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玻璃体切除术和巩膜扣带术治疗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1月至2013年6月间收治的95例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50例,观察组45例。对照组50例患者采用巩膜扣带术治疗,观察组45例患者采用玻璃体切除术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对比。结果观察组中显效35例,占总数的77.78%,有效9例,占总数的20%,无效1例,占总数的2.22%,总有效率为97.78%;对照组中显效36例,占总数的72%,有效12例,占总数的24%,无效2例,占总数的4%,总有效率为96%。两组比较χ2=0.245,数据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治疗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手术方式很多,巩膜扣带术和玻璃体切除术便是常用的类型,均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且两种手术方式比较其疗效无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2.
3.
目的回顾性分析13例陈旧性视网膜脱离患者的治疗过程,探讨巩膜外环扎、垫压、放液联合冷凝术在陈旧性网脱复位及视力恢复中的重要意义。方法采用外环扎、垫压、放液等联合手术方法治疗陈旧性视网膜脱离。结果经治疗的13眼术后均达到解剖复位,6例患者视力提高,7例患者视力无明显提高,但自觉症状较前改善。结论采用联合手术方法治疗陈旧性视网膜脱离,能取得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4.
现代玻璃体视网膜手术提高了复杂性视网膜脱离(网脱)手术的成功率,对术前找不到裂孔、伴有严重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VR)的复杂性视网膜脱离,经玻璃体切割、网膜前膜剥除、应用重水、眼内光凝、气液交换、环扎术使网膜复位,挽救了患的视功能。我院自2001年1月至2003年1月行玻璃体视网膜手术75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巩膜扣带术后眼屈光变化及其相关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单个局部环形巩膜外加压联合环扎手术后眼屈光变化,分析导致屈光变化的相关因素.方法 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患者31例31只眼,接受单个局部环形巩膜外加压联合环扎手术.术前及术后1周、1个月、3个月分别进行眼前节扫描、屈光检查、角膜超声测厚及A超眼轴测量.所有观察病例的非脱离眼作为自身对照.结果 视网膜脱离眼术前与非脱离眼的眼压(11.30±2.90,15.50±3.27)mmHg、中央区角膜散光(1.65±1.79,1.13±1.31)D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视网膜脱离眼术后1周、1个月、3个月的眼屈光度(-7.79±5.07、-7.98±5.24、-8.32±5.39)D与术前(-5.75±4.61)D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眼轴长度术后1个月、3个月(26.15±1.70、26.30±1.84)mm与术前(25.37±1.66)mm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眼屈光度与眼轴长度间的相关性分析有统计学意义(P<0.05);前房深度术后1周、1个月、3个月(2.73±0.57、2.86±0.55、2.83±0.48)mm与术前(3.17±0.41)mm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0.05、<0.05);中央区角膜散光术后1周、1个月(2.30±2.21、1.97±1.91)D与术前(1.65±1.79)D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0.05);角膜前表面屈光力术后1周、1个月(44.71±2.16、44.25±2.12)D与术前(43.15±1.92)D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单个局部环形巩膜外加压联合环扎手术后会引起显著的眼轴延长和前房变浅,导致术后近视化,尤以眼轴延长作用最具相关性;中央区角膜散光、角膜前表面屈光力术后3个月基本恢复至术前. 相似文献
6.
7.
8.
先天性视网膜劈裂症,亦称遗传性视网膜劈裂,其特征为病变处视网膜神经纤维层裂开,是一种少见的遗传性致盲性眼病,几乎均为男性患者,常双眼对称性发病,主要为性连锁、隐性遗传。其发病率低,临床并不常见,现将2008年1月至2012年7月在我院就诊的8例先天性视网膜劈裂症患者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8例患者均为男性,年龄6~30岁,2例有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 探索同种异体巩膜在视网膜脱离手术中的应用及疗效。方法 用异体巩膜作充填材料和环扎材料,具体方法为:1.巩膜外加压术;2.巩膜层同加压术;3.巩膜环扎术。结果 共手术12例,术后均未发生感染,排斥反应及局部刺激症状,其中9例网膜复位,3例裂孔封闭不佳,未复位,手术有效率为75%。结论 异体巩膜主要成份为胶原纤维,细胞成份少,抗原性少,组织柔软、富有弹性和一定伸缩性,是一种较为理想的生物材料,可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超声乳化联合巩膜扣带术治疗视网膜脱离合并白内障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超声乳化联合巩膜扣带术对77例(77眼)视网膜脱离合并白内障患者进行了手术治疗并观察术后疗效。结果77眼手术均顺利成功,术后有71眼视网膜复位、视网膜下液完全吸收,一次视网膜复位率达到92.2%,另有6眼经二次治疗后视网膜也均复位。在术后早期77眼均有不同程度的角膜水肿,有6眼出现一过性眼压升高,3眼术后发生虹膜后粘连,以上术后并发症经相应处理后均消失。术后77眼视力较治疗前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无严重并发症,疗效满意。结论超声乳化联合巩膜扣带术可同时治疗视网膜脱离和白内障,具有操作简单、疗效好、术后反应轻等特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患者,男,17岁,主因左眼视力下降,偶伴视物变形1周于2007年3月18日就诊于我院.既往史:2月前左眼有外伤史.检查:视力右1.0左0.3,双眼前节未见异常.右眼底未见明显异常改变.左视乳头边界不清.下方网膜灰白色球状隆起.黄斑下方可见皱折.黄斑中心凹反射消失.眼压:右17 mm Hg,左16.8 mm Hg.散瞳后双目间接镜检查:左眼10~10:30 周边网膜可见一圆形视网膜裂孔约1/2的大小. 相似文献
13.
<正>合并脉络膜脱离的视网膜脱离是一种特殊类型的复杂性视网膜脱离,患者一般病情严重,进展迅速,预后差,一经确诊应及时给予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并尽早手术治疗[1]。但由于糖皮质激素长期全身应用不良反应明显及其局限性和禁忌证,国内学者应用玻璃体腔内注射曲安奈德的方法,使糖皮质激素直接作用于靶组织,减轻葡萄膜炎反应,促进脉络膜脱离吸收,取得良好的效果[2,3]。回顾我院应用巩膜扣带术同时联合玻璃体腔注射曲安奈德治疗脉络膜脱离型视网膜脱离患者21例(21只眼)的临床资料,观察二者同时联合治疗的安全性及手术效果。报告如下。1资料和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索同种异体巩膜在视网膜脱离手术中的应用及疗效。方法用异体巩膜作充填材料和环扎材料,具体方法为1.巩膜外加压术;2.巩膜层间加压术;3.巩膜环扎术。结果共手术12例,术后均未发生感染、排斥反应及局部刺激症状,其中9例网膜复位,3例裂孔封闭不佳,未复位,手术有效率为75%。结论异体巩膜主要成份为胶原纤维,细胞成份少,抗原性小,组织柔软、富有弹性和一定伸缩性,是一种较为理想的生物材料,可作为治疗视网膜脱离的充填和环扎材料。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用非玻璃体手术的综合外路手术治疗复杂性泥网膜脱离的疗效进行评价。方法 选择各种复杂性视网膜脱离72眼,应用巩膜外环扎加垫压术、玻璃体腔内注气(空气和长效气体)等治疗,结合药物治疗。结果 视网膜复住率为75%(54/72)。致盲率从77.38%降至52.76%,致残率从93.06%降至77.78%.结论 采用综合外路手术治疗复杂性视网膜脱离仍然是首选的治疗手段.尤其对于尚无配套内路手术设备的医院,或不能支付昂贵手术费的患者。应根据视网膜脱离发生的原因,合理选择术式,最大限度地恢复患者的视功能。 相似文献
16.
17.
视网膜脱离是常见而又严重影响视力的眼底病。我院1978年8月~1988年7月收治254例,占同期住院患者的3.4%,总结分析如下。一般资料 1.性别:254例原发性视网膜脱离患者中,男性168人占66.1%,女性86人占33.9%,男:女约2.1∶1,与国内外大多数报告一致。 相似文献
18.
19.
目的观察玻璃体切割硅油充填术治疗先天性脉络膜缺损合并视网膜脱离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安阳市眼科医院经玻璃体切割硅油充填手术治疗先天性脉络膜缺损合并视网膜脱离患者5例5眼的临床资料。男2例,女3例,年龄16~28岁,病程1~8个月。术后6~12个月硅油取出。结果硅油取出后随访6~18个月。5只眼全部视网膜解剖复位,视力均有不同程度提高。结论先天性脉络膜缺损合并视网膜脱离行玻璃体切割硅油充填治疗效果确切。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