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评估胃肠道肿瘤患者腹部正中切口连续皮内缝合的临床安全性及疗效。方法:纳入2017年6 月—2018年6 月收治的胃肠道肿瘤手术患者137例,随机分为连续皮内缝合组(皮内缝合组)68例和皮肤钉合组(对照组)69 例。手术均采用腹部正中切口,术中全程使用切口保护套避免切口污染。手术结束时,皮内缝合组采用3?0带针可吸收缝线连续皮内缝合切口;对照组采用皮肤钉合器间断钉合皮肤。结果:皮内缝合组未出现切口排异、皮下硬结、水肿情况,发生切口感染3例,脂肪液化2例,无切口裂开,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35%;对照组发生切口脂肪液化3例、切口感染1 例、切口裂开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25%,皮内缝合组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皮内缝合组患者住院时间为(5.0 ± 1.3)d,对照组患者住院时间为(8.0 ± 2.2)d,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皮内缝合组患者切口的疤痕较小,没有针孔结节和色素沉着,外表美观。结论:在保证切口无污染的前提下,胃肠道肿瘤患者手术切口可以采用皮内缝合,不仅具有瘢痕愈合美观,减少住院时间等优势,而且不增加手术切口的相关并发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妇产科肥胖患者下腹部纵形切口皮下脂肪层不缝合改用皮下硅胶管持续负压引流,对预防术后腹壁切口脂肪液化的效果。方法选取妇产科肥胖患者400例,纳入标准:1腹部切口皮下脂肪层厚度≥3cm;2术前排除高血压、糖尿病、肾病及重度贫血等合并症;3手术切口方式均为下腹部纵形切口。其中对照组240例,观察组160例。观察组在腹直肌前鞘与皮下脂肪间置硅胶负压引流管1根,脂肪层不单独缝合,皮肤采用4-0可吸收线皮内缝合。对照组不置负压引流,脂肪层采用1号丝线间断缝合,皮肤采用4-0可吸收线皮内缝合。结果观察组切口脂肪液化发生率、切口愈合时间及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术后皮下脂肪层不缝合联合硅胶管负压引流装置对肥胖病人腹壁切口脂肪液化有较好的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剖宫产术切口皮内缝合与切口间断缝合后脂肪液化率降低的关系。方法选取2017年3月至2018年我院妇产科接收的44例产妇进行研究,均行剖宫产手术,根据剖宫产术切口缝合方法分成两组,22例产妇的皮下脂肪层行间断缝合法,皮肤行皮内缝合法(观察组),22例产妇的皮下脂肪层、皮肤均行间断缝合法(对照组),比较两种缝合法的效果及缝合后的脂肪液化率。结果观察组的脂肪液化发生率(4.55%)明显低于对照组(13.64%),P0.05;观察组的换药次数明显少于对照组,观察组的切口完全愈合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剖宫产术切口皮下脂肪行间断缝合法,皮肤行皮内缝合法,可显著降低脂肪液化率,减少换药次数,缩短治愈时间,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改进肥胖患者腹部手术切口的缝合技术.方法 以2009年1~12月98例肥胖者为观察组,观察组腹部手术切口皮肤及皮下脂肪浅层用间断贯穿缝合并放置引流条引流的缝合方法;选择2008年1~12月情况相同的82例为对照组,用传统的皮肤皮下脂肪分层缝合法或贯穿全层缝合法,将两组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其切口脂肪液化、感染、裂开的发生率和手术后切口完全愈合的时间.结果 观察组脂肪液化、感染、皮下脂肪层完全或部分裂开的发生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切口愈合时间明显缩短.结论 在缝合肥胖者的腹部切口时,贯穿缝合皮肤及浅层皮下脂肪同时加引流条引流的方法,是一种有效预防脂肪液化的缝合方法,此方法操作方便,节省时间.  相似文献   

5.
李君 《中外医疗》2013,32(20):97-98
目的探讨和对比无针缝合器与腹部切口皮内缝合方法疗效。方法 140例妇科手术患者,应用立辰无针缝合器逐步闭合切口。另140例妇科手术患者采用腹部切口皮内缝合方法,对比两组切口的缝合时间及愈合情况。结果无针缝合组的缝合时间(15±3.4)min明显短于腹部切口皮内缝合时间(26±6.5)min(P<0.01)。实验组腹部切口均甲级愈合,无一例出现红肿硬结,未诉切口不适。对照组出现3例切口脂肪液化,经治疗后二期愈合。实验组术后1个月腹部切口出现瘢痕52例,对照组术后1个月腹部切口出现瘢痕55例,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无针缝合器无针缝合器能缩短切口缝合操作的时间,不增加切口疤痕,有减少切口脂肪液化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妇科下腹部横切口手术中不缝合皮下脂肪对切口愈合的影响。方法将下腹部横切口手术中不缝合皮下脂肪的243例与缝合皮下脂肪的445例进行比较。结果不缝合皮下脂肪的切口脂肪液化及感染的发生率较缝合皮下脂肪的低,差异有显著性(P<0.05)。但两组切口裂开及皮下血肿的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妇科下腹部横切口手术中不缝合皮下脂肪的切口脂肪液化及感染的发生率低,建议不必常规缝合皮下脂肪。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对于肥胖剖宫产患者的采用不同的腹壁脂肪处理方法及缝合方式对于其预后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将我院妇产科在2016年6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90例选择剖宫产的肥胖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法的基本原则以及入院顺序将所选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两组,其中观察组皮下脂肪不缝合而手术切口则采用直接皮内连续缝合的方式进行缝合,而对照组皮下脂肪实施间断缝合,且采用褥式间断缝合方式对切口进行修复,分析两组患者的相关手术指标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手术时间及甲级切口愈合情况与对照组比较,存在明显优势,而总体住院时间方面无明显差异;在并发症发生率方面,观察组患者的线结反应、切口周边皮肤红肿、脂肪液化等情况均低于对照组,且其不良反应发生率(8.9%)低于对照组(20.0%),数据优势明显,统计学结果有意义(P0.05)。结论对于肥胖剖宫产患者而言,腹壁脂肪处理采用皮下脂肪层不缝合,伤口缝合修复直接应用皮下连续缝合的应用价值较高,不仅能够有效缩短手术时间,促进伤口愈合,且可有效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值得推广普及。  相似文献   

8.
周艳敏 《浙江医学》2018,(18):2053-2054
目的观察脂肪层下负压引流预防女性患者开腹手术切口脂肪液化的效果。方法选择妇科开腹手术后采用脂肪层下负压引流(不缝合脂肪层)的137例女性患者为观察组,采用逐层缝合切口的93例女性患者为对照组;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脂肪液化率、切口愈合时间、住院时间等。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脂肪液化率分别为0.0%和15.1%。观察组切口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经单因素分析,对照组患者脂肪液化与其BMI、切口愈合时间有关(均P<0.05),与手术时间无关(P>0.05)。结论脂肪层下负压引流(不缝合脂肪层)在预防脂肪液化方面优势明显,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王志坚  李娟华  何艳红  陈淑滢 《广东医学》2013,34(10):1509-1512
目的探讨自制简易负压引流装置在预防剖宫产腹部切口脂肪液化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在妇产科住院的246例具有脂肪液化高危因素的剖宫产产妇作为观察组,关腹时在筋膜浅面及皮下脂肪深面间置输血器管作为引流管,以20 mL塑料注射器持续负压引流。选取同期手术的具有同样高危因素的剖宫产产妇272例为对照组,手术切口常规缝合。观察两组切口脂肪液化及愈合情况。结果对照组脂肪液化发生率高于观察组(P<0.05),切口愈合时间及住院时间长于观察组(P<0.05);观察组中横、纵切口间脂肪液化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照组中纵切口的脂肪液化率明显高于横切口(P<0.05);不同高危因素两组间脂肪液化情况比较,在高危因素肥胖、皮下脂肪过厚、低蛋白血症、糖尿病、中重度贫血、同时存在两项高危因素以上中,对照组的脂肪液化率均明显高于观察组(P<0.05),在高危因素下腹部手术史和妊娠高血压疾病中,两组脂肪液化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自制简易负压引流装置对预防剖宫产腹部切口脂肪液化具有明显作用。该装置制作简单、便于携带、成本低,易于各级医院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下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愈合不良原因探讨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探讨妇产科下腹部手术切口术后脂肪液化、伤口裂开发生原因及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1990~2000年10年间3571例妇产科下腹部手术患者病例资料,根据皮下脂肪厚度和缝合方法进行分组分析。结果皮肤皮下脂肪全层缝合甲级愈合率高于古典皮下脂肪单独缝合法。前者脂肪液化发生率低于后者,但脂肪液化、伤口裂开程度大于后者;皮下脂肪厚度≥5cm,切口采用立“8”字缝合皮肤皮下组织比传统缝合皮下脂肪层方法甲级愈合率高(96.02%),可有效减少脂肪液化所致伤口裂开。结论对皮下脂肪较厚的手术切口,缝合方法和技巧直接影响伤口愈合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腹部横切口剖宫产术不缝合皮下脂肪组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腹部横切口剖宫产术产妇100例,随机分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关闭腹膜缝合腹直肌前鞘后,不缝合皮下脂肪层;对照组常规缝合腹膜、腹直肌前鞘、皮下脂肪层,分析2组手术情况。结果观察组切口愈合率高于对照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疼痛程度及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P〈0.05),并发症发生率少于对照组(P〈0.01)。结论腹部横切口剖宫产术不缝合皮下脂肪组织效果显著,术后切口疼痛较轻,无硬结,无脂肪液化发生,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并比较妇科腹部手术切口改良皮内缝合与传统缝合的愈合效果.方法 先后对216例(对照组)下腹部手术切口以传统方法缝合和对256例(观察组)手术切口以改良皮内连续缝合,观察两组切口缝合时间、切口愈合情况、术后住院时间、术后3个月随访切口瘢痕及患者满意度.结果 两组切口缝合时间、切口愈合情况基本一致(P>0.05);对照组术后住院时间比观察组明显延长(P<0.001);对照组切口满意度为44.44%,观察组达98.44%(P<0.001).结论 改良皮内缝合法腹壁不留针眼,缝线在皮内、切口愈合好,保留皮肤完美性,缩短住院时间,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索妇产科腹部切口脂肪液化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的100例妇产科腹部切口脂肪液化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有50例患者,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药物联合物理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住院时间、伤口平均愈合时间、再次缝合率。结果观察组妇产科腹部切口脂肪液化患者的住院时间、伤口平均愈合时间、再次缝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药物治疗联合物理治疗对妇产科腹部切口脂肪液化患者效果显著,其可有效促进患者伤口愈合时间,降低再次缝合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全层减张缝合预防普外科腹部Ⅲ类手术切口感染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0年12月湖北省宜昌市秭归县人民医院收治的腹部Ⅲ类手术切口的患者71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34)与对照组(n=37)。对照组采用常规分层缝合,观察组采用全层减张缝合。比较两组感染情况、住院时间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切口感染率低于对照组,术后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观察组术后3个月内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结论:普外科腹部Ⅲ类手术切口患者采取全层减张缝合的效果良好,可降低切口感染率,缩短住院时间,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5.
武红 《基层医学论坛》2016,(27):3777-3778
目的:分析剖宫产腹部切口不同缝合方法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12月—2015年12月在我院行剖宫产手术的产妇220例,观察组110例,采取可吸收肠线皮内缝合法进行缝合;对照组110例,采取丝线间断缝合法进行缝合。对2组手术切口缝合时间、切口愈合、住院时间等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产妇切口平均缝合时间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产妇术后切口甲级愈合率高于对照组,平均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产科手术采用可吸收缝线行皮内缝合,切口愈合良好,可缩短住院时间,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6.
手术病人都要求手术切口愈合快,并发症少,切口外观美观,尤其是女性患者皮下脂肪厚,容易发生脂肪液化和切口感染。这是医患双方共同关心的问题。我院采用改良的皮下脂肪不缝合的皮内缝合法,取得了良好效果,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腹部横切口剖腹产不缝合皮下脂肪层及腹膜层的可操作性和优点.方法从我院2006年以来收治的剖腹产病例中,随机抽取20例腹部横切口不缝合皮下脂肪层及腹膜层的病例为观察组,另取20例采用传统腹部横切口缝合皮下脂肪层作为对照组.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比较,手术时间、术后切口硬结观察组明显小于对照组,切口愈合率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腹部横切口剖腹产术后不缝合皮下脂肪层及腹膜层,手术时间短、术后并发症少,切口愈合率高,住院时间短,为患者减轻痛苦和负担,患者非常满意,故该术式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8.
周芸 《中国现代医生》2010,48(21):127-128
目的改进妇产科下腹部切口的缝合方法,提高切口Ⅰ期愈合率。方法将下腹部手术切口皮下脂肪层不缝合的皮内缝合法630例设为观察组;薇养线皮下脂肪层全层连续缝合后皮内缝合方法567例设为对照组,两组进行切口愈合情况的比较。结果两种方法切口愈合均呈线型、美观,但对照组有18例脂肪液化,切口愈合疤痕较大。结论观察组不受切口脂肪厚度、横纵切口方式、有无陈旧疤痕等的限制,简化了手术程序,缩短了缝合时间,减少了脂肪液化,切口愈合美观,减轻了术后腹部牵拉感,是值得推广应用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皮下持续负压引流对预防肥胖患者腹部切口愈合不良的效果.方法:对我院妇科腹部切口皮下脂肪厚度≥5cm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60例,常规缝合腹膜及深筋膜后,采用皮下持续负压引流,皮内缝合皮肤,并间断加固,9天开始逐段拔除引流管;对照组58例,间断全层缝合皮肤及皮下组织.结果:观察组切口一期愈合率100%,显著高于对照组(81.03%)(P<0.01);观察组无切口裂开,显著低于对照组(17.24%)(P<0.01);观察组未出现脂肪液化,显著低于对照组(18.96%)(P<0.01).结论:对脂肪层厚度≥5cm的患者采用皮下持续负压引流对预防腹部切口愈合不良的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术后刀口感染脂肪液化裂开放置负压引流管应用效果。方法:收治术后刀口感染脂肪液化裂开患者35例,回顾性分析临床资料。结果:负压组的切口感染数、平均拆线时间以及住院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的切口感染数、平均拆线时间以及住院时间;负压组的皮内缝合不拆线患者数明显高于对照组的皮内缝合不拆线患者数。结论:应用放置负压引流管是治疗术后刀口感染脂肪液化裂开患者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