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观察肾移植患者外周血中CD4^+CD25^+调节性T细胞水平的变化,探讨其在诊断移植肾急性排斥反应中的作用。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26例肾移植患者及30例正常对照组外周血中CD4^+CD25^+调节性T细胞水平。结果①慢性肾衰竭患者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非排斥组移植后1、2、4、8周CD4^+CD25^+调节性T细胞水平明显高于移植前(P〈0.01)。③急性排斥组排斥反应主要发生在术后第7~21d,其CD4^+CD25^+调节性T细胞水平明显低于同期的非排斥组(P〈0.01)。结论CD4^+CD25^+调节性T细胞水平的测定可以作为肾移植患者移植后急性排斥反应诊断和预测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2.
CD4+CD25+调节性T细胞与Foxp3表达在白癜风发病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CD4+CD25+调节性T细胞(CD4+CD25+Treg细胞)与Foxp3基因表达与白癜风发病的关系及可能机制。方法:以确诊为进展期白癜风且治疗显效的24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确诊符合白癜风诊断及疗效标准。以16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正常对照、白癜风患者治疗前后各自外周血中CD4+CD25+调节性T细胞的比例。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从治疗前后的外周血中提取单个核细胞,以逆转录聚合酶链扩增方法检测其中Foxp3 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进展期且治疗显效的24例白癜风患者外周血中CD4+CD25+调节性T细胞的比例以及CD4+CD25+调节性T细胞在总CD4+T细胞中所占比例明显均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治疗后显效的进展期白癜风患者CD4+CD25+调节性T细胞的比例与治疗前相比明显升高(P〈0.05),CD4+CD25+调节性T细胞中Foxp3 mRNA的表达水平比治疗也前明显增加(P〈0.05)。结论:进展期白癜风患者体内存在CD4+CD25+调节性T细胞的异常,CD4+CD25+Treg细胞的数量的减少和Foxp3表达的降低所造成的CD4+CD25+Treg细胞免疫抑制功能爱损可能是白癜风发病的一个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胰头癌患者外周血中CD4^+CD25^+调节性T细胞(Treg)比例及其在手术前、后的变化趋势。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胰头癌患者及正常对照组外周血中CD4^+CD25^+调节性T细胞的数量,同时监测CD4^+/CD8^+比值,并进行手术前、后的比较。结果胰头癌患者术前外周血中CD4^+CD25^+和CD4+CD25highTreg所占比例较正常对照组高(P〈0.05),术后则出现不同程度下降,以术后第3天下降最明显(P〈0.01,P〈0.05);胰头癌患者术后CA19-9水平低于术前,以术后第14天下降明显(P〈0.05)。CD4+CD25highTreg与CA19-9的变化趋势大致相同。胰头癌患者术前CD4^+/CD8^+比值比正常对照组低(P〈0.05),手术后进一步降低,于手术后第7天达最低(P〈0.05)。结论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可能有助于机体抗肿瘤免疫的恢复,胰头癌患者围手术期可作为免疫干预的重要窗口期,CD4^+CD25^+调节性T细胞可作为免疫干预的靶点。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结肠癌患者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技术对51例结肠癌患者和30例健康体检者外周血淋巴细胞CD4及CD25进行了检测。结果(1)结肠癌组CD4^+CD25^+细胞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CD4^+CD25^+细胞则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2)结肠癌组手术后患者CD4^+CD25^+、CD4^-CD25^+细胞与手术前相比显著下降(P〈0.05);(3)结肠癌组淋巴结转移患者CD4^+CD25^+细胞明显高于未转移组(P〈0.001)。结论CD4^+CD25^+调节性T细胞数可以反映肿瘤患者免疫系统存在抑制状态,且可能与肿瘤的免疫耐受有关,并可反映肿瘤淋巴结转移状况。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CD4^+CD25^+调节性T细胞在维持小鼠肝脏移植免疫耐受状态中的作用。方法 进行小鼠原位肝脏移植,诱导出移植免疫耐受后,向受体注射抗CD25抗体(PC61)以去除CD4^+CD25^+T细胞,检测受体内CD4^+CD25^+T细胞数量及叉状头/翅膀状螺旋转录因子(Foxp3)的表达以确定CD4^+CD25^+T细胞完全被清除,同时观察受体生存时间。结果与同种同系小鼠肝脏移植结果相似,同种异系肝脏移植小鼠的生存时间亦均超过70d。移植免疫耐受诱导后,PC61不同注射方案均能完全去除受体小鼠肝脏、脾脏及血液中的CD4^+CD25^+T细胞,且移植肝脏中Foxp3mRNA的表达也明显降低,表明完全去除了CD4^+CD25。调节性T细胞,但肝脏移植动物生存时间并未受到影响。结论CD4^+CD25^+调节性T细胞对于小鼠肝脏移植自发性免疫耐受的维持并非必需。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来氟米特(leflunomide)对狼疮小鼠体内CD4^+CD25^+调节性T细胞(Treg)及其特异性转录因子Foxp3基因表达水平的影响,分析其发挥免疫调节作用的可能机制。方法:取MRL/Lpr系狼疮小鼠18只随机分成对照组、来氟米特组、醋酸泼尼松组,对其进行药物干预,8周后流式细胞仪检测脾组织CD4^+CD25^+Treg数量变化,荧光定量RT-PCR检测各组脾组织Foxp3 mRNA基因表达变化。结果:来氟米特组、醋酸泼尼松组与对照组相比其体内CD4^+CD25^+Treg在CD4+T细胞中所占比例及Foxp3 mRNA的表达均有所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以来氟米特组增加较为显著。结论:来氟米特及醋酸泼尼松均能提高狼疮鼠体内CD4^+CD25^+Treg细胞水平及其特异性转录因子Foxp3 mRNA表达水平。推测其缓解SLE发展的机制之一可能是促进了具有抑制自身免疫反应的CD4^+CD25^+调节性T细胞增殖所致。  相似文献   

7.
大鼠CD4^+CD25^+调节性T细胞的分离及功能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利用免疫磁珠分选法稳定分离正常大鼠脾脏CD4^+CD25^+调节性T细胞的方法。方法:采用免疫磁珠两步法分离大鼠脾组织CD4^+CD25^+T细胞。首先采用藻红蛋白(PE)标记的抗CD25抗体和抗PE多功能磁珠试剂盒阳性分选CD25^+T细胞,再用抗异硫氰酸荧光素(FITC)标记抗体和抗IgG磁珠阳性分选获得CD4^+CD25^+T细胞。分离后的细胞经流式细胞仪检测分离纯度,台盼蓝染色检测细胞存活率,体外增殖实验检测其对CD4^+CD25^-T细胞的免疫抑制作用。结果:两次阳性分选后获得的CD4^+CD25^+T细胞纯度为(90.4±1.6)%,细胞存活率为(92.6±2.4)%。体外增殖实验表明,CD4^+CD25^+T细胞能明显抑制CD4^+CD25^-T细胞的增殖(P〈0.01)。结论:采用免疫磁珠法两次阳性分选,可稳定地获得纯度理想并有免疫抑制功能的大鼠CD4^+CD25^+T细胞。  相似文献   

8.
Xia TL  Liu T  Wu ZQ  Zhang HB  Yang M  Liu SY  He ZB  Li LY 《中华男科学杂志》2011,17(10):888-893
目的:通过检测前列腺癌患者以及健康志愿者外周血中CD4+CD25high调节性T细胞、TGF-β1及COX-2的表达,初步探讨CD4+CD25high调节性T细胞在前列腺癌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及其与TGF-β1和COX-2的相关性。方法: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30例前列腺癌患者治疗前后(其中前列腺癌局限组11例,非局限组19例)及20例健康志愿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CD4+CD25high调节性T细胞占CD4+T细胞的比例;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其外周血清中TGF-β1和COX-2的表达。对前列腺癌患者上述指标进行术前术后对比分析,另对CD4+CD25high调节性T细胞与TGF-β1及COX-2的相关性进行分析;并探讨上述指标在前列腺癌患者局限组和非局限组间是否存在差异性。结果:流式细胞术检测显示,前列腺癌患者治疗前PBMC中CD4+CD25high调节性T细胞占CD4+T细胞的比例为(18.32±7.49)%,高于健康志愿者对照组(7.77±1.86)%(P〈0.05)。前列腺癌患者治疗后其比值为(17.34±5.87)%,较治疗前稍减低,但两者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ELISA检测外周血清中TGF-β1和COX-2显示,前列腺癌组分别为(215.97±55.16)ng/ml和(6.88±5.14)ng/ml,对照组分别为(149.75±47.11)ng/ml和(5.65±2.69)ng/ml;前列腺癌患者外周血清中TGF-β1的表达水平高于健康志愿者对照组(P〈0.05),COX-2的表达水平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通过多重线性回归分析表明,前列腺癌患者PBMC中CD4+CD25high调节性T细胞的表达与血清中TGF-β1和COX-2的表达无显著相关。前列腺癌局限组和非局限组外周血中CD4+CD25high调节性T细胞、TGF-β1及COX-2的表达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前列腺癌患者PBMC中CD4+CD25high调节性T细胞可能参与前列腺癌的发生,其增殖机制与血清中TGF-β1和COX-2的表达无关,可能与肿瘤本身及肿瘤局部微环境相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胸腺切除对重症肌无力(MG)病人外周血T细胞的远期影响及意义。方法 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25例胸腺切除(手术组)、21例胸腺未切除(非手术组)MG病人和25名健康人(对照组)的外周血T细胞亚群CD4^+T、CD8^+T、CD4^+/CD8^+、CD4^+CD25^+T细胞的变化,应用ELISA法检测外周血IFN-γ、IL-4水平。结果 MG病人胸腺切除后完全缓解9例(36%),部分缓解13例(52%)。手术组与对照组比较CD4^+CD25^+T%显著降低(t=2.917,P=0.005)。手术组与非手术组比较CD4^+CD25^+T%、CD8^+T%显著增高(t=7.935,P=0.000;t=2.619,P=0.012),CD4^+CD8^+显著降低(t=3.060,P=0.004)。手术组外周血IFN-γ水平显著低于非手术组(t=5.060,P:0.000),但显著高于对照组(t=3.709,P=0.001)。胸腺切除后部分缓解者CD4^+CD25^+T%显著低于完全缓解者(t=2.292,P=0.033),但高于无效者(t=5.225,P=0.000)。结论 MG病人外周血T细胞紊乱在胸腺切除后远期有一定程度的改善,但未完全恢复正常。CD4^+CD25^+调节性T细胞可能与MG发生、发展及预后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检测强直性脊柱炎(As)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上的Fas/FasL的表达水平,探讨Fas/FasL诱导的细胞凋亡在As免疫学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以临床确诊的60例As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同时选择30例正常对照,运用流式细胞仪(FCM)检测其外周血CD3^+CD4^+、CD3^+CD8^+T细胞亚群上的Fas/FasL表达水平。结果早、晚期AS患者外周血CD3^+CD4^+T细胞上的FasL的表达率分别为(0.59%、0.93%),CD3^+CD8^+T细胞上的FasL的表达率分别为(2.93%、4.32%),与健康对照组(0.48%、1.14%)比较,其表达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健康对照组外周血CD3^+CD4’、CD3^+CD8’T细胞上的Fas表达率(58.25%、59.91%)比较,早期AS患者外周血CD3^+CD4^+T细胞上的Fas的表达率(64.75%)明显升高(P〈0.05),而CD3^+CD8^+T细胞上的Fas的表达率(48.64%)明显降低(P〈0.05),Fas在晚期AS患者外周血CD3^+CD4^+、CD3^+CD8^+T细胞上的表达率(57.63%、56.32%)无明显变化。结论Fas、FasL在外周血T细胞亚群上的表达水平与AS的病情发展阶段相关;Fas、FasL的异常表达所导致T细胞凋亡功能紊乱可能是AS发病的重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尿毒症患者和肾移植受者外周血CD4^+CD127^-调节性T细胞(CD4^+CD127^- Treg)的表达水平及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测定13例尿毒症患者(尿毒症组)、13例肾移植受者(肾移植组)和20例健康志愿者(对照组)外周血CD4^+CD127^- Treg和CD4^+CD25^+CD127^- Treg占CD4^+T细胞的比例。结果尿毒症组和肾移植组CD4^+细胞中CD4^+CD127^- Treg的比例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P〈0.01);肾移植组CD4^+CD25^+CD127^- Treg的比例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尿毒症患者外周血CD4^+CD127^- Treg数量降低,免疫功能紊乱。肾移植受者外周血CD4^+CD127^- Treg和CD4^+CD25^+CD127^-Treg数量降低,免疫反应性增强。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C57BL/6J小鼠的天然CD4^+CD25^+调节性T细胞(CD4^+CD25^+Treg)是否存在α7烟碱型乙酰胆碱受体(α7nAchR)。方法使用小鼠调节性T细胞试剂盒分离小鼠脾脏CD4^+CD25^+Treg,流式细胞术鉴定CD4^+CD25^+Treg的纯度。分别采用免疫荧光染色、共聚焦显微镜、Western印迹和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Treg表面α7nAchR蛋白/基凶表达:结果α-银环蛇毒素-FITC染色、流式检测显示Treg细胞表面结合α-银环蛇毒素-FITC;共聚焦显微镜成像观察到Treg细胞表面结合大量α-银环蛇毒索;Western印迹检测证实Treg细胞样本中检测到了清楚的α7nAchR条带,分子量大小约为55kD;RT-PCR分析发现Treg细胞样本中检测到了199bp大小的特异性α7nAchR目的基因条带。结论小鼠天然CD4^+CD25^+Treg细胞表达α7nAChR。  相似文献   

13.
大肠癌患者外周血调节性T细胞的检测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观察大肠癌患者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Treg)细胞数量的变化,探讨其与肿瘤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应用流式细胞仪分析大肠癌患者和健康对照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的Treg细胞数目,比较Treg细胞百分比变化与大肠癌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结果结直肠癌患者Treg细胞占CD4^+T细胞百分比(15±8)%,与健康对照组(6.0±3.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EA正常的结直肠癌患者Treg细胞占CD4^+T细胞百分比(13±4)%,与CEA升高的结直肠癌患者Treg细胞(17±1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uke's C和D期的结直肠癌患者Treg细胞占CD4^+T细胞百分比(19±6)%,与A期和B期Treg细胞百分比(12±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直肠癌患者外周血TGF-131含量(1.2±0.4)ng/L,与Treg细胞数目呈正相关(r=0.253,P〈0.05)。结论Treg细胞在大肠癌患者中比例升高,可能是产生肿瘤免疫抑制的重要机制,Treg细胞增加可作为大肠癌患者肿瘤进展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细胞因子在CD4^+CD25^+调节性T细胞免疫抑制机制中的作用,观察胃癌患者外周血中的CD4^+CD25^+调节性T细胞及其效应性T细胞CD4^+CD25^-T细胞产生具有不同生物活性的细胞因子的水平。方法采用免疫磁珠分选方法分离胃癌患者外周血中的CD4^+CD25^+T细胞与CD4^+CD25^-T细胞后,将CD4^+CD25^+T细胞与效应性T细胞CD4^+CD25^-T细胞在体外分别单独培养及按不同比例共同培养后,再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单独及混合培养时细胞因子干扰素(IFN)-γ、白细胞介素(IL)-10及转化生长因子(TGF)-β分泌的水平。结果健康对照及胃癌患者CD4^+CD25^+T细胞分泌抑制性细胞因子IL-10、TGF-β均显著高于CD4^+CD25^-T细胞,而分泌细胞因子IFN-γ均显著低于CD4^+CD25^-T细胞(P〈0.01)。CD4^+CD25^+T细胞在体外可明显抑制CD4^+CD25^-T细胞产生IFN-γ的能力,且这种抑制能力呈效靶比关系(P〈0.01);但CD4^+CD25^+T细胞与效应性T细胞CD4^+CD25^-T细胞在体外共培养对IL-10及TGF-β的分泌无显著影响(P〉0.01)。结论CD4^+CD25^+调节性T在体外可能通过细胞因子的调节发挥对效应性T细胞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自然成熟型树突状细胞对CD4^+CD25^+调节性T细胞扩增机制。方法:提取DAB/2小鼠脾脏及肝脏细胞,流式细胞仪分离树突状细胞,测定其纯度及表型,加入C3H/HeJ小鼠提取的CD4^+CD25^+调节性T细胞混合培养,测定其增殖活性。利用CD4^+CD25-T细胞测定扩增后的CD4^+CD25^+调节性T细胞的免疫抑制活性。结果:成熟型树突状细胞表达高水平的共刺激分子CD40、CD80及CD86,对CD4^+CD25^+调节性T细胞扩增效果明显。与新鲜分离的CD4^+CD25^+调节性T细胞一样,扩增的CD4^+CD25^+调节性T细胞高表达Foxp3,而且均保持了其抑制活性。结论:自然成熟型树突状细胞能扩增CD4^+CD25^+调节性T细胞,且扩增后的调节性T细胞保持了其表达活性和抑制活性。  相似文献   

16.
慢性特发性荨麻疹患者外周血T及Th淋巴细胞亚群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慢性特发性荨麻疹患者外周血T及辅助性T淋巴细胞(Th)亚群的表达及其在慢性特发性荨麻疹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经四色荧光抗体染色的慢性特发性荨麻疹患者及正常对照外周血CD3^+、CD4^+、CD8^+T淋巴细胞数及CD4^+/IFN-γ’(Th1)、CD4^+/IL-4^+(Th2)细胞含量。结果:慢性特发性荨麻疹组外周血CD3^+T淋巴细胞数无明显变化、CD4^+T淋巴细胞数、CD8^+T淋巴细胞数均降低;CD4^+/CD8^+比值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慢性特发性荨麻疹患者外周血Th1细胞含量、Th1/Th2比值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P〈0.05),Th2细胞含量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结论:慢性特发性荨麻疹患者外周血存在着T及Th淋巴细胞亚群分化失衡,这可能为慢性特发性荨麻疹发病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甲型H1N1流感(甲流)危重症患者外周血白细胞(WBC)、淋巴细胞(L)、中性粒细胞(N)、淋巴细胞亚群及CD4+CD25+调节性T细胞的变化,探讨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及CD4+CD25+调节性T细胞在危重症甲流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对8例甲流危重症患者和10例健康对照外周血WBC进行检测,并用流式细胞术对其淋巴细胞亚群及CD4+CD25+调节性T细胞进行检测。结果患病初WBC正常者5例,降低者3例,以L降低为主,最低达0.60×109/L。病程中8例患者WBC和N均明显升高,WBC最高达36.42×109/L,N最高达33.27×109/L;甲流危重症患者CD3+(55.13±16.16)%、CD4+(27.25±9.51)%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B细胞(CD19)、NK(CD16+CD56+)细胞、CD8+及CD4/CD8比例较健康对照组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患者CD4+CD25highCD127LowT细胞(1.81±1.25)%稍低于与健康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8例甲流危重症中有6例孕妇,1例死亡患者的CD4+CD25highCD127LowT细胞含量为本研究中最高。结论甲流危重症患者外周血CD3+、CD4+细胞数量显著降低、CD4+CD25+调节性T细胞及CD4/CD8下降,提示细胞免疫异常可能在甲流危重症的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淋巴细胞亚群及CD4+CD25+调节性T细胞数量的检测可作为监测甲流患者免疫功能的指标,对于患者的治疗和预后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乌司他丁对烫伤大鼠脾脏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l)的表达以及淋巴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96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烫组、烫伤组和烫伤+乌司他丁治疗组(n=32)。后两组大鼠制作30%TBSAⅢ度烫伤模型,伤后即刻腹腔注射林格液或乌司他丁+林格液抗休克,创面涂碘伏抗炎。假烫组于37℃水浴中12S行假烫。各组分别于伤后1、3、5、7d腹主动脉无菌采血,并分离获取大鼠脾脏组织。Westernblot检测大鼠脾组织HMGBl的表达,流式细胞术检测血液中CD4+CD25+调节性T细胞(CD4+CD25+Treg)的变化。结果:与假烫组比较,烫伤组大鼠脾组织HMGBl水平在伤后1~7d显著升高(P〈O.01),伤后3d时表达量最高,分别为0.66±0.10、0.22±0.05(t=10.91,P〈0.01);乌司他丁治疗后1~7dHMGB1水平有不同程度的降低,其中伤后5d表达量最低,分别为0.32±0.07、0.63±0.07(t=9.61,P〈0.01)。与假烫组比较,烫伤组CD4+CD25+Treg表达在伤后逐渐上升,伤后3d时达到峰值(5.42±0.56)%;乌司他丁治疗后,CD4+CD25+Treg于伤后3、5、7d显著低于烫伤组(P〈O.01),伤后5d时最低(2.23±0.21)%。结论:严重烫伤后大鼠脾脏HMGB1水平的持续升高对其调节性T细胞的异常具有显著的影响;乌司他丁作为一种抗炎药物能够降低伤后HMGB1的表达,改善烫伤大鼠的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消癌平注射液联合化疗对中晚期肺癌患者CD4+CD25+FOXP3+调节型T细胞的影响。方法 71例Ⅲ~Ⅳ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36例采用化疗联合消癌平注射液;对照组35例单独采用化疗,两组化疗均采用GP方案。完成2周期后,通过流式细胞仪测定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外周血中CD4+CD25+FOXP3+调节型T细胞比例。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患者CD4+FOXP3+T细胞占CD4+T细胞及CD4+CD25+T细胞的比例分别为(6.2±2.4)%和(27.6±6.0)%,而对照组分别为(8.2±0.5)%和(32.1±7.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D4+T细胞占总淋巴细胞的比例,治疗组较对照组明显提高(P〈0.05)。结论消癌平注射液是一种较为理想的免疫增强剂,联合化疗可明显改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犬脐血间充质干细胞(cbMSC)心肌移植对梗死区CD4^+T、CD8^+T淋巴细胞分布的影响。方法取犬脐带血,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出单个核细胞,贴壁培养法扩增间质干细胞;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成年雄性杂种犬36只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采用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的方法建立急性心肌梗死动物模型;实验组取第4代细胞用5-氮杂胞苷诱导72h,LacZ报告基因标记后经冠状动脉移植入犬心脏的梗死区域,对照组注射等体积的IMDM培养液;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表达pgal的移植细胞以及梗死区域CD4^+T、CD8^+T的分布,应用Image—Proplus 5.1软件进行图象分析。结果异体犬cbMSC移植心肌梗死区后可长期存活;图象分析显示,实验组移植后第2、4、8周时,CD4^+T的累积光密度值(IOD)为44.35±7.03,19.29±4.11和20.27±3.51,CD4^+T与CD8^+T的10D比值为0.63±0.12,0.51±0.15和0.66±0.08;对照组CD4^+T的10D值为65.78±10.27,28.02±2.59和29.79±6.83,CD4^+T与CD8^+T的IOD比值为1.28±0.20,1.34±0.09和1.50±0.16,两组比较实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检测表明,实验组移植后第2、4、8周时CD8^+T的IOD为69.88±7.84,37.80±8.83和30.81±7.42,高于对照组的51.28±10.01,20.87±4.50和19.91±2.87。结论初步的实验结果表明,犬cbMSC的同种异体移植能产生免疫耐受,其机制可能与其抑制CD4^+T,减少局部浸润的CD4^+T数量,降低局部CD4^+T/CD8^+T比值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