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DS—I型排粪造影用装置和测量尺的研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相似文献   

3.
陈伯成  范新民 《人民军医》2002,45(6):366-366
随着对输血危险性的认识 ,自体输血技术越来越受到重视 ,尤其是急性等容血液稀释 (ANH)应用越来越广泛。但目前ANH没有专用器具 ,我们自制三通式采储输血器应用于ANH 30 0例 ,取得了较好效果。1 制作和使用方法取医用三通开关 1个 ,一端连接 2 0~ 40cm的延长管 ,前端接留置针 (成人 1 8~ 2 0号 )作为采血端。三通开关的另二端分别连接输血器 :一端插入配好的输液瓶作为输液端 ,另一输血器插入一消毒好的空输液瓶作为采血端 (采血前空瓶按采血 40 0~ 50 0ml计算、先注入生理盐水 40~ 60ml、肝素 2 0~ 2 5mg) ,两瓶均…  相似文献   

4.
囊式野战骨伤急救装置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介绍囊式野战骨伤急救装置的制作原理结构,及其临床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方法采用囊式气囊作为主体固定部件,内置由滤网包裹的高分子可塑颗粒作为填充材料,附带抽气装置,嵌入改进后担架床进行急救。结果按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对骨伤评定标准:优28例,良6例,可1例,优良率达到97%。结论该装置是适合于野战急救,它具有携带方便、固定操作时间短、固定效果好、能有效防止搬运过程中对患者的二次损伤等特点。该装置适用于多种骨折和关节脱位现场急救固定,解决了传统救护骨折固定材料(器具)的局限和不足,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制一种小型冲击波发生装置,模拟爆炸冲击波的致伤作用.方法 根据气体动力学原理,采用破膜技术及传感器检测技术,设计出一种由储气设备、发射系统、冲击波测试分析系统、动物固定装置4部分组成的小型冲击波发生装置.设定气源压力分别为400、500、600、700、800 kPa,记录管口处冲击波超压峰值、峰值持续时间及冲击波传播速度.不同的气源压力分别重复5次.将24只新西兰大白兔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4组,每组6只.A组:对照组;B组:气源压力400 kPa组;C组:气源压力600 kPa组;D组:气源压力800 kPa组.将兔T9和T10全椎板切除显露硬膜囊,应用该装置按预设气源压力实施单次冲击波致伤,对照组不给予冲击.48h后观察各组兔后肢运动、感觉功能变化以及脊髓病理学变化.结果 该装置所产生的波形类似典型空气冲击波波形.随着气源压力的增大,冲击波超压峰值及速度同时增大,峰值持续时间基本不变.B、C、D各组随着气源压力的增大,兔后肢运动、感觉功能损害明显加重,各组动物运动及感觉功能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本装置能模拟产生冲击波,且性能稳定、安全,可重复性强.应用于致伤脊髓,能较好地模拟轻、中、重不同程度的脊髓冲击伤.
Abstract:
Objective To develop a small blast-wave-generating system for the simulation of the effect of blast waves on injuries.Methods The system consisting of the gas storage chamber, the launching device, the blast wave analysis system and the animal fixer was developed with the principles of air dynamics, the technique of membrane rupture and sensor detection technology. Pressures of the gas source were set at 400, 500, 600, 700 and 800 kPa. Ultra pressure peak values, peak sustaining time and transmitting velocity of blast waves were recorded at the opening. 24 New Zealand white rabbi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4 groups: group A (the control group), group B (with a gas pressure source of 400 kPa), group C (with a gas pressure source of 600 kPa), group D (with a gas pressure source of 800 kPa), each consisting of 6 animals. Laminectomy was performed at T9 and T10 to expose dura mater bursa. All the animals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s with the exception of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sustained injuries with a single blast wave of different gas pressures. After 48 hours of injury, changes in the hind limb movement, sensory function and spinal cord pathology were evaluated with histological analysis.Results The waveform of the system was similar to the Friedlander waveform, a typical air-blast waveform. Positive pressure peak and propagation velocity increased with the increase of gas pressures, while the duration of pressure peak remained basically unchanged. For the animals in the B, C, and D groups, sensory and motor functions deteriorated obviously with the increase of gas pressures.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could be seen in the scores of sensory and motor functions(P<0.01).Conclusions The developed system was capable of simulating blast waves, with the features of stable performance, safety and good reproducibility. It could ideally be used to simulate light, moderate and severe spinal cord blast injuries.  相似文献   

6.
夏晖  郭楠楠  赵云龙 《武警医学》2018,29(3):264-266
 目的 设计制备便携式新型胸腔引流装置,验证其在犬血气胸模型上的应用效果。方法 自行设计新型胸腔引流装置,包括引流管、管芯、固定板和折叠式引流袋四部分。建立犬血气胸模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n=6),对照组采用传统胸腔闭式引流方式,实验组采用自行设计的引流装置,通过手术时间、引流量及引流管可承受的拉力等指标评价新型胸腔引流装置的引流效果,并观察引流装置的止血效果。结果 与对照组手术时间(10.1±2.2)min相比,实验组手术时间(3.9±1.1)min显著缩短(P<0.01);实验组术后0.5、1、2、4 h后引流量分别为(105±19)、(218±17)、(290±35)、(321±41)ml,与对照组相比各时间段均无统计学差异;实验组拉力承受能力与对照组相比明显增强(P<0.01)。结论 新型野战胸腔引流装置操作方便迅速,胸壁固定性好,便于携带,引流效果与传统闭式引流操作相当,止血效果好,在野战条件和临床中均可使用。  相似文献   

7.
一次性输液器改制成负压引流装置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们自1997年将一次性输液器改制成的负压引流装置应用于临床,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应用负压引流装置共25例,男14例,女11例,年龄20~30岁6例,30~40岁16例,40岁以上3例。颌下腺手术5例,腮腺手术3例,下颌骨囊肿手术4例,颌面外伤6例,颌下间隙感染7例。2 原理利用一次性输液器莫非氏管的弹性回缩负压而产生引流作用。3 制作方法术中取市售已消毒包装好的一次性输液器成品一只,按如下方法制作(选用莫非氏管壁较厚、弹性较大者):31 远心端的处理 将输液器从莫非氏管…  相似文献   

8.
一次性输液器改制慢负压引流装置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沈庆赋  陈莉莉 《武警医学》1999,10(9):543-543
  相似文献   

9.
^125I—白三烯B4放射免疫分析药盒的研制及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0.
国际空间站即将建成,生命科学是其重点研究对象。因此,针对不同目的的多种生命科学飞行实验装置正在加紧研制,有的已经完成并通过了地面模拟和空中抛物线飞行实验,个别的已经参加了空间飞行实验。本文就有关各种类型实验设备的最新研制进展及其空间飞行实验进展进行全面概述,以期在相关学科间发挥借鉴和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介绍一种脑电图银管电极氯化装置,电路系交直流电两用并运用物理和化学方法对银管电极进行氯化。它的特点是:省时、省力、操作方便、电极无任何副作用、实用性强,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式的电极氯化方法,在临床应用中证明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女性尿液引流装置应用于脑卒中后尿失禁(urinary incontinence,UI)患者的疗效.方法 我院神经血管外科2014-01至2015-07收治的脑卒中女性UI患者107例,按是否应用女性尿液引流装置分成观察组(53例)和对照组(54例),观察组采用新型女性尿液引流装置,对照组采用传统护理方法.观察并记录患者使用7、14、21 d尿路感染、皮肤压疮、阴部皮肤红肿溃烂及尿失禁生活质量问卷(incontinence quality of life,I-QOL)等情况.结果 使用14 d尿常规白细胞检查,观察组阳性率为34.0%,明显低于对照组74.3%,观察组尿培养阳性率为15.1%明显低于对照组2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使用21 d后,对照组的尿培养阳性率为33.3%,明显高于观察组1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出现尿液外漏、压疮、阴部皮肤溃烂及外阴红肿等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I-QOL评分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新型女性尿液引流装置可降低尿路感染发生率;减少压疮、外阴红肿的发生,明显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3.
通风式重潜水装具一直是潜水员用于空气潜水作业的主要装具,尤其在重潜水作业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美海军1993年颁发的潜水手册中将MK12列为唯一的重潜水装具[1]。我国现使用的TF3、TF12型重潜水装具基本上是国外20世纪初期的产品类型,由于其笨重、结构简拙、工艺陈旧,操作不慎易引起放漂,因此,此类装具在美、法等国70年代就已淘汰[2,3],我们借鉴美国MK12、英国Divex2000等[4],研制出HQZ-1型通风式潜水装具,用于60m以浅空气潜水作业,报告如下。一、主要设计技术指标本装具设计最大作业深度(空气)60m(海水);抗流速≤2kn;头盔内CO2浓度(水…  相似文献   

14.
徐建康  冯冰 《武警医学》1994,5(5):304-304
弹带式急救袋的研制及应用武警上海总队后勤部卫生处徐建康,冯冰,夏路明,李秋明(上海200031)中队卫生员肩挎使用卫生包和敷料囊不利于携带急救器材及技术操作。针对这一问题,我们研制出一种"弹带式急救袋",将原先的一包一囊容为一弹"袋式囊中置挂胸前,大...  相似文献   

15.
X线超长规格全脊柱摄影装置的研制与应用   总被引:21,自引:1,他引:21  
目的 研究X线超长规格全脊柱摄影装置 ,以获得 1次摄取全脊柱影像。方法 测量5 0例患者身高和颈 5至骶 1长度。确定所需X线片的规格为 30 5cm× 6 1 0cm ,改制简易立位胸片架并特制相应暗盒、增感屏及滤线器。结果  5 2例全脊柱 1次成像片经密度测定 17 31%(9/5 2 )为能诊断片 ,82 6 9%(4 3/5 2 )为优质片。结论  1次成像全脊柱X线片为临床诊治脊柱侧弯提供了准确可靠的影像资料。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观察和评价采用不同类型引流装置治疗肠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6年12月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肝胆外科收治的63例创伤性及医源性肠瘘患者,其中男性38例,女性25例;年龄20~78岁,平均48岁。对采用普通引流管(A组)、VSD管(B组)、双套管冲洗引流管(C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 B组引流管留置时间(25.6±7.8)d短于A组引流管留置时间(34.5±12.8)d;C组应用抗生素时间为(15.9±7.9)d,较A组(22.1±13.2)d使用抗生素时间短;C组平均住院日(32.0±14.9)d、恢复肠内营养时间(5.1±3.0)d、引流管留置时间(24.5±5.8)d均短于A组(32.0±14.9)d、(5.1±3.0)d、(24.5±5.8)d(P0.05)。结论相对于普通引流管,双套管引流和VSD管在治疗肠瘘时,更能充分发挥外科引流新技术的优势,能减少患者痛苦,提高治疗效果,缩短住院时间,减少治疗费用。  相似文献   

18.
为解决长时间颅内压监护中存在的零位漂移问题,研制了LCY-3E智能颅内压监护仪,以一微机系统作为测量,控制的基础,利用气囊导压,以高精度通用传感器测压,较好地斛了零位漂移并满足了临床的实际需要,各项技术指标符合设计要求,同时提高了此类仪器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9.
改良式双回路给氧并胃管固定装置的研制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消化道外科手术病人,术后常需经鼻腔吸氧和留置胃管.氧管与胃管同时留置鼻腔,用胶布不仅不易固定、容易脱落,而且阻塞鼻孔、用胶布多、对皮肤刺激大.特别是食管癌、贲门癌手术后病人,如胃管脱出不能再次插管,将严重危及生命.这是长期以来困扰临床医护工作者的一大难题.为解决这一问题我们研制了改良式双回路给氧并胃管固定装置,应用于临床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0.
唇、舌、食道微机测压装置的研制与应用武警总医院耳鼻喉科徐冠杰,贾德进,盛家宁,韩金城(北京100039)食道生理测压仪国外已有生产,但购买需用大量外汇,远不能满足临床广大患者的需要。为此,从1988年7月开始,我科与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共同研制了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