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自1986年至1988年4月止我院共收治41例中下段直肠癌。其中9例以Miles术式为基础,腹会阴部彻底根治后以臀大肌成形重建肛门括约肌,并将该法作了适当的改进。下面仅就臀大肌成形重建肛门括约肌术式及适应证,近期效果做如下讨论。临床资料男4例,女5例。最大年龄57岁,最小23岁,平  相似文献   

2.
经肛门内外括约肌间切除直肠的直肠癌根治术疗效评价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目的评价经肛门内外括约肌间切除直肠的超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的临床疗效。方法总结31例低位直肠癌患者直肠全系膜切除术(TME)加经肛门内外括约肌同切除术的临床资料。结果31例患者肿瘤下缘距齿状线2cm以内,有18例进展期直肠癌患者术前先进行放、化疗。腹部手术施行全直肠系膜切除,向下切断骶骨直肠韧带和部分肛提肌达肛门外括约肌环上缘,沿外括约肌环和肠壁(内括约肌)之间再向下分离1—2cm。肛门手术组在癌灶下缘2cm之齿状线下方垂直于肛管长轴切开内括约肌全层,然后沿肛门内、外括约肌环间隙向上游离,与腹部手术组会师。将近端结肠或结肠储袋与肛管或肛管.齿状线行端端吻合。全组无手术死亡;术后肛门功能恢复较好。平均随访12个月,29例患者无复发和转移;1例出现复发和转移,另1例癌胚抗原19.9,但未发现转移灶。结论经肛门内外括约肌同切除直肠的超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可以达到良好的根治性,并保留较好的肛门功能,是一种可选择的根治性保肛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3.
经肛门括约肌手术在直肠外科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经肛门括约肌路径的手术(Mason手术)在直肠外科中的应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0年8月至2008年12月150例中下段直肠疾病患者施行Mason手术的经验. 结果150例中直肠绒毛状腺瘤75例,早期直肠癌48例,进展期直肠癌9例.以直肠类癌为主的黏膜下结节23例,直肠肿瘤中行直肠部分切除术120例,直肠节段切除术6例.直肠阴道/尿道瘘21例,其中一次修补成功者17例(81%).术后伤口积液感染6例(4%),直肠-皮肤瘘5例.获随访的46例早期直肠癌中2例肿瘤局部复发(2/46).其中存活超过5年者39例,占84.5%(39/46).150例术后均未发生肛门失禁.结论 Mason手术具有手术进路直达,术野表浅和显露良好的特点,适用于可行局部手术治疗的中下段直肠良恶性疾病.  相似文献   

4.
患者,女,41岁,诊断为直肠部腺癌。经保留外肛门括约肌的直肠癌根治术,保留了外括约肌,避免人工造瘘,患者掌握排便功能训练,效果较好。术后配合化疗,精心护理,切口愈合良好,术后无并发症。住院27天痊愈出院。护理体会:①术前肠道准备:因肠道细菌多,繁殖快,为预防术后感染,术前3日每晚肥皂水灌肠一次,口服肠道制菌剂,如链霉素0.5,每日3次,术前48小时进流质,15小时禁食、禁水。术晨清洁灌肠。②会阴部切口的护理:伤口采用暴露法,  相似文献   

5.
直肠吻合器在直肠癌保留肛门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1985年以来,我们应用直肠吻合器(上海手术器械六厂出品GF—Ⅰ型)进行直肠癌保留肛门手术16例,临床效果满意,现总结报告如下。临床资料 1.性别年龄:男性7例,女性9例。年龄最小者30岁,最大者73岁。 2.病变部位:癌瘤下缘距肛门口7~8cm者9例,  相似文献   

6.
因大肠粘膜无淋巴管 ,粘膜内癌很少发生淋巴结转移 ;即使病变浸至粘膜下层或肌层 ,淋巴转移的危险性也不是很高[1] 。我科 1988~ 1998年选择性地对 15例低位直肠癌施行经一侧肛门括约肌低位直肠癌根治术。15例中男 6例 ,女 9例。年龄 38~ 74岁。肿瘤距肛缘3~ 6cm ,直径 2~ 3cm。组织学分型 :高分化腺癌 13例 ,管状腺癌 1例 ,息肉恶变 1例。浸润至粘膜层 10例 ,粘膜下层 3例 ,粘膜肌层 2例。手术方法 :硬膜外麻醉或骶麻。取折刀位。根据肿瘤位置 ,自肛缘时钟 10点或 2点做切口 ,切开皮肤、肛门外扩约肌及直肠后壁 ,暴露直肠前壁肿瘤…  相似文献   

7.
吴军  孙晓毅 《腹部外科》1992,5(4):169-170
在低位直肠癌Miles术后同时原位再造肛门内外括约肌,取得良好临床效果。术后随访用直肠肛管测压技术对此术式的节便机理做了初步研究。全组8例,均为低位直肠腺癌。术后半年期随访均可达到较好以上节便效果。肛管直肠测压可见再造内外括约肌形成非随意和随意的两个压力阻便区,这种“双重节便机制”使原位肛门再造更完善可靠。  相似文献   

8.
中低位直肠癌根治重建内外括约肌原位肛门再造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低位直肠癌行Miles术后的腹壁人工肛门(腹壁粪袋),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精神痛苦,生活和工作也极为不便。我们采用结肠折叠再造内括约肌,耻骨直肠风和会阴浅横肌再造外括约肌术式为20例患者施行了手术治疗,术后功能优14例,良4例,一般1例,临床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9.
重建直肠角肛门成形术治疗肛门直肠闭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6年,高春芳首先将重建直肠角式人工肛门应用于直肠癌根治术中[1],术后肛门功能恢复满意。受此启发,1988~1996年,我们采用重建直肠角、经腹会阴一期肛门成形术,治疗高位先天性肛门直肠闭锁伴阴道、尿道及舟状窝瘘58例。术后随访2~8年,其排便功能满意。本文介绍该手术方式并总结58例的治疗体会。1 临床资料本组新生儿20例,1岁15例,3岁10例,6岁8例,12岁5例。男32例,女26例。根据X线检查及手术所见,按肛门直肠畸形国际分类标准[2],本组58例直肠盲端均在耻骨尾骨线(PC线)…  相似文献   

10.
重建内外括约肌原位肛门再造术治疗低位直肠癌110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一种新的重建内外括约肌原位肛门再造术治疗治疗治疗位直肠癌的临床效果。方法:11例低位直肠癌患者接受重建内外括约肌原位肛门再造术,原位肛门再造采用结肠折叠重建内括约肌,耻骨直肠肌两断端交叉缝合重建外括约肌,结果:110例行此手术,1例术后死亡(死于冠心病),3例术后再次手术改为腹壁造瘘术,106例完全成功,根据席式再造肛门术后节便功能评定四分法评定节便功能,优69例,良25例。一般12例,结论:采用Mile′s根治术后,重建内外括约肌1期原位肛门再造术,是治疗低位直肠癌较为理想,符合生理的术式,患者乐于接受,值得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11.
一位外科前辈曾告谕我们:外科治疗保全生命不是唯一目的,要切实做到生命健康两全其美,才是治疗的理想结果。健康是指身心两个方面,后者包含心理精神状态。70年代初,我见到一位19岁的男性青年,因直肠癌坚决拒绝作腹部人工肛门而放弃手术治疗,另一例30余步的男性患者,  相似文献   

12.
直肠前突本质上为直肠阴道膈薄弱导致的阴道后壁疝,50岁以上的女性患病率为30%~50%,其突出的临床表现有排便困难、排便不尽感,时常伴有会阴区坠胀不适,更有患者经常手助排便。长期忍受这些病症的折磨,给患者心理和身体造成极大的负担。中重度直肠前突保守治疗效果不佳,患者最终选择手术治疗加强薄弱有缺陷的直肠阴道膈以及消除异常前突结构,目前临床研究报道联合内括约肌松解术治疗直肠前突效果显著,但选择该术式的适应证尚不明确,本文主要针对内括约肌松解术在直肠前突手术治疗中的应用进展进行综述,进一步明确该术式的适应证,为术者给直肠前突患者选择最佳术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内括约肌部分切除对经肛门Soave巨结肠根治手术疗效的影响。方法前瞻性人组2003-2012年间广东省东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53例先天性巨结肠患儿,均予以经肛门Soave巨结肠根治术治疗。按简单单双号法将患儿分为部分切除组(77例)和单纯切开组(76例),分别于术中进行内括约肌部分切除或仅单纯切开直肠后壁肌鞘。比较两组患儿术后并发症及排粪控制功能的差异。结果部分切除组患儿较单纯切开组术后直肠肌鞘内感染[1.3%(1/77)比11.8%(9/76),P〈0.05]、小肠结肠炎[2.6%(2/77)比13.2%(10/76),P〈0.05]、吻合口狭窄[3.9%(3/77)比22.4%(17/76),P〈0.01]及腹胀[10.4%(8/77)比25.0%(19/76),P〈0.05]的发生率均明显降低。两组术后1年排粪控制功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Kelly评分:5.1±0.5比5.2±0.6,P〉0.05)。结论与单纯切开直肠后壁肌鞘相比,内括约肌部分切除能明显降低经肛门Soave巨结肠根治术后直肠肌鞘内感染、腹胀、吻合口狭窄和小肠结肠炎的发生率,同时并不会加重术后远期排粪控制功能的损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支撑捆扎法在超低位直肠癌保留肛门括约肌手术中的应用。方法对117例直肠癌患者采用支撑捆扎法完成超低位结肠-直肠(肛管)吻合术。患者均在术前行纤维结肠镜检查和活组织检查,确诊为直肠腺癌,且经直肠腔内B超、盆腔CT及MR I排除肿瘤侵犯肛提肌和盆腔淋巴结广泛转移。结果117例超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围手术期呼吸衰竭死亡1例,术后吻合口漏2例,1例局部引流治愈,1例直肠阴道瘘行横结肠造瘘转流手术。未发生吻合口狭窄,术后3月排便功能评价:优29例,良44例,一般31例,差13例,优良率为62.4%(73/117)。结论支撑捆扎法用于直肠癌保留肛门括约肌手术安全、可行,可以完成从肛提肌内口到括约肌间沟的结肠-直肠(肛管)吻合,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直肠肛门测压对先天性直肠肛门畸形术后肛门括约肌功能状态的评价。方法:采用连续、匀速牵拉的直肠肛门测压方法研究正常组及先天性直肠肛门畸形术后优良组与术后不良组儿童的测压结果及其与临床评分的相关性。结果:无肛术后患儿直肠肛管静息压(21.3±3.4)mmHg低于正常组(66.7±24.0)mmHg;肛门最大收缩压力患儿组(22.4±3.3)mmHg低于正常组(129.0±18.8)mmHg;高压带长度患儿组(12.3±4.6)mm短于正常儿组(23.6±4.6)mm;直肠肛门抑制反射(rectal and inhib—itory reflex,RAIR)不良组出现的比例与正常组和优良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直肠感知阈值和最大容量阈值患儿组与正常儿组无明显区别。结论:应用直肠肛门测压法能客观评价无肛术后肛门括约肌功能。  相似文献   

16.
中低位直肠癌根治行Mile’s术后的腹壁人工肛门(“腹壁粪袋”),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精神痛苦,生活和工作也极为不便。采用结肠折叠再造内括约肌,耻骨直肠肌和会阴浅横肌再造外括约肌术式为65例患者施行了手术治疗,术后功能优50例,良8例,一般4例,临床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对比低位直肠癌根治术患者行括约肌间切除术(ISR)、人工肛门重建术后生活质量的差别。方法:对2015年1月至2019年6月70例低位直肠癌根治术患者进行EORTC的QLQ-C3O和QLQ-CR38问卷调查。其中42例患者行ISR(ISR组),28例患者行人工肛门重建(人工肛门重建组)。结果:QLQ-C30问卷结果显示,ISR组总体生活质量得分明显高于人工肛门重建组(73.41 vs 63.39,P=0.03);在社会功能方面,人工肛门重建组优于ISR组(78.57 vs 66.67,P=0.03);人工肛门重建组失眠、腹泻、疼痛、经济问题等出现概率较ISR组明显升高(P<0.05),而在其他功能、症状领域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QLQ-CR38相关领域内两组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低位直肠癌根治术患者,总体生活质量上ISR更优,社会功能方面人工肛门重建更佳。  相似文献   

19.
1990年,美国大约有直肠癌病人47,000。DukesA和B病变(T_(1~3),No)占原发直肠癌的40%,约有19000人。由于肿瘤太靠远端,如果用低位前切除术则不能切除足够长度和范围的肿瘤周围组织,以及切除周围的淋巴结,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经肛门拖出吻合器吻合在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中应用的可行性及临床疗效。方法 2010年6月~2013年1月,采用腹腔镜辅助经肛门拖出吻合器吻合法治疗30例中低位直肠癌。22例≤T2期,8例T3期,均为N0,M0。电子结肠镜检查显示肿瘤下缘距肛缘的距离4.0~10.0cm,(7.6±1.5)cm;肿瘤直径2~6cm,(3.8±1.3)cm。先在腹腔镜下进行直肠全系膜切除,于耻骨联合上做下腹部正中辅助切口,直视下切断近端结肠,经肛门拖出切除直肠标本,应用双荷包、单吻合器技术,以国产管型消化道吻合器(31.5mm或28.5mm)行结一直肠端端吻合。结果 30例手术均顺利完成。手术时间170~280min,(216.3±25.9)min。术中出血量50~700ml,(273.3±160.1)ml。术后肛门排气时间1~4d,(2.5±0.8)d。术后住院时间8~30d,(12.2±4.2)d。肠管远端切缘距肿瘤的距离2.0~6.0cm,(3.9±0.9)cm。远近切缘均未见癌残留。术后发生吻合口漏1例(3.3%),腹腔积液并感染1例(3.3%),均经非手术治疗治愈,无腹腔内出血、肠梗阻、吻合口出血等并发症。随访6~24个月,(11.8±3.9)月,术后3个月大便次数1~5次/d;1例吻合口瘢痕收缩狭窄,排便困难,予以扩肛等处理后好转;1例术后16个月局部肿瘤复发,行腹一会阴联合直肠癌根治术(Miles手术)。结论 经肛门拖出吻合器吻合联合腹腔镜手术治疗中低位直肠癌安全可行,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