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观察拉米夫定和阿德福韦酯初始联合治疗与恩替卡韦单药治疗高病毒载量(HBVDNA≥10^7拷贝/mL)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的疗效、耐药率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07年5月-2009年1月江苏省江阴市人民医院70例高病毒载量CHB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联合治疗组和单药治疗组,联合治疗组服用拉米夫定(100mg/d)和阿德福韦酯(10mg/d),疗程为96周:对照组服用恩替卡韦(0.5mg/d),疗程为96周。采用爿。检验对两组的ALT复常率、病毒学应答情况和HBeAg血清学转换率进行比较。结果治疗96周后,联合治疗组的ALT复常率、HBVDNA转阴率和HBeAg血清学转换率分别为97.1%(34/35)、94.3%(33/35)和48.6%(17/35),单药治疗组分别为77.1%(27/35)、77.1%(27/35)和17.1%(6/3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248、4.200和7.835,P〈0.05或P〈0.01)。治疗96周,联合组没有出现病毒学突破,而单药组累计有2例患者出现病毒学突破,且这2例患者都检测到恩替卡韦相关耐药基因位点。两组均未发现与药物相关的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对于高病毒载量的CHB患者,拉米夫定和阿德福韦酯初始联合治疗的疗效优于恩替卡韦单药治疗,能够强效抑制病毒复制,降低耐药发生率,提高HBeAg血清学转换率。  相似文献   

2.
阿德福韦酯是抑制HBV的核苷(酸)类似物,目前已证明能有效降低HBV DNA载量,促进ALT复常和HBeAg血清学转换,改善肝脏组织学,且与其他核苷(酸)类似物无明显交叉耐药,因此广泛应用于慢性乙型肝炎和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1].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阿德福韦酯对拉米夫定耐药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多中心、随机、双盲双模拟、拉米夫定对照的临床实验,选择拉米夫定耐药的CHB患者247例,按1:1比例随机分为实验组(123例)和对照组(124例)。所有患者完成12周治疗后均进入阿德福韦酯开放治疗期。完成12周和48周治疗时,检测血清HBVDNA及A坍水平并进行安全性评估。结果治疗12周时实验组ALT均值下降35.9U/L,血清HBVDNA平均下降3.01log10拷贝/mL,其中61.8%(76/123)的受试者血清HBVDNA下降≥2log10拷贝/mL;对照组A坍均值增加2.8U/L,血清HBVDNA平均下降0.78log10拷贝/mL,其中血清HBVDNA下降〉/2log10拷贝/mL的受试者比率仅为17.7%(22/124)。治疗48周时,实验组ALT均值下降59.7U/L,血清HBVDNA平均下降4.70log10拷贝/mL,87.0%(107/123)的受试者血清HBVDNA下降≥2log10拷贝/mL;对照组ALT均值下降56.6U/L,血清HBVDNA平均下降4.43log10拷贝/mL,85.5%(106/124)的受试者血清HBVDNA下降≥2log10拷贝/mL。2组均未发生与研究药物相关的严重不良反应。结论阿德福韦酯治疗拉米夫定耐药CHB患者可在病毒学及生化学方面取得较好疗效,且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阿德福韦酯(ADV)联合拉米夫定(LAM)治疗对拉米夫定耐药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纳入阿德福韦酯联合拉米夫定治疗拉米夫定耐药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随机对照试验(RCT)研究结果,对照组均为ADV单药治疗。由两名评价员独立筛查文献,进行质量评价和资料提取。使用Cochrance协作网提供的RevMan5.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Meta分析结果显示,经过48周或48个月治疗,治疗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复常率均优于对照组,其OR(95%CI,P)分别为1.84(1.12~3.00,0.02)和80.29(4.18~1541.64,0.004);治疗组HBVDNA低于检测下限的比率优于对照组,RR(95%CI,P)分别为1.22(1.06~1.39,0.004)或1.90(1.10~3.30,0.02);两组HBeAg转阴率无显著性差异,OR(95%CI,P)为1.02(0.40~2.58,0.97);HBeAg血清学转换率无统计学差异,RR(95%CI,P)为1.30(0.63~2.68,0.47)。ADV相关耐药发生率,治疗组显著低于对照组,OR(95%CI,P)分别为0.13(0.03~0.58,0.008)和0.07(0.01~0.40,0.003)。结论与ADV单用治疗方案相比,ADV联合LAM治疗LAM耐药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能显著提高ALT复常率、HBVDNA低于检测下限的比率,降低ADV相关耐药发生率;HBeAg阴转率或HBeAg血清学转换率相似。ADV10mg/d长期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未出现严重不良事件,相对较为安全。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拉米夫定(LAM)与阿德福韦酯(ADV)初始联合与恩替卡韦(ETV)单药治疗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2年的疗效。方法选取2007年1月—2008年4月浙江省上虞市人民医院和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120例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60例接受LAM联合ADV初始抗病毒治疗,60例接受ETV单药抗病毒治疗。每1~3个月检测患者肝功能、肾功能、甲胎蛋白、HBV血清学标志物、HBVDNA、凝血酶原时间(PT)、肝脏超声波或CT。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和X检验比较两组在治疗12和24个月时的疗效、不良反应和累计生存率。结果LAM和ADV初始联合治疗组和ETV单药治疗组各有45例至随访结束。两组HBVDNA转阴率和ALT复常率在治疗12个月(X^2=2.12和2.88,P〉0.05)和24个月时(X^2=3.21和3.24,P〉0.05)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治疗24个月时HBeAg血清学转换率分别为43.5%(10/23)和36.4%(8/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09,P〈0.05)。治疗12个月和24个月后,LAM和ADV初始联合组分别有2例(4.4%)和3例(6.7%)发生病毒学突破,但均未检测到病毒学变异;ETV单药组分别有I例(2.2%)和2例(4.4%)发生病毒学突破,并在24个月检测到1例(2.2%)发生病毒变异。LAM+ADV初始联合组和ETV组治疗24个月后分别与治疗前(基线)相比,Alb水平上升(F=18.9和17.3,P〈0.05),TBil和ALT下降(F=16.5、17.1和23.7、24.8,P〈0.05),PT缩短(F=22.7和24.5,P〈0.05),CTP评分和MELD评分下降(F=18.5、17.8和24.2、23.8,P〈0.05)。LAM和ADV初始联合治疗组累计病死率(或肝移植)为16.7%(10/60),ETV单药组累计病死率(或肝移植)为18.3%(11/60)。两组均未发现有血清肌酐超过正常值上限的病例。结论LAM与ADV初始联合或ETV单药治疗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均能明显抑制HBV复制,改善肝功能,降低病死率,且耐药变异率低;联合组HBeAg血清学转换率在24个月时高于单药组,两种方案在临床上均可使用。  相似文献   

6.
阿德福韦酯(ADV)是抑制HBV的有效药物,现已广泛应用慢性乙型肝炎(CHB)的抗病毒治疗,因与其他核苷(酸)类似物无明显交叉耐药,且安全性良好,也是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较理想的抗病毒药物,现就ADV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的研究进展作一概述。  相似文献   

7.
高丹 《中国科学美容》2011,(15):110-110,126
目的比较干扰素与阿德福韦酯分别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住院治疗的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50例,随机分为干扰素组及阿德福韦酯组各25例,分别采用干扰素及阿德福韦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6个月、12个月的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第6、12个月时,ALT复常率、HBeAg阴转率、HBeAb阳转率、HBV-DNA阴转率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干扰素及阿德福韦酯作为作为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常用药物疗效均比较明显,但阿德福韦酯的不良反应少,安全性更高,故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阿德福韦酯联合苦参素胶囊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疗效以及对患者HBV DNA载量的影响.方法 260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140例给予阿德福韦酯10 mg/次,1次/d,苦参素胶囊每次0.3 g,3次/d口服;对照组120例给予苦参素胶囊每次0.3 g,3次/d 口服.两组疗程均为48周.每12周检测1次患者肝功能、乙型肝炎病毒血清学标志物及HBV DNA载量.结果 治疗组用药48周后HBV DNA低于检测下限的比率及ALT复常率显著优于对照组.结论 阿德福韦酯联合苦参素胶囊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疗效较好,建议长期服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阿德福韦酯(Adefovir dipivoxil,AD)单独或联合拉米夫定(Lamivudine,LAM)对拉米夫定耐药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疗效差异。方法根据纳入标准,摘录7篇随机对照试验(RCT)的研究结果,用RevMan4.2软件进行分析。结果与单用AD(10mg/d)相比,AD(10mg/d)+LAM(100mg/d)能更显著地提高HBV—DNA、HBeAg转阴率,HBeAg血清学转换率和ALT复常率:RR(95%CI,P)分别为1.39(1.26~1.54,〈0.00001),2.28(1.58~3.30,〈0.0001),2.58(1.61~4.14,〈0.0001),1.29(1.17~1.42,〈0.00001);显著降低病毒学突破发生率和耐AD基因突变发生率:RR(95%CI,P)分别为0.10(0.03~0.34,0.0002)和0.12(0.02~0.95,0.04);而两组药物副作用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R:0.94,95%C10.75~1.17,P=0.57)。结论采用AD+LAM联合治疗LAM耐药的慢性乙肝患者,较之单用AD,能更显著地提高HBV-DNA、HBeAg转阴率、血清学转换率和ALT复常率,降低病毒学突破发生率和耐AD基因突变发生率,且不增加药物副作用,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拉米夫定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主要药物之一,但存在治疗见效停药后肝炎再次复发的问题。拉米夫定耐药后联用阿德福韦酯治疗称为“挽救性治疗”,这种方案已在成人中应用,临床上证实安全、有效,但在儿童人群中研究较少。本文通过观察30例阿德福韦酯联合拉米夫定挽救性治疗拉米夫定耐药后肝炎复发的慢性乙型肝炎患儿,探索该方案在儿童中应用的疗效与安全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拉米夫定应答不佳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加用阿德福韦酯联合治疗与换用恩替卡韦单药治疗48周疗效。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观察2010年6月—2011年6月在浙江省诸暨市人民医院感染科和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接受拉米夫定抗病毒治疗24周以上,但HBVDNA仍阳性的住院及门诊CHB患者120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每组各60例,一组在用拉米夫定的基础上加用阿德福韦酯联合抗病毒治疗,另一组则换用恩替卡韦单药治疗,疗程均为48周。每1~3个月检测患者的肝功能、肾功能、甲胎蛋白、HBV血清学标志物、HBVDNA、凝血酶原时间(PT)、肝脏的超声波或行CT检查。采用χ2检验比较治疗48周时两组的病毒学、血清学的应答率和耐药发生率,观察两组的不良反应。结果基线HBVDNA介于3~5lg拷贝/mL的拉米夫定应答不佳者,加用阿德福韦酯治疗至48周后有86.8%(33/38)的患者HBVDNA转阴,而换用恩替卡韦单药治疗组有69.2%(27/39)的患者转阴,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578,P〈0.05);基线HBVDNA〉5lg拷贝/mL的拉米夫定应答不佳者,加用阿德福韦酯的患者HBVDNA转阴率为72.7%(16/22),而换用恩替卡韦单药治疗患者只有52.4%(11/21),两组差异也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865,P〈0.05)。拉米夫定应答不佳者经加用阿德福韦酯联合治疗后48周无一例发生病毒学突破,也无耐药的发生;而换用恩替卡韦治疗组则有5例发生病毒学突破,3例检测到基因突变,其中2例为rtM204V、rtL180M和rtS202G变异,1例为rtM204V、rtL180M和rtT184A,所有发生基因突变的病例均为基线HBVDNA〉10。拷贝/mL者。结论拉米夫定应答不佳CHB患者加用阿德福韦酯比换用恩替卡韦单药治疗更能抑制HBV复制,且可减少病毒耐药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阿德福韦酯耐药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相关S抗原变异、疫苗逃逸相关变异以及部分已知特异性T细胞表位变异情况。 方法收集2007年12月至2011年9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收治的阿德福韦酯治疗失败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70例,并随机选择ADV治疗非耐药患者70例作为对照。采用PCR产物直接测序法获得患者HBV反转录酶区与S抗原序列。应用PCR产物直接测序法与焦磷酸测序法明确阿德福韦酯耐药情况。比较阿德福韦酯耐药患者与无阿德福韦酯耐药患者耐药相关S抗原变异、疫苗逃逸相关变异以及HBV特异性T细胞表位变异情况。 结果ADV耐药组与对照组患者人口学等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本组患者中42例rtA181T耐药变异关联的HBsAg变异均为sW172*。在rtA181T/ sW172*变异患者体内,该变异株在病毒准种中所占平均比率为(42.6 ± 22.1)%(12.2%~100%)。与非ADV耐药组患者相比,ADV耐药组患者发生HBsAg疫苗逃逸变异(χ2 = 12.8736、P = 0.0003)以及T细胞抗原表位变异(χ2 = 4.8344、P = 0.0279)几率显著升高。 结论我国ADV耐药患者rtA181T变异关联的HBsAg变异主要为sW172*变异,HBsAg抗原疫苗逃逸变异以及T细胞抗原表位变异与ADV耐药相互影响,相关机制尚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乙型肝炎肝硬化并脾功能亢进患者行脾部分栓塞术后阿德福韦酯疗效。方法41例乙型肝炎肝硬化并脾功能亢进患者行脾部分栓塞术治疗后,21例口服阿德福韦酯10mg/d,疗程1年,对照组20例常规护肝、降酶等对症治疗。观察两组患者肝功能、血清肝纤维化指标、HBVDNA、HBeAg/抗.HBe血清学变化、Child-Pugh分级比较和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ALT、AST、TBil、ALB各项指标优于对照组,血清肝纤维化HA、PC-Ⅲ、Ⅳ—C各项优于对照组,治疗组HBVDNA转阴11例,对照组转阴1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5,P〈0.05)。治疗组发生HBeAg/抗.HBe血清转换者4例,对照组1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2,P〈0.05)。治疗组Child.Pugh分级为A级者9例,B级10例,C级2例;对照组A级6例,B级7例,C级7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9,P〈0.05)。阿德福韦酯治疗组未发现相关的肾功能损害和其他不良反应。结论乙型肝炎肝硬化并脾功能亢进患者行脾部分栓塞术治疗,脾功能亢进可获得明显改善,但不能阻止乙型肝炎肝硬化病情进展,脾栓塞术后采用阿德福韦酯是较理想的长期抗病毒药物。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基线血清TNFα、ALT、HBVDNA载量及24周HBV血清学标志物等因素对阿德福韦酯(ADV)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CHB)48周时患者血清学应答的预测价值。方法203例HBeAg阳性CHB患者口服ADV治疗48周,10mg/d。采用ELISA测定HBV血清学标志物和基线血清TNFα水平,荧光定量PCR检测HBVDNA,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HBeAg阳性患者血清学应答的因素。结果203例患者治疗24周时HBV DNA转阴率为31.5%(64/203),ALT复常率为59.1%(120/203),HBeAg转阴率为15.8%(32/203),HBeAg转换率为8.9%(18/203),应答率为13.3%(27/203);治疗48周时HBV DNA转阴率为58.6%(119/203),ALT复常率为78.3%(159/203),HBeAg转阴率29.6%为(60/203),HBeAg转换率为16.7%(34/203),应答率为25.6%(52/203)。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48周HBeAg转阴的患者较未转阴者的24周HBV DNA转阴率、HBeAg转阴率及转换率、基线TNFα水平高(P值分别为0.017、0.001、0.029和0.040);48周HBeAg转换的患者较未转换者的24周HBeAg转换率高,而基线HBVDNA低(P值分别为0.000和0.004)。结论24周HBVDNA转阴率、HBeAg转阴率和转换率,及基线TNFα水平可以预测48周HBeAg转阴率,而24周HBeAg转换率和基线HBV DNA载量可以预测48周HBeAg转换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阿德福韦酯(ADV)疗效欠佳的影响因素,并初步探讨对具有ADV疗效欠佳高危因素的患者进行优化治疗的疗效。方法 ADV治疗48周时HBVDNA≥103拷贝/ml定义为ADV疗效欠佳。对147例门诊服用ADV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随访统计。对可能影响ADV疗效的因素进行非条件Logis-tic单因素和多因素模型分析,对具有ADV疗效欠佳高危因素的患者根据是否进行优化治疗进行分层分析,以HBVDNA低于检测下限的比率为观测指标,使用乘积限法(Kaplan-Meier)进行分析,然后采用时序检验Log-rank法进行比较。结果 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发现,YMDD变异与否(OR:7.888,95%CI:2.302~27.031,P=0.001)、基线HBeAg状态(OR:6.001,95%CI:2.080~17.306,P=0.001)、基线HBVDNA水平(OR:1.635,95%CI:1.007~2.655,P=0.047)、对ADV是否发生原发无应答(OR:15.214,95%CI:1.800~128.609,P=0.012)、初始病毒学应答(OR:0.172,95%CI:0.057~0.517,P=0.002)为ADV疗效欠佳的5个独立影响因素,且YMDD变异阳性、基线HBeAg阳性、基线HBVDNA水平越高、对ADV发生原发无应答及未发生初始病毒学应答的患者越易发生ADV疗效欠佳。本研究中优化治疗组的HBVDNA低于检测下限的比率显著高于未优化治疗组。结论 YMDD变异阳性、基线HBeAg阳性、基线HBVDNA水平高、对ADV发生原发无应答及未发生初始病毒学应答是发生ADV疗效欠佳的高危因素,具有上述5个发生ADV疗效欠佳高危因素的患者可能从优化治疗中获益。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阿德福韦酯联合拉米夫定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的临床疗效和药物安全性进行观察和探讨。方法将102例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每组各51例。对两组都进行常规护肝及抗纤维化对症治疗,观察组在常规的基础上对其进行阿德福韦酯10mg/d和拉米夫定100mg/d的联合治疗,对照组在常规的基础上对其进行阿德福韦酯10mg/d的治疗,并对两组患者治疗后的各项疗效指标进行比较和观察。结果治疗48周时观察组的各项指标在改善程度上都比对照组组高,两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德福韦酯联合拉米夫定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疗效显著,是理想的抗乙肝病毒药物,两种药物的联合使用可以增加抗毒效果,对患者预后能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