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近年来,结核发病率有明显上升趋势,而在抗痨治疗过程中药物的肝损伤是结核患者停止治疗的最常见原因之一。有报道观察的446例患者中,出现药物性肝功能损害的发生率为10.76%。而且资料显示,本病多发生于老年、营养不良、酗酒、乙肝病毒感染,或既往有肝病史、耐药、耐多药肺结核等高危险因素人群中。因此,寻找一种有效的护肝方法,是患者坚持抗结核治疗,减少结核耐药和复发的关键。笔者查阅了近几年来抗结核药物所致肝损伤中医药治疗的有关文献,现总结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板式抗结核药物所致药物性肝损害(DILD)的临床特点、探讨其预防和治疗措施。方决根据药物性肝损害诊断标准,对2009—01-2009—12陕西省lO个县级DOTS实施单位,在采用免费板式组合抗结核药治疗出现药物性肝损害的100饲患者进行临床分析。蚌果接受抗结核治疗760例患者中,出现药物性肝损害100例,占13.2%,其中肝功能异常61例(56%),轻度肝损害22例(22%),中度肝损害13例(13%),重度肝损害5例(5%),肝衰竭2例(2%),其中死亡1例(1%);在760例患者中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HBsAg阳性者68例,其中24例出现肝损害,占35.3%,HBsAg阳性者药物性肝损害高于阴性(P〈0.01);结论板式抗结核药可引起药物性肝损害;联合用药可增加药物的毒性;HBsAg阳性及老年患者是肝损害的高危人群。  相似文献   

3.
《陕西医学杂志》2014,(8):992-993
目的:探讨保肝治疗在预防抗结核治疗中药物性肝损害的临床意义。方法:对新城区结核病门诊就诊的2010及2011年活动性肺结核化疗资料进行统计,分析两年度活动性肺结核化疗中出现肝损害的相关资料。结果:2010年活动性肺结核239例,抗结核治疗同时未加保肝药物,患者发生肝损害36例(15.06%),20例合并乙肝病毒(HBV)感染者11例出现肝损害(55%)。2011年活动性肺结核294例,抗结核治疗同时加保肝药物,患者发生肝损害11例(3.74%),26例合并HBV感染者4例出现肝损害(15.38%)。结论:抗结核治疗同时加用保肝药物可以明显降低肝损害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复方甘草酸苷对抗结核药物性肝损害的防治效果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复方甘草酸苷对抗结核药物发生药物性肝损害的防治效果.方法 134例肺结核患者分为治疗组68例(抗结核治疗的同时加用复方甘草酸苷)和对照组66例(单纯抗结核治疗),对两组发生药物性肝损害的情况进行对照研究.结果 治疗组药物性肝损害发生率为7.4%,对照组为34.8%,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组肝损害程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复方甘草酸苷可显著降低肺结核患者抗结核药物性肝损害的发生及减轻肝损害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初治肺结核患者抗结核治疗所致药物性肝损伤(DILI)的危险因素,为药物性肝损伤的及早预警、处置提供依据,提高结核治愈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3月至2018年3月就诊于河南省传染病医院的679例初治肺结核患者的病历资料,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回归分析抗结核药治疗中可能诱发DILI的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回归分析显示,肝病史、艾滋病史、营养不良均与抗结核治疗所致DILI相关(均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肝病史、营养不良、艾滋病史均是抗结核治疗所致DILI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肝病史、艾滋病史、营养不良患者抗结核药治疗发生DILI的风险更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联苯双酯、葡醛内酯对抗结核药物所致肝损害的预防和治疗效果。方法收治的240例肺结核患者中,124例为HBsAg(+),116例为HBsAg(-),将124例HBsAg(+)初治继发型肺结核患者分为2组,均以2HRZE/4HR方案抗结核治疗,治疗组于强化期加用联苯双酯、葡醛内酯;116例HBsAg(-)患者未应用任何保肝药物。结果 HBsAg(+)治疗组53例,发生可逆性中度转氨酶增高9例(17.0%);对照组71例,发生可逆性中度转氨酶增高25例(35.2%)2,组差异显著(P〈0.05)。HBsAg(-)初治继发型肺结核116例,发生可逆性中度转氨酶增高10例(8.6%)。结论 HBsAg(+)病例接受抗结核治疗易发生药物性肝损害,联苯双酯、葡醛内酯对药物性肝损害有预防和治疗作用,药物过敏反应可能在抗结核药所致药物性肝损害中起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抗结核药应用过程中产生的药物性肝损害。方法 对本院2000~2005年收治的肺结核病人抗结核后出现肝损害的68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抗结核药所发生的药物性肝损害多见于具有危险因素的患者,多发生于用药8周内的强化期。结论 通过对抗结核药肝损害的危险因素的认识,不但有助于减少肝损伤的发生率和病死率,而且还有助于指导临床用药。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肺结核合并慢性肝病患者抗结核药物性肝损害的临床情况。方法选取2014年8月至2017年8月我院收治的50例肺结核患者在抗结核治疗中出现药物性肝损害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观察慢性肝病及不同肝病与抗结核药物性肝损害的相互关系。结果在所有肺结核病患者中药物性肝损害发生率为38.0%,而伴有基础慢性肝病患者药物性肝损害的发生率则高于无慢性肝病的肝损害发生率;且慢性HBV、HCV感染者发生肝损害率高于其他慢性感染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结核合并慢性肝病患者发生药物性肝损害的几率更大,因而在抗结核治疗中需密切关注患者情况,减少肝损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史学斌  冯慧萍 《吉林医学》2012,33(17):3660-3661
目的:总结抗结核药物致药物性肝损害26例,探讨临床应用的一线抗结核药物引起的肝损害状况,提高认识。方法:对我院住院的26例使用抗结核药致药物性肝损害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影响抗结核药致药物性肝损害的相关因素有患者用药时间,患者年龄、肝损害的临床特点以肝细胞损伤性性多见,积极治疗后预后良好。结论:抗结核药是临床常见的导致药物性肝损害的一类药物,其发病时间多在2~4周,以肝细胞损伤较多见。  相似文献   

10.
近年抗结核耐药者增多,因疗效不好,患者反复治疗,抗结核药肝损害比例升高,患者纳差、营养不良,影响了结核性胸膜炎的治疗。我科对72例结核性胸膜炎患者进行了治疗,肝损害较轻,疗效较好,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总结医源性输尿管损伤的诊治体会和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重庆市荣昌县人民医院2006年1月至2014年1月共26例医源性输尿管损伤患者的诊断、治疗及随访过程,并结合文献进行总结。结果所有26例患者中,25例均在术中确诊,1例术后2 d 确诊。采取恰当的手术方式后无漏尿、尿路感染及血尿等并发症发生。随访3~24个月所有患者肾功能正常,仅1例发生输尿管狭窄。结论通过有效预防、早期诊断与治疗、密切随访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医源性输尿管损伤的发生及其对患者的身心伤害。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并分析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致胆管损伤的危险因素,以指导临床做好预防工作. 方法 该次研究对象整群选取2013年4月—2015年4期间该院收治的320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病例,回顾性分析入组病例临床资料,总结胆管损伤的影响因素. 结果 入组320例患者中胆管损伤共计11例,经临床对症救治后治愈9例,另行肝门胆管-空肠Roux-en-Y吻合的1例患者术后伴有发热以及胆漏症状, 临床采取引流处理后治愈;1例胆管损伤病例于术后发现,行肝门胆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时发生胆漏,给予引流后治愈.结论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操作中胆管损伤较为常见,术者应严格、系统地训练腹腔镜操作技术,熟悉并掌握胆管解剖以及变异知识,手术过程中应高度警惕胆管损伤,细致辨认肝外三管,做好医源性胆管损伤的预防工作.  相似文献   

13.
68例药物性肝损害病因和临床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尚进  陈瑶 《四川医学》2010,31(12):1810-1812
目的提高对药物性肝损伤的认识,及早做出正确诊断和治疗,减少各种严重药物性肝损伤以及并发症的发生。方法对我院2002~2009年间68例药物性损伤住院患者进行病因及临床特点(基础疾病史、服药史、临床表现、血常规、肝功能,观察治疗效果)的回顾性分析,并探讨其发生的可能机制。结果解热镇痛抗炎药物引起药物性肝病占据较大的比例,占统计患者的51.24%。主要表现为乏力、上腹部不适和恶心,皮肤巩膜的黄染、皮疹、肝肿大,有50%的患者无任何自觉临床症状。以肝细胞损伤为主42例(61.76%)。实验室检查均有不同程度的肝功能损伤,以ALT为主,表现为100%,其次为GGT检查异常61例(89.71%)。结论药物性肝病关键在于预防,应用相关药物治疗期间应注意监测药物的各种毒副作用,患者一旦出现临床的症状和(或)体征以及肝功能异常,应立即停止药物治疗;酌情适当给予应用护肝药物、支持疗法等,一般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异甘草酸镁治疗急性药物性肝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78例急性药物性肝损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36例给予常规保肝药物治疗,治疗组42例在常规保肝治疗基础上加用异甘草酸镁治疗,疗程均为4周。观察治疗前后临床症状、肝功能变化和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后二组比较,临床症状改善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肝功能指标ALT、AST、TBil、ALP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24%,对照组为80.56%,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不良反应二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异甘草酸镁对急性药物性肝损伤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5.
156例脊柱结核患者抗结核药物副作用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阐明脊柱结核抗结核药物副作用发生情况及预防、处理措施.方法 对1998年1月至2007年12月间经我院确诊治疗的脊柱结核患者156例进行临床回顾性研究.结果 发生抗结核药物副作用68例(43.6%)114例次,以肝功能损害、位听神经损害、胃肠反应及视力损害为主(86.0%),因副作用致终止治疗4例,占2.6%.其中发生1种同类别副作用43例,2种副作用20例,3种以上副作用5例.抗结核药物的副作用多出现于用药早期,2个月内占67.5%.结论 抗结核药物引起的副作用较常见,临床常易忽视.若发生抗结核药物严重副作用,易引起严重后果,应引起临床医生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水飞蓟宾治疗抗结核药物肝损害的临床疗效.方法 (1)预防治疗比较:选择住院及经门诊确诊为活动性肺结核180例患者,随机将其分为预防组与未预防组,每组各90例,未预防组只进行抗结核治疗,预防组在抗痨基础上加服水飞蓟宾;(2)治疗药物性肝损害疗效比较:选择住院及门诊确诊为出现药物性肝损害的120例抗结核治疗患者,随机将其分成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各60例,治疗组口服水飞蓟宾,对照组行常规治疗.结果 (1)预防治疗比较:预防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血清总胆红素(TBIL)明显低于未预防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2)治疗药物性肝损害疗效比较:治疗组ALT、AST和TBIL复常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治疗组总有效率(93.3%)明显高于对照组(60%),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水飞蓟宾对治疗抗结核药物性肝损害有较好疗效,降酶效果显著,毒副作用少且易于耐受,安全性良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胃肠手术中脾脏损伤的发生原因及防治措施。方法回顾分析2009年1月至2013年12月在昆山市第一人民医院行腹部手术中脾脏损伤的病例资料27例,按照我科制定的标准将其分为Ⅰ、Ⅱ、Ⅲ三类,针对三类不同程度的损伤,分别采用电凝法、缝合修补法、脾门损伤修补缝合法进行处理。结果该组27例发生于胃部手术20例,结肠手术5例,直肠手术2例,其中Ⅰ类损伤患者15例,Ⅱ类损伤患者8例,Ⅲ类损伤患者4例,经过相应的处理方法,所有患者均经手术治愈,无脾脏切除病例,且术后均未出现与脾脏损伤相关的并发症。结论医源性脾损伤的预防很重要,根据脾脏损伤情况分类,选择相应的处理方式,保脾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肝移植术后早期真菌感染的流行病学特点及耐药特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4年8月至2009年1月所施行的118例肝移植患者中真菌感染病例,通过真菌培养鉴定及药敏试验分析真菌感染特点。结果26例发生真菌感染,患病率为22.0%。感染部位主要发生在呼吸道(75.5%),共分离出49株真菌,以白色念珠菌为主(57.1%),曲霉菌、光滑念珠菌、热带念珠菌、近平滑念珠菌、克柔念珠菌的检出率分别为18.4%、10.2%、6.1%、4.1%、4.1%。药敏试验显示药物敏感率从高到低依次为伏立康唑、伊曲康唑、两性霉素B、氟胞嘧啶、氟康唑,分别为92.0%、90.0%、75.5%、73.5%、55.1%。结论肝移植术后真菌感染主要是白色念珠菌,氟康唑的总体敏感性较低,临床上应加强肝移植术后患者真菌的鉴定和耐药监测,合理选用抗真菌药物。  相似文献   

19.
目的调查分析抗结核药物诱导肝损害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调查分析2008年2月至2012年3月在南充地区医院进行抗结核治疗患者的肝功能情况。结果符合本次调查标准的患者共2 136例,其中203例发生肝损害,发生率为9.50%;在203例肝损害患者中,180例(88.67%)发生于60d内;135例患者出现肝炎的典型表现(66.50%),68例患者则全无症状(33.50%),是在肝功能检查时发现异常。经治疗,189例(93.10%)患者痊愈或好转,14例(6.90%)患者未愈。结论抗结核药物导致的药物性肝损害应引起重视,对其应注意预防、早期诊断和及时合理的治疗。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并发消化道出血的预防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06年1月~2009年12月收治的96例重型颅脑损伤并发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探讨其预防和治疗的方法。结果:本组96例患者只有13例发生消化道出血(13.5%),13例消化道出血患者中经抗酸止血治疗者7例,经内窥镜止血者5例,因保守治疗无效采用手术治疗止血者1例,13例患者全部止血,平均止血时间为26.8h;全部临床治愈。结论:正确及时的预防措施和治疗方法可以有效地降低重型颅脑损伤并发消化道出血的几率,改善出血患者的预后,达到临床治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