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辛伐他汀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的临床疗效。方法:78例TIA患者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给予阿司匹林肠溶片治疗;治疗组加用辛伐他汀片,治疗4周为1个疗程。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82.2%,对照组为51.5%.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辛伐他汀治疗短暂脑缺血发作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2.
邢强 《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2005,22(1):35-36
我院用藻酸双酯钠(PSS)治疗短暂脑缺血发作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选取2000年9月至2002年9月入住我科的132例病人,符合以下条件:(1)病人来诊即行头CT扫描排除脑出血;(2)病史及临床表现符合第二次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判定诊断确诊为短暂脑缺血发作者;(3)无严重意识障碍;(4)无严重心肺疾患.随机分为治疗组70例,其中男38例,女32例.对照组62例,其中男36例,女26例. 相似文献
3.
我院自 2 0 0 1年以来应用金纳多治疗 30例短暂脑缺血发作 (TIA)患者 ,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60例TIA患者 ,随机分为 2组 ,治疗组 30例 ,对照组 30例 ,所有患者均有短暂的神经功能缺失症状 ,如言语不清、视物不清、偏瘫、意识障碍、抽搐等 ,每次发作持续时间均未超过 2 4小时 ,而且均经颅脑CT证实。治疗组男 2 2例 ,女 8例 ,年龄 42~ 65岁 ,平均 52 5岁 ,其中合并高血压 1 0例 ,合并糖尿病 6例 ,其中 1 9例初次发作 ,1 1例多次发作。对照组男 2 4例 ,女 6例 ,年龄 40岁~ 71岁 ,平均 57 5岁 … 相似文献
4.
神经科学的迅猛发展,特别是CT、MRI等技术的应用,使脑血管病的基础研究及临床治疗取得了巨大进展。然而脑卒中的病死率和致残率仍很高,其治疗十分复杂和困难。临床上最常见的短暂脑缺血发作(TIA),至今尚无一种公认,且普遍适用的治疗方法。本文通过应用脉栓通对TIA的治疗观察,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病例选择全部病例为住院患者,男19例,女15例。有高血压病史9例,糖尿病史3例,冠心病史2例。发病到住院时间3~48h,全部病例均符合1995年全国第四次脑血管疾病学术会议制定的《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标准。1.2治疗方… 相似文献
5.
辛伐他汀联合肠溶阿司匹林治疗短暂脑缺血发作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辛伐他汀联合肠溶阿司匹林治疗短暂脑缺血发作(TIA)的疗效观察.方法选择105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随机分成2组.治疗组55例,晚饭后服肠溶阿司匹林100mg,辛伐他汀20mg睡前服,一日一次.对照组50例,肠溶阿司匹林100mg晚餐后服,一日一次.所观察病例服药前均常规检查肝、肾功能.随访半年,定期监测肝、肾功能及血脂.结果治疗组TIA发作次数明显减少,甚至未发作(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肠溶阿司匹林联合辛伐他汀可预防TIA发作.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老年人短暂脑缺血发作(TIA)的危险因素、临床特点,为临床诊疗提供依据.方法对192例60岁以上TIA患者临床表现、血生化指标、心电图(EKG)、颈动脉彩色超声、脑血管多普勒(TCD)、影像学特点及短期预后进行分析.结果老年人TIA患者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心电图异常及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颅内颈内动脉系统和椎基底动脉系统病变检出率均较高.另外,运动少、肥胖、嗜烟酒者较多.TIA持续1h以内最多,超过1h脑梗死发生率较高.结论老年人TIA有较多的危险因素,如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运动少、肥胖、嗜烟酒者.发作时间超过1h的老年TIA患者应引起临床医生的重视:如加强监护,积极治疗,警惕脑梗死发生. 相似文献
7.
8.
9.
田志岩 《天津医科大学学报》2005,11(3):480-481
脑血管病是当今社会威胁人类健康和生存的三大主要疾病之一,而短暂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sTIA)是脑梗塞的前期症兆,如果不能积极治疗,多数将进展为脑梗塞。本文选取2001年5月~2004年5月对应用降纤酶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TIA患者进行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通过对临床疗效及生化指标的观察,探讨上述药物治疗TIA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奥扎格雷钠治疗频发短暂脑缺血发作 (TIA)的疗效。方法 :12 8例频发短暂脑缺血发作患者被随机分为治疗组 (6 9例 )与对照组 (5 9例 )。治疗组每日给予奥扎格雷钠注射液 80mg加入0 9%氯化钠溶液 5 0 0ml静滴 ,对照组给予静滴低分子右旋糖酐 5 0 0ml和丹参 2 0ml,口服肠溶阿斯匹林片5 0~ 10 0mg ,2组均持续治疗 14d ,同时控制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等危险因素。结果 :治疗组显效率为 78 3% ,对照组为 4 0 7% ;疗程结束时治疗组总有效率为 91 7% ,对照组为 5 2 7%。 2者相比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结论 :奥扎格雷钠治疗频发短暂脑缺血发作起效快 ,疗效好 ,副作用小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静脉滴注奥扎格雷钠及血塞通治疗老年短暂脑缺血发作疗效及脑彩超变化.方法:166例脑彩超证实为短暂脑缺血发作的老年病人,通过静脉滴注奥扎格雷钠及血塞通与低分子右旋糖酐及曲克芦丁对照治疗.结果:两组疗效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注射用奥扎格雷钠加血塞通疗程短、见效快、安全性高,是治疗老年人短暂脑缺血发作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经颅多普勒对短暂脑缺血发作的临床价值及意义.方法 对收治的38例短暂脑缺血发作患者进行经颅多普勒检查分析.结果 38例患者中,血流加速、血管狭窄者为20例;血流减速、脑供血不足者12例;脑动脉硬化者31例.结论 经颅多普勒对短暂脑缺血发作的诊疗有帮助和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静脉滴注奥扎格雷钠及血塞通治疗老年短暂脑缺血发作疗效及脑彩超变化。方法:166例脑彩超证实为短暂脑缺血发作的老年病人,通过静脉滴注奥扎格雷钠及血塞通与低分子右旋糖酐及曲克芦丁对照治疗。结果:两组疗效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注射用奥扎格雷钠加血塞通疗程短、见效快、安全性高,是治疗老年人短暂脑缺血发作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4.
短暂脑缺血发作患者血小板膜糖蛋白的变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短暂脑缺血发作(TIA)患者血小板颗粒膜糖蛋白GMP-140,GP53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用流式细胞术,以单克隆抗体作分子探针,检测了15例单纯型TIA和11例梗塞型TIA患者血小板GMP-140,GP53的阳性表达率,并与20名健康人作对照。结果:梗塞型TIA组,GMP-140,GP53阳性率显著高于单纯型TIA组和健康对照组(P<001~0005),但后两组比较无显著差异。梗塞型TIA组在发生梗塞后,其阳性率较梗塞前进一步升高(P<001)。结论:动态监测TIA患者的GMP-140,GP53,有助于预测TIA的发展趋势。对血小板活化率较高的TIA患者,可视为血栓前状态,应积极给予治疗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大面积脑梗死、非大面积脑梗死及短暂脑缺血发作(TIA)患者血小板聚集率的差异。方法选取2008年1月至2009年1月急性大面积脑梗死患者24例、非大面积脑梗死50例、TIA患者28例,入院次日行血小板聚集率的检查,对比3组患者血小板聚集率的差异。结果脑梗死两组患者血小板聚集率[(64.3±13.9)%,(62.7±13.9)%]明显高于TIA组的(51.7±15.6)%,P<0.01,而脑梗死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脑梗死患者血小板聚集率明显高于TIA患者,表明血小板活化可能对于脑梗死的发生发挥重要作用,故脑梗死患者更需加强抗血小板治疗。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观察低分子肝素钙治疗短暂脑缺血发作的疗效。方法:治疗组51例予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钙6 000U,每12小时1次,盐酸法舒地尔30mg,静脉注滴,2次/d,同时予胞二磷胆碱0.5静脉滴注,共10d。对照组给予常规血塞通0.4、倍他司汀8mg+胞二磷胆碱0.5静脉滴注常规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2.35%,对照组总有效率58.82%。结论:低分子肝素钙可有效减少短暂脑缺血发作。 相似文献
18.
短暂脑缺血发作与磁共振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113例TIA患者进行磁共振影检查以研究其转归。方法将113例TIA患者分为:A组:2周内无TIA发作;B组:2周内反复有TIA发作;C组:2周内发展为缺血性脑卒中。采用0.5T超导永磁磁共振成像仪分别于住院时、住院后2周对患者成像扫描。结果3组病人MRI检查结果在各个序列的责任病灶阳性率存在显著差异,其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2周后A组阳性率明显降低;B组较2周前低近一半;C组所有病例均于不同序列出现改变。结论TIA早期影像改变与其预后有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19.
谢瑞萍 《山西职工医学院学报》2011,21(2):35-36
目的:探讨短暂脑缺血发作(TIA)所致眩晕症状的发生率及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12例短暂脑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颈内动脉系统TIA与椎基底动脉系统(VB)TIA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与结论:椎基底动脉系统TIA并发眩晕症状是颈内动脉系统TIA的3.14倍,占总发病率的75.89%。椎基底动脉系统TIA患者的眩晕症状突出。高龄、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高脂血症为TIA的危险因素。动脉硬化最终导致长期脑血流低灌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丹红注射液辅助治疗短暂脑缺血发作(TIA)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期间 TIA 患者10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各51例,对照组患者采用阿托伐他汀钙片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丹红注射液治疗。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4.1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3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全部患者在治疗期间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丹红注射液辅助治疗TIA 的临床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