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目的:研究分析冠心病下肢动脉病变相关因素及其与冠心病病变程度的相关性,探讨下肢血管超声检查在冠心病监测管理中的应用。方法:对CHD患者556例(实验组)及对照组158例临床资料进行对比分析;超声检查下肢动脉病变情况,对各组病变情况进行对比分析,分析病变程度与各因素有无关联。结果:CHD组血管总体病变率及病变程度均高于对照组,同名血管内径明显小于对照组。冠心病下肢血管病变程度与年龄、糖尿病病程、高血压病程、空腹血糖及餐后2小时血糖呈正相关。结论:冠心病下肢血管病变危险因素包括年龄、高血压、空腹血糖。下肢动脉硬化与冠状动脉病变之间有密切的联系,可将下肢动脉超声检查应用于冠心病监测管理中。  相似文献   

2.
2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DM)下肢血管病变相关危险因素。方法297例2型DM住院患者通过超声测定下肢动脉,分为下肢动脉硬化组(AS组,161例)、非动脉硬化组(136例),对两组的多项指标进行比较及相关分析。结果2型DM下肢血管病变有关的危险因素包括年龄、糖尿病病程、收缩压、颈动脉粥样硬化、胆固醇、甘油三酯、尿素氮、肌酐、尿白蛋白排泄率、尿酸、纤维蛋白原和BMI,其中最主要的危险因素是年龄、糖尿病病程。结论2型DM下肢血管病变与代谢综合征的多种危险因素相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讨论颈动脉超声筛查在颈动脉狭窄与脑卒中高危人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6月~2020年12月150例脑卒中高危人群患者作为实验组,同期健康体检者150例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行颈动脉超声检查,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脑卒中形成危险因素。结果:实验组吸烟史、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下肢动脉疾病的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独立危险因素为:下肢动脉疾病、吸烟史、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实验组的颈总动脉左侧内径(t=373.78,P=0.00)、右侧内径(t=23.76,P=0.00)、颈内动脉颅外段左侧内径(t=11.51,P=0.00)、右侧内径(t=72.39,P=0.00)均窄于对照组(P<0.05)。结论:下肢动脉疾病、吸烟史、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均是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采用颈动脉超声诊断不仅能够帮助临床医生了解患者血管的狭窄程度,还可显示患者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性质,为临床诊断与治疗提供有利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超声检查2型糖尿病患者的颈动脉和下肢动脉,分析粥样硬化斑块程度及内-中膜厚度(IMT)和大血管病变的情况,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对81例2型糖尿病住院患者行颈动脉和下肢动脉超声检查,分析斑块、IMT特点以及相关因素。结果糖尿病患者并发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组高血压发生率为67.7%,无斑块组高血压发生率为37.5%,斑块组高血压发生率明显高于无斑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斑块严重程度与糖尿病病程、年龄相关(P〈0.05)。颈动脉及下肢动脉均有斑块组患者比例(56.9%)明显高于单纯颈动脉(26.2%)或下肢动脉斑块组(16.9%)。不同病程糖尿病患者动脉IM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2型糖尿病患者及早行血管超声检查,有利于早期发现糖尿病大血管并发症,及早干预治疗,延缓其进展,减少患者致残和致死率。  相似文献   

5.
2型糖尿病患者下肢血管病变的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下肢血管病变的危险因素。方法 应用美国生产AU-4及SPEC-TRA彩色以功能超声诊断仪,对95例2型糖尿病患者下肢动脉进行检测。并记录患者年龄,性别,病程和血压,同时测定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基化血红蛋白,血脂及24h尿白蛋白。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糖尿病患者下肢Guo动脉和足背动脉内径变细,内膜增厚,峰值流速减慢,糖尿病伴有下肢血管病变患者的病程明显延长,血压,糖基化血红蛋白,血脂和24h尿白蛋白排泄率显著增高。结论 高血糖,脂代谢异常,高血压,病程和尿白蛋白排泄增加是2型糖尿病患者下肢血管病变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血脂水平与颈动脉硬化的关系。方法选取150名疗养的离退休干部为对象,其中63例患有2型糖尿病为糖尿病组,87名无糖尿病者为对照组,分别进行血糖、血脂相关指标检测,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颈动脉血管进行检查,并进行单因素对比分析;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方法分别对两组的颈动脉硬化程度评分与检测的各项血脂指标作分析,评价两者的相关性。结果糖尿病组总胆固醇(TCH)、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LDL)、载脂蛋白B(ApoB)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的颈动脉超声均显示有不同程度硬化表现,但糖尿病组的颈动脉硬化程度、斑块检出率及累及多支血管检出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间血流峰值流速在颈总动脉和颈内动脉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颈动脉硬化程度评分与检测的各项血脂指标间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糖尿病组的复相关系数为0.870(P〈0.01),对照组为0.902(P〈0.01),两组结果均说明颈动脉硬化程度与血脂水平存在相关。结论高血脂是2型糖尿病患者血管病变的重要促进因素;颈动脉超声检查是早期发现糖尿病患者血管病变的较好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老年冠心病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与颈总动脉内-中膜(IMT)厚度的相关性.方法:对72例冠心病老年患者测定血清Hcy水平,并同时做颈动脉超声检查,以颈总动脉IMT有无增厚作为分组标准.其中颈总动脉IMT增厚组48例,非增厚组24例,两组进行性别、年龄、Hey、TC、TG、LDL、HDL、高血压病患病率、2型糖尿病患病率比较,并对颈总动脉IMT增厚组中各危险因素进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颈总动脉IMT增厚组血清Hcy水平、TC水平、高血压病患病率高于非IMT增厚组,两组差异显著(P<0.05),经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后自变量Hcy及LDL对颈动脉IMT增厚有显著影响,为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高Hcy是导致老年冠心病患者颈动脉IMT增厚的一个独立危险因素,与动脉粥样硬化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 彩色多普勒超声观察2型糖尿病患者病程持续时间与动脉血管病变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240例2型糖尿病患者,根据病程分组,记录血生化指标,观察患者颈总动脉、股总动脉的内中膜厚度,颈内动脉血流阻力指数,颈总动脉和下肢动脉的斑块发生率,结果经统计学处理.结果 糖尿病病程持续时间越长,患者动脉内中膜厚度增加,颈内动脉血流阻力指数增加,当病程持续时间为8年时,颈动脉和下肢动脉的斑块发生率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下肢动脉斑块发生率较颈动脉更高.结论 糖尿病患者病程的持续时间是动脉病变进展的重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踝肱指数(ABI)用于诊断2型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的临床意义及影响因素.方法 应用ES-1000 SPM多普勒血流探测仪检测110例2型糖尿病患者肱动脉、足背动脉或胫后动脉血流波形图及收缩压,根据ABI分为下肢动脉病变组(A组)和非下肢动脉病变组(B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分析其危险因素.结果 110例患者中,ABI小于0.9者20例,占18.2%.A组平均患者年龄、TC、LDL-C、24 h尿微量白蛋白(24hUMA)、冠心病病史率均显著高于B组(P<0.05),LDL-C、有冠心病病史为下肢动脉病变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测定糖尿病患者ABI可客观评价其下肢动脉功能状况,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依据,冠心病病史、高龄及高TC、LDL-C及24hUMA是下肢动脉病变的主要因素,且LDL-C和冠心病病史是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下肢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与颈总动脉IMT的相关性.方法 对83例2型糖尿病患者及75例健康体检者进行下肢动脉(股动脉、腘动脉)及颈总动脉IMT采用彩色超声测量,分析下肢动脉IMT与颈总动脉IMT的相关性.结果 2型糖尿病患者股动脉IMT与颈总动脉IMT呈正相关(r=0.586,P<0.01),胭动脉IMT也与颈总动脉IMT呈正相关(r=0.239,P<0.05).胭动脉IMT[(0.92±0.59)mm]高于颈总动脉IMT[(0.76±0.18)Illln](P<0.05).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下肢动脉IMT也可反映全身动脉粥样硬化的情况,且腘动脉IMT较颈总动脉IMT能更早反映下肢动脉粥样硬化的情况,更有助于下肢动脉粥样硬化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IMT)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55-75岁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76人(男39人,女37人),采用高分辨率的超声仪测定CIMT,同时测定可能的影响因素(年龄、BMI、W/H、SBP、DBP、FBG、Hba1c、TC、TG、HDL、LDL、Hs—CRP、IL6),采用多元线性逐步回归法分析CIMT与诸影响因素的相关性。结果CIMT与年龄、W/H、Hs—CRP相关。结论(1)年龄、肥胖、炎症因子是动脉粥样硬化的主要影响因素;(2)控制血压在正常范围,可延缓颈动脉内膜增厚的进程。  相似文献   

12.
郑红 《现代预防医学》2012,39(19):5119-5120,5123
目的 探讨黔南地区体检人群颈部动脉超声检查与临床价值,为超声检查颈动脉纳入常规健康体检项目提供依据.方法 2011年5月~2012年1月,在某院查体中心健康查体者中,随机抽取了340例进行颈部动脉血管检查,了解颈动脉粥样硬化的患病情况及相关因素.结果 ICA、CCA、ECA内径男性受检者要明显宽于女性受检者(P<0.05),所有受检者VA内径中左侧宽于右侧(P<0.05),其中男女性受检者左右侧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9例颈部动脉血管有不同程度的内膜一中层厚度增厚,占2.64%;300例样本中动脉硬化159例(68.24%),动脉粥样斑块形成95例(40.77%),颈动脉狭窄6例(2.57%).其中双侧斑块形成64例(67.37%),单侧斑块形成31例(32.63%);根据斑块形态及回声特点可分为:扁平斑15例(15.79%)、硬斑61例(64.31%)、软斑10例(10.53%)以及溃疡斑9例(9.47%).结论 超声检查颈动脉不但可用于预测亚临床颈动脉粥样硬化,而且可用于心脑血管的风险预测,有必要将其列为常规健康体检项目.  相似文献   

13.
目的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技术研究2型糖尿病老年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AS)特点及其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对111例糖尿病老年患者双侧颈动脉检测结果与对照组97例健康人群进行比较;将糖尿病病组分为斑块组及非斑块组,分析斑块形成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糖尿病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2组斑块发生部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斑块组与非癍块组比较,餐后2h血糖、高脂血症病程、高血压病程、高密度脂蛋白(HDL),及糖尿病并发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老年患者颈动脉病变以内中膜增厚及粥样硬化斑块形成为主要特点,对于糖尿病患者斑块形成有其相关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根据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北京市脑卒中防治办公室要求,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行颈动脉超声检查,从而早期发现脑卒中的高危人群,并进行干预,以减少脑卒中的发生。方法:对947例航空总医院驻地周边社区45岁以上居民行颈动脉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观察其声像图特点及血流动力学变化。对可疑病例每3个月电话随访一次,并嘱定期复查颈动脉彩超,观察治疗前后声像图变化情况。结果:彩色多普勒超声对颈动脉内膜增厚、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颈动脉狭窄闭塞、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症及先天血管变异可以做出准确诊断。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可以准确观察正常及病变后颈动脉的形态及血流动力学情况,从而早期发现脑卒中的高危人群。通过随访复查,可评估治疗效果,且安全无创,准确可靠,值得在脑卒中筛查防控中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彩超分析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脑梗死关系的应用价值。方法通过对本院2008年1月至2011年1月168例经过CT、MRI检查证实脑梗死患者进行彩超检查,将同期住院非脑血管疾病患者160例设为对照组,对比2组的彩超检查结果。结果观察组168例患者有134例(79.76%)彩超诊断颈动脉颅外段存在不同程度的粥样硬化斑,对照组160例有6例诊断出颈动脉颅脉外段存在粥样硬化,2组彩超检出率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粥样硬化斑块发生率最高的部位是颈总动脉分叉处,其次是颈总动脉。梗死灶的动脉粥样硬化程度明显高于健侧(P<0.01)。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是脑梗死的重要危险因素,彩超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检出率高,为了早期诊断、早期预防,临床上建议使用彩超对颈动脉粥样硬化、颈动脉狭窄筛查进行筛查。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中青年体检人群颈动脉粥样硬化检出率及其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2013年4至10月北京协和医院19~59岁的体检者,除外既往有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脑血管病、结缔组织疾病者,均接受血压、血糖、血脂和超声颈动脉超声等检查,共入选762名,其中男589名,女173名,平均年龄(46±9)岁.采用t检验计算不同年龄组内(<40岁、40~49岁、50~59岁),粥样硬化组和无粥样硬化组间血压、血糖、血脂的差别.对年龄、性别、血压、血糖、血脂等危险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将年龄进行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分析.结果 男性组颈动脉粥样硬化阳性率30.2%(178/589),女性组颈动脉粥样硬化阳性率15.6%(27/17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522,P=0.000).在40~49岁人群,有无颈动脉粥样硬化组间的舒张压[(74.19±8.96) vs.(71.10±9.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789,P<0.05);有颈动脉粥样硬化组与无粥样硬化组间在<40岁[(5.77±1.59)vs.(5.08±0.94)]、40~49岁[(5.43±0.84)vs.(5.19±0.65)]、50~59岁[(5.32±0.70) vs.(5.14±9.46)]各组的血糖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256,-2.930,-2.174,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性别、舒张压、血糖等4项是中青年健康体检者颈动脉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回归系数分别为0.993,0.711,0.047,0.334.年龄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31,cut-off值为51岁.结论 对于50岁以上的健康中年男性常规进行颈动脉超声有利于早期明确有无动脉硬化,而对于血糖异常、舒张压升高的人群可能需要更积极地进行这方面的检查.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老年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因素,以及血压、血糖控制对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方法 以2009年1月~2011年12月在北京军区总医院内分泌科住院的60岁以上的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共475例为研究对象,收集其相关临床资料和颈动脉超声检查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该住院老年糖尿病人群中颈动脉粥样斑块的检出率为77.05%,颈动脉内中膜增厚(carotid intima-media thickness,CIMT)检出率为44.2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龄(OR=1.095,95% CI:1.064 ~1.126)、收缩压升高(OR=1.027,95% CI:1.010~1.043)、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升高(OR=1.430,95% CI:1.121~1.823)和吸烟(OR=1.452,95% CI:1.014~2.079)是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与血压严格控制组相比较,血压未控制组发生颈动脉粥样斑块和CIMT的风险比血压严格控制组分别增加了46.5%和38.7%;但血糖控制对其风险的影响未见差异.结论 高龄、收缩压升高、LDL-C增高与吸烟可能是住院老年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斑块形成的危险因素.对于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老年患者,血压控制可能比血糖控制对防治颈动脉粥样硬化的进展更有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检测2型糖尿病患者下肢动脉血管病变情况,分析其病变的好发部位及管腔狭窄严重程度的声像图特征。方法:用彩色超声诊断仪,对确诊为2型糖尿病的患者,进行下肢血管超声检查,重点观察股总动脉、股浅动脉、胭动脉、胫前动脉近段、胫后动脉远段、足背动脉的内膜厚度、有无斑块形成及管腔狭窄程度。结果:超声显示64%的患者有不同程度的内膜增厚,其中74%的患者合并斑块形成,24%有不同程度管腔狭窄,2%的患者管腔闭塞。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下肢血管发病率较高,彩色超声检查是动态观察下肢动脉血管病变程度和进展情况的有效方法,对糖尿病患者下肢动脉血管病变的早期诊断、预防及治疗可提供影像学依据,且对无临床症状糖尿病患者下肢血管病变的早期诊断、预防、治疗也有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分析颈动脉超声在诊断高危人群无症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高频彩超对高危人群颈动脉进行检查,观察颈动脉结构及功能,评价粥样硬化程度,并做年龄、性别及高危因素情况对比分析。结果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与年龄、性别、高危因素有不同程度的相关性。结论超声直接显示颈动脉内管壁病变,是一种安全、有效、非侵入性评价临床及亚临床动脉粥样硬化的一种检测手段,对防治无症状颈动脉粥样硬化的评估和预防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