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机械吻合器在食管-胃颈部吻合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食管癌切除,食管-胃消化道吻合器颈部吻合手术改进的方法及手术效果。方法对126例食管癌患者行食管癌根治术、食管-胃颈部吻合器吻合术。关键步骤包括:胃、食管的游离;颈部吻合器的使用;吻合口的包套;胃和吻合口置于食管床。分析该手术方法及效果。结果本组126例均一次吻合成功,术后无颈部吻合口瘘、吻合口出血、喉返神经损伤及乳糜胸发生。术后随访1~27个月,失访12例;死亡8例;吻合口轻度狭窄4例,占3.5%(4/114);有明显的反流症状12例,占10.5%(12/114),予以药物治疗效果佳。术后病理诊断,鳞癌124例,腺癌1例,小细胞癌1例。结论食管-胃消化道吻合器颈部吻合符合肿瘤彻底切除的原则,器械吻合操作较为简单,容易掌握,避免了人为因素对吻合口的影响,增加了吻合的可靠性,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回顾性研究近侧为主胃癌不同手术切除方式和消化道重建方式对术后患者生活质量、生存期的影响。方法选择手术治疗近侧为主胃癌患者354例,将患者按手术方式分为三组:根治性近侧胃大部切除残胃食管吻合组(A组)98例、根治性全胃切除食管空肠Roux-en-Y吻合组(B组)187例、根治性全胃切除十二指肠食管间空肠间置组(C组)69例。比较三组手术时间、并发症、病理特征、预后、生活质量等。结果三组淋巴结转移率、远处转移率、病死率、术后近期并发症发生率及远期体质量明显减轻、身体状况差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消化道重建时间、手术时间、肿瘤直径、Ⅳ期率、3年生存率、5年生存率明显低于B组和C组[(30±10)min比(46±12)和(56±13)min、(180±35)min比(200±45)和(220±55)min、(2.9±1.9)cm比(4.8±1.8)和(4.9±1.8)cm、7.1%(7/98)比31.6%(59/187)和26.1%(18/69)、46.9%(46/98)比64.7%(121/187)和71.0%(49/69)、24.5%(24/98)比41.7%(78/187)和40.6%(28/69)],远期反流性食管炎发生率明显高于B组和C组[100.0%(98/98)比55.6%(104/187和49.3%(34/6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和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根治性全胃切除食管空肠Roux-en-Y吻合或根治性全胃切除十二指肠食管间空肠间置,可明显提高远期治疗效果,不会增加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和病死率,且术后生活质量较根治性近侧胃切除残胃食管吻合好。  相似文献   

3.
切除胃小弯的管状胃在食管癌切除食管重建术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 探讨切除胃小弯的管状胃在食管癌切除食管重建术中的临床应用及其对术后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将266例胸段食管癌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治疗组切除胃小弯侧形成管状胃,原位移至胸膜顶或左颈部行食管断端胃吻合术,共142例;对照组用全胃行移至胸膜顶或左颈部行食管断端胃吻合术,共124例。结果 术后均顺利康复出院。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较,其吻合口狭窄、胸胃综合征及反流性食管炎等并发症发生率明显减少(P〈0.05)。结论 本术式重建消化道后更符合生理解剖的要求,改善术后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贲门及部分胃小弯侧组织切除加胃整形在食管癌切除、食管-胃颈部吻合手术中应用的优越性。方法对116例胸内中、下段食管癌患者行食管次全切除的同时,将贲门及部分胃小弯侧组织切除,把胃整形后经食管床上提至颈部.行颈部食管-胃吻合。结果此种手术方法能使整形的管状胃经食管床顺利上提至颈部,符合生理解剖.不减少胸腔内容积,保证了食管-胃能在无任何张力的情况下进行吻合,且管状胃的血运良好,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低。结论贲门及部分胃小弯侧组织切除加胃整形在食管癌切除,食管-胃颈部吻合手术中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值得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食管癌切除,食管-胃消化道吻合器颈部吻合手术改进的方法及手术效果.方法 对126例食管癌患者行食管癌根治术、食管-胃颈部吻合器吻合术.关键步骤包括:胃、食管的游离;颈部吻合器的使用;吻合口的包套;胃和吻合口置于食管床.分析该手术方法及效果.结果 本组126例均一次吻合成功,术后无颈部吻合口瘘、吻合口出血、喉返神经损伤及乳糜胸发生.术后随访1~27 个月,失访12例;死亡8例;吻合口轻度狭窄4例,占3.5%(4/114);有明显的反流症状12例,占10.5%(12/114),予以药物治疗效果佳.术后病理诊断,鳞癌124例,腺癌1例,小细胞癌1例.结论 食管-胃消化道吻合器颈部吻合符合肿瘤彻底切除的原则,器械吻合操作较为简单,容易掌握,避免了人为因素对吻合口的影响,增加了吻合的可靠性,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食管中段癌切除术后食管胃吻合附加改良Nissen折叠术的抗反流作用.方法 将82例食管中段癌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分别采用食管癌切除常规吻合器吻合(对照组,41例)和常规器械吻合基础上附加改良Nissen折叠术(观察组,41例).术后3个月,对两组患者进行EORTC QLQ-C30问卷调查,并进行食管测压及内镜检查.结果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无围手术期死亡.观察组烧心和胃液反流评分[分别为(13.2±6.1),(16.9±3.9)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分别为(25.6±7.2),(26.6±4.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吞咽困难评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吻合部位静息压[(3.5±2.3)mmHg,1 mmHg =0.133 kPa]高于胃内压[(2.7±2.1)mm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DeMeester评分为(54±32)分,低于对照组的(141±8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反流性食管炎发生率为48.8%(20/41),要明显低于对照组的75.6%(31/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食管胃吻合附加改良Nissen折叠术可增加吻合部位的压力,具有降低胃食管反流、减轻反流性食管炎和胃食管反流症状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降低贲门癌术后胃食管反流发生率的最佳术式。方法40例贲门癌患者分2组(吻合器组和隧道式吻合组)进行消化道重建,食管腔内连续24h进行pH监测。结果2组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24hpH监测指标显示:24h总反流次数、〉5min的反流次数、最长反流时间、pH〈4的总时间和DeMeester总评分结果均为吻合器组〉隧道式组(P〈0.05)。结论贲门癌患者术后普遍存在胃食管反流现象,食管胃隧道式吻合为贲门癌近端胃部分切除消化道重建的合理术式,有利于减少术后反流,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 总结食管癌手术中两种管状胃的制作方法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以探讨哪种方法更有优势.方法 选择行手术治疗的食管癌患者47例,采用抽签法随机分为两组,机械裁剪胃小弯制作管状胃24例(A组),手工缝缩胃小弯制作管状胃23例(B组),对两组术后主要并发症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两组均行肿瘤根治切除,无手术相关死亡病例,术后A组并发胃内切缘急性出血1例,B组并发吻合口瘘及胸胃瘘各1例;随访12个月,A组并发吻合口狭窄1例,B组4例,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6,12个月上消化道造影、CT检查,A、B两组均无明显排空障碍,两组膈上胸胃均有不同程度扩张,且B组较A组扩张明显,其中B组有3例部分胸胃侧方突入胸腔;A组有1例进食后出现胸胃综合征,B组并发胸胃综合征3例,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并发反流性食管炎3例,反流症状较轻,B组并发反流性食管炎10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食管癌手术中机械裁剪胃小弯制作管状胃与手工缝缩胃小弯制作管状胃两种方法比较,前者更有优势,值得临床优先选择.  相似文献   

9.
食管胃黏膜瓣吻合口成形术在食管胃吻合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食管胃黏膜瓣吻合口成形术在食管癌、贲门癌切除术及行食管胃吻合重建消化道过程中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999年12月-2006年6月采用食管胃黏膜瓣吻合口成形术治疗的76例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手术方法为:切除病变缝闭胃残端。于胃后壁,切开正三角形两侧边浆肌层,游离成“∨”形浆肌层瓣,纵行切开“∧”形游离食管前壁肌层,切开胃三角形底边黏膜,与食管黏膜做吻合后,将胃后壁“∨”形浆肌层瓣与食管“∧”形肌层瓣缝合。食管后壁全层与剩余胃黏膜层吻合。上提吻合口周围的胃壁,使浆肌层瓣突入食管腔内,包套重塑His角。术后随访并观察食管胃反流、吻合口狭窄和吻合口瘘等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围手术期2例死亡,病死率为2.63%(2/76),其余74例得到随访,随访时间为术后1个月至6年,有反酸症状者1例,占1.35%(1/74),行X线钡餐透视检查未发现钡剂明显反流;纤维内窥镜检查发现黏膜轻度改变。其余73例(98.65%)患者无症状,行X线钡餐透视和纤维内窥镜检查未见异常改变。结论食管胃黏膜瓣吻合口成形术具有明显的抗反流、防止吻合口狭窄作用,可以减少吻合口瘘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管状胃在三切口食管癌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收集66例管状胃代食管颈部吻合三切口食管癌手术患者(管状胃组)及59例全胃代食管颈部吻合三切口食管癌手术患者(对照组)的临床资料,对两组术后血气分析及并发症进行比较.结果 两组病例均无死亡,管状胃组术后3、5、7、10d动脉血氧分压(PaO2)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43、4.67、5.02、4.98,P<0.05).管状胃组吻合口瘘、肺部并发症、胸胃综合征、心律失常、反流性食管炎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其中两组胸胃综合征[0比11.86%(7/59),x2=8.29,P<0.01]、反流性食管炎[4.55%(3/66)比16.95%(10/59),x2=5.14,P<0.05]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管状胃代食管较全胃代食管能明显减少对食管癌患者术后呼吸功能的影响,降低了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了患者生存率及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1.
食管、责门癌切除术后吻合口疾是一种严重并发症,病死率高达50%左右。本文对12例吻合口疾发生的原因和防治问题进行分析。一、临床资料我院自1986年1月至1996年12月共行食管癌、责门癌切除457例,有门倒术后发生吻合口疾,发生率为2.62%。。12例中,贵门癌2例,食管癌10例。男7例,少5例,年龄44~75岁,平均64岁。全组10例采用食管胃重建吻合,2例采用空肠食管重建吻合。颈部吻合2例问八64.35%),弓上吻合8例问/2473.23%),弓下吻合2例(2/1641.22%),术后病理1例上切端阳性,余上下切端均为阴性,l例为器械吻合。早期疾5例…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合并中度和重度肺功能减退的高龄食管癌患者的围手术期处理经验。方法回顾分析手术治疗45例中度以上肺功能减退的〉170岁食管癌患者的围手术期情况,年龄70-83(75.5±5.2)岁,45例患者分别行经左胸切除肿瘤、胃-食管弓下吻合28例,经左胸切除肿瘤、胃-食管弓上吻合12例,经左胸切除肿瘤、胃一食管颈部吻合2例,经右胸、颈、腹部三切口切除肿瘤、胃.食管颈部吻合2例,探查手术I例。结果全组手术后共发生并发症4例,并发症发生率8.9%,早期死亡1例,死亡率2.2%。结论在合理掌握适应证的高龄食管癌患者中,中度以上肺功能减退的患者,术前积极处理合并症,加强围手术期处理,可以获得与其他高龄患者相似的近、远期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索在基层医院行胸上段食管癌切除,安全有效的方法。方法回顾总结我院近三年来共收治的8例胸上段食管癌行了左胸、组颈部两切口食管癌切除,左颈部胃食管分层吻合术的病例。结果8例病员术后均恢复良好,无吻合口漏,吻合口狭窄,乳糜胸等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基层医院行经左胸、左颈部两口食管癌切除,左颈部、胃食管分层吻合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4.
目的总结吻合口胸膜腔外包埋治疗食管癌的临床经验。方法321例食管癌患者(胸膜腔外包埋组),均行食管胃胸内吻合,应用胸膜包埋吻合口,使吻合口置于胸腔外,与随机抽取321例同期进行食管胃胸内吻合传统方法包埋的食管癌患者(传统包埋组)进行比较。结果胸膜腔外包埋组,术后总并发症发生率为7.2%(23/321),吻合口瘘发生率为0.3%(1/321);传统包埋组,术后总并发症发生率为11.5%(37/321),吻合瘘发生率为2.2%(7/321),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吻合口胸膜腔外包埋治疗食管癌减少了术后并发症,降低了吻合口瘘的发生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经右胸入路食管癌根治术食管胃胸腔内吻合、食管胃颈部吻合两种吻合方式治疗中下段食管癌的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2月-2016年2月于我院行经右胸入路食管癌根治术治疗的中下段食管癌患者70例,根据手术吻合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行食管胃胸腔内吻合,观察组行食管胃颈部吻合。统计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情况、食管切除长度及切端癌残留率、术后并发症和术后随访情况。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住院时间、术后放管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食管切除长度明显长于对照组,食管切端癌残留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切口感染、胃排空障碍、乳糜胸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肺部感染、吻合口瘘、喉返神经损伤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反酸、嗳气、胸痛、吻合口狭窄发生率及术后1年、2年生存率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 0.05)。观察组术后第3年生存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经右胸入路食管癌根治术治疗的中下段食管癌而言,食管胃颈部吻合能够达到与胸腔内吻合相当的治疗效果,尽管术后并发症相对较多,但其手术切除范围更广,切缘阳性率更低,远期生存率更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黛力新在治疗非糜烂性胃食管反流病中的价值。方法:收集2010年1月-2011年12月在本院门诊或住院治疗的非糜烂性胃食管反流病患者共80例,随机分成两组,黛力新组(42例)和常规治疗组(38例),治疗1个月后评估患者临床症状(烧心、反酸、胸骨后疼痛等)的改善程度,并随访3个月,观察胃食管反流的复发情况。结果:(1)常规治疗组治疗1月后总有效率为81.5%,黛力新组治疗1月后总有效率为95.3%,明显高于常规治疗组(P〈0.05)。(2)随访半年后常规治疗组55.3%的患者再次出现症状,黛力新组复发率为35.7%,明显低于常规治疗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黛力新能有效改善非糜烂性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症状,并能有效预防其复发。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管状胃”在食管癌切除术后食管重建中的临床价值,寻求一种更好的胃代食管术式。方法随机选取2007年1月至2008年2月住本科30饲病人为试验组,行“管状胃”代食管,选取同时段30倒病人为对照组,行全胃代食管,手术均采用“三切口”术式,然后将2组患者术后6个月的主观返流症状,术后3,6,9个月的胃镜检查返流客观指标及术后6、9个月上消化道X线钡餐检查返流客观指标加以对比。结果试验粗:主观返流症状严重者发生率,胃镜检查吻合口及食管炎症,糜烂,溃疡发生率,上消化道X线,钡餐检查返流率分别为10%.3.3%(3个月),6.6%(6个月)、6.6%(9个月)、16.7%(6个月)、16.7%(9个月)。对照组:主观返流症状严重者发生率,胃镜检查吻合口及食管炎症.糜烂,溃疡发生卒,上消化道X线、钡餐检查返流率分别为50%、23.3%(3个月),33.3%(6个月),36.7%(9个月)、56.7%(6个月).50%(9个月)。2组间比较各项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管状胃”在行胃代食管术后能明显减少胃食管返流的发生,明显改善术后患者的生活质量,战少术后患者治疗返流引起并发症的医疗费用。手术方法简单,是一种安全可靠、有效的治疗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李倩  施慧媛 《工企医刊》2005,18(5):68-69
我科自1998年-2000年采用颈、胸(右)、腹三切口手术治疗中、上段食管癌45例,其特点是胃代食管行颈部食管、胃吻合.这样几乎切除了整个食管,保证了上下两端无癌残留,且手术切除率高,因为右侧开胸切除中段食管癌避免了主动脉遮挡,加之取颈部吻合较胸内吻合操作方便,即使发生吻合口瘘也不致发生严重的胸腔感染,多能在短期内愈合。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奥美拉唑联合西沙必利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疗效。方法50例胃食管反流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29例)应用奥美拉唑加西沙必利联合治疗,对照组(21例)单独应用西沙必利治疗,于治疗后第4周进行胃镜检查,比较两组的临床症状控制有效率及胃镜下食管炎愈合率。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症状控制有效率分别为96.6%和71.4%,胃镜下食管炎愈合率分别为82.8%和61.9%,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奥美拉唑与西沙必利联合使用治疗胃食管反流病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20.
食管癌贲门癌术后并发反流性食管炎93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食管癌贲门癌术后并发反流性食管炎的诊断和防治。方法回顾性分析681例手术后复查确诊的93例反流性食管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有典型的反酸症状占86%,胃镜检查确诊;手术方式对术后反流性食管炎有重要影响;采用H2RA或PPI和西沙比利综合治疗效果较好,胃镜检查黏膜病变明显改善。结论不同手术方式对反流性食管炎有重要影响,颈部胃食管黏膜延长分层吻合加胃底折叠术和保留贲门延长胃小弯食管食管颈部吻合术对于预防反流性食管炎具有肯定疗效,结合药物治疗,可以减少术后反流性食管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