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目的 :研究结肠贮袋在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中的应用。方法 :将作低前切直肠癌病例 2 5例分为两组 ,一组为结肠贮袋与直肠 (肛管 )吻合 11例 ,另一组为结肠与直肠断端直接吻合 14例 ,比较术后排便功能。结果 :两组均无出血、死亡、吻合口瘘、贮袋直肠 (肛管 )吻合组和直肠结肠吻合组发生吻合口狭窄分别为 2例和 4例 ,肿瘤复发分别为1例和 4例 ,肠梗阻分别为 1例和 2例 ,贮袋直肠 (肛管 )吻合组发生贮袋炎和便秘均为 2例 ,直肠结肠吻合组无便秘。结论 :中下段直肠J形贮袋吻合术后一年内排便功能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老年低位直肠癌前切除结肠S型贮袋一直肠或肛管吻合对改善排便功能的作用。方法将2004年至2007年收治的老年低位直肠癌患者49例随机分为2组,第1组24例,行传统的结肠断端与直肠肛管直接端端吻合(直吻组);第2组25例,将断端结肠制成5cm的S型贮袋并与直肠或肛管行端侧吻合(袋吻组)。分别于术后1、3、6、9、12、18个月对排便功能进行评估,比较2组的手术并发症和排便功能指标。结果直吻组和袋吻组术后并发症无明显差异,术后6、12个月,袋吻组平均排便次数明显少于直吻组;延缓排便控制能力、失禁综合评分、区分排便排气能力等指标也以袋吻组为优。但术后18个月,2组排便功能已无差别。袋吻组的定性排便控制能力和直肠测压指标均优于直吻组。结论直肠癌低位前切除结肠S型贮袋直肠肛管吻合术不增加手术并发症,在术后第1年内有明显改善老年直肠癌患者排便功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改良结肠J型贮袋肛管吻合法在中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中的作用。方法将93例行保肛手术的直肠癌患者分成贮袋组和对照组,贮袋组患者行全直肠系膜切除,术后消化道重建采用改良结肠J型贮袋肛管端侧吻合术。对照组患者行全直肠系膜切除后,结肠肛管端端吻合。术后1、6个月观察两组患者的排便次数、大便控制能力。结果贮袋组患者肛门感觉良好,能区分排气排便。随访术后1个月发生前切除综合征1例,手术6个月后未发现前切除综合征发生,发生贮袋残端瘘1例,切口感染2例。对照组术后1个月发生前切除综合征17例,手术后6个月发生前切除综合征15例,发生吻合口瘘5例,切口感染5例。结论改良结肠J型贮袋肛管吻合法明显改善直肠癌前切除患者术后排便功能,有减轻患者直肠癌前切除综合征发生和症状的作用,能减少吻合口瘘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直肠癌行低位前切除术后应用结肠"J"型储袋行直肠或肛管吻合能否改善患者的排便功能.方法 对我院2000年1月-2001年1月间连续行低位前切除术的72例中、下段直肠癌患者行回顾性分析.根据吻合方式分为2组:"J"型储袋组,共33例;直肠吻合组,共39例.分别于术后1、3、6及12个月,对手术并发症及排便功能行比较性研究.结果 两组均无手术死亡及术后出血病例.直肠组发生吻合口瘘2例;储袋组及直肠组术后局部复发者分别为5例及4例;肝转移分别为2例及3例."J"型储袋组较直肠吻合组患者术后6个月及12个月之日排便次数及夜间排便人数比率均明显减少(7次vs 3次,P<0.05;3次vs 1次,P<0.05),(64%vs 31%,P<0.05;30%vs 3.9%,P<0.05).前者大便失禁综合评分显著优于后者(8 vs 2,P<0.05;5.2 vs 1.5,P<0.05).结论 直肠癌行低位前切除术后,应用"J"型储袋行直肠或肛管吻合,不增加手术并发症,且在术后1年内,可以在某些方面改善患者排便功能.  相似文献   

5.
Jiang  J.  -K.  Yang  S.-H.  Lin  J.  -K.  廖新华 《世界核心医学期刊文摘》2006,2(6):15-16
目的:结肠“J”形贮袋常用于直肠手术重建后克服贮粪功能障碍,对括约肌功能则不产生任何影响。该研究前瞻性比较分析了患在直肠低位前切除后经腹施行侧面末端吻合术或结肠“J”形贮袋肛管吻合术的远期疗效。方法:选取接受直肠低位前切除术的中低位直肠癌患56例,随机分为侧面末端吻合术组和结肠“J”形贮袋肛管吻合术组。分别记录手术情况,并于术前和术后3个月、6个月、1年和2年分别进行直肠肛门测压和直肠肛门功能评估。结果:每组均有24例患完成该试验。两组在入口统计和术前功能评估方面没有显性差异,在手术吻合高度(5cm)、失血量、保护性结肠造口、手术时间、并发症和辅助治疗等外科疗效方面亦无显性差异。两组间肛内压无显性差异,术后及随访期内亦无明显变化。两组患均于术后早期出现短暂性大便失禁。在肠功能方面,术后最大容量及紧急排便容量均显下降,但结肠“J”形贮袋组恢复较快。两组术后排便频率均显增加,但侧面末端吻合术组的直肠容量恢复较快。结论:对中低位直肠癌患施行低位前切除后的经腹吻合术是一种较安全的手术方法,可最大限度减少括约肌的功能损伤,更好地保护其功能。  相似文献   

6.
目的 评价双吻合器技术及结肠J型贮袋在低位直肠癌手术中的应用。方法 采用结肠J型贮袋方式,在结肠贮袋顶端通过双吻合技术与下段直肠或肛管直接吻合。结果 随访全组病例,1例手术10月后盆腔复发,1例手术16月后腹腔及肝脏广泛转移。1年后排便状况:按徐忠法评分标准:优16例,良6例,一般1例。结论 双吻合器、结肠J型贮袋技术运用于低位直肠癌手术中,既能较好帮助外科医生完成结肠贮袋与下段直肠或肛管吻合,又能明显改善患排便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结肠J型袋在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对本院2003-01~2004-01间行根治性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的40例,根据吻合方式分为两组:结肠J型袋组19例;直接吻合组16例;分别于术后1个月、3个月及12个月,对手术并发症及排便功能进行比较。结果:发现两组均无死亡及术后出血病例。直肠吻合组发现直肠吻合口漏2例;结肠J型袋组和直接吻合组发现吻合口狭窄的3例,两组的手术时间、住院天数、术后并发症、复发率和生存率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肠J型袋组术后3个月和12个月每日大便次数较直接吻合组显著减少(P〈0.05),排便紧迫感改善明显(P〈0.05)。结论:直肠癌行低位前切除术选择结肠J型袋,不增加手术并发症,且在术后一年内,可以改善患者的排便功能。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结肠J型贮袋在低位直肠癌保肛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低位直肠癌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直吻术式,观察组给予袋吻术式,评估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排便次数、大便失禁次数、便秘人数、排便排气感障碍及排便不尽感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观察组直肠压力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观察组直肠压力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肛门功能总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结肠J型贮袋在低位直肠癌保肛术中的近期应用效果明确,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9.
佟强 《中国医药导报》2012,9(20):147-148,150
目的探讨结肠J型贮袋吻合与结肠横行贮袋吻合应用于直肠癌骶前切除术的临床对比效果。方法120例直肠癌患者根据手术方法的不同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60例,两组首先都采用直肠癌骶前切除术,然后对照组采用结肠J形贮袋吻合,治疗组采用结肠横行贮袋吻合。记录两组平均手术时间、术中输血量、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及出现直肠抑制反射的几率。结果治疗组的平均手术时间、术中输血量和住院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治疗组出现直肠抑制反射的几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结肠横行贮袋吻合应用直肠癌骶前切除术能有效减少创伤,促进创伤恢复,同时促进术后肛门直肠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0.
刘勇 《吉林医学》2012,33(12):2595-2596
目的:探讨结肠横行贮袋吻合应用直肠癌骶前切除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60例直肠癌患者,均采用直肠癌骶前切除术和结肠横行贮袋吻合。结果:本组患者未出现吻合口瘘,其他并发症发生少,经过对症处理后痊愈。手术前有3例患者出现直肠抑制反射,治疗后有42例患者出现直肠抑制反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结肠横行贮袋吻合应用直肠癌骶前切除术能促进术后肛门直肠功能的恢复,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腹腔镜全直肠系膜切除术、开腹式全直肠系膜切除术、超低位前切除结直肠吻合术、低位前切除结直肠吻合术、低位前切除加结肠贮袋肛管吻合术5种术式对患者术后肛门功能的影响。方法:将我院行保肛术的低位直肠癌患者150例随机分为腹腔镜组、开腹组、超低位吻合组、低位吻合组、肛管吻合组5组,每组30例。观察和对比每组患者手术情况、术后情况、控便情况、肛门功能、不良反应和患者满意度等。结果:开腹组患者的肛门排气时间明显多于其他四组患者(P<0.05);肛管吻合组患者的排便次数正常时间最短(P<0.05);肛管吻合组出现失禁例数最少(P<0.05);腹腔镜组、超低位吻合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其他3组患者(P<0.05);术后6、12个月开腹组的满意度最低,分别为66.67%、76.67%;而肛管吻合组术后6、12个月的满意度最高,分别达76.67%、100.00%。结论:腹腔镜TME、开腹式TME、超低位前切除结直肠吻合术、低位前切除结直肠吻合术、低位前切除加结肠贮袋肛管吻合术5种术式对术后患者的肛门功能影响相当。  相似文献   

12.
目的就低位直肠癌前切除术J型储粪袋与常规吻合排便功能进行比较。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行低位直肠癌前切除术患者134例,随机分为常吻组(68例)和袋吻组(66例)。常吻组常规用CEEA31型腔内管状吻合器将直肠残端、结肠断端进行端端吻合;袋吻组将断端结肠制成J型储粪袋(5~6cm),与直肠肛管行端侧吻合。结果袋吻组的平均排便次数、平均大便失禁次数在术后1个月、6个月均明显少于常吻组,袋吻组在术后1个月、6个月的延缓排便能力、需要定期服用缓泻剂和排便控制功能优良等指标也优于常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两组排便功能在术后1年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行保守治疗后全部治愈。结论将J型储粪袋应用于低位直肠癌前切除术中,能够有效改善患者排便功能,近期疗效较佳,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3.
李海聪 《当代医学》2012,(27):88-89
目的探讨低位直肠癌保留肛门内括约肌结肠-直肠(肛管)吻合术的安全性和临床疗效.方法通过对98例行保留肛门内括约肌结肠-直肠(肛管)吻合术的低位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行规范直肠全系膜切除(TME)后,保留距齿状线≤1cm的直肠,剥离直肠粘膜,保留齿状线,近端结肠经肛门拖出与直肠残端吻合.结果98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无手术死亡病例,吻合口愈合良好,无吻合口漏发生.经术后随访有5例患者吻合口狭窄,患者肛门生理功能均正常.结论保留肛门内括约肌结肠-直肠(肛管)吻合术治疗低位直肠癌,术后能使患者保留良好的肛门控便功能,是安全有效的直肠癌根治术.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评价支撑捆扎法在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中低位吻合的价值。方法 从929例低位直肠癌中选择629例实施保肛手术。手术方法有双吻合器吻合法(n=101)和经肛门支撑捆扎结肠-直肠(肛管)(n=528)吻合。外科切除范围:除残留肛侧直肠(肛管),肛提肌、肛门内外括约肌、坐骨盲肠窝脂肪组织、肛周皮肤外,与Miles手术相同。结果 低位直肠癌保肛率67.69%。根治术后584例随访5年以上。5年生存率:吻合器组75%、支撑捆扎组76.59%。局部复发率:吻合器组5%、支撑捆扎组3.2%。手术合并症:吻合器组吻合口漏4%;支撑捆扎组吻合口漏2.5%。两种保肛方法5年生存、局部复发率及术后并发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低位直肠癌中,在确保根治和术后排便功能,能完成口侧结肠-直肠(肛管)吻合者,可作为保肛适应症选择范围。保肛术式选择,吻合口在盆腔内者选择吻合器技术,在耻骨直肠肌上缘到肌间沟者选择支撑捆扎吻合术。经肛门支撑捆扎吻合可以取代吻合器完成超低位及结肠-直肠(肛管)吻合,两种吻合方法之间对病人的预后影响无差异。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直肠壶腹重建对超低位直肠癌行经腹直肠癌切除术后排便功能的影响.近年来我院收治直肠癌患者明显增多,且有年轻化趋势.其中肿瘤位于距肛缘4-7cm的患者,在行经腹直肠癌切除术(Dixon术)后,出现便次增多,排便控制功能较差,严重影响术后患者的生活质量,术中因受残留乙状结肠长度影响,制做"J"型结肠贮袋困难.我院采用残留结肠行结肠壶腹重建术,代替直肠壶腹,获得满意效果.方法 选自我院2007年到2010年间46例超低位直肠癌患者,随机选其中23例行结肠壶腹重建术,为重建组.另23例患者不行结肠壶腹重建为对照组,术后6个月跟踪随访排便效果,评价内容包括人工软便存留时间、液体便存留时间、排便功能、直肠肛管测压,结果 显示重建组人工软便和液体便存留时间优良率分别为92%和84%.而对照组分别为61%和43%.P<0.05,且重建组排便功能、直肠测压均优干对照组,P<0.05.结果 结肠壶腹重建有效提高超低位直肠Ca患者行结肠直肠癌切除术后的排便功能,改善了患者术后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J型贮袋在低位直肠癌前切除术中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燕速  张成武  窦拉加  杨守仁 《中国现代医生》2009,47(26):182-183,190
目的 观察J型贮袋在低位直肠癌前切除术后对改善排便功能的疗效.方法 选取低位直肠癌前切除病例67例,随机分为无袋组34例及有袋组33例,比较两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并对术后排便功能进行评估.结果 尢袋组与有袋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分别为5.9%、9.1%(P>0.05);有袋组在术后6个月内日平均大便次数及失禁综合评分优于无袋组(P<0.05);有袋组的延缓排便能力及区分排便排气能力在术后1个月内优于无袋组(P<0.05).结论 J型贮袋在低位直肠癌前切除术中不会增加手术风险,在术后6个月内可以改善排便功能.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部分齿线区切除在超低位直肠癌根治保肛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01至2003年对11例肿瘤下缘距齿线<3cm的超低位直肠癌,采用保证全系膜直肠切除及盆腔淋巴结清扫,部分齿线区切除,结肠贮袋经肛拖出与肛管直肠齿状线吻合的方法,术中冰冻切片证实切缘无癌残留.术后10例完成化疗,8例接受放疗.结果:本组无死亡病例,随访2月至1年,平均6.4个月,患者均无严重手术并发症,肿瘤无复发和转移.按WCGWP肛门功能调查表检查患者术后肛门功能情况,2例便频,1例稀便失禁,1月后均恢复,无梗阻发生.结论:在超低位直肠癌根治保肛术中,采用保证全系膜直肠切除及盆腔淋巴结清扫,部分齿线区切除,结肠贮袋经肛拖出与肛管直肠齿状线吻合的方法,可以达到直肠癌根治和超低位保肛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8例低位直肠癌作了直肠切除、结肠J形袋Ⅰ期肛管吻合术,肿瘤下界距肛缘5~7cm,距下切端2~3.5cm.切除标本都未发现切线有问残留,无手术死亡与严重并发症.术后近期内恢复每天排便1~2次,都能从容控制排便.随访16~42个月,结肠J袋与吻合口均未见复发癌,7例无瘤生存,1例腹腔广泛转移.  相似文献   

19.
目的:直肠癌经腹前切除术后经常出现功能紊乱。本研究比较低位经腹前切除术与直肠系膜全切除后结肠J袋和端侧吻合术的功能和生理结果。方法:患者随机分为J袋组(36例)和端侧吻合组(35例)分析功能和生理参数。术后功能通过问卷调查确定。在术前和术后的6个月、1年和2年分别进行肛管直肠测压。结果:在两年中,两组间功能无显著差异。重建的直肠最大容量两组都有增大,但在两年后J袋组比端侧吻合术组增高约40%。肛门括约肌压力在术后减半,在两年的随访中没有恢复。男性患者低位吻合口、盆腔脓毒症、术后括约肌压力降低是大便失禁加剧的独立危险…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后的不同肠道重建方式对患者术后早期及术后排便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中英文数据库对1995年12月至2016年5月期间发表的比较不同肠道重建方式疗效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进行检索,选取重建成功率、吻合口漏、24h排便频次等指标评价比较。结果:采用两种方式在伤口感染、吻合口漏、术后24h排便频次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肠J型小贮袋术的重建失败率高于结肠成形术(P<0.05)。结论:J型小贮袋术与结肠成形术均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和可靠性,结肠J型小贮袋术具有足够的临床资料证明其远期疗效同样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