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肾移植与感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感染一直是肾移植术后最主要的并发症。在肾移植术后1年内。75%的移植肾受者至少发生1次感染。在肾移植术后任何一个阶段感染均构成移植肾受者的主要死亡原因。因而研究感染的特征及有效地预防及治疗,是肾移植成功与否的关键。在过去的30年中,肾移植经历了长足的发展(包括最佳的器官配型,移植前肾脏的保存、准备,手术方法的改进,选择性免疫抑制治疗方案的发展,以及人们对感染的进一步认识和有效处理),使得肾移植排异和感染的发生率均有所下降,特别是因某些技术因素面引起感染发生率明显下降。但是,由于抗排异治疗带来的免疫抑制必然使得移植肾受者易于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接受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DCD)肾移植的临床疗效,评价DCD供肾质量与肾移植受者的预后和转归。方法:回顾性研究DCD供者和肾移植受者的临床资料,观察供肾质量评分、肾移植受者肾功能恢复情况、围手术期并发症、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DGF)和移植肾丢失的发生率与长期随访情况。结果:成功实施DCD 114例,供肾热缺血时间(5.6±2.2)min,冷缺血时间(6.5±1.6)h;非边缘性供肾(A级+B级)占92.11%,边缘性供肾(C级+D级)占7.89%;供肾获取、灌注、保存及修复过程顺利。228例终末期肾病患者成功接受DCD供肾肾移植手术,其中211例受者围手术期恢复顺利,术后6~14 d肾功能恢复正常;术后DGF的发生率为3.54%(8/228),术后20~45 d肾功能逐渐恢复;1例受者移植肾原发性无功能和3例受者移植肾动脉破裂出血切除了移植肾,围手术期移植肾丢失率为1.75%(4/228);无一例受者围手术期死亡。随访过程中, 213例受者肾功能稳定,8例受者发生移植肾功能衰竭,3例受者死亡。结论:DCD供肾肾移植的总体临床疗效良好,但仍存在潜在风险和并发症。  相似文献   

3.
肾移植术后心血管疾病(CVD)的发生率以每年3.5%~5%的速度递增,已成为肾移植受者带功死亡的首要原因.分析本中心1000例肾移植患者的资料证实,因CVD造成移植受者的带功死亡率约为8.8%.因此,提高对肾移植受者术后CVD的认识,有助于提高肾移植受者的生活质量,延长人/肾存活率.  相似文献   

4.
心血管疾病(cardiovascular disease,CVD)是肾移植受者带肾功能死亡的主要原因,也是影响受者长期生存的重要因素[1]。据统计,移植后3年内,近40%的患者经历过心血管事件[2],CVD已成为肾移植受者的一个重要问题。肾移植术后CVD的高危因素造成了肾移植受者的CVD发病率和死亡率增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拉米夫定(LAM)联合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预防乙肝病毒(HBV)携带者肾移植术后乙肝活动的疗效。方法:2003年7月至2007年11月共24例HBsAg阳性患者入组。术后随机分为LAM组(11例)和LAM+HBIG组(13例)。观察肾移植术后两组受者HBV复制、ALT变化,分析其与急性排斥反应发生及与预后的关系。结果:随访期间LAM组受者乙肝复发率为18.2%(2/11),2例死于乙肝复发所致急性肝功能衰竭,2例移植肾丢失,人存活率为81.8%(9/11),移植肾存活率为63.6%(7/11);LAM+HBIG组受者无乙肝复发,随访期间无死亡及移植肾无丢失者,人、肾存活率均为100%。结论:LAM联合HBIG预防性治疗乙肝活动的肾移植受者,能够减少术后的乙肝复发率,进一步提高这类受者的人/肾存活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脑-心双死亡器官捐赠(DBCD)供肾与传统尸体供肾移植的3年疗效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四川省人民医院器官移植中心2009年11月至2012年1月的24例DBCD供肾移植受者及同期59例传统尸体肾移植受者,所有受者术后随访3年,比较两组受者肾移植术后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及3年内感染、排斥反应发生率,术后糖尿病、高血压、高脂血症发生率,术后收缩压、舒张压、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术后新发肿瘤发生率、钙调神经蛋白抑制剂(CNI)药物转化率;以及肾移植术后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e GFR)情况,人/肾1年、2年、3年存活率等方面的差异。结果:DBCD肾移植组术后移植肾功能恢复延迟(DGF)和感染的发生率为33.3%和37.5%,而传统尸体肾移植组为11.9%和2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d和14d,DBCD肾移植组的e GFR低于传统尸体肾移植组(P0.05),但术后1个月至3年,两组受者的e GF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DBCD肾移植组术后1年、2年和3年的移植人/肾存活率分别为95.8%、87.5%、83.3%和95.8%、83.3%、75.0%,而传统尸体肾移植组分别为98.3%、94.9%、88.1%和96.6%、93.2%、78.0%,两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DBCD肾移植术后发生DGF及围手术期感染的发生率较高,但其长期疗效与传统尸体肾移植相当。  相似文献   

7.
探讨原位肾移植的手术适应证、手术技巧及临床效果.方法:对5例临床同种异体原位肾移植受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3例,女2例,年龄28~55岁,平均45岁,多囊肾1例,三次肾移植2例,二次肾移植髂血管粥样硬化2例,均先行左肾切除,再行原位肾移植,尿路重建采用肾盂-肾盂端端吻合,术后常规三联免疫抑制治疗.结果:手术经过均顺利,术后2例再次移植受者发生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DGF).术后1月平均血清肌酐(SCr) 124 μmol/L.术后随访6月~7年均带肾存活,4例受者移植肾肾功能正常,1例受者术后7年出现慢性移植肾肾病,SCr波动于340 ~462 μmol/L.结论:原位肾移植对于第二、三次肾移植,双侧髂血管条件不好的受者,原位肾移植能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19例肾移植术后移植肾带功死亡原因,为临床防治移植肾带功死亡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19例移植肾带功死亡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感染死亡12例,其中肺部感染10例(5例混合感染、2例单纯感染、3例不明原因的肺部感染),术后尿漏引起菌血症2例(均为混合感染);心脑血管意外死亡5例,均为50岁以上(其中脑出血2例、急性左心衰2例、DIC 1例);恶性肿瘤死亡2例(均为淋巴瘤)。结论:感染是移植肾带功死亡的最常见原因,与术后免疫状态低下和手术并发症有关,其中肺部感染最重要,移植后肺间质纤维化可能与感染或某些免疫抑制剂有关;心脑血管意外多发生于老年人,术前术后多有难治性高血压及心功能不全;恶性肿瘤的发生与术后免疫力低下有关。防止肾移植术后带功死亡的关键在于预防,对于引起术后带功死亡原因要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合理调整免疫抑制剂。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公民逝世器官捐献(DCD)肾移植受者的临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6月~2018年7月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三医院中心肾移植科完成的546例公民逝世器官捐献肾移植供、受者临床资料。供者516例,男性399例、女性117例,年龄42.4±16.1岁(5~68岁);死亡原因以脑卒中和脑外伤为主。5~12岁儿童供肾20例,均做单肾给儿童或低体重成人,60岁以上老年供肾56例。546例受者中,男393例、女153例,平均年龄41.7±11.9岁。分析供肾质量、免疫诱导方案、术后移植肾功能、并发症、人肾生存率,以及特殊供肾和特殊受者的人肾存活情况。结果:本组受者术后无一例原发性移植肾无功能,移植肾功能延迟(DGF)36例(6.6%),急性排斥反应28例(5.1%)。术后42例(7.7%)并发肺部感染,死亡10例。移植肾功能丢失18例。儿童和老年供肾的受者预后较好;14例合并横纹肌溶解综合征相关性急性肾损伤的供肾,DGF发生率较高(42.9%);22例神经系统肿瘤供肾受者随访期间未发生肿瘤。本组受者人、肾存活率为97.2%和93.9%,1年、3年、5年的人、肾生存率分别为98.5%、96.9%、89.3%和96.5%、 92.7%、 85.6%。结论:本组DCD供肾受者人和肾脏预后较好,主要死亡原因是肺部感染;特殊供肾和特殊受者的预后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高龄患者术前合并疾病、术后并发症特点,观察对肾移植效果的影响。方法:对我院1990年1月至2004年12月间的193例60岁以上肾移植受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术前合并疾病、术后并发症的情况及对肾移植预后的影响。结果:术前合并疾病以消化系统(30例,15.5%)和心血管系统(25例,13.0%)为主。术后发生急性排斥33例(17.1%)、感染56例(29.0%)。随访4~95个月,患者1年、3年存活率分别为88%、84%,移植肾1年、3年存活率分别为86%、80%。主要死亡原因为肺部感染和心衰。结论:高龄终末期肾病患者术前合并疾病较多,以消化系统和心血管疾病为主。预防心血管疾病和重症感染,以减少带肾死亡,有助于提高肾移植效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肾移植受者术后早期巨细胞病毒(CMV)感染与远期肾功能的关系. 方法:自1999年8月~2001年6月,根据肾移植术后6个月内CMV-pp65抗原血症指数(I)和持续时间,将96例随访达3年的肾移植受者分为CMV非感染组(I=0)、低感染组(I= 1~30)、短期高感染组(I >100,≤2周)和长期高感染组(I >100,≥8周),比较四组在肾移植6个月时肾功能、移植肾活检组织中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蛋白和mRNA表达;随访3年期内肌酐清除率(Ccr)减损量、肾功不全发生率,并对出现肾功不全者在血肌酐(SCr)升高1个月内进行移植肾穿剌活检,以明确病因. 结果:在肾移植6个月时,四组肾功能无明显差异(P > 0.05),但"长期高感染组"肾组织中TGF-β1蛋白和mRNA表达量明显大于其他3组;在肾移植3年时,"长期高感染组" Ccr下降了(16.2±7.2)ml/min,43.5%(10/23)患者出现肾功能不全,二者均明显大于其他3组(P < 0.01,P <0.05).肾功不全者,移植肾活检均证实为慢性移植肾肾病. 结论:肾移植术后早期长时间严重的CMV感染是影响移植肾远期肾功能、导致慢性移植肾肾病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2.
慢性移植肾肾病与巨细胞病毒感染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肾移植后巨细胞病毒 (CMV)感染与远期慢性移植肾肾病的关系。方法  1999年 8月~ 2 0 0 1年 1月 ,将 166例肾移植受者根据术后 6个月内CMV pp65抗原血症的不同情形进行分组和穿剌活检 ,以免疫荧光检测活检组织中转移生长因子 β1(TGF β1)的表达 ;前瞻性观察各组患者肾功能 3年以上。结果 术后 6个月内长时间、高活动性CMV感染的患者 ,在肾移植达 6个月时 ,肾组织中TGF β1表达量明显大于其他患者 ,该组患者 3年内肾功能减损 (肌酐清除率减少 16.1ml/min± 8.6ml/min)、肾功能不全的病例数 (9/2 0 )均明显高于其它组。肾功能不全者病理证实均为慢性移植肾肾病。结论 肾移植术后早期长时间、高活动性CMV感染可能是导致慢性移植肾肾病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初始血型抗体效价水平对ABO血型不相合活体肾移植临床结局的影响。方法:本研究纳入2014年9月至2017年11月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接受ABO血型不相合活体肾移植的40对供、受者。根据受者初始ABO血型抗体效价水平,将纳入的受者分为两组:低抗体效价组(n=18例)和高抗体效价组(n=22例),比较两组供、受者的基线特征、血型抗体效价变化和肾移植临床结局。结果:两组受者中位随访时间20个月(3~42)。所有受者在移植后2周内血型抗体效价均不超过1∶16。低效价和高效价组受者1年移植肾及受者存活率分别为94. 4%vs 95. 5%和100%vs 100%(P均0. 05),每组均有1例受者发生超急性排斥反应致移植肾失功。两组受者术后2年内的血清肌酐水平和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无显著差异,急性排斥反应、感染、血糖血脂代谢水平及伤口液化的发生率也没有显著差异。结论:初始血型抗体水平并不影响ABO血型不相合肾移植的临床结局。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术前非供者特异性人类白细胞抗原(HLA)抗体弱阳性的肾移植受者术后早期肾功能、移植排斥反应、移植肾存活情况。方法 接受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供肾移植的肾移植受者57例,依据肾移植术前HLA抗体检测结果分为HLA抗体弱阳性组26例、HLA抗体阴性组31例。观察受者术后早期肾功能,以术后1周移植物功能延迟恢复(DGF)率表示。对术后怀疑发生排斥反应的受者进行移植肾穿刺病理活检和病理诊断,测算移植排斥反应发生率。术后随访满5年,观察并比较两组受者移植肾5年存活率。结果 移植术后1周,HLA抗体弱阳性组受者DGF率为34.62%(9/26),HLA抗体阴性组受者DGF率为9.68%(3/31),两组相比,P<0.05。HLA抗体弱阳性组受者移植排斥反应发生率为26.92%(7/26),HLA抗体阴性组受者移植排斥反应发生率为6.45%(2/31),两组相比,P>0.05。HLA抗体弱阳性组受者移植肾5年存活率为73.08%(19/26),HLA抗体阴性组受者移植肾5年存活率为87.1%(27/31),两组相比,P>0.05。结论 与HLA抗体阴性受者相比,术前非供者特异...  相似文献   

15.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改善儿童肾移植长期预后的管理模式,尤其是术前、术后多学科管理在儿童肾移植中的意义。方法:2011年1月至2019年5月,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肾脏科与海军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及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合作开展器官捐献供肾-儿童肾移植,对肾移植患儿采用术前-术中-术后闭环管理模式。本研究通过临床资料分析,探讨该模式的特点和效果,重点讨论术前、术后管理在儿童肾移植中发挥的作用。结果:(1)一般资料:129例终末期肾衰竭患儿接受器官捐献供肾移植,肾移植受者年龄10.6±3.8岁,其中最小移植年龄21月龄,最小移植体重9 kg。供体中104例(80%)为儿童供体,儿童供体中位年龄1.5岁(11月~3岁)。(2)术前管理:原发病诊断方面,儿童肾脏科与泌尿外科、分子诊断中心等多学科合作,使得86%患儿原发病诊断明确,先天性肾脏和尿路畸形(CAKUT)及遗传性肾病为其主要病因,占28.6%和27.9%;移植前肾替代治疗方面:96%患儿移植前接受透析治疗,中位透析时间1.3(0.7~2.0)年;移植前慢性肾脏病相关并发症纠正情况:肾性贫血控制率70%,血钙控制率77%,血磷控制率65%,全段甲状旁腺激素(iPTH)控制率66%,严重左心室肥厚(LVH)控制率80%。(3)术后管理:129例肾移植患儿中位随访时间2.0(1.1~4.8)年。随访期间感染情况:63例(48%)肾移植受者发生感染,病原菌中以细菌感染最多见(54%),其次为病毒感染(42%),病毒感染中半数以上为巨细胞病毒(CMV);排斥情况:14例(10.8%)肾移植术后发生排斥反应;原发病复发情况:1例(0.8%)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原发病复发。(4)肾移植预后:受者1年、3年、5年、7年存活率均为96.6%,移植肾1年、3年、5年、7年存活率均为87%。末次随访时估算肾小球滤过率为81.2±29.8(ml/min/1.73 m^2)。16例移植肾失功,其中13例(81%)移植肾丢失发生在移植后1月内,移植肾血管栓塞是主要失功原因。结论:多学科闭环管理下的儿童肾移植受者预后良好,该模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影响肾移植手术后移植肾失功的因素。方法接受同种异体肾移植手术的患者共750例,分析移植肾失功率及失功原因。应用Logistic分析影响移植肾失功的独立因素。结果 5年内移植肾失功率为3.87%,存活率为96.13%,肾移植受者的存活率为97.73%;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急性排斥反应、加速性排斥反应、感染,显著影响移植肾的存活率(P0.05)。年龄、免疫抑制方案对移植肾存活的影响无统计学意义(P0.05)。移植肾冷缺血时间、肌酐恢复正常时间、患者1个月内状况(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急性排斥反应、加速性排斥反应、感染)均属影响移植术后移植肾存活的独立因素。结论对肾移植术后患者进行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急性排斥反应、加速性排斥反应、感染的发生进行严格控制,对提高移植肾的存活率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7.
肾脏移植后早期(本文界定为移植后6月内)感染,尤其是严重的肺部感染是现阶段中国肾移植受者移植后第1年内死亡的首要原因,是影响肾移植获得成功的关键环节.无可否认,免疫抑制剂的应用是移植受者发生肺部感染的重要原因.在临床移植免疫耐受终极目标远未能达到之前,抗急性排斥(AR)用药不可避免.然而,从肾移植开始起所有应用的免疫抑制剂、抗体都单一的指向免疫抑制,不断削弱自身免疫防御机制,药物“治疗窗”的设定提供了免疫抑制剂应用“度”的控制,但远远不够.临床实践中控制AR过度而感染风险估计不足并非少见.  相似文献   

18.
活体亲属供肾肾移植(附11例报告)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活体亲属供肾移植的意义和围手术期处理。方法:回顾分析11例亲属供肾移植临床资料。结果:11名供者分别为受者的父母、兄弟和妹妹,取左侧肾脏10例,右侧肾脏1例,取肾术历时2~3.5h,热缺血时间1~3min,所有供者术中、术后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仅3例供者术后3周内出现一过性蛋白尿。11例受者均为首次移植,肾脏植入顺利,肾功能恢复良好,术后早期发生急性排斥反应2例,经甲基强的松龙冲击治疗后逆转。受者1年人/肾存活率为100%/100%,1例于术后1.5年死于肝功能衰竭,死亡时移植肾功能正常。结论:选择供者的主要内容是确定组织相容性是否适合和供者双肾形态及功能是否正常。活体取肾手术难度较高,对大部分供者来说,切取左侧肾脏较好。活体供肾移植的存活率明显高于尸体肾移植,应提供活体亲属供肾。  相似文献   

19.
对57例终末期肾病患者行亲属活体肾移植术.其血缘亲属供肾53例,非血缘关系供肾4例; HLA 全配6例,HLA 单倍体相同39例,HLA 单倍体半配10例,HLA 有 5 个抗原错配2例.57例均经腰切口开放手术取肾.术后受者减量应用免疫抑制剂预防排斥反应.结果供者7~10 d出院,随访3个月~13 a,肾功能正常.54例受者存活(最长者达 13 a),3例死亡.认为亲属活体肾移植组织配型好,供肾缺血时间短,排斥反应发生少,免疫抑制剂用量小,移植肾长期存活率高.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多次肾移植受者的临床病理表现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国家肾脏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2013年1月至2022年10月多次肾移植受者临床病理及预后资料。结果:共纳入38例多次肾移植受者,其中二次肾移植35例、三次肾移植3例。二次肾移植受者首次肾移植肾脏平均存活时间83.2月,29例行二次移植后行移植肾肾活检,肾活检距二次肾移植中位时间31月;病理类型中21例与移植排斥相关,8例为非移植肾排斥反应相关,其中7例复发或新发肾小球疾病。患者二次肾移植中位肾脏存活66(49,108)月,1年、3年和5年肾存活率分别为94.3%、88.6%和60.0%。首次移植肾存活时间≤6月患者和≤1年患者二次移植肾脏存活时间明显低于首次移植肾存活时间>6月患者(P=0.016)和>1年患者(P=0.049)。此外,首次移植肾失功至二次移植间的等待时间≤1年患者二次移植肾脏存活时间明显高于等待时间>1年患者(P=0.022)。3例患者三次移植肾存活时间分别为99月、115月、101月,第1例和第3例移植肾失功。结论:多次移植肾脏预后总体良好,再次移植肾存活时间与首次移植肾脏存活时间及再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