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治疗新生儿重症溶血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观察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治疗新生儿重症溶血症的疗效。方法 :对确诊为溶血症的 3 1例患儿采用留置针穿刺 ,外周静脉输血 ,桡动脉抽血 ,同步进出速度 90~ 15 0ml/h ,配血量 160~ 180ml/kg(其中 10~ 15ml/kg为换血后输血用 ) ,换血前后监测胆红素、电解质、血常规。结果 :换血前总胆红素 44 8 86± 5 7.5 8μmol/L、间接胆红素 412 46± 15 6.3 8μmol,换血后分别为 2 0 7 5 4± 2 1 87μmol/L、183 72± 65 2 4μmol/L ,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血红蛋白换血后较换血前显著升高 (P <0 .0 1) ,电解质钾、钠、氯、钙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治疗新生儿重度溶血症 ,简单、易行、疗效可靠 ,无明显并发症 ,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治疗新生儿重症黄疸的疗效。方法对血清胆红素超过342μmol/L的以未结合胆红素为主或胆红素脑病前期的35例患儿采用留置针穿刺,外周静脉输血,桡动脉抽血,同步进出速度180ml/小时,配血量160~180ml/kg(其中10~15ml/kg为换血后输血用),换血前后监测胆红素、电解质、血常规、血培养、血气、乙肝抗体、丙肝抗体、梅毒及艾滋病抗体。结果换血后比换血前胆红素明显下降,有显著性差异(P<0.01),换血前后电解质钾、钙无显著性差异(P>0.05),血气分析及血色素无显著性差异,换血前后均无乙肝抗体、丙肝抗体、梅毒及艾滋病抗体检出。结论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治疗新生儿重度黄疸,简单、易行、疗效可靠,无明显并发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应用输液泵全自动控制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治疗新生儿重度黄疸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30例重度黄疸新生儿在多功能心电监护仪监测下,外周静脉输血,速度2~3 mL/(kg.min),外周动脉抽血,均采用留置针头连接输液泵,抽血速度加上肝素生理盐水输液泵速度为排血速度,换血前后行血常规、血生化、血糖及血培养检查。结果30例患儿换血前平均总胆红素(469.33±52.45)μmol/L,换血后(226.67±35.36)μmol/L(P<0.01),换出率是51.75%,平均换血量162 mL/kg,迅速改善了内环境。结论应用输液泵全自动控制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治疗新生儿重度黄疸的疗效肯定,不良反应少,方法简单、安全、实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治疗新生儿溶血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该院26例新生儿溶血病患儿,所有患儿均实施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治疗。观察换血治疗前和治疗后的血清总胆红素、间接胆红素及直接胆红素水平改变情况。结果所有患儿均换血治疗成功,换血治疗后血清总胆红素(238±42)μmol/L、间接胆红素(215±32)μmol/L及直接胆红素(18±10)μmol/L水平均显效低于治疗前血清总胆红素(517±39)μmol/L、间接胆红素(477±51)μmol/L及直接胆红素(39±11)μ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治疗新生儿溶血病疗效显著,能够显著改善患儿临床症状,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方法治疗新生儿重症ABO溶血病的效果。方法对确诊为ABO溶血病的21例患儿采用外周静脉输血,桡动脉或颞动脉放血,同步进出速度,配血量150~180ml/kg,换血前后监测血清胆红素、电解质、血糖、血常规。结果总胆红素换出率为50.21%,换血后血清总胆红素明显下降(P<0.01),血糖明显增高(P<0.01),而换血前后血红蛋白、血钠、血钾、血钙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方法简单、安全,对重症ABO溶血病患儿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6.
曾海权 《中外医疗》2009,28(3):91-91
目的探讨外周动静脉同步自动换血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06年10月至2008年10月自动换血的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16例。监测换血前后胆红素、血常规、电解质、血糖、pH值及凝血功能指标的变化,并监测患儿换血过程中生命体征及±血氧饱和度的变化。结果外周动静脉自动换血前后血清总胆红素分别为(529.6±84.6)μmol/L、(219.8±89.6)μmol/L,换血前后间接胆红素分别为(463.3±51.8)μmol/L、(218.6±62.3)μmol/L。换血前后胆红素值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结论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疗法可有效降低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血胆红素值,且具有简便易行、安全有效等特点。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输液泵全自动控制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 在多功能心电监护仪监测下,外周静脉输血,速度2~3 mL/(kg·min),外周动脉抽血,采用留置针头连接输液泵,抽血速度加上肝素盐水输液泵速度为排血速度.换血前后行血常规、血生化、血总胆红素、血糖及血培养等检查.结果 10例患儿平均总胆红素由换血前480μmol/L,下降至换血后235μmoL/L,换出率是51.04%,平均换血量153 mL/kg,迅速改善了内环境.结论 输液泵全自动控制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效果肯定,方法简单,实用,安全,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采用去白细胞血液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效果及换血前后的白细胞变化。方法对15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在多功能心电监护仪监测下,行外周动静脉同步连续换血,换血量160ml/kg,换血前后检查血糖、肾功能、肝功能、电解质、凝血一套、血气分析、血培养、血常规。换血后24h、48h监测白细胞数。结果换血后胆红素水平明显下降(P<0.01)。外周血白细胞暂时下降,24h后复查均显著上升,达正常范围,未导致明显感染,治愈出院。结论去白细胞血液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可有效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可减少输血不良反应及血液传播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去白细胞血液换血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15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采用去白细胞血液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效果及换血前后白细胞的变化。方法对15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在多功能心电监护仪监测下,行外周动静脉同步连续换血,换血量160ml/kg,换血前后检查血糖、肾功能、肝功能、电解质、凝血一套、血气分析、血培养、血常规。换血后24、48h监测白细胞数。结果换血后胆红素水平明显下降(P<0.01)。外周血白细胞暂时下降,24h后复查均显著上升,达正常范围,未导致明显感染,治愈出院。结论去白细胞血液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可有效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可减少输血不良反应及血液传播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双管同步换血治疗新生儿重度高胆红素血症4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杨横  黄尤国  余加林 《四川医学》2004,25(12):1338-1339
目的 探讨经外周血管双管同步换血治疗新生儿重度高胆红素血症的疗效和危险性。方法 对 40例符合换血指征的新生儿重度高胆红素血症进行换血治疗 ,平均换血量 15 9.13ml/kg ,速度 78.5 6ml/(kg·h) ,换血前后抽送血清总胆红素、血气、血常规、血糖及电解质检查。结果 换血前后TB分别为 :43 6.72± 13 7.67( μmol/L)及 189.0± 63 .2 9( μmol/L) ,血清总胆红素换出率 5 6.72 % ;换血前后血糖为 5 .12± 2 .2 5 (mmol/L)及 10 .89± 4.62 (mmol/L) ;换血前后血钙为1.2 1± 0 .0 9(mmol/L)及 1.0 1± 0 .12 (mmol/L) ;同时血钾、血镁、血红蛋白换血后也降低 (P <0 .0 1)。结论 经外周血管双管同步换血可迅速降低血清胆红素水平 ,减少胆红素脑病的发生 ,但对血糖及电解质影响较大 ,应慎重选择其适应症  相似文献   

11.
改良同步换血疗法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3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英茹  王列 《陕西医学杂志》2007,36(10):1374-1376
目的:观察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治疗新生儿重度高胆红素血症的疗效及血红蛋白、电解质的变化。方法:对30例患者采用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治疗,监测换血前后胆红素、电解质、血常规,并进行比较。结果:换血前后总胆红素、间接胆红素的换出率分别为53.36%、51.51%,有显著性差异(P<0.01),血红蛋白换血后较换血前显著升高(P<0.01),血钾、钠、钙无明显变化。结论: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治疗新生儿重度高胆红素血症简单、易行、疗效可靠、无明显并发症。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治疗新生儿重度高胆红素血症的效果.方法 对16例重度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采用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治疗,监测换血前后血清胆红素、血生化、血糖、凝血功能的变化.结果 换血前后血清总胆红素和间接胆红素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换血前后血生化、血糖、凝血功能指标稳定.结论 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治疗是抢救治疗重度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简便、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治疗新生儿重症溶血症的可行性与疗效。方法对43例重症溶血症患几采用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应用多功能监护仪监测生命体征,换血前后作血生化、电解质等检查。结果血清胆红素在换血后明显下降,总胆红素换出率为44%,换血后无明显并发症。结论应用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方便、实用、安全,近期无并发症,利于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外周静脉同步双管换血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经头皮静脉输血股静脉抽血在生命体征监护下进行同步换血。结果:15例新生儿换血病例中,换血量为100~150ml/kg,换血后总胆红素下降的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01),总胆红素下降率达58.7%。换血后血红蛋白稍有下降,血糖及电解质无明显改变。结论:外周静脉同步双管换血疗法对于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方便有效且又安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疗法治疗重度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疗效及对机体内环境的影响。方法:选取96例严重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为研究对象,经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疗法治疗,比较换血前、换血后血常规、电解质、血清胆红素以及血糖变化。结果:换血前血清总胆红素、间接胆红素、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血红蛋白、血钾、血钠、血氯、血钙、血糖分别为(424.98±105.68)μmol/L、间接胆红素(402.86±100.77)μmol/L、(15.53±6.67)×10~9/L、(304.08±100.73)×10~9/L、(146.27±24.17)g/L、(4.95±0.70)、(138.01±3.06)、(107.24±6.22)、(2.40±0.22)、(4.93±1.17)mmol/L;换血治疗后分别为(214.48±63.31)μmol/L、(200.46±66.27)μmol/L、(8.51±3.50)×10~9/L、(92.59±37.39)×10~9/L、(159.19±19.13)g/L、(4.31±0.69)、(137.60±2.80)、(107.16±4.48)、(2.29±0.32)、(8.13±2.33)mmol/L;经换血后血清总胆红素、间接胆红素较换血前明显下降,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血钾、血钙较换血前明显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换血后血红蛋白上升,血糖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血钠和血氯换血前后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疗法是治疗严重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最迅速的方法,快速降低血清胆红素,有效防治胆红素脑病发生,或减轻胆红素脑病损害程度,机体内环境无明显变化,值得临床推广,但严格掌握换血指征。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新生儿重度高胆红素血症行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治疗的疗效.方法 监护仪监测生命体征状况下,对10例重症高胆红素血症患儿进行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结果 换血前后,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和间接胆红素下降率差异有非常显著性 (P < 0.01).换血治疗后,血常规中白细胞、血小板计数均有显著下降,红细胞无明显下降.血电解质中血钾、钙、血钠无明显变化.结论 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疗法治疗新生儿重症高胆红素血症能快速降低血清胆红素,对机体内环境影响小,副作用少,是新生儿重度高胆红素血症的重要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输液泵全自动控制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的可行性及采用2∶1的红细胞与血浆进行换血的效果.方法 患儿在多功能心电监护仪监护下,外周静脉输血,输入血液按2∶1的红细胞与血浆进行混合输入,速度均为2~4 mL/(kg·min),外周动脉抽血,采用留置针头连接输液泵,抽血速度加上肝素盐水输液泵速度为排血速度.换血前后行血常规、血生化、血气分析、血总胆红素、肝肾功能、血糖及血培养等检查.结果 42例患儿平均总胆红素由换血前425 μmol/L下降至换血后的197 μmol/L,换出率是53.6%,平均换血量157 mL/kg,迅速降低了总胆红素.予2∶1红细胞与血浆混合进行换血,术后患儿贫血症状明显减少或减轻,低血钾减少,明显改善了内环境.结论 输液泵全自动控制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及采用2∶1的红细胞与血浆混合进行换血效果肯定,方法简单、实用、安全,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经外周动静脉双管同步换血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疗效及其对机体内环境的影响.方法:对44例符合换血指征的高胆红素血症患儿,采用外周动静脉双管同步换血进行治疗,比较换血前后血清胆红素、血糖、电解质,动脉血pH值及血红蛋白(Hb)、白细胞数(WBC)、血小板数(PLT)变化.结果:换血后总胆红素(TB)下降56.69%±5.58%(P<0.001),直接胆红素(DB)下降10%±16.97%.血糖显著升高(P<0.01),血钾、血钙、血镁及pH值下降(P<0.01),Hb、WBC、PLT也有下降(P<0.01).结论:经外周动静脉双管同步换血可迅速降低血清胆红素水平;但可引起高血糖症、血象改变,电解质酸碱失衡,对机体内环境有一定影响,应注意防止并发症.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经外周动静脉全自动换血法治疗新生儿重度高胆红素血症的方法和疗效.方法 对53例符合换血指征的新生儿重度高胆红素患儿,采取外周动静脉同步全自动换血进行治疗;比较换血前后血清胆红素水平(TB)、血糖、电解质及血红蛋白(Hb)、白细胞(WBC )、血小板(PLT)变化.结果 换血后总胆红素水平下降,总胆红素换出率为53.12%(P﹤0.01) ;Hb、WBC、PLT、K+、Ca(2+)、Mg(2+)、pH有所下降;血糖水平升高(P﹤<0.01),但48h内均可恢复正常.换血过程中呼吸、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无明显波动.结论 经外周动静脉全自动换血可迅速降低血清胆红素水平,且操作简便、安全,是新生儿换血中较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覃革荣 《华夏医学》2000,13(3):302-303
我科NICU室于1996年12月开始以外周动、静脉为换血途径行同步双倍量换血,治疗新生儿G-6-PD缺乏症致高胆红素血症及新生儿溶血病10例,均获成功,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本组男8例,女2例,入院日龄0~1d3例,~5d3例,~10d4例。确诊为红细胞G-6-PD缺乏症5例,新生儿溶血症4例,新生儿败血症1例,换血前出现胆红素脑病早期症状者2例,合并有新生儿贫血7例,低血糖1例。换血前总胆红素337.4μmol/L1例,~493.5μmol/L7例,568.9μmol/L1例,672.3μmol/L1例。1.2 方法1.2.1 适应证 换血适应证及血液选择按金汉珍标准[1]。1.2.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