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了解高校非医学专业学生对急救知识的需求及相关课程实施前后急救知识的掌握情况,为探讨非医学专业高校急救知识的课程安排与设置提供依据.方法 对大理学院在校非医学专业学生开设《现场急救常识》选修课,比较授课前后大学生对急救知识的了解情况.结果 381名被调查者中,95.5%认为有必要学习急救常识,82.4%认为应在大学生中普及急救常识,开课前仅有14.7%掌握部分急救技能.培训前后大学生对常用急救常识的了解情况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结论 课堂理论讲授、急救操作视频观看以及现场模型操作等方式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大学生现场急救能力.  相似文献   

2.
目的调查非医学专业大学生对应急救护知识的了解程度、培训需求情况,探索普及应急救护知识的有效培训方法。方法自行设计调查问卷,对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建筑学院、交通学院的853名二年级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有28.3%学生不了解应急救护;39.1%学生不会操作救护技术;68%学生愿意参加救护培训。结论非医学专业大学生对应急救护知识了解不够,救护技能掌握不熟练,需要加强应急救护知识的宣传和救护技能培训。  相似文献   

3.
医科大学生急救知识培训现状与需求调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了解医科大学生急救知识的知晓现状,探讨开展医科大学生急救知识与技能培训的意义与方法。[方法]采取分层随机抽样的调查方法。[结果]共调查首都医科大学临床医学、护理学、中医学等专业431名大学生。结果显示,医学生的急救知识掌握程度较低,56.8%的人从未参加过急救知识培训;59.6%的人表示非常愿意学习急救知识,并希望通过参加急救培训班、阅读有关书刊学习等方式获得急救知识。[结论]医学院校学生是未来可以有效实施抢救的最有潜力的人员,对其加强急救知识与技能的培训,不仅是提高医学生的素质和培养合格的医药卫生人才的需要,从长远角度考虑,这也对提高全体大学生的自救互救水平,在全国范围内形成阶梯式急救网络具有积极而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长沙市本科生急救知识知晓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多阶段整群抽样,利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以不记名方式对长沙市6所大学的2130名在校本科生进行调查。结果急救电话知晓率为95.9%,急救知识知晓率为58.3%。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本科批次、专业、年级、父亲文化程度、母亲文化程度、是否对急救感兴趣、以前是否培训过等7个因素与大学生急救知识知晓率相关(均有P〈0.05);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是否为医学专业、是否对急救感兴趣以及是否参加过培训对学生急救知识知晓情况的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有P〈0.05)。结论长沙市本科生急救知识总体水平不高,应加大对非医学专业及一般本科院校学生的急救知识普及力度,加强青少年的急救知识教育。  相似文献   

5.
浙江师范大学学生急救知识知晓及需求现况调查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陈根芝  胡高楼  林佳 《中国健康教育》2006,22(5):402-403,334
目的了解大学生对急救知识与技能的获取途径、掌握现状及学习需求,探讨开展大学生急救知识与技能培训的意义与方法。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浙江师范大学938名学生为调查对象,采用自编问卷对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师范大学生急救知识知晓情况参差不齐,大学生急救项目基本掌握情况:能正确拨打120电话的占97.87%,会晕厥急救的占26.12%,心肺复苏术没有人基本掌握,其余各项均在20%以下;是否接受过《大学生健康教程》课程学习,对大学生急救知识影响存在明显的差异(χ2=56.95,P<0.01);96.00%的大学生希望掌握急救知识与技能。结论大学生急救知识与技能掌握状况不佳,急需开设大学生急救知识与技能培训,提高师范大学生急救知识与技能水平。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芜湖市医学院校学生对急救知识与技能的认知水平、培训现状、急救知识知晓途径、施救意愿及其影响因素等,为增强大学生急救知识和提高应急能力提供依据。方法通过多种途径学习和咨询,自主制定调查问卷,采用整群随机抽样对芜湖市2所医学院校部分在校学生进行匿名问卷调查。结果掌握心肺复苏术中按压部位的人数最多,占18.41%,其他急救知识中掌握本地急救电话人数最多,占33.89%;学生获取急救知识的主要途径是互联网;48.95%以上的同学愿意对别人施救;影响学生不愿意实施急救最主要的原因是害怕自身能力不足,占47.28%。结论芜湖市医学院校学生急救知识与技能掌握现状不佳,需大力提高其现场急救能力和加强技能培训。  相似文献   

7.
深圳市罗湖区居民健康需求和健康素养现况调查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通过对社区居民的健康需求和健康素养状况等现况调查,为制订社区居民健康教育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全市统一设计问卷.调查内容包括社会人口学特征、健康需求、健康知识、健康行为和健康技能的掌握程度,通过SPSS11.5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①居民健康知识的总体知晓率为80.9%,健康基本行为的总体形成率为74.9%,基本健康技能的总掌握正确率为68.6%。文化程度高的人群健康知识和健康技能的掌握程度较好;②女性对健康行为的掌握程度要好于男性:③深圳户籍人群健康知识和健康行为掌握要好于非深圳户籍的人群;④年轻人健康行为形成和健康技能的掌握程度情况低于大年龄组。营养知识、伤害处理、健康“四大基石”知晓率偏低。参加锻炼习惯、睡眠保障的形成率比较低。居民较关注有关慢性病防治、传染病防治以及伤害急救的健康知识需求。结论针对居民的经济水平、文化背景、兴趣爱好和健康需求等开展能被居民接受和理解的健康教育活动。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大学生面对突发事件和意外伤害时的自救互救意识和自主学习救护知识的意愿,探讨开展大学生救护常识及技能培训的意义与方法。方法随机抽取兰州市4所本科院校(其中2所医学院校,2所非医学院校)的400名三年级学生作为调查对象,采用自制问卷对学生进行调查。结果被调查的359名本科生(181名医学生和178名非医学生)救护常识及技能知晓情况:完全知道的为59人(16.43%),知道一点的为218人(60.72%),完全不知道的为82人(22.84%)。医学院校类学生的知晓率高于非医学院校类学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被调查学生的96.66%学习救护常识和接受急救技能培训的意愿强烈,医学类学生有94.48%、非医学类学生有98.88%的学生愿意学习。结论大学生的救护常识及技能水平的普及培训亟待开展。  相似文献   

9.
许婷  许勤 《中国学校卫生》2012,33(9):1127-1128
社会的高速发展、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及交通运输多样化等因素使各种突发事件不断涌现,加上自然灾害,要求全民有必要参与急救体系的建设[1].有医学专家指出向民众普及急救知识,可以使心脏病、危急重症的抢救成功率明显提高,从而将猝死对生命的威胁降到最低限度[2].大学生急救知识掌握的情况可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一个国家的公众急救水平[3].研究显示,我国大学生急救技能培训机会少,受训不规范、不完整,导致大学生急救知识、急救技能缺乏[4].高职高专学生占我国大学生总数的50%以上,本研究运用Delphi法筛选出高职高专学生需要掌握的院前急救知识与技能指标,为高职院校开展院前急救培训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高校大学生的急救技能知晓情况及施救意向。方法采用分层便利抽样方法选取延边地区某综合大学7个医学与非医学专业在校生475名进行急救技能(心肺复苏术、海姆利克急救法及外伤处理)知晓率及施救意向的问卷调查。结果研究对象对心肺复苏术、海姆利克急救法及外伤处理等急救技能的总体知晓率依次为14.9%、9.5%及11.6%,除心肺复苏术中"判断意识状态"知晓率在2组大学生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其他项目医学专业学生知晓率显著高于非医学专业学生(P0.01);研究对象获得急救技能知识的途径由高到低依次为电视、互联网、学校课程及书籍;74.5%的研究对象有施救意向。结论大学生的急救技能掌握情况偏低且不全面,学生获得急救技能的主要途径为媒体,但学生有较高的施救意向,学校应加强开展针对大学生的全面、系统的急救技能培训,从而满足高校大学生获得急救技能的需求。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大学生现场急救能力现状,探索普及大学生现场急救培训的有效途径。方法采用自编问卷对随机抽出的541名大学生的现场急救知识及技能进行调查。结果仅12.19%的学生参加过现场急救培训活动;在调查的23个现场急救知识中,有11个问题的知晓率在50%以下;大学生现场急救知识面较窄,不能满足急危重症伤痛员出现时现场急救的需要。结论大学生的急救知识和现场急救能力较差。需多方合作,广泛开展大学生现场急救培训,增强对现场急救重要性的认识,提高现场急救知识和技能。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适合高校急救培训的教学方法。方法选取北京工业大学166名在校大学生,进行32学时的急救相关知识、技能培训,并在培训前后分别进行问卷调查和技能考核,对急救知识及急救技能的掌握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学生急救知识的主要来源为:网络(63人,占26.69%)、电视(56人,占23.73%)、学校(54人,占22.88%)。119名(71.68%)学生认为有必要掌握急救知识,66名学生认为影响获取急救知识的主要原因是"学校未开展相关活动",占39.76%。学生对急救理论知识掌握较好,对急救操作技能掌握普遍较差。经过理论讲解与技能操作相结合的专门培训后,学生急救理论知识和急救操作技能的考核合格率均明显提高。结论采用理论与技能培训相结合的方式,对在校大学生进行急救相关知识技能的培训取得较好效果,值得在高校中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在校非医学专业学生急救知识水平及其影响因素,为今后在校非医学专业学生的急救培训、培训内容的调整、培训效果的完善提供依据。
方法 2018年1月-3月间,通过方便抽样法,选取某高校非医学相关专业的在校本科生316人,采用自编的《非医学专业学生急救知识知晓现状研究调查表》进行问卷调查。
结果 被调查的非医学专业学生的急救知识合格人数为140人(占44.30%)。生活中常遇到的鱼刺卡住、蛇咬伤、手烫伤的正确处理方法知晓率仅有28.48%、37.03%、24.37%。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生源地、急救经历、急救课程与培训、学校开设急救课程是影响急救知识水平掌握的影响因素。城镇学生急救知识合格的可能性是农村学生的2.020倍(P < 0.05);有过急救经历的学生急救知识合格的可能性是没有急救经历学生的4.237倍(P < 0.01);参加过急救知识培训的学生急救知识合格的可能性是没有急救知识培训学生的6.108倍(P < 0.01);学校开设有急救知识课程的学生急救知识合格的可能性是没有开设急救知识课程学生的6.107倍(P < 0.01)。
结论 当前非医学专业学生的急救知识水平不容乐观。学校及相关部门应加强急救知识的课程培训。
  相似文献   

14.
了解初中生的创伤现场救护知识技能掌握程度、培训需求和培训方式期望,为制定培训方案及开展培训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问卷,对整群随机抽样的遵义市500名在校七年级学生进行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初中生急救电话、加压包扎止血方法、骨折固定方法、脊柱损伤搬运方法、现场包扎替代物品和现场固定替代物品的知晓率分别为97.2%,25.5%,23.2%,22.4%,16.2%和14.7%,81.8%没有接受过创伤现场救护培训,62.8%认为有必要掌握基本的知识技能,70.9%愿意接受培训,51.1%选择教育游戏与技能模拟操作相结合的培训方式,45.7%选择医院医生护士作为培训教师,接受过培训学生与未接受过培训学生在4项技能自评和认为有必要掌握知识技能的选择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初中生创伤现场救护能力亟待提高,且有参与培训的需求及意愿.应根据初中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制定培训方案,加强培训工作.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中学生的现场救护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程度、对培训的需求等情况,推动中学生现场救护知识和技能培训的开展.方法 采用整群随机抽样,对江西省萍乡市安源区200名在校高二学生进行调查,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调查对象所有现场救护知识与技能相关问题全部答对的仅为0.60%;对急救电话、现场救护原则、溺水后水中自救掌握程度相对较好,分别为99.39%、87.35%和79.52%,火灾救护知识与技能的掌握程度仅为7.23%;通过专业培训获得相应知识和技能的仅占10.84%;91.57%的学生认为非常有必要掌握基本的现场救护知识技能.结论 中学生现场救护知识与技能水平还有待提高,应加大培训力度,提高救护水平.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温州市大学生的突发自然灾害防灾素养现状、人群特征、影响因素及防灾信息来源与需求,为高校开展防灾健康教育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选取温州市2所大学共4个学院427名大学生进行研究。通过多阶段随机抽样方法,对226名医学院校学生与201名非医学院校学生进行突发自然灾害防灾素养问卷调查。[结果]温州市大学生突发自然灾害防灾素养总体水平为53.63%;性别(OR=I.85,95%(CI:1.180—2.890)、籍贯(OR=0.35,95%CI:0.240~0.510)、是否医学院校学生(OR=1.82,95%CI:1.170~2.820)等是影响大学生防灾素养水平的重要因素。大学生防灾信息主要获取途径前3位依次为电视、专家讲座和手机短信。427名被调查大学生中,94.38%认为开展突发自然灾害健康教育很有必要,最需要急救技能、防灾避险和灾后防病3方面防灾信息。[结论]温州市大学生突发自然灾害防灾素养虽有一定基础,但水平偏低,因此需要有侧重地开展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大学生对急救知识与技能的获取途径、掌握现状及学习需求,探讨开展大学生急救知识与技能培训的意义与方法。方法 2014年11月随机抽取本院大一学生906名学生为调查对象,采用自编问卷对学生进行调查。结果高职学生获取急救知识主要来源是通过电视广播和网络(73.29%和63.36%);对急救知识的知晓率:火灾83.33%、犬类咬伤69.43%、触电61.70%、地震60.04%;心肺复苏操作的正确率只有0.33%、眼球穿通伤9.16%、扭伤10.49%、止血方法 11.92%,基本医学知识及处理知晓率均在50%以下。结论大学生急救知识严重匮乏,急需开设大学生急救知识与技能培训,提高高职学生急救知识与技能水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石家庄市社区居民的急救知识掌握情况及其可能影响因素。方法自行设计社区居民急救知识调查问卷,并对石家庄市9个社区的600位居民进行问卷调查;比较居民在不同年龄、性别、文化程度、健康状况及是否接受相关培训中的问卷得分,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居民急救知识掌握情况的影响因素。结果社区居民急救知识掌握较低,在满分为70分的问卷中,平均得分为32分,最低的为14分,最高的为63分,合格率为14.4%;不同年龄、文化程度、是否接受相关培训的居民掌握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多元回归显示急救知识掌握较低可能与居民年龄和是否接受相关培训因素有关(P0.05);调查发现78.8%的社区居民有较强的急救知识及技能的学习需求。结论亟待提高石家庄市社区居民急救知识的普及、增强居民急救意识,并进一步提高社区居民的急救技能。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大学生对于安全急救意识的知晓现况,为大学生增强自身安全急救意识提供思路。方法:采用分层抽样方法选取柳州部分高校医学专业和非医学专业在校大学生1000名进行对于安全急救意识的问卷调查。结果:研究对象对表观伤口处理、非表观伤口处理、安全理论常识的总体了解率偏低,在对伤口急救处理的现况比较中,处理手被划伤、鱼刺等异物卡在喉咙、误服农药、小腿骨折、车祸骨折院前处理、心肺复苏口对口呼吸与心脏挤压次数及止血方法的选择等在两组大学生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其它项目如眼穿痛伤的处理、鼻出血的处理、突发心梗的处理及夏季晒伤处理等在两组大学生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研究对象想要获得安全急救知识的途径主要有情景模拟、观看安全急救短片和真人直播。结论:柳州市大学生的安全急救知识与技能掌握情况偏低且不全面,学生了解关于安全急救方面的知识主观意识不强。大学生应主动接受学习安全急救知识并掌握部分急救技能,高校也应加强安全急救的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20.
南京市某高校学生急救知识现状调查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了解高校学生对急救教育的态度以及对急救知识、急救技能的掌握程度,为开展高校急救宣教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应用自行设计的急救知识与技能调查问卷对某高校659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大学生急救知识的来源较分散,主要来源是电视、课本及教师等;急救技能掌握不够全面,紧急救助电话号的知晓率为70.30%,人工呼吸急救方法知晓率为66.77%,动物咬伤处理方式知晓率仅为47.04%,其他急救知识知晓率为65.0%~75.8%;35.36%的大学生曾遭遇急救情况,有30.05%的大学生曾接受急救知识训练,95.30%的大学生希望学习急救知识和技能。结论急救知识的推广已成迫切需要,应积极开展高校急救宣教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