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可吸收外科缝线连续皮内缝合会阴侧切口与传统缝合对比的效果。方法:观察组用可吸收外科缝线连续皮内缝合,对照组只采用传统缝合。结果:手术缝合时间无明显差异,术后伤口疼痛程度比较,观察组明显轻于对照组,住院时间明显缩短。结论:外科可吸收缝线连续皮内缝合会阴侧切口,切口愈合率99.3%,疼痛反应轻微,住院时间短,明显优于对照组愈合率87.3%。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可吸收缝线与丝线在眼科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收集我院2010—2011年住院行眼手术者9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可吸收缝线进行伤口缝合,对照组采用普通丝线进行缝合,观察分别用可吸收缝线与丝线缝合的两组患者伤口愈合情况。结果:在其他可能影响伤口愈合因素的均衡条件下,两组行眼科手术者的伤口愈合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可吸收缝线在眼科手术中的应用,可有效地使伤口愈合,且安全、可靠,是理想的切口缝合材料,值得在手术中使用。  相似文献   

3.
席时富  吴星宇 《铁道医学》2001,29(4):244-245
目的 评价可吸收缝线在切口缝合中应用的可靠性与优越性。方法 对2000年度施行的胆囊切除术100例随机分为两组:可吸收缝线组和普通缝线组。针对切口缝合时间、切口缝合费用、术后切口感染、术后切口裂开、术后切口疝、术后切口脂肪液化以及术后住院时间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可吸收缝线组切口缝合费用均明显高于普通缝线组,可吸收缝线组未发生切口感染而普通缝线组发生2例,两组术后均未发现切口裂开、切口疝。切口脂肪液化愈合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可吸收缝线组均明显短于普通缝线组。结论 可吸收缝线缝合切口是安全可靠的,并且在处理切口脂肪液化、缩短术后平均住院日等方面有明显优越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合成可吸收缝线在产妇会阴切开术缝合中的效果.方法:对阴道自然分娩行会阴切开的产妇中选择采用合成可吸收缝线及皮内连续缝合者共903 例作为观察组;选择采用普通丝线传统外缝者846 例作为对照组.观察两组术后伤口肿胀、疼痛及愈合的情况.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较,观察组术后伤口肿胀、疼痛轻、伤口愈合理想且出院时间普遍提早.结论:应用合成可吸收缝线行会阴皮内连续缝合技术是一种操作简便,安全有效,无需拆线的缝合方法,无论近期还是远期效果,都具有传统方法不可比拟的优越性,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可吸收缝线皮内缝合在妇产科的应用张丽武(广西区南溪山医院妇产科桂林市541002)关键词皮内缝合;可吸收缝线;妇科;产科腹部手术切口的愈合,除与手术创伤、感染等因素有关外,与手术时的缝合技巧有很大关系。近年来,随人们生活质量不断提高,受术妇女不仅要求...  相似文献   

6.
邹文  许海燕  刘容珍  邹勇 《四川医学》2014,(9):1184-1186
目的 探讨可吸收缝线吻合肌腱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8年9月-2013年2月,131例肌腱离断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76例163条肌腱采用可吸收缝线吻合,B组55例114条肌腱采用非吸收缝线吻合,观察其临床疗效。结果全部患者均获得随访8-13个月,平均10个月,伤口均甲级愈合,均未发生肌腱缝线断裂。术后患指功能:A组优124例,良23例,可16例,差0例,优良率90.18%%;B组优75例,良18例,可15例,差6例,优良率81.58%%;两组优良率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用可吸收缝线吻合肌腱可取得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7.
我院普外科自 1 997年 1 0月至 2 0 0 0年 8月 ,采用人工合成可吸收缝线行连续皮内缝合各种手术切口 1 1 2例 ,通过与同期普通缝线缝合的同类切口 79例作临床对比观察 ,现将其应用及观察结果报告如下。临 床 资 料1 一般资料 可吸收缝线组 1 1 2例 ,男 47例 ,女 65例 ,平均年龄 41岁± 1 1 .2岁。甲类切口61例 ,包括甲状腺次全切除及甲状腺瘤切除术2 3例 ,乳腺肿块切除术 2 2例 ,腋窝肿块切除术3例 ,腹股沟疝修补术 2 3例 ;乙类切口 49例 ,包括胆襄切除术 2 6例 ,阑尾切除术 2 3例 ;丙类切口 2例 ,十二指肠溃疡穿孔修补及阑尾穿孔手术…  相似文献   

8.
席时富  吴星宇 《现代医学》2001,29(4):244-245
目的评价可吸收缝线在切口缝合中应用的可靠性与优越性.方法将2000年度施行的胆囊切除术100例随机分为两组可吸收缝线组和普通缝线组.针对切口缝合时间、切口缝合费用、术后切口感染、术后切口裂开、术后切口疝、术后切口脂肪液化以及术后住院时间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可吸收缝线组切口缝合费用均明显高于普通缝线组,可吸收缝线组未发生切口感染而普通缝线组发生2例,两组术后均未发现切口裂开、切口疝.切口脂肪液化愈合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可吸收缝线组均明显短于普通缝线组.结论可吸收缝线缝合切口是安全可靠的,并且在处理切口脂肪液化、缩短术后平均住院日等方面有明显优越性.  相似文献   

9.
妇产科手术切口缝合分为皮肤间断缝合及皮内缝合。皮内缝合又称美容缝合[1],其外表美观,不需拆线,住院时间短,现已广泛应用于临床。但少数皮内缝合的手术切口在吸收期易出现缝线反应,现就我院1998年8月~1999年8月妇产科手术切口行皮内缝合出现缝线反应病例分析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我院1998年8月~1999年8月妇产科手术切口采用医用羊肠线行皮内缝合共81例,其中用4-0肠线41例,3-0肠线40例。在81例手术病人中,腹壁纵切口9例,腹壁横切口31例,会阴侧切伤口41例。年龄20~50岁,平均29.5岁。1.2 方法 手术切口逐层缝合至皮肤浅筋…  相似文献   

10.
冯志梅 《实用医技杂志》2011,18(12):1287-1288
会阴侧切缝合术是经阴道分娩的初产妇所面临和担心的问题,切口愈合的好坏直接关系影响产妇日后的生活,甚至身心健康。随着缝合技术的熟练与缝合材料的先进,术后伤口疼痛、感染、吸收不良等并发症逐渐减少。现对我院2010年3月至12月126例产妇采用高分子材料可吸收性缝线行皮内缝合,术毕勿须拆线,不易形成硬结和引起感染,  相似文献   

11.
周云兰  叶东 《中外医疗》2014,(35):27-28
目的 探讨行妇产科手术腹部切口皮内连续缝合的效果。方法将2011年12月—2012年12月行妇产科手术的病人200例腹部切口缝合法随机分为皮内缝合组(对照组)和间断缝合组各100例,观察组100例(剖宫产术80例,妇科手术20例)用4-0可吸收缝线行皮内连续缝合皮肤切口,其中疤痕腹18例;对照组100例(剖宫产术70例,妇科手术30例)用1号丝线间断缝合皮肤切口,其中疤痕腹15例,观察两组的疗效。结果观察组有99例甲级愈合和1例乙级愈合(没有疤痕者);对照组有94例甲级愈合和6例乙级愈合,其中有2例疤痕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开始下床活动时间均早于对照组,平均住院天数短于对照组;产后42 d,观察组术后腹壁遗留瘢痕的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妇产科手术用可吸收缝线行皮内缝合,切口疼痛轻,愈合好。无需拆线,瘢痕小更加美容,病人恢复快,可缩短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12.
会阴侧切术连续缝合法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会阴侧切缝合术采用连续缝合法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阴道分娩初产妇10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各50例,两组均采用会阴左斜侧切、阴部神经阻滞麻和2-0可吸收线。观察组用连续缝合法行会阴缝合术,对照组用皮内缝合法缝合会阴切口。结果:两组在产后切口疼痛、产后72h活动程度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连续缝合法用于会阴侧切术可明显减轻产后切口疼痛、活动受限性,利于产妇休息和母乳喂哺,提高产后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生物性可吸收缝线在妇产科治疗中的临床应用及其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2月-2013年2月在本院妇产科生产的96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观察组应用生物性可吸收缝合线进行术后的连续缝合,对照组应用普通缝合方式进行术后的连续缝合,观察比较两组产妇手术时间、切口愈合状况、术后情况、住院天数、术后恶露持续时间及疼痛评分等指标。结果:观察组产妇的缝合线能够有效降解,观察组孕妇在出院前切口愈合率91.7%(44/48)明显高于对照组孕妇的77.1%(37/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未出现有拆线疼痛的孕妇,且均为轻度切口疼痛,对照组孕妇大多出现中到重度程度拆线疼痛,中度程度切口疼痛,观察组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住院天数、手术时间、术后恶露持续时间等方面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术后切口开裂率、切口感染率及脂肪液化率等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生物性可吸收缝合线能够在体外得到有效降解,在妇产临床治疗中效果良好,值得在妇产科临床手术中应用与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讨论无损伤缝线在小儿泌尿外科中的应用效果,并分析其优点。方法本组应用无损伤缝线进行小儿泌尿外科手术719例,其中尿道下裂710例,肾盂成形6例,输尿管修补3例。结果本组719例,无1例发生管腔狭窄,肾盂输尿管成形和输尿管修补术无1例发生漏尿。710例尿道下裂尿道成形术,术后发生切口感染形成尿道瘘37例。全组手术成功率为94.8%。结论采用无损伤缝线缝合时,组织损伤轻,异物反应轻,减少了术后感染、吻合口狭窄和尿路结石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15.
王芳 《中国医药导报》2010,7(16):50-50,52
目的:探讨行经子宫手术中清洗腹壁切口、规范使用可吸收线对预防切口内膜异位症的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05年11月~2009年12月剖宫产和子宫肌瘤剔除术中使用清洗腹壁切口、丢弃缝合子宫后的可吸收线的患者3000例作为观察组,2000年10月~2005年10月行剖宫产和子宫肌瘤剔除术中未使用清洗腹壁切口、丢弃缝合子宫后的可吸收线患者2100例作为对照组。分析两组发生切口内膜异位症的相关因素。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经子宫手术后发生腹壁切口内膜异位症的几率分别为0.10%(3/3000)及0.86%(18/2100),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经子宫手术中清洗腹壁切口、丢弃缝合子宫后的可吸收线可达到预防切口内膜异位症的作用,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6.
改良纵切横缝术治疗肛裂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伟  王友良 《医学综述》2014,(9):1676-1678
目的探讨改良纵切横缝术治疗肛裂的效果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1年8月至2013年8月湖北大冶有色金属集团控股有限公司总医院治疗的肛裂患者132例,按照手术方式不同分为两组:对照组(66例)采用常规纵切横缝手术治疗,观察组(66例)采用改良纵切横缝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伤口愈合时间和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疼痛、水肿、切口感染、排尿困难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改良纵切横缝术治疗肛裂疗效可靠,能够缩短伤口愈合时间和住院时间,减少手术并发症的发生,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应用锚钉结合减张线法治疗髌骨下极撕脱性骨折的方法和技术要点,并评价其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尾端带线锚钉结合减张线法治疗13例髌骨下极粉碎性骨折患者,女8例,男5例;年龄48-73岁,平均(61.1±7.1)岁;伤后至手术时间1-17 d,平均(4.9±4.8)d。采用Bostman髌骨骨折疗效临床评分标准评定术后优良率。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33个月,平均(15.2±8.6)个月。除l例患者出现伤口脂肪液化延迟愈合外,其余患者切口愈合良好。术后3个月随访摄X线片显示髌骨骨折愈合良好,锚钉无松动、脱落。术后6个月Bostman髌骨骨折功能评分(28.5±1.6)分。优10例,良3例,优良率100%。结论:锚钉结合减张线技术治疗髌骨下极撕脱性骨折创伤小、手术操作简单、固定可靠,无需二次手术取出内置物,是治疗髌骨下极撕脱性骨折的一种有效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胶原蛋白线在口腔种植手术切口无张力缝合中的效果及对伤口愈合时间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在景洪忠华口腔诊所门诊进行牙齿种植修复术的患者100例, 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 每组各50例, 对照组患者采用丝线编织非吸收性缝线缝合伤口, 研究组采用胶原蛋白线缝合伤口, 比较2组患者伤口愈合等级、缝合线吸收情况、伤口愈合时间及平整率.结果 研究组的甲级愈合率为96%, 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0% (P<0.05) , 且研究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 低于对照组的20% (P<0.05) ;研究组治疗后不同时间的缝合线完全吸收率和切口平整率分别为84%、96%、100%和86%, 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2%、78%、80%和68% (P<0.05) 研究组的切口愈合时间以及术后3 d、5 d和7 d的疼痛视觉模拟 (VAS) 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5) .结论 胶原蛋白线在口腔种植手术切口无张力缝合的伤口愈合及术后恢复要明显优于丝线编织非吸收性缝线, 胶原蛋白线可口内降解, 有效提高了患者伤口愈合等级及伤口平整率, 加速伤口愈合, 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几丁质缝合线体内吸收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几丁质缝线和肠线分别植入体内,观察二者在体内组织反应和吸收速度,结果显示:几丁质缝线在植入2周后开始降解,3月后完全吸收,其降解速度明显快于肠线,且组织反应小,是一种新型的有广泛应用前景的可吸收性外科缝合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