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目的:探讨儿童隐球菌病的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及疗效,以提高对儿童隐球菌病的诊疗水平。方法:回顾分析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5例确诊隐球菌病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15例患儿发病年龄1岁2月~10岁,首发症状发热13例,伴头痛、呕吐6例,伴咳嗽5例,伴皮疹2例;首发症状头痛2例,伴精神异常。肺部查体13例正常,2例可闻及湿性罗音。脑膜刺激征阳性6例,肝脾肿大5例,浅表淋巴结肿大3例。10例免疫功能检查正常,1例支气管肺门淋巴结结核,4例免疫功能低下。11例累及中枢神经系统患儿联用两性霉素B+氟康唑或5-氟胞嘧啶治疗后,7例有效,4例死亡或放弃治疗;1例难治性隐球菌性脑膜炎患儿联用两性霉素B、氟康唑、5-氟胞嘧啶治疗后治愈;3例未合并脑膜炎患儿单用氟康唑治疗有效。结论:隐球菌在免疫功能健全儿童中的感染呈增高趋势,儿童隐球菌病的临床表现无特异性。隐球菌感染中枢神经系统几率较高,一旦确诊隐球菌病,建议常规行脑脊液检查。氟康唑、两性霉素B、5-氟胞嘧啶治疗儿童隐球菌病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2.
61例新型隐球菌脑膜炎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新型隐球菌脑膜炎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61例新型隐球菌脑膜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61例患者均有颅内高压症状和发热,其中颈项强直51例.脑脊液检查显示压力均升高,病程短者脑脊液中细胞以中性粒细胞为主,蛋白质定量0.30~2.34 g/L.全部病例均行头颅MRI或CT检查,提示脑积水伴双侧脑室旁白质缺血性改变12例,脑膜异常强化35例,脑实质低密度灶9例.61例患者均经两性霉素B联合5-氟胞嘧啶(5-FC)治疗,其中行鞘内注射15例,行侧脑室引流术1例,反复隔天腰椎穿刺放脑脊液,随后用0.9%氯化钠行脑脊液置换30例.61例患者中治愈40例,好转16例,死亡5例.结论 两性霉素B联合5-FC仍是目前治疗新型隐球菌脑膜炎的较好方案;反复腰椎穿刺脑脊液检查是确诊新型隐球菌脑膜炎重要方法,积极行腰椎穿刺脑脊液引流或置换以控制颅内压,并行鞘内注射是降低病死率、赢得治疗时间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金春姬  金正勇 《中国妇幼保健》2009,24(31):4405-4406
目的:探讨小儿隐性球菌性脑膜炎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方法:对10例隐性球菌性脑膜炎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小儿隐性球菌性脑膜炎临床症状、脑脊液特点均不典型,误诊率高,以头痛、发热、脑膜刺激征最为常见。建议对可疑病例要反复多次腰穿进行墨汁涂片或培养查找隐性球菌。两性霉素B加5-氟胞嘧啶联合治疗及两性霉素B鞘注效果明显。结论:隐球菌性脑膜炎为一种难治性疾病,应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抗真菌疗程要长。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新型隐球菌脑膜炎(CNM)患者的临床特点,为诊断和治疗提供经验与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医院2011-2014年收治的75例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患者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实际临床治疗方案及其疗效转归等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75例患者临床表现多为发热、头痛和呕吐;脑脊液检查显示颅内压升高,脑脊液蛋白、糖、氯化物呈现"一高二低"现象;76.00%患者合并慢性基础性疾病,以肝病多见;对患者脑脊液标本进行增菌培养,共检出新型隐球菌菌株42株,分离菌株对5-氟胞嘧啶、两性霉素B和伏立康唑的敏感性较高;临床上主要采用5组治疗方案,其中应用两性霉素B治疗治愈率较高。结论 CNM患者以颅内高压为特点且多伴有慢性基础病;隐球菌对多种抗菌药敏感,临床对患者采用不同治疗方案及时有效控制是良好治疗和预后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艾滋病合并隐球菌脑膜炎的临床及病原学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艾滋病(AIDS)合并隐球菌脑膜炎的临床特征及病原学诊断.[方法]对2006年7月~2007年3月我院收治的2例AIDS合并隐球菌脑膜炎患者的临床特征及病原学检查资料进行回顾;常规无菌抽取2例AIDS合并隐球菌脑膜炎的患者脑脊液标本,采用直接涂片镜检、真菌培养鉴定的方法进行分析研究.[结果]2例患者临床表现复杂多样,主要表现为发热,头疼,癫痫发作和意识障碍;2例患者脑脊液标本直接涂片墨汁染色和脑脊液培养均查到新型隐球菌而得以确诊.[结论]AIDS合并隐球菌脑膜炎以脑膜刺激征为特征;脑脊液标本涂片墨汁染色,方法简单,快速,阳性率较高.故对疑诊病人应多次反复地做脑脊液墨汁染色检查隐球菌,这是及时诊断隐球菌脑膜炎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新生隐球菌脑膜炎(CNM)的临床特点。方法:对26例CNM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结果:26例患者均有头痛,发热21例,脑膜刺激征阳性19例。涂片找到隐球菌24例,真菌培养阳性3例。首诊误诊12例。两性霉素B联合氟康唑、5-氟胞嘧啶(5-Fc)治疗,治愈好转率81.82%(9/11);两性霉素B联合氟康唑治疗5例,治愈好转3例;两性霉素B联合5-Fc治疗3例,治愈好转2例;单用氟康唑治疗4例,治愈好转2例;3例未予抗真菌治疗者均病死。结论:新生隐球菌脑膜炎早期误诊率高,脑脊液涂片及真菌培养有利于确诊;两性霉素B、氟康唑、5-Fc是有效的治疗药物,且联合治疗可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7.
隐球菌脑膜炎是艾滋病常见的并发症,常伴有高病死率,而且必需长期使用两性霉素 B 治疗。氟康唑(Fluconazole)是最近发现的一种三吡咯化合物,在体外对新型隐球菌有抗菌作用。据表明,此药对隐球菌脑膜炎的动物模型有效,而且容易穿透入脑脊液。本文报道1例艾滋病患者的隐球菌脑膜炎因两性霉索 B 治疗无效后使用氟康唑治疗获得成功。患者男性,40岁。1985年8月因隐球菌脑膜炎首次入院,最初给予静注两性霉素 B7周,同时加用5-氟胞嘧啶4周。后曾有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结核性脑膜炎(结脑)的临床特征及其与病毒性脑膜炎(病脑)、隐球菌性脑膜炎(隐脑)和化脓性脑膜炎(化脑)鉴别诊断要点,提高治愈率.方法 收集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间在浙江省人民医院住院的结脑患者45例,病脑患者20例、隐脑患者15例和化脑患者15例的临床资料,并比较其临床特征.结果 结脑患者常合并肺结核或肺外结核疾病(29例,64.4%);基础疾病以艾滋病、糖尿病和高血压多见;起病形式多样,但以亚急性和慢性起病为主(分别为26例,57.8%和11例,24.4%);结脑早期临床表现主要以发热(45例,100%)、头痛(29例,64.4%)和恶心呕吐(27例,60.0%)为主,进而可出现颅神经和脑实质损害征象;脑脊液符合特征性的改变,并见腺苷脱氨酶含量升高达(6.67±5.32) U/L.影像学上表现以脑实质改变多见(16例,35.6%).结论 结脑的早期诊断需综合临床表现、脑脊液检查、影像学检查,其中脑脊液检查和及时的头颅CT或磁共振检查对诊断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免疫功能正常患者肺隐球菌病的临床特征、治疗方法及预后,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7年12月医院63例免疫功能正常的肺隐球菌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临床特征、影像学表现、治疗过程及预后进行分析。结果 32例免疫功能正常的肺隐球菌病患者起病时无临床症状,31例有临床症状的患者主要表现为咳嗽、咳痰、发热等。在有创检查中,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的病理阳性率为91.30%(21/23),经支气管镜肺活检阳性率为57.69%(15/26);血清隐球菌乳胶凝集试验有较高的阳性率(93.44%)。免疫功能正常的肺隐球菌病患者影像学表现多样,伴随症状多为支气管充气征(31.03%),其次为毛刺(24.14%)和空洞(18.97%)。患者炎症标记物[C-反应蛋白(CRP)、血沉(ESR)]多为正常(84.48%、87.76%)。47例患者完成治疗,其中30例氟康唑治疗有效,1例伊曲康唑治疗有效,6例伏立康唑治疗有效,10例两性霉素B或两性霉素B脂质体治疗有效;31例治愈,16例好转。氟康唑治疗有效的患者中,18例使用日剂量0.4g自始至终;5例患者在使用两性霉素B或两性霉素B脂质体过程中出现不同程度肾功能损害。结论三唑类药物对免疫功能正常的肺隐球菌病通常有效,三唑类耐药时可使用两性霉素B或两性霉素B脂质体;免疫功能正常的肺隐球菌病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0.
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的传统治疗方案多为静脉滴注及鞘内注射两性霉素B,副作用多且严重,鞘内注射给病人带来很多痛苦。近年来,为了降低两性霉素B毒性并提高其疗效,研制出两性霉素B脂质体。本文通过对其作用机理、药代动力学、体内外活性、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的探讨,评价两性霉素B脂质体的临床应用价值,认为两性霉素B脂质体是一种治疗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安全、有效的药物,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多发性硬化(multiple sclerosis,MS)患儿的临床特点及辅助检查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10例多发性硬化患儿的临床特点和辅助检查结果 资料.结果 儿童MS以急性起病为主,10例中8例急性起病;首发症状以视力障碍最常见,肢体无力、麻木、视力障碍是MS患者最常见的症状;核磁共振(MRI)的阳性检出率高(10/10);糖皮质激素联合丙种球蛋白治疗本病效果肯定.结论 MS是一种临床表现复杂、病程多时相的自身免疫性疾病.结合本病临床特点、影像学、脑脊液及神经电生理检查,可提高临床确诊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多发性硬化(multiple sclerosis,MS)患儿的临床特点及辅助检查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10例多发性硬化患儿的临床特点和辅助检查结果 资料.结果 儿童MS以急性起病为主,10例中8例急性起病;首发症状以视力障碍最常见,肢体无力、麻木、视力障碍是MS患者最常见的症状;核磁共振(MRI)的阳性检出率高(10/10);糖皮质激素联合丙种球蛋白治疗本病效果肯定.结论 MS是一种临床表现复杂、病程多时相的自身免疫性疾病.结合本病临床特点、影像学、脑脊液及神经电生理检查,可提高临床确诊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15例肺隐球菌患者的临床资料,提高对肺隐球菌病的诊治水平。方法回顾分析2006年至2010年在本院确诊的15例肺部隐球菌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对肺部隐球菌病的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胸部影像检查、诊断经过、病理学特征及治疗转归进行综合分析。结果15例患者临床症状主要为咳嗽、发热、胸痛、咯血及头痛。肺部体征无异常,有脑膜刺激征1例,隐球菌乳胶凝集试验阳性10例,胸部影像表现以外周孤立肿块、多发结节、炎性浸润为主。15例患者误诊率达100%,手术切除确诊4例,肺穿刺活检确诊11例,合并隐球菌性脑膜炎1例,病理组织均为肉芽肿性变,14例患者均接受氟康唑治疗,1例患者随访观察,1例患者治疗中病灶消散缓慢手术切除,全部病例均治愈。结论肺部隐球菌的临床症状及胸部影像无特异性改变,肺穿刺活检是确诊主要手段,氟康唑治疗肺部隐球菌病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多发性硬化(multiple sclerosis,MS)患儿的临床特点及辅助检查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10例多发性硬化患儿的临床特点和辅助检查结果 资料.结果 儿童MS以急性起病为主,10例中8例急性起病;首发症状以视力障碍最常见,肢体无力、麻木、视力障碍是MS患者最常见的症状;核磁共振(MRI)的阳性检出率高(10/10);糖皮质激素联合丙种球蛋白治疗本病效果肯定.结论 MS是一种临床表现复杂、病程多时相的自身免疫性疾病.结合本病临床特点、影像学、脑脊液及神经电生理检查,可提高临床确诊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脑脊液沉渣瑞氏染色下新型隐球菌的形态学特征,提高对新型隐球菌的检出率。方法采集患者脑脊液标本,用离心沉淀法收集沉渣涂片,瑞氏染色后镜检观察菌体形态特征。结果新型隐球菌在瑞氏染色下有其形态学特征,用此方法诊断2例新型隐球菌脑膜炎。结论脑脊液沉渣瑞氏染色检查对新型隐球菌的检查有一定的诊断价值,可快速诊断新型隐球菌感染。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肺隐球菌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诊断方法和治疗情况,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确诊为肺隐球菌病的住院患者28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确诊18例,经支气管镜肺活检术病理确诊6例,手术病理确诊3例,血培养阳性1例,总结其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诊断方法和治疗情况.结果 肺隐球菌病以中青年人为主,既往有基础疾病8例(28.6%).主要临床症状:咳嗽咳痰20例(7l.4%),胸痛4例(14.3%),气急3例(10.7%).病变位于右肺10例,左肺9例,双侧肺9例,影像学表现以结节、团块影型较常见,为14例(50.0%).确诊为肺隐球菌病的患者,血清乳胶凝集试验均为阳性.氟康唑治疗3~6个月一般能治愈.结论 肺隐球菌病多发生于中青年人,临床表现无特异性,误诊率高,可尽早行隐球菌血清乳胶凝集试验,确诊有赖于病理检查,经CT或B超引导下行经皮肺穿刺活检术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检查方法.氟康唑可作为治疗的首选药物.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总结分析28例肺隐球菌病患者的临床特点,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 总结经病理确诊为肺隐球菌病住院患者28例,分析其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特点、诊断方法 及治疗情况.结果 28例肺隐球菌病,男19例,女9例,年龄18~66岁,有基础疾病者13例,有临床症状者22例.外周血淋巴细胞分类CD4降低3例(10.7%),血隐球菌乳胶凝集试验阳性27例(96.4%),活检肺组织涂片或痰涂片找到隐球菌孢子各1例(3.6%),活检肺组织培养或痰培养隐球菌阳性分别为4例(14.2%)和1例(3.6%).影像学表现为结节团块型18例,渗出实变型6例,混合型4例.纤支镜肺活检证实7例(25%),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证实20例(71.4%),手术证实1例(3.6%).使用氟康唑、伊曲康唑、两性霉素B等药物抗真菌治疗,均治愈或好转,疗程4周至2年不等.结论 肺隐球菌病临床表现无特异性,标本涂片及培养阳性率均低,影像学改变多样化,误诊率高,确诊有赖于病理,血隐球菌乳胶凝集试验是有价值的实验室辅助检查,患者宜足疗程全身抗真菌治疗.  相似文献   

18.
目的总结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CM)的临床表现,实验检查,影像学表现和治疗预后,以探讨CM的治疗方法和进展。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分析19例经临床确诊的CM临床资料并进行总结和统计分析。结果总死亡率为36.8%,全为腰穿压力大于400毫米汞柱患者.腰穿压力〉400mmH2O及脑积水患者行侧脑室引流并脑室内注药脑疝发生率降低。结论保守治疗首选氟康唑,联合应用两性霉素B鞘内注射;颅内压〉400mmH2O或有脑积水患者应及早行侧脑室引流。  相似文献   

19.
目的总结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CM)的临床表现,实验检查,影像学表现和治疗预后,以探讨CM的治疗方法和进展。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分析19例经临床确诊的CM临床资料并进行总结和统计分析。结果总死亡率为36.8%,全为腰穿压力大于400毫米汞柱患者,腰穿压力>400mmH2O及脑积水患者行侧脑室引流并脑室内注药脑疝发生率降低。结论保守治疗首选氟康唑,联合应用两性霉素B鞘内注射;颅内压>400mmH2O或有脑积水患者应及早行侧脑室引流。  相似文献   

20.
隐球菌脑膜炎是由新型隐球菌感染所引起的亚急性或慢性脑膜炎.30%~50%的隐球菌感染病例与肾脏疾病、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征全身性免疫缺陷性疾病和慢性衰竭性疾病伴发[1].临床易误诊,确诊靠血性脑脊液中找到隐球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