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数目可变串联重复序列(VNTR)分子指纹分型法在北京基因型结核分枝杆菌菌株识别中的价值,并与间隔区寡核苷酸分型(Spoligoty-ping)法进行比较。方法对50株临床结核分枝杆菌行核酸抽提后,以12个VN-TR位点引物分别扩增,对所得的指纹图谱进行分析,并与Spoligotyping结果比较。结果本研究中采用的12个VNTR位点均具有多态性。Spoligotyping分型有88%(44/50)菌株为北京基因型。相同Spoligotyping基因型的43株菌用VN-TR可分为24种基因型。VNTR的各个多态性位点中对北京基因型菌株辨别力最高的是MIRU26位点。结论 VNTR可作为结核分枝杆菌分子流行病学调查的初筛方法,结合Spoligotyping可进行北京基因型菌株的识别。  相似文献   

2.
PCR-SSP快速HLA-DR52组基因分型与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顺序特异引物聚合酶链反应技术(PCR-SSP)对65例肾移植供受者HLA-DR52组基因分型,同时与血清学方法对比研究。显示血清学方法错误率高达36%;而PCR-SSP分型全部成功,无一例假阳性和假阴性;重复性100%,总耗时5小时。分型结果经标准细胞株、限制性内切酶分析和寡核苷酸探针杂交等确证,特异性达100%。结果表明:PCR-SSP用于DR52组基因分型,快速、特异,结果可靠,适合于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两性霉素B和(或)氟康唑联合氟胞嘧啶治疗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CNM)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89例住院CNM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治疗情况。结果患者首发症状多表现为头痛(89/89,100.0%)和呕吐(62/89,69.7%)。发热、头痛、呕吐和脑膜刺激征为该病主要临床表现。CNM确诊前怀疑为结核性脑膜炎19例,占21.3%;怀疑为巨细胞病毒脑炎8例,占8.9%。经两性霉素B和(或)氟康唑联合氟胞嘧啶抗真菌治疗后,66例好转、治愈,20例自动出院,3例死亡。结论 CNM易出现误诊,两性霉素B和(或)氟康唑联合氟胞嘧啶抗真菌治疗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继发不育男性患者泌尿生殖系解脲支原体(UU)的感染状况,探讨UU各基因型与临床病原学之间的关系。方法根据UU多带抗原基因(MBA)与16S-rRNA基因和尿素酶基因结构设计10对引物,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对继发不育男性患者572例泌尿生殖系感染的UU进行生物变种和基因型分型鉴定,并与培养结果比较。结果UU培养阳性278例,阳性率48.6%;PCR基因扩增检测UU-DNA阳性311例,阳性率54.4%。其中生物变种1(biovar 1)212例,占37.1%;生物变种2(biovar 2)99例,占17.3%;基因分型结果:生物变种1血清变种171例,占12.4%;血清变种3/1498例,占17.2%;血清变种643例,占7.5%。生物变种2亚型1(subtype1)32例,占5.6%;生物变种2亚型2(subtype2)51例,占8.9%;生物变种2亚型3(subtype3)16例,占2.8%。结论UU感染是男性继发不育的主要危险因素,多带抗原基因与16S-rRNA基因和尿素酶基因分型鉴定具有简便、快速、敏感、特异之优点。  相似文献   

5.
栾洁  马艳宏 《护理学杂志》2006,21(21):29-30
对6例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采用两性霉素B进行病原治疗及鞘内注射药物、降低颅内压、纠正水电解质紊乱等治疗,治疗期间严密观察病情,加强全面细致的基础护理和心理疏导,并做好相关的药物护理.结果6例患者住院2~4个月均痊愈出院,无1例发生并发症.提示针对患者不同病情,及时予以精心护理及健康指导有助于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多个位点的PCR特异扩增法和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分析在鉴定新型隐球菌AD型及其杂合类型中的作用。方法采用针对交配型位点内STE20、MF基因及交配型位点外CLA4、GPA1基因的PCR特异扩增法和针对交配型位点外g6341基因的RFLP分析对不同杂合类型的AD型菌株进行鉴定及杂合类型的分析。结果针对STE20基因的特异扩增法能准确鉴定所有AD型菌株的交配类型。但无法鉴定H型菌株。针对CLA4基因的特异扩增法在鉴定AD型菌株上优于GPA1基因,针对g6341基因的RFLP分析根据A位点交配型的不同将AD型菌株分为2种RFLP谱型。CLA4、GPA1和g6341基因不能用于鉴定AD型的交配类型,且可能存在A型或D型位点的缺失。结论新型隐球菌AD型菌株及其杂合类型的准确鉴定须结合针对交配型位点内外基因的多位点分析。  相似文献   

7.
目的:骨钙素(OC)基因是骨代谢遗传基础的侯选基因之一,本研究旨在探讨OC基因多态性的分布规律及与骨质疏松(OP)的相关性。方法:采用银染法聚合酶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技术对85例正常对照和12例质松症的患OC基因进行分型,并计算其基因型频率,等位基因频率,结果:汉族正常对照组OC基因hh,Hh,HH基因型分别为61.18%,35.29%,3.53%,等位基因频率H型和h型分别为0.2118和0.7882,与骨质疏松组比较无显性差异。比数比分析,骨密度(BMD)较低的HH基因型OP的相对危险度是BMD较高的hh型的3.47倍,是Hh型的1.73倍。结论:目前调查例数而言,中国汉族人OC基因型与骨质疏松无明显相关性,但是,HH基因型有较高的OP发病趋势。  相似文献   

8.
胶质瘤单抗SZ-38可变区基因的克隆和序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克隆高特性、高亲和力的胶质瘤靶向载体基因,为制备重组免疫毒素奠定基础。方法 从胶质瘤单抗杂交瘤细胞 S Z38 提取总 R N A, R T P C R 扩增抗体的重链及轻链可变区基因,并测序分析。结果 重链可变区全长306 bp ,编码102 个氨基酸;轻链可变区全长312 bp ,编码104 个氨基酸,分属重链Ⅲ( D) 亚组和 Kappa 链Ⅵ亚组。结论 新克隆的可变区基因符合功能重排的鼠抗体可变区基因特征,可用于重组免疫毒素的制备。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胰头癌组织与正常胰腺组织中γ 谷氨酰转肽酶 (γ glutamyltranspeptidase,GGT)基因的表达及核苷酸序列的差异 ,以阐明胰头癌患者血清GGT异常升高的分子机制。方法 收集 3例胰头癌、2例胆管癌和 2例正常胰腺的手术切除标本。应用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及核苷酸序列分析方法 ,检测不同组织中GGTmRNA表达量的变化及GGT基因核苷酸序列。结果 胰头癌与正常胰腺组织中的GGTcDNA核苷酸序列中 12 0 2bp~ 16 0 5bp相一致。在正常胰腺、胆管癌和胰头癌组织中均可见GGTmRNA的表达扩增产物 ,但胰头癌组织中GGT基因表达水平明显高于胆管癌和正常胰腺组织。结论 胰头癌与正常胰腺组织中的GGT基因序列是相同的 ,但胰头癌组织中GGTmRNA表达量明显增高 ,证实GGT是诊断胰头癌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构建并鉴定瘦素基因原核重组表达载体.方法 以RT-PER法自人脂肪组织制备目的 基因,应用DNA重组技术,克隆至pMD18T载体与pGEX-4T-1原核表达载体,转化大肠杆菌DH5α,EcoR I+Xho I双酶切及测序鉴定.结果 扩增得到520 bp目的 基因并构建原核重组表达载体pGEX-4T-1-leptin.双酶切电泳见520bp目的 条带,测序结果与GenBank收录序列一致.结论 成功构建原核表达载体pGEX-4T-1-leptin,为leptin功能研究及进一步的临床应用提供了条件.  相似文献   

11.
随着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完成,探讨基因的功能及其在人类疾病中的作用是未来基因研究工作的重点。其中,基因表达的差异分析对阐明各种疾病的分子基础具有重要意义。自90年代以来,以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caction,PCR)为基础的差异表达基因分析技术,即:差异显示逆转录PCR(differentialdisplay reverse transcription-PCR,DDRT-PCR)、cDNA代表性差异分析(representational difference analysis…  相似文献   

12.
肝细胞癌与乙肝病毒基因整合和p16基因表达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DNA整合与p16的关系及其在肝细胞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检测35例肝癌、癌旁组织及31例肝硬化组织中HBV DNA及其整合情况,以Southern blot证实;逆转录-聚合酶链式(RT-PCR)检测组织中p16 mRNA。结果:有HBV DNA整合的肝癌、癌旁及肝硬化组织中X基因整合分别为100.0%、81.8%及68.4%,三者差异有显著性(P<0.05);p16 mRNA的表达缺失率分别为51.4%、31.4%、22.6%,三者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HBV DNA整合与p16基因表达改变有相关性,两 者在肝癌的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AIDS)患者由于机体细胞免疫功能的严重缺陷,可发生各种机会性感染。隐球菌病是AIDS患者常见的严重机会性感染。随着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High activity antiretroviral therapy,HAART)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测定艾滋病合并隐球菌性脑膜炎(CNM)患者在应用两性霉素B治疗时血液和脑脊髓液中的药物浓度。方法选择用两性霉素B治疗的艾滋病合并CNM患者10名,在静脉给药达维持剂量后的第7天、第14天和第21天用药前取全血样本。脑脊髓液样本为患者静脉给药达维持剂量1周后每次腰椎穿刺或鞘内给药前留取,通过反向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患者血液和脑脊髓液样品中两性霉素B的浓度。结果10例患者两性霉索B静脉维持剂量在25—40mg/d时,其血液稳态谷浓度值范围为1.34—2.27mg/L,脑脊髓液浓度范围为44.0—91.7μg/L。结论仅静脉给予两性霉素B或不规则鞘内给药,脑脊髓液中两性霉素B的含量较低,提示应通过增加静脉用药剂量和定期规律鞘内给药来达到理想的浓度值。  相似文献   

15.
性分化异常与Y染色体有直接的联系,而睾丸的发生与Y染色体短臂上1A1A性别决定区(SRY)基因密切相关。本文对表型男性的46,XX和表型女性的46,XY、45,X/46,X,t(Y;Y)、46,XY,表型女性盆腔肿瘤、46,XY,外生殖器官及性腺发育异常、X染色体与常染色体易位的原发闭经等六个类型16例病人应用PCR技术进行SRY基因的体外扩增检测。结果12例SRY阳性,4例SRY阴性,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6.
本研究应用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PCR- SSCP)的方法对胃间质瘤(gastric stromal tumors,GST)中p16 基因外显子2的缺失和突变进行检测,目的在于探讨GST中 p16基因外显子2缺失和突变的情况及其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监洲伤寒沙门菌株对青霉素和其他抗生素的耐药情况.分析多重PCR基因扩增产物图谱与青霉素耐药性的相关性,分析血清型青霉素耐药菌株的脉冲电场凝胶电泳(PFGE)图型,初步了解耐药菌株分子流行病学上的特点.方法:(1)抗生素药物敏感试验;(2)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和限制性内切酶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RFLP)结果发现23株多重耐药鼠伤寒沙门菌,其中耐4~5种抗生素的9株(40%),耐6~9种抗生素的8株(35.13%),耐10种抗生素的6株(26.10%);可分为16个PFGE型,其中5个PFGE型的菌株敷超过1株.结论:伤寒沙门菌分离株的多重耐药性严重,PFGE分型方法对鼠伤寒沙门菌的分型能力较好.  相似文献   

18.
目的 通过分析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患者心房肌组织超级化激活环核苷酸调控通道基因家族4(HCN4)基因表达与心房颤动发生的关系,为探讨心房颤动发生的机制奠定理论基础. 方法 52例风湿性二尖瓣狭窄患者,根据是否合并心房颤动将其分为两组,实验组:38例,男18例,女20例;年龄26~68岁,平均年龄46.47岁;均合并心房颤动.对照组:14例,男6例,女8例;年龄21~62岁,平均年龄42.93岁;不合并心房颤动.提取并逆转录两组患者心房肌组织中HCN4基因的总核糖核酸(RNA),应用SYBR GreenⅠ荧光染料, 建立检测 HCN4基因信使RNA(mRNA)的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 (PCR)法,并对PCR产物测序进行分析.根据标准曲线计算出两组心房肌组织中HCN4基因 mRNA含量,并以HCN4基因mRNA和内参β肌动蛋白(β-actin)含量的比值作为评价HCN4基因mRNA表达水平指标. 结果 测定HCN4基因cDNA 序列同源性为100%.建立的实时荧光定量 PCR方法在103~107拷贝数/μl的标准品梯度稀释范围内r为0.999.实验组HCN4基因mRNA与β-actin含量的相对表达值比值与对照组比较明显升高(1.323±1.226 vs. 0.116±0.192, P<0.05). 结论 实时荧光定量PCR对HCN4基因mRNA能进行准确定量,HCN4基因的过度转录表达提示其可能参与了调控风湿性二尖瓣狭窄心房颤动的发生过程.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腹腔器官移植供、受者的ABO血型基因型的分布频率,分析移植供、受者在ABO血清型相同的基础上的基因型随机错配情况.方法 肾移植受者89例、肝移植受者22例为受者组,同期86名无关随机供者为供者组.两组均采用单克隆抗体检测ABO血清学分型,同时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序列特异性引物(sequence-specific...  相似文献   

20.
人骨形态发生蛋白4(2b)成熟区cDNA的克隆和序列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研究人骨形态发生蛋白 4(2b)(BMP-4)成熟区 cDNA的克隆方法 ,并进行测序及序列分析。方法 采用异硫氰酸胍一步法从人骨肉瘤细胞株 U-2OS中提取总 RNA,通过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RT-PCR)扩增为 BMP-4成熟区 cDNA基因片段。将此基因片段经适当酶切后克隆入载体 pUC19中,获得重组质粒 pUC19/BMP-4。采用 Sanger双脱氧链终止法双向测定核苷酸序列。结果 通过 RT-PCR方法获得了 BMP-4成熟区的 cDNA,并经核苷酸测序证实。计算机检索 Genebank,选择其中已发表的 BMP-4 DNA序列 (D30751)作为参考,经 DNA SIS软件分析显示, rhBMP-4成熟区 cDNA和 Genebank中 D30751 BMP-4成熟区( 963~ 1 310 bp)的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均为 99%。 rhBMP-4成熟区 cDNA中有 2个碱基发生突变,一个位于第 1 154(201)位的 G C,但它不引起缬氨酸( Val)密码子改变,故为无意义突变;另一突变位于 1 222(269)位的 C T,其密码子亦随之发生改变,即由丙氨酸 (Ala)变为缬氨酸。结论 获得克隆的 BMP-4基因成熟区,该基因在骨关节系统的损伤与修复及疾病治疗中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