发生在口腔黏膜白斑癌变的进展过程中。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大肠小扁平腺瘤的形态学特征及p53、p21表达的生物学意义。[方法]①用电子结肠镜及光学显微镜观察50例大肠小扁平腺瘤形态学特征。②用免疫组化二步法检测50例小扁平腺瘤及对照组26例大肠癌、15例正常人大肠黏膜中p53、p21表达率。[结果]①小扁平腺瘤发生于大肠任何部位.其发病率依次以横结肠、乙状结肠、直肠为多见;肠镜下见病灶呈圆形或椭圆形,扁平状,基底宽,体积〈1cm。②光镜下小扁平腺瘤呈管状腺瘤样图像,上皮具有不同程度的异型增生。⑧小扁平腺瘤中p53、p21的表达率分别为58%(29/50)、56%(28/50)。随着小扁平腺瘤异型增生程度的增高.p53、p21的表达率也逐渐升高(P〈0.05)。p53、p21在正常肠黏膜、小扁平腺瘤及大肠癌组中阳性表达率均逐渐升高,三组问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大肠小扁平腺瘤有其独特的形态学特征,p53、p21的表达与大肠小扁平腺瘤的癌变发生发展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8.
螺旋CT与重建术对小肠间质瘤的诊断价值;选择性血管造影对小肠平滑肌瘤的诊断价值;Cox-2和BFGF、BFGFR在大肠癌中的表达及其与Duke’S分期、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散发性大肠管状腺瘤癌变过程中STAT3和p38的表达及意义;大肠癌患者外周血微转移与化疗及预后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胃异型增生上皮、胃腺癌组织中神经内分泌和 p5 3蛋白的表达及意义。 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10例正常胃黏膜、63例癌旁低度异型增生、2 6例高度异型增生及相应胃腺癌组织中嗜铬粒蛋白A (CgA )、突触素 (Syn)、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 (NSE)和p5 3蛋白的表达。结果 癌旁低度异型增生、高度异型增生及相应胃腺癌组织中 ,CgA、Syn、NSE和 p5 3蛋白阳性表达率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P <0 .0 1)。结论 胃异型增生上皮和胃腺癌伴神经内分泌是 1种常见的现象 ,它和 p5 3蛋白在胃腺癌的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可能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大肠腺瘤-腺癌序列过程中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NGAL)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表达的变化及相互关系,以阐明其在大肠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采用组织芯片与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94例瘤旁/癌旁组织、92例腺瘤(其中管状腺瘤36例, 管状绒毛状腺瘤47例,绒毛状腺瘤9例)、54例腺瘤伴不典型增生或癌变及60例腺癌中NGAL和MMP-9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在大肠腺癌、腺瘤伴不典型增生或癌变、腺瘤、瘤旁/癌旁组织中,NGAL蛋白表达的阳性率分别为55%(33/60)、37% (20/54)、23% (21/92)和2% (2/94),MMP-9蛋白表达的阳性率分别为74% (44/60)、44% (24/54)、25% (23/92)、6% (6/94),NGAL和MMP-9蛋白的表达在腺瘤、腺瘤伴不典型增生或癌变肠腺癌组织中显著高于瘤旁/癌旁组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1), 并且在正常肠黏膜→腺瘤→腺瘤伴不典型增生或癌变→腺癌这一过程中两者的表达逐渐增高,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1),然而二者在腺瘤组中管状腺瘤、 管状绒毛状腺瘤、 绒毛状腺瘤三者之间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NGAL与MMP-9蛋白的表达在整个序列过程中 (正常肠黏膜组、 腺瘤组、 腺瘤伴不典型增生或癌变组、 腺癌组) 呈显著正相关 (rs=0.622, P<0.01)。结论: NGAL蛋白和MMP-9蛋白表达的上调可能在大肠腺瘤-腺癌序列的发展过程中发挥一定作用, 二者的异常表达可能参与大肠腺癌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12.
目的 在蛋白及mRNA水平确定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eroxiome proliferator activated receptor γ, PPARγ)在大肠肿瘤中的表达。方法 结肠镜下活检标本,分为正常大肠粘膜组、大肠腺瘤组及大肠癌组,免疫组化及RT PCR方法检测各组PPARγ的表达。结果 正常大肠粘膜中表达PPARγ蛋白的细胞主要是接近肠腔,分化良好的腺上皮细胞;而在大肠腺瘤中,PPARγ阳性的细胞呈弥漫分布。PPARγ蛋白及mRNA在大肠癌中的表达显著增加,明显高于大肠腺瘤和正常大肠粘膜(P<0.05)。PPARγ蛋白及mRNA在正常大肠粘膜及腺瘤中的表达无差异(P>0.05)。PPARγ mRNA在重度异型增生腺瘤中的表达高于正常大肠粘膜(P<0.05),接近于在大肠癌中的表达(P>0.05)。结论 大肠腺瘤最先发生PPARγ表达部位的变化,PPARγ在重度异型增生的大肠腺瘤及大肠癌中的表达水平较高,表明PPARγ可能在早期即参与大肠癌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结肠腺瘤是结肠癌的癌前病变,积极诊断和治疗结肠腺瘤是控制、减少结肠癌发病的重要途径.本研究探讨肿瘤转移相关基因1(metastsis associated gene 1,MTA1)和肺癌肿瘤抑制因子1(tumor suppressor in lung cancer 1,TSLC1)在结肠腺瘤和结肠癌组织中的表达,以及MTA1和TSLC1在结肠腺瘤癌变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选择2010-04-01-2015-12-31河北医科大学附属邢台市人民医院手术切除的结肠癌标本104例、肠镜活检结肠腺瘤标本114例及癌旁正常结肠组织(距离癌组织>3 cm)30例为研究对象,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3组标本中MTA1和TSLC1蛋白的表达.结果 正常结肠组织中MTA1阳性表达率为6.67%,管状腺瘤为42.86%,绒毛状腺瘤为63.64%,结肠癌为84.62%,呈逐渐上升趋势,χ2=68.668,P<0.001;中重度异型增生结肠腺瘤中MTA1的阳性表达率(81.25%)高于轻度异型增生结肠腺瘤(39.02%),χ2=16.421,P<0.001;正常结肠组织中TSLC1阳性表达率为96.67%,管状腺瘤为88.57%,绒毛状腺瘤为63.64%,结肠癌组为42.31%,呈逐渐下降趋势,χ2=52.679,P<0.001;中重度异型增生结肠腺瘤中TSLC1阳性表达率(37.50%)明显低于轻度异型增生结肠腺瘤(95.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982,P<0.001.结论 结肠癌组织中MTA1呈高表达,TSLC1表达缺失.MTA1和TSLC1参与正常组织、癌前病变和癌组织的发生发展,在结肠腺瘤的癌变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c-erbB-2、ras、p53基因的表达与大肠癌发生发展的关系以及其对大肠癌早期诊断、预后判断的价值。方法:对45例大肠癌及36例癌旁非腺瘤型不典型增生、17例大肠腺瘤,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基因产物的表达。结果:p53在大肠癌的阳性表达率为57.8%,p53蛋白高表达的癌旁非腺瘤型不典型增生及大肠腺瘤均为中度或高度不典型增生。p53蛋白表达与大肠癌的组织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p21、p185蛋白表达与大肠癌组织学分型、癌组织浸润程度、淋巴结转移无关,而与癌组织分化程度有关(P<0.05)。结论:p53蛋白表达可能是大肠病变恶性倾向的一个独立标志。p53、p21、p185蛋白对大肠癌的发生、发展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hMLH1和p53基因在散发性结直肠癌发生机制中所起的作用。[方法]采用PV-6000二步法免疫组化检测技术对60例散发性结直肠癌,45例大肠腺瘤和26例正常大肠黏膜石蜡切片进行hMLH1和p53表达的检测。[结果](1)60例散发性结直肠癌hMLH1蛋白阴性表达和p53蛋白阳性表达分别为11例(18.3%)和32例(53.3%),hMLH1蛋白阴性表达和p53蛋白阳性表达与患者年龄、肿瘤部位、组织学类型和分化程度密切相关(P〈0.05或P〈0.01),而与患者性别、肿瘤大体类型、肿块大小、浸润深度、淋巴结及远处转移与否和患者的Duke’s分期均无显著相关性(P〉0.05)。(2)大肠腺瘤患者p53蛋白阳性表达与患者腺瘤部位、组织学类型和不典型增生程度密切相关(P〈0.05),而与患者性别、年龄无显著相关性(P〉0.05)。(3)散发性结直肠癌中hMLH1蛋白阴性表达组p53蛋白阳性表达率(18.2%,2/11)低于阳性表达组(61.2%,30/49)(P〈O.05)。[结论](1)大部分散发性结直肠癌是沿染色体不稳定途径发生,其中抑癌基因p53的突变起重要作用。同时,一定比例的散发性结直肠癌中存在错配修复基因的缺陷,并具有相对特殊的临床病理特征。(2)大肠腺瘤组织中有一定比例的hMLH1蛋白阴性表达和p53蛋白阳性表达,提示hMLH1和p53基因的突变可能是散发性结直肠癌发生的早期事件之一。  相似文献   

16.
郗洪庆  赵坡 《齐鲁肿瘤杂志》2011,(12):953-955,960
目的:探讨CD133蛋白和p53蛋白在结直肠腺瘤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病理学意义。方法:运用免疫组化PV9000二步法检测CD133及p53在172例结直肠腺瘤及正常黏膜组织中的表达。结果:结直肠腺瘤CD133和p53的阳性率分别为40.7%和21.5%。CD133和p53的表达均与肿瘤的大小、病变程度及肿瘤组织学分型有关,P值均〈0.05。CD133和p53在结直肠腺瘤中的表达呈正相关,r=0.344,P〈0.05。CD133及p53在腺瘤组织中表达明显高于正常黏膜组织,P〈0.05。结论:CD133及p53在结直肠腺瘤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可能成为临床新的辅助诊断和监测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17.
18.
We examined the expression of matrilysin mRNA in sporadic and hereditary colorectal adenomas to clarify the role of matrilysin in tumorigenesis. Matrilysin mRNA was not detected in normal colorectal mucosa from patients with either sporadic or familial adenomas. Matrilysin mRNA expression in sporadic adenomas correlated with the degree of dysplasia and the size of the mass, whereas most of the adenomas in patients with familial adenomatous polyposis coli expressed matrilysin mRNA irrespective of adenoma size or degree of dysplasia. Because matrilysin is more likely to be expressed in adenomas with a potential for malignancy, this enzyme may play a role in the malignant conversion of colorectal adenomas. Mol. Carcinog. 19:225–229, 1997. © 1997 Wiley-Liss, Inc.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