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探究CTA、MRA及DSA检查在脑血管疾病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收治的疑似CVD患者96例为研究对象,依次给予CTA、MRA及DSA诊断,对比3种检查方法在患者脑动脉瘤及动静脉畸形检查部位及敏感性效果。结果:本组96例患者分别给予MRA、CTA、DSA检查得出,患有动脉瘤的人数依次为45例、46例、47例,最后经3种方法联合诊断确诊为45例.采用MRA诊断发现动静脉畸形的患者23例,经CTA诊断为22例,采用DSA诊断发现24例,3种方法联合诊断得出患有动静脉畸形的患者为25例。对比3种诊断方法对脑动脉瘤与动静脉畸形的敏感性得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RA不需要造影剂的辅助,具有无电离辐射、无创性的优点,是进行CVD诊断的首选无创方法。若想要获取最佳的诊断检出率,可以使用联合诊断方案。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CTA、MRA及DSA检查在脑血管疾病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收治的疑似CVD患者96例为研究对象,依次给予CTA、MRA及DSA诊断,对比3种检查方法在患者脑动脉瘤及动静脉畸形检查部位及敏感性效果。结果:本组96例患者分别给予MRA、CTA、DSA检查得出,患有动脉瘤的人数依次为45例、46例、47例,最后经3种方法联合诊断确诊为45例.采用MRA诊断发现动静脉畸形的患者23例,经CTA诊断为22例,采用DSA诊断发现24例,3种方法联合诊断得出患有动静脉畸形的患者为25例。对比3种诊断方法对脑动脉瘤与动静脉畸形的敏感性得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RA不需要造影剂的辅助,具有无电离辐射、无创性的优点,是进行CVD诊断的首选无创方法。若想要获取最佳的诊断检出率,可以使用联合诊断方案。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冠状动脉CTA和DSA对冠心病患者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2年6月在天津医科大学朱宪彝纪念医院接受治疗的64例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分别对其进行CTA和DSA检查。选取具有资深诊断经验的同一批诊断医师对CTA和DSA检测结果进行分析诊断,并将诊断结果分别记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CTA和DSA两种检测方式冠状动脉血管狭窄、斑块性质情况及CTA对冠状动脉血管狭窄诊断价值。结果:以DSA检测结果为诊断金标准,CTA狭窄血管检出率为98.51%。两组检测结果之间在血管狭窄类型以及斑块性质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TA检测灵敏度为98.33%(118/120),CTA检测特异度为95.39%(269/282)。结论:冠状动脉CTA和DSA对冠心病患者均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冠状动脉CTA为无创操作。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64排螺旋CT头颈部血管成像(CTA)对脑血管疾病诊断的价值.方法 对临床诊为脑梗死(33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46例)、蛛网膜下腔出血(9例)、脑出血(5例)及脑血管畸形(3例)等共计96例脑血管疾病患者行头颈部CTA:应用容积再现、最大密度投影、多平面重组及高级血管分析进行分析、诊断.结果 73例头颈...  相似文献   

5.
《临床医学工程》2018,(3):277-278
目的探讨三维CT血管造影(CTA)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DSA)诊断头颈部血管狭窄疾病的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3月至2017年3月收治的102例头颈部血管狭窄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CTA与DSA检查。对比分析两种检查方法的诊断结果。结果 CTA检查结果显示102例头颈部血管狭窄疾病患者均为大脑动脉狭窄或颈动脉血管狭窄;DSA检查结果显示102例患者中有98例为大脑动脉狭窄或颈动脉血管狭窄,诊断符合率为96.08%(κ=0.769 2,P<0.05)。CTA和DSA对血管狭窄程度的诊断一致性较高(κ=0.857 5,P<0.05)。CTA检查结果显示155支血管为异常;DSA检查结果显示149支血管为异常,诊断符合率为96.13%(κ=0.817 4,P<0.05)。结论在头颈部血管狭窄疾病的临床诊断上,CTA和DSA均有较高的准确率。与DSA相比,CTA诊断头颈部血管狭窄疾病的创伤更小,应用更便捷,可作为首选诊断技术。而DSA则可作为治疗前的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6.
《临床医学工程》2015,(5):535-536
目的探讨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CTA)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DSA)用于诊断颈动脉狭窄的价值。方法以56例颈动脉狭窄性病变患者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CTA与DSA检查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DSA发现有112支颈动脉存在不同程度的狭窄,其中轻度狭窄Ⅰ级44支、中度狭窄Ⅱ级33支、重度狭窄Ⅲ级35支、完全狭窄Ⅳ级0支,CTA发现轻度狭窄Ⅰ级为43支、中度狭窄Ⅱ级为35支、重度狭窄Ⅲ级为33支、完全狭窄Ⅳ级为1支。与DSA比较,CTA的灵敏性为97.4%、特异性为91.4%、正确指数为88.8%,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Kappa值的一致性较好。结论 DSA仍是诊断颈动脉狭窄的金标准,但CTA为无创检查,费用低、准确性高,且能在基层医院开展,可作为颈动脉狭窄的重要筛查依据而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旋转DSA在脑血管造影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旋转DSA应用技术,提高脑血管病的诊断能力。方法:对122例脑血管病患者采用常规正侧位和旋转DSA造影检查,其中可疑动脉83例,动静脉畸形16例,脑动脉狭窄23例。结果:脑动脉瘤通过一次旋转DSA检查96%以上病例在脑血管造影中应用的优缺点。可清晰显示瘤颈、狭窄及畸形情况。结论:旋转DSA在脑血管造影中应用具有极大的优势,应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8.
韦琳  蒙家彦  黎革昌 《现代预防医学》2012,39(8):2094-2096,2098
目的通过对颅内动脉瘤的主要的影像学检查方法(CTA和DSA)的临床比较,探讨二者在对颅内动脉瘤的诊断以及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某院收治的172例颅内动脉瘤患者运用CTA以及DSA进行检查,并对二者的影像学检查结果与治疗中发现的动脉瘤的大小、形状等进行比较。结果 CTA与DSA在对颅内动脉瘤的检查中,在灵敏度、显影、瘤颈/瘤体比以及检出个数的比较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相关并发症以及检查的最小动脉瘤直径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SA可以较好的显示动脉瘤的大小、形态等,CTA可以对动脉瘤周围组织进行三维重建,提供其三维形态,二者联合检查可以提高颅内动脉瘤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9.
1目的对22例脑血管病患者采用常规DSA和旋转DSA造影检查,其中可疑动脉瘤13例,动静脉畸形6例,脑动脉狭窄3例。探讨常规DSA和旋转DSA在脑血管造影中应用的优缺点。2材料与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Subclavian Steal Syndrome,SSS)临床诊断中经颅多普勒超声(Transcranial Doppler,TCD)和CT血管造影(CT Angiography,CTA)的应用价值。方法:抽取2018年6月~2020年6月本院收治并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检查确诊的68例SSS患者进行临床研究,所有纳入对象均分别采用TCD和CTA进行检查。结果:经临床分析发现,全部68例纳入对象经TCD检查确诊63例,诊断准确率为92.65%(63/68),TCD和DSA在SSS患者临床诊断中准确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CTA检查发现,全部68例SSS患者中存在64例血管狭窄,其中血管狭窄轻度患者26例、中度患者31例、重度患者7例,且64例血管狭窄患者中检出52例锁骨下动脉狭窄者、12例椎动脉起始部狭窄。结论:TCD和CTA在SSS患者临床诊断中均有着良好的效果,其中TCD能够较精确地判断患者是否患有SSS,而CTA则能够对患者的血管狭窄程度和位置进行判定,对于...  相似文献   

11.
目的:讨论旋转DSA在临床上的技术应用和优点。方法:35例脑血管和肝动脉造影患者行普通DSA,其中24例患者行旋转DSA检查。结果:普通DSA,脑血管造影只能在正侧位上观察到部分病变,通过旋转DSA和工作站的三维重建可以清晰显示病变结构及周围解剖;对于肝脏肿瘤的肝动脉造影可清楚的显示肿瘤的供血动脉,是普通DSA无法做到的。结论:旋转DSA技术对脑血供及肝脏肿瘤的诊断和治疗具有很高的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12.
1目的 对22例脑血管病患者采用常规DSA和旋转DSA造影检查,其中可疑动脉瘤13例,动静脉畸形6例,脑动脉狭窄3例。探讨常规DSA和旋转DSA在脑血管造影中应用的优缺点。  相似文献   

13.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是20世纪80年代应用于临床的X线摄影技术,是计算机与常规X线血管造影相结合的一种检查方法,它比传统血管造影检查简便、安全,可用于全身各处的血管造影检查。脑血管造影作为神经介入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影像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正确的诊断及合理治疗。随着神经介入技术的不断发展,神经医生对图像的质量要求越来越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彩色超声多普勒在缺血性脑血管疾病诊断中的应用。方法自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我科收治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150例,根据患者的双侧大脑中动脉的收缩期血流速度,将患者分成三组,即高危组、中危组以及低危组,其中高危组30人,中危组60人,低危组60人。对所有患者每月进行彩色超声多普勒检查,记录检查结果,并进行随访。结果三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采用彩色超声多普勒对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进行诊断,临床疗效显著,值得借鉴和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磁共振(MR)技术在脑血管疾病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08年3月—2011年3月间到该院就诊的52例怀疑患脑血管疾病的病例作为观察对象,主要选用飞利浦1.5T超导核磁共振仪,软件3.0/P。先作平扫(MRI),然后进行脑血管成像(MRBA)。结果 52例进行MR脑血管成像的病例中,阳性32例,占61.53%。诊断出脑血管畸形13例,其中AVM9例,海绵状血管瘤4例;大脑动脉瘤12例:后交通支动脉4例、基底动脉2例、大脑前动脉2例及大脑中动脉4例。脑血管狭窄7例:大脑前动脉1例、大脑中动脉4例、大脑后动脉1例、颈内动脉虹吸部1例。结论 3DTOFMRA是常用的颅内动脉显示技术之一,其分辨率高,对比度强,信号强,可以清晰地观察到颅内动脉病变的部位和病灶的大小,能够更加有效地了解肿瘤情况和血管性病变提供有力诊断依据,具有很高的临床医学价值,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6.
黄国琴 《工企医刊》2006,19(4):15-16
目的:探讨阴道镜检查在宫颈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320例宫颈疾病患者行阴道镜检查并结合进行病理学诊断。结果宫颈疾病以慢性宫颈炎居多,为270例,占84.37%,CIN21例,占6.56%,宫颈癌8例,占2.50%,宫颈息肉14例,占4.38%。宫颈湿疣7例占2.19%,阴道镜异常图像出现的频率与CIN、宫颈癌成正比。结论阴道镜检查是宫颈疾病诊断的重要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究多种CTA成像方式在头颈动脉偏心性狭窄诊断中的实际应用效果.方法:以26例经临床初步诊断为脑动脉硬化患者的CTA成像及DSA影像资料为研究样本,根据患者动脉狭窄情况随机分为向心性狭窄组以及偏心性狭窄组,再以患者动脉的狭窄程度为依据分为<50%狭窄组和>50%狭窄组,通过VR、MPR等先进技术全面分析患者狭窄部位的分布,探究临床应用中CTA成像技术对于诊断头颈动脉狭窄的准确性.结果:以DSA为评价的标准,经研究可知CTA成像对头颈动脉狭窄诊断的敏感度及阴性预测值都为100%,此外特异度为97.4%,阳性预测值则为73.1%.结论:临床应用中可以通过采用多种CTA成像技术联合应用的方式多方面观察患者动脉狭窄的部位及程度,提高准确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磁共振(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对早期缺血性脑血管疾病诊断的价值。方法 32例临床初诊急性脑梗塞病人,出现症状后2~24h内分别行CT平扫、常规MRI、液体抑制反转恢复序列(fluid attenuated inversion recovery,FLAIR)和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结果 CT平扫对急性脑梗塞征象的显示率为37.5%,常规MRI结合FLAIR和DWI扫描显示所有脑梗塞病灶。结论常规MRI结合FLAIR和DWI扫描对早期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显示比CT平扫敏感性高,对临床及时治疗有指导意义,有助于尽早溶栓治疗,减轻症状,恢复功能,提高病人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9.
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是以脑供应血管与血管壁病变、血流动力学障碍为病理基础,并以此所引发的脑血液供应障碍。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发生率较高且有增长趋势,为此,疾病相关诊断与治疗受到较多关注,也呈现出大量研究结论。磁共振成像技术的应用,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疾病早期诊断精准度。文章以诊断为方向,对疾病诊断中磁共振成像技术的应用研究资料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0.
应用SR—CV300彩色超声多普勒技术,对66例脑血管疾病患者进行了检查,探讨这一技术对该病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