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 毫秒
1.
目的 分析肌内效贴在产伤性上干型臂丛神经损伤患儿康复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产伤性上干型臂丛神经损伤患儿32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6例,2组均给予常规的康复治疗,观察组在常规康复治疗的基础上进行肌内效贴治疗。对比2组治疗前后的臂丛功能评分和肌电图改善效果。结果 治疗前,2组臂丛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肩关节、肘关节评分均提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后,肌电图改善结果显示:观察组总有效率(85.71%)高于对照组(58.5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650,P=0.006)。结论 肌内效贴治疗能促进产伤性上干型臂丛神经损伤患儿的恢复,可改善患儿患肢的运动功能,与常规康复治疗联用效果佳。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强制性诱导运动疗法(CIMT)对臂丛神经损伤治疗的影响。方法将44例出现主动抓握意识的分娩性臂丛神经损伤患儿分为两组,对照组20例采用常规的康复治疗,观察组24例在常规康复治疗的基础上应用CIMT治疗。结果 2组治疗前后肌力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强制组与对照组治疗后组间上肢肌力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前后上肢功能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强制组与对照组治疗后上肢功能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强制组效果均优于对照组。结论应用强制性诱导运动疗法(CIMT)可提高臂丛神经损伤患儿的上肢功能的康复效果。  相似文献   

3.
夏剑萍  汪立平 《现代保健》2014,(35):135-136
目的:探讨小儿脑瘫早期诊断、早期治疗的方法及康复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对96例小儿脑瘫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儿均根据病情给予药物疗法、运动疗法、高压氧舱等综合康复治疗。结果:96例小儿脑瘫经综合治疗后,0~6个月患儿治疗有效率最高为92.68%,7~9个月患儿为83.87%,10个月~4岁患儿最低为62.50%。三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干预对保证患儿康复治疗效果、减少小儿脑瘫残障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上田疗法对改善痉挛型脑瘫患儿坐位功能的康复情况。方法将60例脑瘫患儿分成干预组30例。对照组30例,对照组采用Bobath治疗,干预组采用上田疗法治疗。结果干预组患儿6-8个月坐位功能改善较对照组明显(P0.01),结论治疗3个月后上田法对痉挛型脑瘫患儿坐位功能康复有明显效果,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臂丛神经麻痹是新生儿周围神经损伤中最重要的一种 ,发生率为0 4‰~2 5‰〔1〕。目前采用传统的治疗方法恢复效果不甚理想。我们采用氦氖激光照射同运动疗法综合康复治疗新生儿臂丛神经麻痹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 1资料选用1985年~2002年出生在我院及沈医二院诊断为臂丛神经麻痹的新生儿12例 ,其中男5例、女7例。根据临床症状分型 〔2〕:①Ⅰ型(上干麻痹) :患肢松弛悬于体侧 ,肩关节内收、内旋 ,肘关节伸长 ,前臂旋向前方 ,患肢不能做外展、外旋及屈肘等活动 ;②Ⅱ型(下干麻痹) :患侧屈腕功能部分或完全丧失、小指和…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针灸用于偏瘫型脑瘫患儿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挑选80例偏瘫型脑瘫患儿均匀分为两组,对照组患儿采用基础疗法,实验组患儿在对照组基础疗法的基础上配合针灸治疗。结果:实验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92.5%,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为80%。结论:针灸治疗偏瘫型脑瘫患儿效果显著,可改善患儿的神经损伤程度,增强其肢体功能,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中医针灸、推拿、康复治疗三联疗法治疗小儿痉挛型偏瘫的疗效。方法:对32例痉挛型偏瘫患儿进行针灸、推拿、康复治疗,记录治疗过程并观察治疗效果,分析针灸、推拿、康复治疗三联疗法在小儿痉挛型偏瘫中的作用。治疗经过:32例患儿给予1-3个疗程(每个疗程30天)的针灸、推拿、康复治疗,每天一次,每疗程结束后休息一周。结果:32例患儿给予针灸、推拿、康复治疗2各疗程后,基本治愈12例,好转17例,无效3例,治疗有效率90%;3个疗程结束后,基本治愈15例,好转15例,无效2例,治愈率93%。  相似文献   

8.
孙烜 《智慧健康》2022,(6):127-129
目的 评价中医康复疗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掌握中医康复疗法要点,为临床治疗实践提供有益参考。方法 选择2018年4月-2019年4月收治的12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结合抽签法分成对照组60例(常规治疗)与观察组60.例(中医康复疗法治疗),对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进行评价。结果 观察组临床治疗有效率、康复状况评分(6个月复发率、12个月复发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神经根型颈椎病治疗中,中医康复疗法的合理运用,能够有效促进患者疾病康复,改善患者健康状况,降低神经根型颈椎病复发率。  相似文献   

9.
王红燕 《现代保健》2012,(9):147-148
目的:对运动康复疗法防治脑卒中致偏瘫步态临床效果进行观察。方法:收集经过运动康复疗法的脑卒中患者160例与未采用运动康复疗法而选用按摩治疗的101例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经过2个月的运动康复疗法后,治疗组与对照组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正规的运动康复疗法是防治脑卒中致偏瘫步态的较佳疗法,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引导式教育辅以运动疗法、作业疗法相结合和单纯运动疗法、作业疗法对脑瘫患儿治疗的效果.方法 将60例脑瘫患儿分为两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运动疗法、作业疗法等康复治疗,实验组每天除进行运动疗法、作业疗法等康复治疗外,另外增加2小时的引导式教育课,家长通过为期一周的家长课堂培训后辅导患儿,3个月后评价总疗效.结果 治疗后2组患儿在日常生活能力和综合功能水平方面均有很大改善,在治疗前后有显著性差异(t值分别为4.986和1.357,均P<0.01).实验组即引导式教育治疗组和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t=5.432,P<0.01).结论 引导式教育辅以运动、作业疗法治疗脑瘫优于单纯采用运动、作业疗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神经肌肉电刺激联合运动治疗对于臂丛神经损伤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5月至2013年6月我院收治的臂丛神经损伤患者77例,随机分为两组,其中观察组39例使用神经肌肉电刺激联合运动疗法治疗,对照组38例仅使用运动疗法治疗,4个月后,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臂丛神经损伤恢复情况与患者上肢自主生活能力评定。结果观察组臂丛神经损伤恢复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上肢自主生活能力优良率(89.7%)高于对照组的68.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神经肌肉电刺激联合运动治疗能明显促进患者臂丛神经功能的恢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上予以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超早期综合康复治疗中枢协调障碍(ZKS)患儿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5年2月-2007年9月在本院就诊、康复治疗并随访的140例ZKS患儿,将其分为三组:超早期综合干预组:年龄≤6(4.2&#177;0.1)月,48例;早期综合干预组:年龄7~12(9&#177;0.3)月,48例;超早期对照组:年龄≤6(4.8&#177;0.5)月,40例。三组患儿在治疗前均进行Gesell发育量表评估,超早期和早期综合干预组治疗方法:(1)神经运动发育疗法;(2)作业疗法(OT疗法);(3)家庭干预;(4)脑细胞活性药物治疗。结果超早期组治疗有效率(95.2%)明显高于7—12个月组(81.3%)及超早期对照组,其脑瘫的发生率也明显减少(P〈0.01);超早期综合干预组在动作能、应人能、应物能三个能区治疗前后的发育商差值均明显高于超早期对照组及早期综合干预组(P〈0.05)。在语言能区的发育商差值与超早期对照组和早期综合干预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实行超早期综合康复治疗可以提高ZKS患儿的治疗有效率,同时降低脑瘫的发生;可有效促进其应人能、动作能及应物能的发展,降低脑损伤患儿残疾障碍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针刺加高压氧综合治疗臂丛神经损伤.结果 53例确诊为臂丛神经损伤患者按就诊顺序单号为理疗康复组,双号为针刺加高压氧为主的综合治疗组,对治疗结果 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针刺加高压氧的综合治疗组治疗后肌力均有明显提高,2组患者治疗结果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辅以针刺加高压氧的综合治疗措施,对于臂丛神经损伤可以最大限度恢复正常功能,缩短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14.
综合康复治疗分娩性臂丛神经损伤63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娩性臂丛神经损伤(obstetricalbrachialplexusinjury,OBPI)又称产瘫(birthpalsy),是分娩时臂丛神经受牵拉所致,以臂部完全麻痹或部分麻痹、功能障碍为特征。产瘫发生率各家报道不一,从0.87‰到4‰,世界卫生组织认为产瘫的发生率为1%~2%,欠发达地区发病率较高。OBPI可造成患儿永久性的上肢瘫痪,给家庭、社会带来沉重负担,同时也是引发产科医疗纠纷的原因之一。出生后即开始有效的综合治疗,可使OBPI后遗症降至最低程度。目前本病尚无特效疗法,我们采用推拿、针灸、穴位注射、电疗等方法进行综合康复治疗,疗效较好,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Vojta姿势诱导疗法在小儿脑损伤性疾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本院76例首诊年龄为1~9个月的小儿脑损伤性疾病患儿。随机分成治疗组(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按Vojta疗法和综合疗法进行脑康复治疗;对照组按综合治疗方案进行脑康复治疗。结果运用Vojta疗法的治疗组与对照组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28,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的疗效天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28,P<0.05)。结论Vojta姿势诱导疗法在小儿脑损伤性疾病脑康复治疗中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对臂丛神经损伤患儿采用注射用鼠神经生长因子经肌肉注射的操作要点及护理。方法选取我院骨外科臂丛神经受伤患儿50例,入院后均给予金路捷肌肉注射、维生素局部封闭治疗、射频理疗,并根据患儿不同情况给予相应的功能锻炼治疗。按照正规操作流程遵医嘱加强护理及观察,并对患儿及家长行心理护理及健康教育。结果 50例患儿未出现过敏及感染,1例皮下血肿,1例硬结,家长情绪稳定,配合程度增强,38例患儿家长配合完成注射疗程及康复训练,3个月后患儿手功能较前有较大进步(P<0.05)。治疗后患儿疼痛减轻,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严格遵守注射操作要点及加强对患儿注射前后的观察,有助于提高鼠神经生长因子的注射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7.
综合康复治疗对脑瘫患儿发育商及智能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综合康复治疗对脑瘫患儿发育商及智能结构的影响。方法:采用Gesell发育量表及自身对照的方法观察116例脑性瘫痪儿童经过3个月的运动功能训练、推拿按摩、中药熏蒸、高压氧等综合康复治疗后发育商及智能结构变化。结果:脑瘫患儿呈现智能发育延迟,并且不同智能能区发育不平衡,表现为粗大运动明显落后于适应性、精细运动、语言和个人社会等能区(P<0.01)。经3个月综合康复治疗后,脑瘫患儿粗大运动、精细运动、适应性、语言及个人社会5个能区的发育商和总发育商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康复疗法对脑瘫患儿的发育商和粗大运动、精细运动、适应性、语言及个人社会等能区均有提高作用,是目前治疗脑瘫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18.
陆伟 《药物与人》2014,(8):235-236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功能的影响。方法:81例脑卒中偏瘫患者分为康复组41例和对照组40例,均给与脑卒中常规治疗。康复组患者病情稳定1周内开始配合运动疗法,物理因子治疗和针灸疗法等综合疗法。结果:治疗2个月后,2组患者Fug-Meyer运动功能评定及ADL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5,0.01),且康复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早期综合康复治疗对脑卒中患者上肢功能的恢复有积极效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Bobath疗法结合娱乐疗法对下肢痉挛脑瘫患儿平衡及移动功能改善的影响。方法:选择12名下肢痉挛伴平衡或移动功能障碍的脑瘫患儿,分为单纯娱乐疗法组及Bobath疗法结合娱乐疗法组,分别测试各组独立步行时间及移动距离,并对其下肢关节周围肌群进行痉挛肌张力及肌力评定,两组分别采用娱乐疗法,Bobath疗法结合娱乐疗法康复治疗6个月后再次进行同样的康复医学评定。结果:①不同治疗方法对痉挛肌张力改善效果无统计学差异,Bobath疗法结合娱乐疗法对肌力改善效果明显。②不同治疗方法对静态平衡能力改善效果无显著影响,Bobath疗法结合娱乐疗法对移动距离增加效果显著。结论:Bobath疗法结合娱乐疗法能促进下肢肌力改善及移动能力提高。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综合康复疗法治疗脑瘫患儿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20例脑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60例)和治疗组(60例),对照组给予药物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综合康复疗法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和治疗前后Barthel指数评分情况。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95%显著优于对照组75%;两组治疗后Ba rthel指数评分明显高于治疗前,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综合康复疗法治疗脑瘫患儿疗效显著,可显著减轻患儿肢体运动障碍及残障,改善其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